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公共体育与德育实践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公共体育的学科课程价值体系建设中包含着更多的德育内容,德育实践的推进也为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素材。显然,对高校公共体育进行德育实践的主体是教师,高校公共体育实施德育实践的关键在目标,高校公共体育开展德育实践的主渠道是教学,高校公共体育推进德育实践的重点在于方法等内容的讨论,成为了本文的关节点。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德育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德育的结合再度被列为重要议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大纲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素质的关系探讨,成为了当前体育理论研究的一大亮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一样,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素质的任务。分析体育与德育的复杂关系可以发现,研究体育现象和活动规律总是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发展的规律密切相关,在涉及到体育学科目的论问题的研究层面,德育作用的发挥占据重要地位。高校公共体育要贯彻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弘扬体育文化的多种品质,并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实践能力,就必然要承载丰富的德育内容。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将着力探究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德育实践的契合点,从而为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开辟有益的途径。
一 高校公共体育进行德育实践的主体是教师
与德育学科师生构成实践活动的共同“主体”不同的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主体并不明晰,只有当教师主动承担相应的德育任务时,德育主体及其价值才能得到彰显。换言之,体育教师只有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来塑造大学生的心灵,使之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目标迈进的时候,德育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才能发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德育的效能,其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于教师。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要成为德育实践的主体,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即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这是基础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德育对高校公共体育老师的迫切要求。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把德育渗透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结合课程教学分析,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既包括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又有体能训练课。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除了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承担大量的课余训练、群体竞赛及裁判工作。德育实践很容易在学习目标和过程中被边缘化,这也就更加迫切需要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能够娴熟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通过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大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之达到和谐的精神境界。
二 高校公共体育实施德育实践的关键在目标
德育实践目标与公共体育学科教育目标的结合程度,是考量教育过程和效果的关键,也是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目标教学是德育实践重点,它要求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体育教学大纲。目标教学就是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分解成许多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每堂课需要完成的目标,又要界定好每个单元的部分目标,最终达到所要完成总目标。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目标中,德育的内容与任务可以有机分布其中,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要按照教学大纲上提示的教学步骤,深入分析学生达到该目标的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要培养学生自己找规律,自己做总结,通过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体育教学与德育实践。
三 高校公共体育开展德育实践的主渠道是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德育实践主渠道,客观厘定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即身心双健、体德匹配的互动教育过程。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和“会学”。这样的学习表面上是体育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接受过程,但其实质却是调动大学生高校公共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德育教学模式。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认知及能力特点来安排的,教学活动应该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知识及技能发展序列分解为具体的目标。
当然,德育实践的内容与体育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其中的关键。这就要求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发挥引导作用,如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等。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教授内容让学生自学,哪些内容由教师精讲示范;哪些内容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怎样把握精讲火候,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同时要避免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抱着走”,包办代替,唱独角戏,而应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四 高校公共体育推进德育实践的重点在于方法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属于统一的范畴。课堂上高校公共体育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程度不但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也决定着德育实践能否推进,为此,公共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健康素质的发展开展教学活动。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以传统“五步教学法”为例,该方法包括了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等五个部分。在每一个步骤当中,公共体育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示范讲解、测试、预测、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等介绍新的高校公共体育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等方式提高并巩固公共体育技术的能力。在“五步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不仅要随着各个步骤的变换而改变。更重要的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此外,还可以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生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体育与德育实践的融合,不仅有利于重塑教师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的价值追求,确立体育教师开展德育实践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改进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坚持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推动教育创新与教学改革的跨越。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