来到枣园革命旧址,让人浮想联翩。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约7.5公里。1943年至1947年,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约3公里。从1938年至1947年,是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xxx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党开展了伟大的整风运动;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央大礼堂,位于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入口处,算是延安红色景点中比较高大宏伟的砖瓦结构建筑。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七大”在这里召开,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从此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正式确立。
参观延安革命旧址,虽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但真正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还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用实事求是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
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引导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延安枣园观后感在金秋九月,我们作文班的同学们“倾巢而出”,来到枣园革命旧址采风。
清晨的那丝丝凉爽的风,似乎吹走了每个人的倦意。八点多,我们兴致勃勃地坐上车,大家虽不在同一辆车上,心里也仿佛有了感应,心思都放在了采风这件事情上。
首先,枣园为什么不叫梨园、桃园,反而叫枣园呢?不必说,这里一定是枣树最多。
走进枣园革命旧址的大门,心中便升起一种庄重感。贺敬之的那一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响在耳畔,就算这里不是宝塔山,这里没有江南的小桥流水,也没有边塞孤寂的大漠苍鹰,更没有浩瀚无边的海天一色,但为什么人们会这样爱戴这里呢?
参观完整个园区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这里虽没有壮美的景色,却有一种朴素的延安精神在此处。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吸引无数的游客来此朝圣和祭拜。
简陋的土窑洞里,有热腾腾的小米粥和南瓜饭;微弱的麻油灯下,有主席辛勤写作的背影;延安,是一个象征,寄托了人们朴素的情感。延安,是一声呼唤,回答给世人一个响铮铮的答案。
延安枣园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荷叶老师以及小伙伴们来到了延安枣园采风。
枣园又名延园。走进大门,一眼看到的是一个简介牌,牌上写着: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先后移住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xxx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抗日民族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个景点是“幸福渠”。1940年4月29日,由边区建设厅工程师丁仲文设计,群众集资与政府资助修筑的裴庄渠建成并正式放水。渠长6公里,可灌溉枣园周围五个村庄1400亩地。水渠修成后,使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给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因此,群众称它为“幸福渠”。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和周恩来旧居等。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处菜园。到了菜园,我一眼看到的就是枣树上的枣,又大又圆,又红又亮,看得口水都流下了。
忽然,爸爸拿了一根又粗又长的树枝,说:“准备好了吗?”只听见“啪啪,啪啪”几声响过后,枣子纷纷从树上“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我们像风一般地跑到了新鲜的枣子旁,捡枣子。这棵枣树捡得差不多了,再转战另一棵枣树。只见爸爸“啪啪,啪啪”几下,枣子又从树上“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我们忙得不亦乐乎。
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又大又漂亮的牵牛花,我把牵牛花摘下来作标本。
菜园子里的萝卜,看上去太小了吧,荷叶老师说:“这些小萝卜还没有长大。”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还以为它们是袖珍萝卜呢。
今天的参观就要结束了,我懂得了长大以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今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延安枣园观后感枣园又名延园。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
1943年10月,毛主席从杨家岭迁移到枣园,并居住了下来。并在此继续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毛主席的院子里有几个大大小小的窑洞,最小的洞叫做防空洞,是用来防空中炸弹的。
毛主席的窑顶是一片牵牛花的花丛,还有枣树林,那些枣树有高有低。秋天,枣成熟时,外表红红的,咬一口,甜甜的。再下来主席居住的地方,毛主席居住的是两个大窑洞,一个是毛主席接待客人和商讨会议用的,另一个就是主席休息的地方。
沿着枣园,有一条名为“幸福渠”的小溪。这条渠道是由边区建设厅工程师丁仲文设计。渠长6公里,可灌溉枣园周围五个村庄1400亩地。水渠修成后,使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丰收,为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因此,群众称它为“幸福渠”。
枣园的草坪后面有一片中央菜地,地里面有许多蔬菜,虽然大部分都被人摘走了,但是还剩下许多小蔬菜,那片菜地可以让人体验丰收的滋味,我们找到了萝卜、辣椒、地瓜、土豆……等蔬菜。那儿不仅有蔬菜,也有水果,像梨呀,枣啊,这些水果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满载而归,不仅学到了新知识,又能尝到自己的丰收果实。“半日游”枣园就这要结束了,枣园——革命圣地延安最著名的景点,我永远不会忘记!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