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语文课,我们学习了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凡卡》一文。文中的凡卡,自幼没有父母,九岁时就被爷爷送到莫斯科给鞋匠当学徒,凡卡在那干了许多脏活儿累活儿,但是连饭都吃不饱,受到非人的虐待。读完这篇文章,我对凡卡的悲惨命运唏嘘不已,倍感同情,同时也对凡卡身后那腐朽黑暗的沙俄社会十分痛恨。
沙皇俄国,是一个看似强大,实际上却十分虚弱、十分病态的帝国。它的最高统治者——沙皇,以及沙皇手下的大臣、贵族,像吸血鬼一样吮吸着人民群众的鲜血来满足自己的奢侈,平民生活困苦不堪,怨声载道,根本谈不上什么“人权”、“尊严”。而与之相对的统治阶级,则不劳而获地过着骄奢淫逸、花天酒地的生活。
其次,当时的沙俄社会思想僵化,不思进取,只知道像机器人一样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而当时的英国早在两百多年前就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也是如火如荼;法国的启蒙思想已是深入人心,摒弃了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德国已经完成了统一,开始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其他小国也累积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一步步走向民主、自由。
沙皇俄国如此黑暗、落后,凡卡的悲惨命运比比皆是。比如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穷人》,就通过对当时穷苦人的悲惨生活状况的描写,深刻揭露和抨击了沙皇俄国的黑暗和专制。
我在课外还读过高尔基所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在这本书中,高尔基描述了他悲惨的童年、青年生活。无论是在外祖父家寄居,还是孤身一人在社会上漂泊,高尔基都觉得有一股力量在压制和左右着他和其他人,让他有一种十分压抑近乎窒息的感觉。他当时还小,并不知道这股力量是什么,后来他在书中写道:“······随着年纪的变大,我渐渐地明白了。这股力量便是帝国的统治者——沙皇。在这几百年中,我们无时不刻被他控制着,就像木偶一样被操控着······”。
凡卡是不幸的,他与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一样,被当时的黑暗社会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但是马克思说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面对这种社会,人民当然会选择推翻它,重新建立一个光明、民主、自由的社会。果然,在1917年,《凡卡》一文写成三十余年后,革命导师列宁领导人民发动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彻底推翻了腐朽的沙皇俄国,这既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李优阳)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