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忽然动了重读《青春之歌》的念头,应是有所见,有所感,和有所思吧?本站小编整理了“关于青春之歌的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青春之歌的读书心得【一】
说实话,如果不是作业要求,我绝对不对读这样的书。
全篇充斥着知识分子的口号,即使是没有经历过革命,一个大学生的天真和幼稚也让我吃惊。
林道静,本文主人公,在生活中收到马克思主义的感染,渐渐成长的故事。在家中受到阶级压迫,跑回乡下投奔表哥不成,后在乡下教书,余永泽闯进了他的心。他的浪漫和口才打动了她。后林发现自己乡下教书工作的丑相,再次逃离回北平。这次她和余永泽结婚(?),但在日常生活的琐屑中发现他自私冷漠的本性,此时她又心仪了另一个人,卢嘉尔。卢是一个北大的革命卫士,领导学生运动,他的渊博和稳重的魅力征服了林,解脱她的日常生活。她也渐渐的在卢的影响下阅读进步书籍,后决心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革命过程中,卢被敌人捕押,在狱中受尽折磨死去。后她在进行组织工作时也被捕押,在狱中顽强抵抗,后被释放。受到组织上江华的知道一步步成为一个真正的党员,同时和江华修成正果。
先讲个轻松的,我读完这本书想起了一句话,女人可以因崇拜产生爱情,男人因怜悯产生爱情。这句话是对本书感情的真实写照。先是余的浪漫,后是卢的魅力,再是江的踏实,本书的男人都是在境遇上强于女主的。女主有充沛的热情和悲惨的命运,感情线发展的倒是很合理。
再说到文章中的革命斗争,爱国的斗争本应该让人热血沸腾,只是我觉得本书有点像喊口号,一点也无法让我融入进去,那些时时刻刻挂在口中的阶级倒是让我想起文革。文学史对这本书评价颇高,说是融合了杨沫本人的生活经历读来亲切感人……有点扯,我觉得书中的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过重,以女主人公为代表,一个从小受到这样遭遇不断漂泊的人生经历能有这种单纯的思想我也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学生运动常常造成较大的流血牺牲也不进行反思,狱中的折磨片段太英雄主义,即使有坚贞的精神,身体也是肉做的,无法想象她的描写是不是全是自己的想象。
这样的政治颂歌高于生活,过度拔高每一个人的精神,读来千篇一律,确实一本就够了。这两颗星我也不知道我自己给的什么……
关于青春之歌的读书心得【二】
《青春之歌》确为青春的赞歌。一群青年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里,能有思想、有觉悟,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努力。
本书中,有三类人:为追求共产主义而身体力行的学生群体;有安于享乐,只求自保的资产阶级分子和埋头苦读的书生;还有一类是饱经风霜的无产阶级。
也许这三类群体的年龄跨度大,但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北大——“五四”运动的学生代表,在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的时候,经过左右摇摆,经过学生鲜血的浸染,经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历练,最终是带领着全国学生一起反抗国民政府,抵抗日本侵略。在林道静、卢嘉川、江华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埋首只读圣贤书的形象。而是一位位关心百姓疾苦,心中怀揣共产主义理想的新青年。在他们的青春里,动乱是配乐,不断地斗争争取和平、独立与自由是主旋律。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一代大学生与如今大学生的区别。那一代有理想的青年心中是是为国家,所以才会有北大师生最后的觉醒,在国家遭受侵略的时候,“书斋”不能成为避难所,有为的大学生应该走出象牙塔,投身进入为解放祖国的斗争当中去。而如今的大学生,不敢说全部,但也有一半人的心中,装的不是国家而是自己,是自己未来的就业,是自己未来的前途。因而,我们无法真正展望未来,无法真正为社会出力。
在本书里,特别强调的是受到剥削的农民阶层和工人阶级。他们是社会运作的基础,但他们的地位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地主的剥削,政府的压迫,无一不使他们本就艰辛的生活变得更加困苦。经过斗争,新中国的成立废除了地主,将土地还给农民。但到如今,农村、农民、农业还是困扰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农民在土地风吹雨淋的劳作,一年的收入也只够温饱,农村再发展依然还是无法真正崛起,农业再重要也抵不过第三产业。这是现实的中国,是一个还应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国。
《青春之歌》希望它是一首唱不尽的赞歌,希望他能唱醒还在沉睡的青年,希望它能唱尽农村发展的问题。
关于青春之歌的读书心得【三】
原来很不能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因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如此骄傲,宁死不屈。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他们是在为自己所坚持的理想的社会奉献青春,为了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社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或许在几十年后现代人的眼中看来这样的理想幼稚而可笑,在西方资本主义,如乔治奥威尔看来,这不过是一小群人许下的空头支票。但无论如何,在那个让人不堪回首的年代,国破家亡,一点点的希望就是救命稻草,星星之火,因为这些年轻人的热情和执着才有了燎原之势。
现在想想也顿觉感慨,现在的我们在生活的琐碎中疲于奔命,对于国家民族的热情也渐渐消磨。想象那些忧心民族存亡的革命者,或许极端,但他们确实有高于常人的思想觉悟,有极强的民族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同为青年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些羞赧呢?或许我们不能一场革命去改变这个国家所面对的所有问题,但我们应该是有理想有奉献精神的新时代的中坚力量,有心为这个国家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关于青春之歌的读书心得【四】
主要故事是从九一八事件开始的,前面就先围绕着女主的生世开始铺垫。先是生母被强占,忍辱生下女主,然后生母被赶走,女主忍受非人待遇成长起来,又被逼婚最后不得与家庭决裂。接下来就是故事开始部分与三个男人相遇相爱的故事。 文章发展到女主人公不能忍受继母的逼婚与家庭决裂的部分显得俗套无比。这不过就是一个生世悲惨而渴望自由的脸谱式人物,不出所料,接下来就是要女主人公接受新文化、党的洗礼成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在革命的浪潮中去抗争,去奋斗。 说实话,其实就是太套路化的故事实在没有趣味性。本故事最闪光部分就是女主人公林道静与三个不同男人的羁绊。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言情小说的味道。是的,在我看来它就是披着革命文学小说外衣的言情小说。小说扉页上是这样写道: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及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就是这样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小说。可在我看来小说依旧同许多同期的文学史小说一样,只具备了文学史性却没有具备文学性。个人而言,从文字、结构、叙述、故事各个方面上看都很一般。 我觉得好的文学作品是不会因为时代、地域等许多的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不了共鸣的。他可以通过文字使我在阅读中打开身体的记忆走到故事中去,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作者是通过文字与读者搭建沟通的桥,读者能感受作者的表达,能感受作者拨触内心的弦。 回过头来再说说林道静的人物塑造从前期的只是着重讲了她的悲惨出生,直到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男人余永泽。从受尽苦楚的人生到被一个男人疯狂地爱上,而且这时林道静还觉得这个男人与其他男人是不同的。在被追求后就与之相爱结婚。在这过程中总觉得不太符合革命历史小说的发展,只是一个缺少爱的人遇到一个愿意爱她的人。没有描写出那种在革命中发展的超越个人,超越生死的爱。 果然,林道静很快就感觉到两人在思想上的水火不容。二人的结合是多么地草率,而这时她又相知相遇了另一个怀着满腔热血的革命青年卢嘉川。自然地,林道静就变心了。看到这里林道静就开始给人一种绿茶的感觉,不太讨我的喜欢。首先,她在受尽人生的挫折后遇到余永泽的温存,很快就投入了其怀抱。而余永泽也算不上一个坏人并且真心地爱着林道静,但林在受到卢嘉川的影响后又迅速地追随卢而去。这时的林已是余的妻子,这种行为在现在看来也太过于自私了。 不过,书中还是有许多人物十分讨喜的。卢嘉川、郑瑾、江华等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还有就是林的好友晓燕,能交到这样的好友也得靠林的主角光环吧。全书比较吸引人的还是对当年地下工作的开展的描写,这与书的主线——林的成长相比要主旋律得多,叙述得也比较好。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