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读后感>>明代的漕运读后感

明代的漕运读后感

标签:时间:

  在这本书的书皮上如是写道:“这本书是黄仁宇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也是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全书以扎实的数据和考证为基础,还原明代的漕粮运输图景和漕运管理方式,并由此触及明代的政府模式,官场惯例,经济制度,地理环境,工艺技术和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它揭开了明廷依靠漕运作为国库收入主要来源长达两个世纪这一现象背后的主导思想观念,更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为何一个政治,经济,环境都优于西方的国度,却未能迎来现代文明的曙光。”

  首先这本书提出了若干个问题,“大运河这条水路能够活跃国家经济吗”,”它促进了物资交流并因此刺激了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吗”,”在国家财政范围内,漕运体系是否是一种灵活的制度,可以使其运作能够适应诸如人口增长、政府预算增加和保卫国家新领土之类的新情况吗?”“许多学者认为,每个王朝崩溃时,政府机器毁坏的第一个迹象就是对水利设施的疏忽。由于漕运不能再进行有系统的输送,大明帝国才失去了活力,直至最后崩溃,这是真的么?”

  地理地形给大运河航运带来的困难

  这本书采取的大运河的定义是北京到南京这一说法,至于延长至杭州则为运河的分支,并不认为是大运河干线的一部分。运河从长江出发,从三条入口进入漕河,东边:白塔河,中间是瓜洲,西边是仪真,由于漕河的高于长江水位,因而入口处要用石头修建,形状为斜坡。船只进入漕河需先卸下货物,然后由苦力将卸下的货物溯着漕河运到岸上。虽然在15世纪末出现了”闸”,但是也只是在长江涨潮时可以随意开,在冬季水位较低的情况下是不能随意开的。

  在进入漕河之后,运河会穿过几个湖泊,浩瀚湖水上的强风对于船只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于是河运总督陈瑄于1451年开始沿着湖泊东岸开凿沟渠,从此漕河就逐渐与这些湖泊分离开了。

  1494年,黄河改道,涌入淮河河道。洪泽湖与淮河中段相连,这样,由于淮河河道接纳了大量的水,水流速度降低,过多的水堆积在洪泽湖,洪泽湖变得膨胀,明廷为了防止强风的影响在洪泽湖东面修建了一条巨大的沟渠,但是随着洪泽湖越来越膨胀,沟渠必须也越来越高,此种的威胁也不不容小觑的。

  继续往北,漕河河水就进入了淮河。在这里,黄河的水位比漕河高了10英尺,也就是大概三米的高度,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一旦越过漕河,那么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在徐州,黄河和漕河汇合,漕河以黄河为河段。黄河给船夫带来了3个困难,一是泥沙淤积,船只容易搁浅,二是冬季河水结冰,三是在急流处,河水咆哮。徐州附近分布着一系列急流,总成百步洪。1528年河运总督唐龙曾对此有一段描述:”夫洪多巨石,坯岩,长如蛟蜒,伏如虎豹,纠错如置棋,盘旋如轮毂,廉如踞牙,如剑戢…”

  在1494年,黄河向南改道之前,不时横冲直撞,这不断给位于济宁附近的漕河河道带来了危险,为此明廷采取了“导淮分黄”,完全封闭黄河北支流,使之永久性的流入淮河。漕河继续向北进发,还会遇到河道结冰的情况。这些显而易见的地形带给河道运输的困难,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运送贡粮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

  利玛窦也对此进行了客观观察,并且评价说“或许他们可以从地图上判断,人们可以采取一条既近而又花费较少的从海上到北京的路线。但是害怕海洋和侵扰海岸的海盗,在中国人的心中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他们认为从海上向朝廷运送供应品会危险的多。”

  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制

  明廷中央对于漕河的最高管理机构是总督河道衙门,长官为总督河道,即the Cannel Commissione,简称”总河”,此职设于1471年。后来在1505年,明廷一般以都御史衔总督河道,即the Imperial Commissionee for Administration。1451年,明廷才设置固定的专职文官,即”漕运总督”,简称”总漕”或”漕标”,专门职管漕粮的征收、解运和入仓三大环节。1404年,明廷开始设置武职“漕运总兵官”,领十二总,共十二万军队,专职负责漕运。

  由此可见漕运总兵官先于漕运总督的出现,一开始为漕运首领,但是随着文官职位的上升和无关地位的下降,“漕运总督”逐渐成为主导者,而“漕运总官兵”则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角色。漕运总督的品级较低与各部尚书,但是在同其打交道时处于同一地位。并且有许多官员是在担任过漕运总督之后担任内阁成员的,由此也可体现漕运总督这个官位的重要性。在明代后期,大概只是除了满族人控制的地区之外,漕运总督是京师之外所有地区最有影响的官职。

  书中以清江浦工部分司郎中监督管理的船坞为例子,说明了一个由各方官府组成的小检查站是如何运作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明代官僚体制的几个鸿沟——文官系统和军事系统之间,京官和地方官之间、尚书大臣和朝廷特派官员之间,然而下层官僚体制,比如上面提到的分支机构,却表现了足够的适应能力。但是在上层机构方面却出现很多纠纷,比如河运总督和漕运总督之间的职能会出现纠纷情况,漕运总督的机构设置矛盾,许多沿河道设置的各部机构分支,虽然听命于漕运总督,但是漕运总督对其并不能罢免或提拔,在人事上并无任何权力。尽管如此,明代官员并未想过要将这一分散的状态进行革新,他们或许从心底认为这一官僚体制没有什么错误。

  漕粮运输

  在漕粮制度之中,由于金花银的出现和货币代替实物的推行与实物缴纳并行,全国各地实行了不同的缴纳政策,也就出现了不一样的赋税负担,有的地方负担很重,有的地方则十分的轻松。这实际上给了地方很大的自主权,各地每年的税额税率一经规定下来,就很难去更变,这也对于之后明末无法额外增加收入产生了影响。

  漕军由于政府对于运输规定的严苛处罚和剥削,遇到事故不论缘由皆对漕军进行处罚,并勒其还款,很多军士为此接高利贷,家破人亡也是有的;对于新建船只的欠款有时也要军士进行支付,处境十分贫穷,虽然明廷给与了夹带私货这样的权力,但是很少有漕军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商业交易,只是简单的出租空仓给商人,而且并不是全部的漕军都有这样的特权。这就导致了士兵逃亡十有七八,非常严重,将官通常会招募流浪汉,乞丐等来进行充数,这也使得漕军完全失去了军队的实质,沦为了劳力性质的组织,军队战斗力全无。在1510年山东的一次起义中,一方面1552艘船只被毁,一方面不知多少漕军被杀….

  对于每年漕粮的运输,在帝国的整个时期,基本上都在400万石上下,为中央政府所用,但是北京的存粮经常处于可以供给近十年可食用的地步,粮价甚至比江南本地的每石0.3两还低廉,粮仓会出现由于存放过多而腐烂的现象。“每阅各仓,多见屺坏,地每有当换之板,上无夹垅之灰,浸淫浥烂,长此安穷”但是就算是这样,明廷仍然要求每年的最低运输量不得低于400石。这么多的粮食存放究竟起到作用了吗?多出的粮食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发挥出他的作用,有的被贪污浪费,有的被庞大的宗室人员分发,还有庞大的宦官,工匠,宫女,特务人员。在明末,漕运数量也并没有削减很多,那么为什么会有辽东将士无粮的情况呢?你只要计算一下运输的成本就可以知道了,运输成本极其高昂,但即使如此,明廷对于海运在常规之下也并不允许。

  那么在开头所说的由于漕运不再进行有系统的输送,大明帝国才失去了活力,直至最后崩溃,对吗?我想是不对的,明帝国的航运系统在1644年清军即将入关时仍然可以正常使用,16世纪末漕运的运输年平均量为300石左右,漕运量有所下降,是由一些原因造成的,不能把他所产生的后果不加区分的就认为是明廷陷入了财政危机。比如16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黄河间接性决堤,明显影响了漕运。

  宫廷供应品的运输

  明廷维持了自己的相对自主的经济地位,它的供应方法——大多数通过调拨解决——使得它相当大地与市场分离开来,这一点同可能有宦官来监督进行生产的劳役制度,毫无疑问的阻碍了全国的工业发展。它的事无巨细的贡品分配规定,使得明廷成为了一个吞没全国额外生产的庞然大物,养活着一群皇族的附属人,明廷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分配中心,将各种消费品、日用品、奢侈品分配给官员,宗族,贵族,这让社会上的顶层消费购买力消失了,私人商业的发展收到了严重的阻碍。

  漕运的航道上收税站越增越多,重复征税,非法征税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长途的运输成本风险过大,很多商业发展收到了距离的限制,成为短途的贸易,为地方的繁荣还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读完这本书对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如果将明朝人格化,那么就是一个孤立,固执狭隘的形象,它对于原有的体制不会去修改,即便会有问题不时发生。对于海禁即使在快要走向末路的时候也不放松,只为了惯例。最根本的不在于政策物质上的行动,而是明代官员他们思想的保守、对于超稳定状态的需求大于超越发展和扩张的需求。对于财政的处理,没有成本意识,所有的额外成本都交由地方政府和人民自己承担,自己并不受其负担,不计成本的运输和琐碎的贡物将地方和人民搞得不堪疲惫,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国家的一体性。对商业的歧视和偏见更加使得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得格外艰难。总的来说明朝依靠漕运作为国库收入的主要来源长达两个世纪这一现象背后的主导思想观念就是其本身的保守性,不愿去修改更加进步的体制来适应新的发展,从这一点其实可以识一斑而窥全豹,明朝的这种思想在根本上就是一种追求稳定与静止的,换句话所就是不追求发展的,那么不发展必定就会被后来民族所击垮,这只是一种时间问题。

  为何一个政治、经济、环境都远优于西方的国度,却未能迎来现代文明的曙光?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一点启发,本书从漕河的发展论述入手,虽然讨论的是漕河,但是漕河是人所挖修和发展的,实质上是探讨当时明人对于漕河的态度和看法,由此来剖析明人对待漕河的背后心态与思想。我认为所有的发展一定是思想作为先导,自然环境的限制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这种意愿,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在明代,人们面对着漕运,它带给了明廷每年数百石的粮草,所有的经济规划都围绕着这,不再探讨海运,遇到漕运机构重复等问题不会去想要重建体制,而是在此这条破旧的大船上干些修修补补的活,祈求它不会沉没。明朝官员身上所体现的对于商业的偏见与歧视,对于商人的剥削和对商业的限制,还有对于巨大贡物的重新分配,使商业的发展收到了严重的阻碍。究其根本,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其本身的思想的腐朽,落后才是导致中国不能迎来现代文明曙光的主要原因。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的资讯,请访问:读后感
    下载文档

    看过《明代的漕运读后感》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1、班主任在学校校长,学生处领导下,负责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执行《德育教学大纲》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根据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文秘专业知识,文秘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普通写作、应用写作等,那么你知道文秘知识测试的内容吗?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文秘知识测试内容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社区个人工作总结篇1  讲卫生、讲文明、爱护自己的家园一直称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一点也没有错,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卫生做好了,就禁止了“病从口入”。然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了保障的时候,就解决了“看病难,吃

    【#教案# 导语】《道德与法治》共18册,其中小学12册,教材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爱学范文网准备了

    【#教案# 导语】本课的主人公是邓亚萍,课文通过典型的事例,记叙了邓亚萍的成长历程。赞颂了她面对挫折不气馁,勇于克服困难,在体育事业上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勇于攀登体育高峰的精神。©爱学范文网准备了以下内

    篇一:七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时光飞逝,眨眼又过去了一个学期,一个新接手的完全陌生的班级变成了一个熟悉而亲切的班,让我又一次在班主任工作中与不同的学生找到了不同的快乐。在这个学期,我做的工作主

    在去年假期里,我读了《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梅兰芳对国家的忠诚令我敬佩他。这篇文章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大师在日本人的重重威逼下,坚决拒演戏。为了躲避为日本人演出而留起了胡须,最后抗战胜利后,梅兰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创建2019全国生态

    房地产公司年度工作小结范文工作总结网发布房地产公司年度工作小结范文,更多房地产公司年度工作小结范文相关信息请访问工作总结网工作总结频道。这篇关于《房地产公司年度工作小结范文》的文章,是工作总结网特地为

    2023-2024酒店服务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28篇)2023-2024酒店服务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篇1一年的时间,也是快要过半了,回顾在这上半年的工作,其实我也是感受到酒店行业的不景气,但同时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