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很长,很有趣,也很全面的明朝历史。我之前在阅读的时候曾经做过摘录,这是我的习惯,无论是读史书还是读小说,只要看到自己比较喜欢的段落都会记下来,尤其是史书,因为你可以从中看到很多道理。只是后来因为更换手机,摘录丢失,因而重读。
这对我来说没什么,把一本好书读上很多遍,并不会给人带来什么损失,最多也只是耗费一些时间而已,但你能从中获得的知识,是对你可以让你受益终身的东西。
在念大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映过一个人文类节目《这里是北京》,这个节目涵盖的内容很多,我们所看到的是专讲明朝历史的那一段,视频中总会有这样一段旁白:大明王朝,朱家天下。十七张面孔,十七种性格。残暴,懦弱,激情,冷漠。是生不逢时也好,是身不由己也罢,他们用命运悲欢,撰写帝王家事。他们的人性善恶,扭转帝国兴衰。
明朝(1368年―1644年),历时276年,明之前是元,明之后是清。明起于明太祖朱元璋,终于明思宗朱由检,这里不算上南明,伪明等政权,更不要扯上所谓的朱三太子。
这两百来年里,实在是发生太多事了。
初期,除了建朝建制,还要搞经济,搞文化,打蒙古人,搞掉宰相制度。到了朱棣那一代,都城迁到北京,政治中心北移,顺便跟蒙古人打得不亦乐乎。
蒙古人赶走了,国家经济也算是稳定下来后,出现文官集团,之后出现内阁,都是从早到晚争来争去,你方唱罢我登场。宦官找到了生存之道,锦衣卫和东厂势不两立……内部斗争开始搞起来了,外患也没少过,搞来搞去一直搞到亡国。
个中细节,只能说是精彩,精彩绝伦。
开国功臣沦为了阶下囚,世袭的官员并不一定能给自己祖先争气,小人物也能够力挽狂澜,名满天下的才子在政治上一败涂地。皇帝当过俘虏,道士和木匠,还有的有钱任性不上朝,个别同志爱好忘年恋情和不可言说的乐趣。有人为了弹劾贪官能玩命,有人无耻到极点仍旧继续无耻,刺客毫无功夫在身拿着一根木棒子就去打太子,后宫女人也从来没安分到哪儿去。文官能干武将的活儿,武将也并非都是一文不识的大老粗,纸上谈兵常有,正经打仗的更多。内阁首辅换了又换,做官被罢免之后可能还会再回来,重臣说不定活不了几年,六七品官熬到五六十岁了终于迎来人生巅峰。太监能在朝堂上被文官乱拳打死,也能被人上赶着认爹认孙子……
太多了,一句两句话说不过来,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去读书吧。
读完之后我觉得很累,不是因为它枯燥,事实上,这本书已经算是很通俗易懂了。我觉得累只是因为,我看完了这二百余年的故事,看尽了各种各样的争斗,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性,而你所看到的东西,不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当下,甚至会发生在未来,这就是历史规律。只要你能摸到门道,有些事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是学历史专业出身的,我们总感觉这个专业的学生有一个算是比较普遍的特点,是不爱说话。
不是学傻了,也不是内向型人格的人全都去学历史了,但我说的不爱说话,不是不能说话,也不是不想说话,而且不爱去说一些没有必要的废话。
为什么?因为你读了书,发现无论古今中外,来来回回就是那么点儿事儿,甚至就连结局都是类似的。当你看透的东西太多,就没必要咋咋呼呼的像个话痨,因为只有一瓶不满半瓶晃的人才热衷于讲废话。
举个例子来说,我相信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遇到那种人品败坏,不讨人喜欢,甚至引起公愤的家伙。这些家伙往往擅长拍马屁和乱跳乱咬,有时候你对他非常生气,但无可奈何。他也许本身就是个厚脸皮的小人,也许和领导存在某种亲戚关系,也许就是个有本事又很狂妄的人。
我也讨厌这样的人,但我几乎什么都不会说。我会生气,愤怒,但我不会提什么意见,更不会当面和他闹僵。
因为你不知道他的底细,不知道得罪了他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不知道你的领导会偏向你还是偏向他,为了我自己好,我会不说一些没必要的话。但你不说,并不代表他不会损害你的利益,有时候我可能没办法拿他怎么样,但是我会等。
因为历史规律告诉我,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点谁也逃不掉。
我愤怒,但我没必要骂街,因为我知道,我不会等到那一天,但是他会等到自己的报应和结局,他终究会有一天体会到喝凉水都塞牙的滋味,而给他喂凉水的那个人不一定是我,也没必要一定是我,大多数情况下是他自己。
因为所谓的不爱说话,也是冷眼观世界的表现之一。有些事你懂了,就不会说出口了,因为历史会替你说。
所以很多时候别总是一肚子为什么,凭什么,干什么。多读读历史书,它自然会给你答案。
从前我读清史稿的帝王本纪,看过这本书的朋友都知道,其实它有点儿枯燥。无非就是讲一讲皇帝哪年出生,哪年娶亲,生了几个儿子,这辈子和谁打过仗,活了多少年等等,让人有据可考,但说不上有趣。
不过我却能在不太有趣的东西里读出点儿有趣的东西,比如康熙的几任皇后总是命短,等等。
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史官记载了一切,不是让你去读流水账,而是让你自己从里面发掘出来一些有趣的,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是道理。
在本书的结尾,作者没有讲教课书上的总结,也没有讲什么意义,经验,教训。
他只讲了一个故事,旅行家徐霞客的故事。
有人说,按照正常流程来看,你读完了一本书,不得写个总结报告什么的,列出一二三四条,就像教材里列出几条什么某战争的意义,影响,后果之类的,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作者不会这么写,我也不会这么写,因为你读完它所获得的意义,在你自己的心里。你没办法讲清楚甚至做个详实的阅读理解,但它一直在,所以无需讲清楚。
在大明王朝长达数百年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中,徐霞客的故事算不得多么精彩,他只是一个不喜欢考功名,热衷于四处游历的人。也许没读万卷书,但是却走了不止万里路,他见识了这个国家的人文地理,河道山川,写下一本游记,一生都在旅行中度过。
你觉得他似乎不够强悍,没考过状元,没有什么学术方面的造诣;没做过官,也许不懂政治,朝堂里闹成了什么鬼样子都和他无关;没打过仗,四处游历的时候倒是经常被土匪追着跑;没发过财,达不到沈万三指地有银数也数不清的境界……
但是他最强悍的地方,是坚持做自己,仅凭这一点,他就足以打败很多人。
有些人曾经逮到机会反动夺门之变,拥立皇帝复位,其胆量之大,反应能力之快,我的确佩服。但是这些人并没有坚持到最后,因为他们成为功臣之后,就变味了。从一个不起眼的臣子变成心腹,然后狂妄到找不着北,最后没能落下什么好下场。
而有些人,无论渺小还是伟大,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中,从不曾放弃信念,坚持做自己,矢志不渝。
人活于世,当是如此。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