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的作者从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重新解读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稀缺。稀缺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意旨资源有限,稀缺总会产生。但是,这本书中主要讨论的是人们的稀缺心态。
时间,金钱,精力以及其他,包括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那么,稀缺随时伴随着你,睡觉也好,吃饭也好,都会存在你身边。稀缺俘获我们的大脑,使我们产生稀缺心态。我们集中注意力专注正在做的事情,但这样我们很容易产生管窥之见,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无法准确预测。
此时,你可能会想这到底是为什么?于是,我们深究,原来是许多稀缺问题占据了我们大部分带宽,我们没有多余的带宽获取对现状的认知来预测未来如何。我们的带宽缺乏余闲,而稀缺心态带来带宽负担,进而产生借用行为或管窥心态,由于缺乏余闲,周而复始,我们会陷入稀缺陷阱的循环中。
不妨,我们用一个逻辑图来看下稀缺心态的内层逻辑:
时间稀缺或金钱稀缺<我们注意力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或关于金钱的问题<稀缺带来了带宽负担,无法有效思考,产生管窥心态或借用行为<没有预留时间或储蓄,余闲不足,陷入稀缺陷阱<循环
可能,这样说明,你会觉的稀缺很可怕,其实,可怕的是稀缺心态,也可以称为“贫穷心态”。就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我们需要始终考虑有限资源如何利用。但是,真正问题开始于资源充裕的阶段,由于资源的利用不当,造成的浪费现象,而这种持续的行为隐藏在背后的稀缺埋下了种子。
我们了解了稀缺的内层逻辑,那我们如何减轻稀缺心态带来的不良后果?
第一,保持足够余闲,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区。
作为职场人士都知道,我们做工作计划安排时,我们需要在计划表上预留出一定的时间作为缓冲区,不把时间表安排得那么满,保持工作计划的弹性。金钱方面,就是先储蓄,学会理财。
第二,面对漫长的截止日期,设置多个提醒节点。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写毕业论文的截止日期比较长,对于充裕的时间,我们需要做个详细的时间管理计划,多长时间达到怎样的程度。制定人生目标或职业生涯规划,都是需要制定详细策划方案和计划表。
第三,繁忙的人生,设置一个减速器。
现在社会,人们都是匆匆忙忙,没有时间了思考人生,没有时间了陪伴家人,没有时间了关心自己,没有时间了关心国家大事。其实,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用时间换取金钱,用金钱换取时间。忙忙碌碌,人总是用自己赚来的金钱为自己摆平自己惹的麻烦。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停一停认真思考一下,人生不需要那么忙碌,停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
第四,计划与评估,总结与反馈,两者齐头并进。
资源充裕阶段,我们需要对资源进行管理,这需要定制计划。我们需要事前做好调查,防止在管窥心态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我们安排好各项失误,这样就不会需要时刻保持警醒才去做值得鼓励的事情,不定期地对这些行为重新评估总结以及反馈。
第五,反向思维:我们专注于自身的领域,会成为专家,但需要为了管窥心态的到来做准备,抽离熟悉的领域,站在更广阔的一面看待这个领域。
我们专注于一事,会形成心流达到专家标准。可是,这样的现状却容易使人产生恃宠而骄的心态,只看到自己擅长的一面。我们需要是不是脱离现在的状态,抬起头来看看星空,这个世界又有怎样的新事物出现。和不同行业的朋友交流心得。最后,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得出熟悉的领域。
稀缺问题不止关注在人的个体上,更涉及到世界性问题上,比如扶贫项目问题,经济发现问题。我们从大的角度审视我们自己那个渺小的一角,其实,真得很渺小。但是,作为渺小的我们却能从大的角度看到自己做的贡献。
最近,看到一句话“焦躁,是匮乏者的源泉,起点,是匮乏者的失败。”能力不行者总在抱怨,能力强的精英们看到更为广阔的天空。当我们处于低谷时,抬起头来看看星空,从整体上,对比自己的不行之处和优势,从优势中找到一条出路。当我们正在努力奋斗时,更要抬起头来看看星空,整个世界都是有稀缺的存在,整个世界也都在变化,我们需要的是把握方向。
这本书的结尾有一句话:“沿着稀缺的线索向上追溯,我们就能看到充裕:萧条,是由我们在繁荣阶段的行为所导致的;最后一刻的拼凑,是由我们之前几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虽然说稀缺在许多重要问题中都扮演了主角,但充裕却是其根基。”
世界如何运行,我们就是怎么的活着。站在世界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充裕阶段和匮乏阶段,清晰地认清世界的充裕和匮乏的运行规律。我们需要在充裕做好防范措施,比如,资金储蓄,富有弹性的详细计划,清晰的人生目标。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