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1篇
读了《雷雨》之后,深有感慨。《雷雨》的几个人物,他们的性格各不一样,给人以一种灵魂的诠释。
《雷雨》没有童话的天真,没有爱情故事的浪漫,没有喜剧的快乐,没有悲剧的凄惨。它更多的是,给人一种解读的机会,让群众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这个家庭所产生的一切。曹禺手下,只但是是几幕的对话,但是却是这么深刻的,却是这么强烈的,让一种思想静静的侵入你的内心深处,慢慢品尝人性。这是一件多么的严厉,但是对于书中的人物,总觉得,他们是那样的可笑,那样的滑稽。
我想说说周繁漪,这么一个具有火热的心灵的女性,真的很不轻易。嫁给一个毫不在于自我的丈夫,拥有一段被人看作完美而背后却比任何人都惨痛的婚姻。他的亲生儿子,爱上了下人的女儿,下人的女儿,又与自我苦苦相爱的大少爷相恋。故事看似复杂,实际很简便,他为了爱,而追求自我的幸福,追求原应属于自我的一切。不希望任何一种幸福从指尖流过。可惜了,也是因为他总是在爱的执着如软弱之中徘徊,让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了黑暗的深渊。
这个家族最后悲剧的置成元素,有好多好多:周朴园的荒唐,周繁漪的不检点,周萍的懦弱与软弱,周冲的天真不懂事,四凤的异想天开,还是什么?但是,也不妨那样想一想,也是因为了周朴园的荒唐,周繁漪的坚贞与执着,不更是难能可贵。又会有谁像她那样,怔怔的表现一个女生的惊人的内心世界。周繁漪追求爱情,为自我所爱的人而去爱,视为不检点的话,只能说,她的命运太喜剧化了。倘若周萍不再懦弱与软弱,坚持下来当初与周繁漪,可令看为年纪大他几岁的女性的爱情,那么,他们会离开这个阴暗的家族。继续一段常人无法想象的日常,这是多么的艰难,以致于,周萍没有坚持下来……
但是,读懂了这个家族的命运后,我会觉得,那样的一个女性,是伟大的,它即使不是生长在太阳下纯洁的百合,但是,确是让旁观者永远不能体味芳香的黑色郁金香。
对于《雷雨》,真的很好看,若是有谁的思想,能够创造那样一个深刻,震撼的故事,只但是是简简便单的对白,就足以洗涤一下心灵的污垢了!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2篇
我想周朴园对鲁侍萍没有感情。当年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周朴园明知鲁侍萍不可能在呆在周家却没有说一句话。如果说当时的周朴园迫于家庭的压力和封建制度的压力二无可奈何,不得不干鲁侍萍离开,那么三十年后的周朴园更加印证了他对鲁侍萍没有半分真情实意。
在他认出鲁侍萍之前,鲁侍萍问他说:“姥爷愿意帮帮他么?”周朴园只是说“让我想一想”。如果他真的对鲁侍萍有感情,怎么会在听了侍萍的悲惨遭遇之后只是淡淡的说想一想?如果他真的对侍萍心存怀念和愧疚,难道不应该万分欣喜、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侍萍么?如果说这还是周朴园的克制和隐忍,那在他认出鲁侍萍的时候,全无久别重逢后的喜悦甚至仔细端详侍萍这样本能的动作都没有。有的只是戒备,只是一句严厉的质问,也许他那一刻顾念的只是自己的名声和利益。做到如此绝情还能说周朴园是在克制自己吗?如果他对侍萍还有感情,为什么他连三十年前的死都不愿侍萍提?。我想这并不是他对侍萍心有愧疚,而是他急于抹去自己年少轻狂时留下的污点。后来他居然急于打发侍萍离开。“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到周家来。”这表现出他急于撇清和侍萍的关系。到最后他也可笑地想用钱解决他们之间恩怨。这些都可以看出他对侍萍没有半分真情实意。
当然,不可否认,周朴园的确在怀念着。
他留着侍萍的相片、她喜欢的家具,还保留着她的生活习惯。坚持了三十年实属不易。这一切似乎在无言的告诉所有人周朴园还在还念着鲁侍萍,似乎还在证实着周朴园对她念念不忘。但我觉得这更像是周朴园在怀恋自己未能得到的东西,这更像是周朴园贪恋的表现。人总在觊觎。心理学上有一种“契可尼效应”——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觉得好。这种效应放在周朴园身上何尝不是一样。他怀恋的只是他无法再得到的,只是他和她无疾而终的爱情。所以所有的人都以为周朴园对鲁侍萍还有感情,也许周朴园自己也这样以为。其实鲁侍萍只是他这种未得到的贪恋的寄托。
可能三十年前他对她的确是真情实意,但他可能为这爱活一瞬,绝不可能是一生。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毕竟,人首先要爱自己。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3篇
《雷雨》之后|悲剧命运能否改写?
席瑞璇
在这个充满了悲剧色彩的故事中,除了鲁侍萍,没有人能够真正走上所谓的“幸福之路”,鲁侍萍作为周萍的亲生母亲,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她都是挂念着自己的儿子的。但在三十年之后,机缘巧合之下,她都和自己的亲生儿子相见,并且看到他过得很好,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这就足够了。她作为鲁大海和四凤的母亲,拥有一对爱她的子女,还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家庭,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人生已经没有太多遗憾,但奈何于封建制度下的等级划分,她心中始终没有过去的那个“坎”,应当是年少之时和周朴园的那一段荒唐的爱情,可命运让她见到了曾经伤害过她的恋人,说清了曾经没有说清说清的话,跨过了自己心中的那道坎,那是一道自卑的、患得患失的、爱而不得的情坎。
纵观全剧,鲁侍萍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并深受伤害,可她并没有陷入爱情的漩涡不可自拔,而是忘记过去,重新开始崭新的生活。在周朴园陷入长达几十年之久的思念,做着无谓的“自我感动”式的纪念鲁侍萍的举动时,鲁侍萍已经极早地抽身而出,不做停留。哪怕后来再次和周朴园相遇,她也绝不想和周家有任何的情感利益纠葛,她是一个在封建时期有着绝对独立思想的女性,她同样是会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的进步女性,有绝对的理性和清醒的头脑。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4篇
最初接触雷雨是上高中时,课本上讲的,当时听老师讲了那么多还是不能从中有所感悟。直到最近我右一次读它,才真正从中思考分析。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他的一生并不是顺利的,平坦的。这也让我更加深信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才使他产生了伟大的作品,诉说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难。
周朴园,作为剧中中心矛盾的焦点,无疑是情感冲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轻时爱上侍萍的周朴园,或许还能说是仍有一丝纯净残留。可自那个年三十之夜,他听任家中长辈将梅侍萍赶走,随后娶了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时起,他的心灵已彻彻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写照。在三十年后,他重又认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彻头彻尾的猜忌,怀疑与恐惧。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来也许会对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胁,是真相揭穿后自己将面临的尴尬处境,而不是对侍萍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爱。他口口声声的说他一直留着她喜欢的家具,说他保留她的习惯,珍视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可说到底,这些都不是因为爱,都是因为要彰显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v^看!我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v^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呢即使曾经有过,那也在三十年的时光中消失殆尽,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给侍萍五千大洋,承诺包管她的生活开支,要她们永远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门——全都,全都,是为了他自己。对他而言,爱情早已是漫长生命中的一点佐料,可有可无,如梦一般不切实际。这个资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v^熏陶^v^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至于鲁侍萍,悲剧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运无疑是坎坷苦难的,但何尝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场爱情,她也是错误缔造者之一。可女人啊女人,你为何纠缠一场无疾而终的情爱三十年,三十年以后还仍拘泥于自己所受的委屈与灾难爱也好,恨也好,难道最终受伤的不是自己么。既然如此为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间你将这一生的苦难归于命运,归于看不见莫不着的生命之线,念叨着如何苦如何凄惨,紧紧抓住那血红色的恨意,执拗的不愿放手。难道这就是你生命价值的所在么堂堂正正的对峙,随后潇潇洒洒的扬头离去,总比自行降自己于他人身下要舒畅,不是么。
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没有什么爱能穿越这无限悠长的时间,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达到永恒。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5篇
早在30年前,周朴园和女仆侍萍相爱,生出了两个儿子,后来为了与繁漪结亲在大年三十晚上赶走了侍萍,留下了大儿子周萍,带走了鲁大海。当晚,侍萍跳河自杀了,可是被人救上来活了下去,从此她与鲁贵结婚,自己也该姓鲁,生出了女儿四凤,后来鲁贵在周朴园家里打工,四凤也当侍女了。周朴园与后妻繁漪生下了周冲。但是周萍居然与繁漪产生了乱 伦关系,还好周萍提早觉醒,喜欢上了四凤。而周冲也暗恋着四凤很长时间了。繁漪请侍萍来辞退四凤,侍萍一下就认出了周朴园。周萍想和四凤远走高飞,繁漪不服气,决定当着周朴园及众人的面揭发他们。这时四凤出门自杀了,周冲也不顾一切冲出去与四凤一起被电死。周萍在房间里用抢自杀,侍萍又昏倒在地上……
《雷雨》反映了当时的一个社会状况,这一家则是封建社会的代表,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曹禺对封建社会的无比厌恶以及新的社会制度必定替代旧制度的信心,这篇剧本看起来只不过写的是封建社会腐 败以及人民如何的被社会所残害的过程的一个缩影。这写的是一个家庭,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家庭,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可谓个性鲜明——
周冲是雷雨这个剧本中最天真最无辜也是最可怜的一个人物,自己有着对真正爱情的美好向往,在他的心中一切都是美好的,才会酿就了最后悲惨的结局,也许整个事情的罪魁祸首还是封建社会,他们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他们生于封建社会,也都因为封建社会而死亡。
繁漪要属是因为爱情而最悲惨的人了,曹禺先生在序中这样评价蘩漪:“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勤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正是在当时“雷雨”的环境下,造就了这一结果,将一位原本好好的女子变成一个精神崩溃的精神病。
比起他们,现在我们生活得那么幸福,我们应该想到仅仅在不到一百年前,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地悲惨啊,社会是那么地腐 败与阴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发奋学习,争取为这个社会与祖国发展作出贡献,不让雷雨的悲剧再次出现。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6篇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锦袍,她终究只是一朵锦上花,点缀在他姹紫嫣红的过往,静静凋谢在撕裂中。——题记
外面暴雨如注,清凉的雨水滴落,仿佛芙蓉覃般微凉。一直以来,我都执意为自己笔下的故事勾勒出苍凉的底色,认为世界上任何事都是无所谓的。就像匪我思存说得那样:“仅仅是因为年轻,见惯了泼泼洒洒的姹紫嫣红,于是就总惦记着那一句,付与断井颓垣。”
然而在读《雷雨》之时,面对那样突如其来的结局,仿佛刺啦一声,心里有什么被硬生生裂开来。曹禺就这样将美好残忍地撕裂开来,千疮百孔,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那是一个罪恶的世界,给人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同样的背景,同样的起缘,匪我思存笔下的爱情是冰雪中的点点温存,即使痛了也是幸福;而在曹禺的笔下却只剩刺骨的疼痛,是可以冻结一切的寒冰。剧中,社会和家庭给予一群人的悲哀,在你尚未察觉之时,就已被展现地淋漓尽致。他们的确可以在黑夜里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光明,但那对于他们而言太难了。
我悲悯周朴园,他一个人独撑到剧终,何尝不是一种孤独和煎熬。他可以自私绝情到大年三十把侍萍赶出家门,任其自生自灭,这样薄情寡意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得到真正的爱?他对旧时的留恋反而显得有些可笑了——那些家具,那些摆设,那些习惯,还有那些照片和旧时的回忆。那是一场精心谋划的骗 局,要骗的人却只是他自己。剧中,始终没有人走进过周朴园的心里,是他不愿让人走进,因为他对爱情是灰心的,认定了不管怎么样,身家利益总要排在爱情前头。然而机关算尽,他却不是_后的赢家,心中无爱,何其可悲!
我亦悲悯侍萍,她是一个沧桑的女子,没有幸福的过往,却有凄惨的命运。三十年前的她,应是微扬着脸,眉目间黑白清晰分明的吧,她眼中的世界也该是黑白分明的。然而三十年间,悲惨的命运使她磨灭了仅剩的棱角,成为一颗滑不留手的鹅卵石。三十年后的她,_习惯的动作已成了低头。她不停的容忍,不停的退让,委曲求全,哪怕那把刀刃上锈出血来。因为她还在期待着什么,所以才安凭寂寞如雪,仍旧是从头再忍。一切恍然如梦,她仅存的期待也被现实打碎。是的,她不曾料到,原来她只是他的锦上花,盛放绚烂过,撕裂后只能静静凋谢。红颜已逝,韵华不再,往事成非。
我甚至悲悯蘩漪,这个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子,却有着同年轻人一样纯真的爱。她在无人可爱中寻找自己的爱人;可找到的却是错误的爱。她是一个被爱折磨却没有出路的人。如果对于一个人来说,爱都成了奢侈的事情,那么她的幸福也就遭到了质疑。她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希望任何一种幸福从指尖流过。可惜,就是由于她对爱的执著,让她所谓的爱情迈向了黑暗的深渊。这样的一个女子,虽不似生长在阳光下纯洁的百合,但却是让旁观者永远不能轻易靠近的带刺玫瑰。
还有周萍,那个懦弱得几近使人唾弃的角色,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一切的状态里,他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但是痛苦却始终没有流淌的出口,他只能反反复复地挣扎着。其实,他只是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然而那个世界却没有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他拿他所有的一切,去换取他没有的,得失只有他自己知道。
还有周冲和四凤,他们单纯、清澈,他们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着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然而,天意拨弄,一错再错,一路行来,风雪多明媚少,终是梨花如雪空寂寞。
剧终,所有的爱情都凋零了,颓废地躲在墙角边喘息。繁华一梦,什么都没有留下,一切被注定了的就这样永远被注定了。仿佛是一场噩梦,醒来后,荡漾在心里的是水似的悲哀。然而当我们将所有的沉重与痛楚都交付文字,然后返回现实中来时,我们有多幸福,就要多幸福。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7篇
“轰隆隆”,一场雷雨从天洒下,给人震撼,不禁又使人想到那部惊世之作《雷雨》,想到那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曹禺,想到以感恩的心来读它。
四幕情节,高潮起伏,跌宕不已。
第三幕主要讲述在鲁贵家中,鲁贵与鲁大海的冲突。
第四幕,最精彩的一幕。四凤与周萍想要一起走,侍萍知道真相,不同意,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下,侍萍双手合十,祈祷着上天若要惩罚这违背人伦道德的事,就来惩罚她自己,刚要放他们走。周繁漪却冲了出来,在于周萍的对话疯狂起来,叫来了周朴园,最终周朴园说出了真相,周萍呆在那,四凤冲了出去,周冲也跟着出去,伴随着两声惨叫,两人双双触电身亡,周萍也饮弹自尽。
悲惨的结局,给人以震撼和无限的想象,本是美好的爱情却发展到最终的死亡,这只能怪这腐朽的旧制度。是这旧制度产生的人导致这一切,人们的心都被利益染黑了,心中只有钱,去不顾别人的死活,如文章中的鲁贵与周朴园。正是由于这,进而产生了悲剧的鲁侍萍与四凤,疯狂的周繁漪,以及无辜的周冲。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8篇
《雷雨》之后|悲剧命运能否改写?
毛星兰
有价值的东西
周朴园的真我。年轻时的周朴园不受阶级思想的束缚与自己的女仆相爱,本身已是不符当世思想的选择,可见那时的他有着平等和进步的思想。但经过几十年在社会上的磨练,他逐渐变成了一个伪善的人和十分矛盾的人。他对家人专横压抑,脾气古怪。对妻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可悲的是,他始终认为自己的家庭是最有秩序,最美满幸福;他始终保留着侍萍喜爱的家具和她的照片,却在真正相认的那一刻,因为害怕影响自己的社会声誉和地位不愿相认,却又因内心的愧疚想要用钱来收买侍萍以此来逃避问题。他所作所为不仅让曾经那份纯粹的感情变了质,更让侍萍对他寒了心。他追名逐利,剥削压迫工人,完完全全一副资本家的嘴脸……在那个时代,社会上的一切让一个人面目全非,令人叹息。
繁漪的青春年华。一个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女子,有礼教懂情理。本该拥有美好的青春年华,却因为封建家庭思想的影响嫁给与自己年龄相差很多的周朴园,步入没有感情的婚姻,成为像千千万万个女子一样没有自我决定权的牺牲品。于是她疯狂地抓住与周萍的不伦之恋,渴望得到救赎。但周萍冷漠回避的态度让她愤怨不解。因此她的精神每天都在极度的压抑之下。她有着最极端的爱,也发泄着最不忍的狠。所以她多年的情绪都爆发在那一天——用直接的方式在所有人面前撕去这个大家庭里看似美满和谐的虚假面。她在这一刻也毁了自己,沦为了笑话。一个本该拥有很美满人生的女子,一步步被逼入万丈深渊没有退路。上层社会已是如此,更不论那些底层的女子生存在如何的水深火热之中,被动地过完一生。
鲁侍萍的真心。这份真情在那个社会难能可贵,但最终还是一步步化为虚无。阶级鸿沟所带来的现实问题让相爱之人注定无法相守。爱情在当时不值一提。如果说在寒风中被赶出家门已令人寒心,那么多年后发现所爱之人已面目全非不愿与她相认更令人痛心。当年的真情如今只剩下冰冷的交易,成为对方不愿提及的过去。这无疑让她一生颠沛流离、遇人不淑的悲惨命运雪上加霜。
四凤的单纯美好。她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了让自己满心欢喜的人。少女蓬勃的生机为死气沉沉的家庭增添了一丝色彩。她的世界简单快乐,沉醉于爱的供养。但这一切的背后存在着她从来没有想象过的黑暗与复杂,两代人的恩恩怨怨让她无法承受其重,她没有办法接受事实。所有情绪涌上心头,一气之下的出走却让她意外走到生命的尽头。她的离去,用最沉默的方式结束了一切——爱恨交织的恩怨。
周冲的理想。少年心怀乌托邦,他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是新青年。但当所有真相大白之时,他的世界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那个少年心中世界的美好一部分轰然倒塌。随着他的离去,他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坚持的信念也毁灭了。
谁毁了这些?
1、当时社会不可跨越的阶级鸿沟使相爱的人分离,使相爱的人再见时不能相认。2。繁漪在最后报复性地戳穿一切,加剧了本就埋在众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加快了一切走向毁灭的步伐。3。周朴园的专横让繁漪,周萍,周冲压抑。他的虚伪与追求名誉让他不敢与侍萍相认,还企图用金钱收买她。当年他在没有能力保护侍萍的情况下让她怀上了自己的孩子,他的不负责任毁了侍萍的一生。他是矛盾冲突的焦点,同时也在让很多东西毁灭。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9篇
《雷雨》之后|悲剧命运能否改写?
陈关霖宇
近读曹禺之话剧《雷雨》,此间人际关系之复杂不可不为人所叹,曹先生为我们送上一出婉转凄惨、一波三折的爱情悲剧,虽是只读剧本而未亲眼见其演出,但仅凭人物寥寥数言,一场精彩的便跃然心中,一本读完,有如一口郁郁之气横于胸中,喟然而叹。
借鲁迅之言,凡悲剧,大抵都会毁灭某种令人心向往之的事情,所以《雷雨》所毁灭的,我自以为是亲情和爱情,且此二情不是独立而亡,它们在交融中消亡,于消亡后升华。而作为《雷雨》贯穿主线的重要线索,爱情毫无疑问成为了首当其冲被毁灭的东西,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周冲周萍四凤三人之间的爱情成为了这出悲剧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部分。
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爱情,是本剧所有悲剧的根源所在,正是因为周朴园对鲁侍萍弃而不顾,才导致了后辈三人之间的爱情悲剧,但是周朴园和鲁侍萍本身有错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爱情本身无罪,固然周朴园没有把鲁侍萍留在身边,可是他也在后半生做着自己忏悔,因此错的根源不在人,而是时代的背景注定了这一段感情不得善终,周朴园不能违背家庭的意愿作出决定,鲁侍萍也没有能力对抗整个周家,所以这是一段本来就没有结果的感情,而正是因为这一段感情,才导致了周冲周萍和四凤三人的爱情悲剧,青涩的爱恋却被骇人的伦理道德所阻断,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也是因为周朴园抛弃鲁侍萍,繁漪下嫁周家,才有对周萍变态扭曲的爱,所以打碎爱情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整个封建时代。
而与爱情一同被摧毁的,还有亲情。本剧一共构建了两个家庭,一个是周家,一个是鲁家,亲情悲剧的代表是繁漪,作为一个刚入嫁的女人,繁漪没有受到新娘该有的待遇,反而处处受气,与周朴园徒有夫妻之名而无关系之实,后来被周萍所骗后仿佛抓住唯一的救命稻草,贪恋的享受这违背伦理纲常的爱,然而终究被抛弃。鲁家本身在也算半个幸福美满,但却存在鲁贵这个风险,诚然鲁贵自以为在周家混得风生水起,可实际不过是自作聪明,他从未真正像个父亲一样对待家人,而是永远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他可以为了钱把女儿的爱情当作筹码,因为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一家人丢掉工作,他便恼羞成怒对家人恶语相向,这样一位父亲就像是长在肉里的一根钉子,不论怎么恢复永远不可能美满,也正是他自己的贪婪刻薄,使得家庭支离破碎。
至于改变命运一说,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正如我上文所说,一切的根源在于周朴园抛弃了鲁侍萍,假若他们厮守至今,令四凤与周萍、鲁大海一起长大,之后所谓“周萍与繁漪扭曲的爱”亦或“有情人竟为兄妹”之事也便无从谈起了。听着一番话,似是周朴园背锅,其实不然,上文也提到过“爱情本身无罪”,周朴园和鲁侍萍相爱本身是很正常的,二人一如正常情人之间相亲相爱,事情的转折点在于周家,为自己长久的利益,周家强行拆散了周朴园和鲁侍萍,把出生仅三天的鲁大海也一同赶走,然此事绝非周朴园之过哉,据文中所言,周朴园对此事悔恨不已,之后也一直存留着鲁侍萍喜爱的家具和当年形成的习惯,更何况身为家族的一枚棋子,他周朴园又如何能够与执棋人的意志相抗衡呢?换而言之,周朴园不具备改变这一事实的能力,他所能做的,不过是独自懊悔罢了。既已无法从根源改变,在这样因果缠绕、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改变命运一说自是无从谈起了。在家族的安排下,周朴园会娶繁漪,而繁漪又会不可挽回地爱上周萍,周萍为了躲避繁漪,自然会与四凤相爱,周冲本身的性格也会驱使他勇于追求爱情,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鲁大海作为工人代表与周朴园对峙导致鲁家被驱逐,周萍意欲与四凤私奔,繁漪气急败坏揭开几人之间的关系,四凤触电,周萍周冲二人殉情……一切事情会不等人反应过来就接踵而至。变局之关键在乎周家——也就是封建时代的代表,除非从根源推翻封建制度,否则所有事情环环相扣全然没有改变之余地,而仅凭这几人微不足道的力量,且不论是否有心,就算有心,仅仅推翻周家便十分不易,推翻封建制度更是天方夜谭了。所以可以断言,这几人的命运早在周朴园和鲁侍萍相爱之时便早已注定了。
若说非要选出一位“可能终于幸福之人”的话,我认为鲁大海当居其首,因为鲁大海所具备的,是无产阶级的斗争精神和对抗命运的高贵品质,同时他也是与这几人牵扯最少的人,如果他能够在几人不欢而散之后另寻出路,凭借其吃苦耐劳、不惧挑战的性格,若是再沉着冷静一些,想必不会活得过于凄惨,至少成家立业、安度余生不成问题,但如果一味冲动鲁莽,誓要与封建王朝斗争到底的话,便是蚍蜉撼树,自讨苦吃了。
总的来说,《雷雨》一剧看似描写几人之间凄惨的爱情悲剧,实则对封建王朝人人利益至上做出批判,几人间无可挽回的爱情悲剧着实令人叹惋,在那样的封建背景下,却也是无可奈何,让人心中犹然生出郁结之气,久久意难平乎。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10篇
如果说,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诗的辉煌,那么曹禺的《雷雨》可说是中国话剧创作第 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 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着罪孽却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开始是郁闷燠热,乌云聚合,继而有隐隐的雷声,有诡谲的闪电煽动着渐趋紧张的空气,忽地,天地间万物止息,纹风不动,静极了,就在人刚刚觉察到异样还来不急思忖,当头响起一个炸雷,电闪雷鸣,雨横风狂,宇宙发怒了。达到此种戏剧效果全凭剧作家牵动剧中人物之间“危险”关系。比如周萍,对父亲是欺骗与罪孽感,对蘩漪是悔恨与惧胆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振作,对侍萍是难逃宿命。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即如周朴园,曹禺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幻出的一点真诚颜色。而对周冲,曹禺也细心区分着单纯与痴憨,让现实的铁锤一次次敲醒他的梦。
当然,在《雷雨》中_独特_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个_“雷雨的”性格。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干枯地生长在砂上,她的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满蓄着受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而后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位。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11篇
《雷雨》之后|悲剧命运能否改写?
吴嘉树
雷雨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人物命运是否可以发生转变?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做一个情景假设,就像当今很火的文字选择游戏一样的假设。
以周朴园的一生作为主线:
第一幕,在与侍萍的悲剧发生前,你有两个选择:一,与侍萍追求爱情,就像四凤和周萍想做的那样;二,迎娶富家小姐,为未来的发展铺垫。
从我们读者的旁观角度来看,第一个选项似乎会更好,避免悲剧的发生,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但诸位,请联想该剧的背景(尤其是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再想想从前豪门贵族的家庭教育,家风家规,很容易排除选项一,即这起悲剧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
第二幕,在真相大白后,儿子周萍,周冲去世,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完美”家庭是多么不堪。这起悲剧发生之前,他有以下诸多选择:
一、在三十年后再次见到侍萍时与周萍说明过去一切隐秘;
二、在四凤和周萍之间隐瞒他们的身份关系,让二人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三、与侍萍交流达成共识,阻碍儿子与四凤的接触,让四凤随侍萍远走他乡,二人老死不得往来;
四、按照原文故事发展,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或许有更多选项,我们且先就这些选项进行讨论。在不考虑繁漪这个变量时,二似乎是个很不错的结局,即使在生物学来讲这样会增加家族遗传病的患病率。但是,这涉及到周家关于传统礼俗的观念,有血缘关系的二人不能结亲,这好像是封建社会的铁律,我并不认为他们有打破铁律的勇气。三似乎也能避免这起悲剧,但是这不过是另一起悲剧的起点,是两个小辈一生的悲剧。但平心而论,这种结局真的会更好,如果你认为“^v^”。当然,若二人的感情没有我所设想的那么刻骨铭心,这个选项是可以成立的。选项一,有一定变数,但不多。而这“一定”在于周萍的承受能力,他若承受不住,就会提前剧本的结局,他若能承受这些打击,那么未来可期。所以周朴园未必不可以改变命运,哪怕只是短短几十年的余生。
以鲁侍萍的一生为主线,所有选项都与情感有关,若鲁侍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比如三十年前对周朴园的所谓“不应该”的爱,那么她的未来,平淡,不会充斥着波折。但是综合整部剧本,侍萍最大的弱点即情感。在三十年后的重逢中,她的一些微动作、微神态体现出的她对旧情感的回忆,可见这是一个感性的人,控制自己的情感的几率几乎为零,所以悲剧的走向不是她能够主观改变的。后半生的悲剧同之前对周朴园的分析,是有挽留余地的。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雷雨》是一部悲剧,也是多幕悲剧的集合体,我们不妨一幕幕来分析。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第一幕应当是发生在少爷周朴园和下人梅侍萍之间,起初二人真心相爱,但最终周朴园抛弃了侍萍母子二人,娶了一位门户当对的小姐。这一幕毁灭的,是真心实意的爱情,是纯净的,不掺杂任何利益的爱情。那么,这一幕的缔造者是谁呢?诸位可能会认为周朴园罪不可赦。不可否认,周朴园的不作为是一个实体原因,但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他,而在这个家大业大的周家。首先,文章中存在某些细节,比如北方周家的旧家具,周朴园在听到无锡时对侍萍的回忆,以及他常常要关窗的习惯,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位曾经周家的大少爷绝非薄情之人,他仍然爱着侍萍。其次,原文中有一句对白:“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吗?”——“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由此分析,周朴园当年是否参与这起事件?他是否真的明白当年的所有细节?怕不尽然。所以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周家的长辈,为追逐利益,亦或为维护家族的最为至高无上的“面子”(少爷与女下人的婚礼在当时的环境下应是一件丢面子的事),亲手铸造了这场悲剧。这一幕中,周朴园的没有作为,我们只能责备他的胆量,却不能责备他的品质。而受害者侍萍,她自身的悲剧,包括爱人的欺骗,生活的逼迫,门第观念的束缚,三者的重要程度从深至浅。或许对她而言,打破的是一颗纯真的少女心,是对世人世界美好的向往和信任。对她而言,这一幕的缔造者是她自己,换言之,破坏者是她所相信的世间美好与现实世界的差异和矛盾。刘慈欣的短篇小说《镜子》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这个人最要命的缺陷就是总要分出个黑和白,但现实全是灰色的。宋诚的悲剧来源于此,侍萍的悲剧也是一样。
而后,便是繁漪的悲剧。这位周家太太的背景我们并不清楚,但从一些细枝末节中仍然可以得到一些信息。剧本中,繁漪说她是被“骗来”周家的,她在周家的生活也很不美好。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周朴园的不负责任让这个女子有这样悲惨的命运,当然,繁漪的悲剧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自己,不同于侍萍,她的自身因素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对理想的过度信任和现实的过度残酷深刻的矛盾,这里的毁灭同侍萍。其二,借一句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与周萍的出轨,是悲剧发生的催化剂。从周朴园与周萍的谈话中可以浅浅捕风捉影一下:周朴园是清楚或者了解一点周萍与繁漪之间不符伦理的隐秘的。这里被毁灭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最看重的,女子的贞德纲常。
小一辈之间的悲剧源于长辈的爱恨情仇,也包括时代的限制。四凤和周萍,二人的情感是真实的,却不是现实的。被破坏的和他们父母一样,是最真挚的情感。二人的勇气可以支撑他们冲破门第观念,却不能协助他们逃脱封建理念的三纲五常。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一幕的来源是时代,是侍萍所说的:命!不公平的命…
周冲的悲剧就像一个偶然,喜欢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女子,为这个不曾喜欢过他的女子丧了命,单纯和坚持是他最美好的品质,也是悲剧最不应该的来源。假如他没有喜欢上四凤,这位新思想的少年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惜的是,生活没有那么多假设。这是悲剧,之所以为悲剧。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12篇
在三十年时间长河的流逝中,新旧思想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一个新旧性质的家族在这炫丽的撞击中走向泯灭。这是一个注定的悲剧,一个彻头彻尾底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本由曹禺所写的《雷雨》便是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悲剧。它让我们在悲中反思,在悲中觉醒。
故事的核心人物周朴园出身地主家庭,但接受了新式教育。他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曾与婢女侍萍热恋并育有一子,可却最终抛弃了侍萍,娶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小姐,侍萍也被迫跳江,生死不明。难道他不爱侍萍吗?他以^v^萍^v^字为儿子取名证明他的确是爱过的,只是他的爱无法让他从封建泥潭里挣脱出来,无法使他看破这金钱利益下的种种诱惑。是的,他沉沦了,彻底地成为一个一味剥削下层人民的资本家。为了赚钱,他视人命如草芥,以牺牲工人的生命来获取利益。那个时代,那个混乱的时代让他放弃了爱,更放弃了人性,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而周朴园的长子周萍与继母蘩漪相恋,因为这段不伦的关系,他苦闷,他彷徨。最终,他选择放弃了这段感情,并与婢女四凤相爱,可当四凤是他同母异父的妹妹的身份大白时,一切甜蜜的外表之下是罪恶的深渊,让他失去了光明,永沦黑暗,并选择了以死亡来寻找救赎,祭奠他的爱与罪。这个残酷的悲剧恰恰是上一辈所酿造的,而那个黑暗的时代就是这一切悲剧的根源,周萍的悲剧只是当时千万悲剧中被今日之人所窥见的其中一个罢了。
而蘩漪是封建大家族观念下的牺牲品。她漂亮、年轻、聪慧,但她却没有生机,如同一具木偶。她渴望冲破条条框框的约束,渴望得到属于一个人的自由,但她终生都只是华丽棺材里的死人罢了,拥有的只是肉却失去了灵。她所珍视的一切,她的爱人和她的儿子全都埋藏在那个雷雨天的夜晚,在痛苦之中她疯了。
这场雷雨,惊醒的不应仅是那一代人,那个腐朽的旧社会,更应惊醒当代中国青年,惊醒今天乃至未来的社会。今天的我们更应努力警醒自我,让这个悲剧只是过去的悲剧,而绝不会是以后的悲剧。我们要尽吾辈之力,造就一个光明且繁荣的新时代,让国人有灵,让国家有明。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13篇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若是有缘,何需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处心积虑,三十年的爱恨纠葛,终于在一场雷雨中轰然落幕。
三十年,无论身处何处,他都随身携带当初的家具,始终保持着夏天关窗户的习惯。即使家有万贯,他依然保存那件缝补过的旧衬衣。三十年的坚守,始终请与曾经的最爱,还是偿还良心的负债?要有多无奈,才能念念不忘?三十年的天光漫长,三十年的天各一方,三十年的悲哀的情感寄托!时的,侍萍只是周朴园空虚无处的寄托。倘若不是的话,三十年的用情之深,怎么会因为是平的沧桑落魄而荡然无存?倘若不是的话,三十年的朝思暮想,怎会因为侍萍的突然出现而惶恐不安?倘若不是的话,三十年的愧疚不安,怎会因为名利的羁绊而颜色大变?是的,他爱的只是三十年前温顺听话的侍萍,而不是这个年长色衰,会对他的利益构成威胁的侍萍。悲哀的三十年的记忆!
周朴园所希望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质上是最丑陋最破败的家庭。要让他抛妻弃子而换来的因缘,一段与富家小姐繁漪同床异梦的售后。夫妻二人感情不和,妻子繁漪处处与他针锋相对,他视她为疯子。她也驶入疯子一样疯狂地沉浸在与儿子周萍的有悖常理的恋情中。打儿子周平痛苦于这段乱伦的爱情,在挣扎中又爱上了同父异母的四凤,周重的善良,却不愿接近他这位严厉的父亲。身为一家之主徒有让人畏而厌的尊严。他享受不到夫妻之间的并蒂情深,也体会了父子之间的骨肉亲爱情!三十年,独自面对内心的悲哀,所以曾经的有关侍萍的回忆自然而然的便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一种安慰。
三十年的念念不忘在苦心经营的名利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不堪一击。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惊慌失措,他“汗涔涔的”,她在害怕什么呢?他怕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怕自己陷于一种尴尬境地,他怕自己的虚伪暴露无遗,便开门见山的质问侍萍的目的,便痛快果断的提出以钱来做了断,一个资本家的阴险狡诈就这样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
假如当初他有情有义,没有抛弃侍萍母子,那么繁漪和四凤就不会出现,周萍的两段痛苦感情也就不会出现,想必结果也不会如此地惨烈吧!可毕竟这只是个假设,资本家的惟利是图,阴险狡诈让他亲手一步步地酿造成这个悲剧:死凤死了,周冲死了,周萍也死了,繁漪疯了,侍萍生不如死,只留下了一个完好无缺的他,可事实上他已经失去了一切!可怜的贪婪的悲哀!
一场雷雨,花谢知多少?
花非花,似花,非花无花,梦中泪花,
一场雷雨,梦碎一场空;
梦非梦,似梦非梦,无梦,梦碎一场空!
三十年,走完一场悲哀……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14篇
当伦理遭遇爱情,当爱情被套上厚重的枷锁,人们究竟该如何抉择,如何取舍?一个情字紧紧地将几个人的命运纠结在一起,亲情、爱情、错综复杂的关系压得人们透不过起来,想要逃离却又不知该逃向哪里?主任与仆人的爱情,后母与继子的爱情,亲兄与亲妹的爱情,一次次的冲击着世俗伦理,无奈的是世俗的壁垒是如此的牢不可破,他们注定要在伦理面前溃不成军。
天真的侍萍曾经以为她与周朴园的爱情可以超越世俗阶级,可残酷的现实硬生生地将她唤醒,纵然她生了两个儿子,可还是在大年三十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被逐出了周府,真是可悲又可叹。她是怀着怎样的绝望与凄凉去跳河的?她是否在心里告诉自己:心死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可造化弄人啊,她连求死也不得,被人救起,又开始了她的忍辱负重的生活……悲哀的是,她竟然还会回到曾经的周府,重新遭遇虚伪残忍的周朴园,因为女儿四凤。四凤竟然在周公馆作仆人,仆人与主人之间的恋情再一次戏剧化上演,可不同的是,这次的情感竟然发生在对往事毫不知情的亲兄妹身上,对鲁侍萍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她哪里想到过孽缘竟然与自己无法摆脱,反而会更加深重。周萍与四凤的爱情,大海与周萍的仇恨,让她心乱如麻,她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让周萍与四凤远走高飞却半路逢着繁漪,这个郁闷压抑,因爱而生恨的女人,冲出来揭开了往事的真相,让众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突如其来的真相面前手足无措。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就像一个耳光响亮的打在脸上,喊疼毫无意义。四凤冲出去不幸被电击,无辜的周冲也不幸丧命,处于崩溃边缘的周萍选择用死来解脱。看来,幸福有时候真的就是一个奢侈品,多少人用尽一生都未能得到。这一切的缘起缘灭,我们又能怪得了谁呢?
在我们看来,爱情如此美好,可在这里它却成了罪恶的起源。其实,谁爱谁都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只是他们的爱太过于沉重,注定要以悲剧收场。如果当初周朴园没有赶走侍萍,如果四凤没有在周公馆当仆人……那么,结局又会怎样,还是如此悲凉又叫人心痛吗?
可是,没有如果。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15篇
《雷雨》之后|悲剧命运能否改写?
张霁雯
在《雷雨》这篇话剧的结局中,四凤、周冲身死,周萍开枪自杀,侍萍与繁漪陷入疯狂,周朴园失去了他最看重的体面与清誉,鲁大海也在被矿上辞退后不知所踪。毫无疑问,这是一出彻底的悲剧,但这些人物的命运是否有改写的可能?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雷雨》这出话剧看似是无数巧合造成的结果,可实际上,这是一出注定的悲剧。
先说侍萍与四凤这对母女。她们都曾是涉世未深的少女,被俊美温柔的少爷吸引是理所当然,但周朴园作为周家大少爷不可能舍弃身份和脸面娶一个下人的女儿,而周萍虽然想带走四凤,但兄妹的关系让这爱情一开始就注定是出悲剧。爱情的滋生是必然,不得善终也是必然。
再说周萍和繁漪。周萍爱上了他的继母繁漪,但他的教养学识都不允许他和繁漪继续维持情人关系,更何况繁漪所受的教育与忧郁的气质更是令他逐渐厌恶。就在痛苦之时周萍遇到了四凤,被她的纯真和热情所感染,以为找到了救赎,殊不知是另一个深渊。而繁漪则是在深宅大院中被束缚的一个灵魂,她聪明、有学识,本应是位跟随时代的新女性,却不得不嫁给了大她许多岁的周朴园,对她来说,与周萍之间的爱情是沙漠中的水,黑暗中的光,让她被灰尘掩盖的灵魂能重新放光,可世俗、伦理、道德,一切都是枷锁,而心上人与儿子爱上同一个人也无疑是对她的一个巨大打击,最后终于不管不顾的要揭开一切丑恶与黑暗的真相,让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中所有被掩盖的腌臜事都暴露在天光之下。
而鲁大海看似和周家的一切混乱没什么干系,但他也是受害者,是受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的一员。他有勇有谋,带领工人们通过罢工为自己争取权益;他有骨气,在金钱的收买下不为所动,是底层人民反抗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但他到底还是个不过二十多岁的青年,怎么是周朴园的对手呢?他最终还是被矿上开除,也代表着底层群众在反抗压迫与剥削的斗争中的失败。鲁大海在得知一切真相后不知所踪,似乎他的结局并不是一个“悲剧”,但他痛恨的“董事长”其实是他的亲生父亲,周家的大少爷是自己的亲哥哥,又和妹妹四凤相继离世,母亲精神失常,这一切,对幸存的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悲剧?
最后再说说周朴园。周朴园是典型的封建地主阶级家的大少爷——后来变成了家主,他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甚至可以说是这出悲剧的“罪魁祸首”——如果他当初没有和侍萍有私情,让侍萍为他生下两个孩子,或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但对于周朴园这个封建家庭长大大少爷来说,和自己漂亮的女佣成为情人恐怕并不是什么大事。周朴园最后的结局仅仅是失望心死,可失去了儿子,以前的爱人和现任妻子都住进了精神病院,周家分崩离析,他所重视的一切都不复存在,这对他来说并不比死亡轻松。因为,愧疚和痛苦永远不会放过他,他将用他的整个余生来赎罪。
所以我认为《雷雨》是一出注定的悲剧,周家和鲁家的这些人物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那个黑暗混乱的年代,在封建地主阶级和封建礼教压迫与剥削下的必然。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16篇
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其实我觉得周朴园是爱侍萍的,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曹禹最喜欢繁漪这个角色,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她的发疯是她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矛盾的冲突穿插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也由矛盾的驱使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下场,似乎唯独周朴园的例外,可我还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苟活。试问如果有一天地球大爆炸,到底是死的人可怜,还是活着的人可怜呢?他看着身边的人都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那煎熬的就是他了,可能曹禹先生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吧!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恨纠葛,三十年的泪与鲜血铸就了一场悲天恸地的雷雨。这雷雨下冲刷的,是中国封建旧社会吃人的礼教传统,是剧中人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情仇仇,是命运之神狞笑的薄薄嘴角……一场雷雨,一场梦。梦醒之后,一切成空。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没有什么爱能穿越这无限悠长的时间,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达到永恒。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17篇
《雷雨》之后|悲剧命运能否改写?
滕碧霞
经历过这场悲剧、从这场悲剧中走过、陷入这场悲剧中的人,都很难得到救赎,甚至再也不可能从阴影中离开。
说说活下来的人吧。愤然离去的鲁大海经历了工人的背叛、仇人变亲人、哥哥和妹妹相爱又死去。在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冲击下,他还会是原来那个莽撞冲动、热情锋利、不计后果的抗争者吗?此后他看见万家灯火,只想得到这荒谬而又残忍的闹剧一场;再参与或者领导斗争,却先去怀疑背叛。他将在冰冷、孤独、猜忌与愤怒中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终生难求救赎。
或许多年后还会来看望鲁奶奶她们的周朴园,闹剧过后的每一个午夜,亲生骨肉的诅咒,或者说预言,都会在耳畔回响。他早年的缺德事,顽固和冷漠的管教——他“绝子绝孙”,他没有勇气死亡,但他生不如死。理念被推翻,污浊和腌臜赤裸裸地摊开在阳光下。他是老一辈的腐朽,也是吃人血馒头的剥削者。或许每一天的睁眼,对他来说都将是一种折磨。
而在那场灾难里死去的人——妄想逃离又被命运禁锢在原地的鲁侍萍;如同溺水的人牢牢抓住浮萍不放,如同即将熄灭的火焰灼人心肺又残破不堪,如同被关在铁笼子里的鸟一朝得见光明却又发现背后是更大的陷阱的蘩漪;为了无私的爱和纯洁的白无辜死去的周冲;对别人的希望召之即来、呼之即去,将四凤当做救赎自己的工具却又自欺欺人的周萍;在命运的循环中被痛苦、压力、悔恨和负罪感压得不堪重负的四凤——他们一手促成这场悲剧,却也在悲剧中相继离开。没有人能得到救赎,这是彻头彻尾的囚徒困境,没有人能逃离,只能在陷落中挣扎。
或许,那个招人嫌惹人厌的鲁贵,曾经也是一个有担当、有梦想的年轻青年。可到了现在,谁又说得清,谁是或不是这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呢?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18篇
读了曹禺的《雷雨》,也许是以我现在这个年龄还不足以了解吧,看完后只觉得一阵战栗、一阵心酸。写《雷雨》时,曹禺还只有23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吧,所以才会如此彻底地披露出封建时代中国家庭内里的不堪,才会采用如此极端的结尾,短短一天之内,两个家庭,八个人里,一下子死了三个,疯了两个。该赎罪的死了,可无辜地盼望着美好事物的人,也死了。
一切的源头,或者说,最该死的那一个,却健健康康地活着,贯穿了整本书的始末。这样的情节,恐怕也只有23岁的曹禺,才写的出了吧。书的最前面,有学者写的序;最后,有曹禺自己写的后记。这两篇小文章里都提到了书中的各个人物,无一例外的',周蘩漪最为他们所倾心。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我看来,天真无辜的周冲才最令人感叹,他向往着美好,但在那样一个家庭里,他无法去追求美好,他不能像鲁大海一样,有那么激进的精神,他毕竟是周公馆的二少爷。他也太天真,他想当然地幻化出一个美丽的、无瑕疵的世界,并认为这世界真实存在着,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最后幻想破灭时,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令人惋惜。其他的人物,例如周萍,几乎令人爱恨交加。
他犯下了错误,他也愿意去改正,可他又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更大的错误,在最后认清四凤是他的妹妹后,他该是恨透了自己吧,那一声枪响,也许是他赎罪后的叹息。四凤,她同她的母亲一样,有着刚烈的性格,这种刚烈又不同于周蘩漪,蘩漪几乎是病态的,她爱就爱到骨子里,恨,也要恨得彻头彻尾,不留一丝喘息的机会。四凤不同,她很年轻,她没有蘩漪那么疯狂,最后的死亡,也只好是她的归宿。看完《雷雨》,不知该做什么评价,只好这样胡乱评了几句,抒发一下内心的不安吧,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19篇
一个凄静的夜晚,我来到了周公馆前,踟躇,犹豫,我是否该进去看她——一个同时失去儿子和爱人,又失去丈夫的女人?
敲开周公馆的大门,一个女人从走廊上静静走来,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圆的暮色里,散发着犹豫的芬芳.
“你来了,随便坐.”
自从周朴园的和侍萍相继死去后,我成了她最好的朋友.虽然每次她的话不多,但我从她大而灰暗的眼睛里已经看出这个曾经近乎疯癫的女人的心慢慢地死去。
“想通了,便不在痛苦。”
这个可怜的女人。曾经的敢爱敢恨,曾经的强烈反抗,曾经的叛逆挣扎,在她的身上都已找不到半点痕迹。
她是这个年代里唯数不多的个性派女性,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后,仍敢于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然而现在……不知道当她回忆自己曾说“我不好似周朴园的妻子,不好似周冲的母亲”时,会有什么感想。
“我那么,可他却从未爱过我 。”
真的很为她鸣不平,她是个最令人怜悯的女人,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当周萍试图带走四凤时,她再也忍不住了,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和自己的仆人私奔,任何女人都是受不了的。爱恨交织烧毁了她的思想,她只剩下一具充斥着仇恨的躯壳。妒火和仇恨驱使她一一个庸俗女人的方式去报复周萍,甚至不惜利用自己的儿子来达到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目的。我看不起周萍这样的男人,他不配拥有繁漪的爱。天真的繁漪以为周萍真的爱她,真愿意陪她到天涯海角,厮守到天荒地老,爱她到海枯石烂。当繁漪把自己的一切——性命,名誉交给周萍之后,她就什么也不顾了。可是周萍太让她失望了,一个男人不能为他的爱负责那还算什么男?人?为什么他不能抛弃封建伦常的羁绊呢?虽然繁漪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职,违背了一个母亲最基本的天性,但我会流着眼泪哀悼这个可怜的女人,我会原谅她。
“太太,请喝茶。”仆人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
“太太!”“太太!”“太太?”
面前的繁漪闭上了眼睛,她真的累了
她去了,但像她这样的爱,遗世独立,至净至美,淡雅清芬,永远令人迷醉神往。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20篇
当年雷雨
那场雨终于还是落下了,悲剧最终也还是不可逆转的发生了。困守于命运牢笼的他们为了挣脱枷锁,费尽心思地挣扎着,也不顾一切的撕咬着,但当命运的巨轮碾过时,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文中虽只有章末处显见的电闪雷鸣,实则处处皆风雨。曹禺曾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作为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用冷酷与专横维持家庭秩序,维护自身权威,却带来家族矛盾的集中爆发,并导致了这个家族的毁灭。他由对侍萍的怀念,到用金钱减轻自己的负罪感。“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样的质问。他是礼教的受害者,但他放弃抗争,转而成为礼教的维护者,从“被吃者”变成“吃人者”。
世间常常事与愿违,27年的暴风雨早已讲侍萍的心伤的千疮百孔。但她似乎已不再觉得那是残酷,而是命中注定。她是矛盾的,刚强中有软弱,怨恨中有情丝。而文中另一位女子——繁漪在压抑中走向自我毁灭,她热情却又软弱。她有强悍如雷雨般的激情,也犹雷雨般惊泣而惨烈。
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却成了最大的悲剧。周萍——有着林黛玉式的寄人篱下的自卑,想冲出父权的桎梏,却又身陷乱伦的孽渊。他是新时代的新青年,却也只是徒有其表。他在封建礼教和新思想中挣扎却终在罪恶的泥沼来越陷越深。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以自杀将生命画上了句号;四凤——如出水芙蓉,红颜薄命。她善良热情,充溢着对爱情的向往,但只落得被现实出卖,成为被雷雨打落的凋零的花;周冲——是纤尘不染的纯真少年,他的不成熟注定了他坎坷的命运,他也映射了那个年代不明确的新思想,既不被旧事物接受,又缺少在新对象面前的魄力。夏夜的雷雨来的太快,太猛,他们最终都成了这场暴风雨的牺牲品。
天意弄人!
记得贝多芬的那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而《雷雨》中却反复强调命中注定。没有人是胜利者,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被“控制着”,使他们不得不屈服。悲剧的结局,周朴园不得不留守,品尝那杯不可预知的命运酿造的苦酒。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彩虹的装扮,但也免不了雷雨的洗礼。命运到底是怎样的?没有人说的清,也没有人有准确答案。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21篇
总有一种感情,会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段经历,会让我们心潮澎湃。然而一个故事,一个注定没有结局的故事,它所包含的爱恨情仇与纠葛,却让所有的人心为之一颤。高大的院墙,厚厚的铁门,紧紧地锁住了一个家庭的悲哀,锁住了难以言说的秘密,门里门外,徘徊着两代人感情的纠葛,游走着两个家庭不断的恩怨。三十年的悲哀,三十年的爱恨,三十年的惶惶不安,三十年的.痛苦煎熬,就这样命运又让他们相遇,这一切后果,便尘埃落定。
一段本不该有的感情,却让它在深宅大院中悄悄滋长。长子与继母,该有着怎样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是爱情?是悲情?尽管历尽艰辛与波折,却仍旧在感情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后母摆脱不了的命运,继子摆脱不了的继母的纠缠,就这样,仇恨在悄悄的蔓延。郁闷,死气沉沉的房间里所有的人都有一段或喜或悲的往事。只有他——周冲,仍旧怀着一颗充满阳光与活力的心。他不会钩心斗角,他不懂尔虞我诈,他没有恩怨,唯一的是他深深喜欢着那个在自己心里清纯、善良的女佣——四凤,他只知道爱情没有界限,他只是单纯的爱,内有一点瑕疵。阳光照不进的偌大的厅堂,可他的心里却很温暖。
日子在一点一点地流逝,而周公馆,鲁家,所有的人心里都有什么在潜滋暗长着。他们本该是兄妹,却不明情由而种下了最终的苦果,命运折磨毁坏了两个物质的孩子。纵使情意绵绵,却只能泪眼望穿;纵使柔肠百转,却只换得撕心裂肺的呼唤。、哭天喊地的埋怨,再大的雷雨也冲不掉这铁证的事实。
不经意的相遇,一切依旧,而过去的甜言蜜语和幸福时光,都在三十年间悄悄发霉变质了。他们不再期待比翼齐飞,不再渴望情意深长,时光已经将记忆打磨的黯淡无关。此时,他们有的只是彼此的怨恨与提防。岁月的尘土风霜,消磨了侍萍的容貌,她不再美丽,不再年轻,她变得连曾经朝夕相处的周朴园也无法辨认,悲哀与心痛渐渐的生长,并蔓延、蔓延……
一段凄惨的感情,两代的悲情,两个封建的家庭,一个腐朽的社会,每天都在上演一段段悲情大戏,剧中人谁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在那些虚伪的面具背后,呈现给我们的是爱?是恨?这无尽的纠葛悠悠,何时是个尽头?
雷雨读后感02-14
雷雨读后感10-03
雷雨读后感800字 第22篇
上个暑假读完了《雷雨》,好巧不巧是个雷雨天。在怒吼之后归于沉默的惊雷中,我似乎在窗棂上瞥见了一个女人的身影——蘩漪。
她是个真正的女人,却被捆绑在无爱的旧式婚姻之中。周萍的出现让她无处寄托的爱火找到了归宿,所以她不顾一切地去爱他,冲破伦理纲常,不顾封建约束,不是作为母亲,而是作为一个女人去爱他。曹禺说“她的生命烧到电火一样的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她完完全全是靠爱活着,她将她的一切情感都埋在了周萍身上,至于别的一切,其实不过是那场轰轰烈烈的爱分化的结果。所以她嫉恼四凤、她恨周朴园、她不顾一切地爱周萍,当这一切过分强烈的情感汇集于一个柔弱的女子身上时,就像雷电击中她一般,她开始燃烧。但周萍是软弱的,他对蘩漪的爱是以对父亲的恨为基石的。他无法给蘩漪她想要的东西,她过分热烈的爱甚至让他感到害怕。所以他去爱四凤,想要离开他所做过的错事。他对蘩漪的爱只是一种报复性的快感,但蘩漪却在每一个幽灵般的夜晚将自己焚烧殆尽。周萍愈是坚定,她的爱火就更加炽热,最后那把火无以为继,她只能任由火焰吞噬自己。
其实从一切故事开始之前,她进入周家的那一天,她的不羁就注定了她的灵魂永远无法被束缚在周家的沉郁与周朴园的淫威之中。她极端的矛盾与极端的爱恨,成就了那个雨夜的惨剧。她“沉静的、忧烦的”外形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决心,隐藏着一个女人毕生的爱与恨,在那个雷雨夜撕扯开一切的包装,展露出真实的样貌。
或许真正酿成这场惨剧的不仅是周萍的背叛,更是她内心深埋的不甘。她比谁都更明白,明白她的生命依附于周萍,一旦他离开,她就只能是周家大宅子里的一个无所归属的幽灵。所以她甚至愿意和四凤共享周萍,只为了让她的生命能够有所寄托,能够不被周家的沉郁所消磨。她是咆哮的雷雨,是吞噬一切的黑夜,用自己将周围的所有所有都燃烧得干干净净。
我爱她的纯粹、爱她的疯狂、爱她的大胆,也痛惜她的悲惨。于是每一个雷雨夜,我似乎都能看见一个女人在惨白的雷电中飘荡,她有着大而灰暗的眼睛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
“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来了。”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