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完这部小说,觉得它主要讲的是青少年的成长。成长不是一瞬间的,不是像电视里演的那种,说你吃个药丸或者受个高人指点就突然醍醐灌顶,不是。现实中的成长是漫长并且痛苦的,和蜕皮有点像,要不怎么说是“蜕变”呢。成长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会经历黑暗,怀疑,愤怒,无助,逃避等各种消极的负面的东西。就和升级打怪一样,你只有击败这些负面的,才叫成长,否则就是迷失。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觉得“好像在森林中迷路了一样,一个人孤单的的,又冷又黑。”我猜测这就是作者借用披头士歌名的原因吧。
我对本书有印象的人物有:男主渡边是一直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大学生;女主直子是男主好友的前女友,男主好友自杀后,和男主进行肉体及精神上的沟通,最终自缢;绿子算是渡边的大学同学吧,喜欢渡边时还有男朋友;玲子,直子在精神治疗中心的室友,弹得一手好琴,出院后和男主发生过性行为。(什么跟什么啊,怎么就性行为了呢,人物关系有点乱吧,不懂不懂。)
男主渡边的成长,好友的自杀让他很受伤,也一度随便混日子,怀疑人生的意义。后来随着和直子、绿子的交往,渐渐想通了,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直子,哎呀,心疼,不说了。
绿子还是挺开朗的,大大咧咧的,好像和直子截然不同。但是喜欢渡边时还有男朋友,还经常撩拨渡边,一对一线下活动,是不是不太好啊。
玲子,哎呀,心疼,音乐素养极高,进入精神治疗中心后和丈夫、女儿几乎断绝来往。至于后来怎么就和渡边发生性关系了我确实是不懂。
关于人生的低谷,多说几句吧。人生就是有好有坏嘛,有波峰有低谷。年轻的时候不容易,处于一个迷茫的阶段,经常站在十字路口,或者“米”字路口,环顾四周也不知道如何选择。即便做出选择,也经常会看看别的路,问问自己如果走别的路,现在会是怎样。所以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是善变的,今天想做这个,明天又换了想做那个。他们会觉得我们“没定性”。
确实,我觉得父母的看法是正确的。但这个年龄段就是善变的阶段啊。善变不一定是贬义词,可能就是客观描述的中性词。现在社会和父母当年的社会不一样了,信息爆炸时代,变化飞速,日新月异。家长不能理解我们很正常。怕就怕不了解还瞎指挥。比如“不孝有三,不考公务员为大。”
这里实名表扬我父母,从我上本科之后,基本上什么事情都由着我来。出现分歧的时候也比较好沟通。其实父母嘛,总是希望子女过得好嘛,又不是仇人,我试着让他们了解我的想法,我的选择,我这么做会开心,他们也就理解并支持了。我是幸运的,有能理解我的父母。而我有些人朋友呢,没我这么幸运,他们的父母不能理解他们,还经常发号施令,这就令他们比较苦恼。如果和父母之间有分歧,我的意见还是好好沟通。沟通无效的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毕竟我没体会过。
关于精神疾病,大家不要杯弓蛇影,一听说精神有问题就是要杀人放火。其实抑郁症真的是会困扰很多人的。这几年受抑郁症困扰的明星也不少,渐渐引起了大家对抑郁症的重视和关心。越来越多的患者敢于承认自己有抑郁症,我觉得这些都是好的现象。
抑郁的原因有很多,甚至可能只是一件看上去那么不打眼的小事。比如今天没出太阳,或者楼上太吵,隔音太差。因为这种事情心情不好,起初自己会以为听听音乐啊,看看书啊,会变回开心。可是时间一长发现不开心的情绪更严重了,结果这时候焦虑又随之而来了。焦虑让人心情不好,如何才能心情变好又让人焦虑,好像陷入恶性循环。
那试着和别人倾诉一下吧,如果苦水吐完了,心情能变好也行啊。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说自己心情特别差,持续好一段时间了。好朋友赶紧问问怎么啦,发生什么事啦,为什么心情不好啊。自己想想,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因为那天没出太阳。好朋友一听这原因,马上就不关心了,哎呀你咋这么矫情,这么玻璃心呢,看开点就好啦,明天就是晴天嘛。你看我多惨多惨,我不一样好好的嘛。
于是本来就费了好大劲才决定和好朋友倾诉的心一下就破碎了,那些准备好的发言不得不咽回去。下一次抑郁的时候,就会选择自己扛着,因为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感同身受。
其实好友是好心办坏事,着急否定一个人抑郁的原因,相当于否定他的抑郁,抑郁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啊,有开心就有不开心,不开心程度一点就是抑郁,为什么一听到抑郁这个词就那么紧张,急于摆脱呢。
应对抑郁,不要着急,不是急能解决的事情,越急越容易抑郁不是吗。就自然而然地呗,把它看成你身体中的“毒液”试着与他共存。慢慢就会发现对付他的办法了。
所以,如果下次有好友找你倾诉,说他抑郁了时,不要着急表态,多听少说,且顺着对方说,让他多吐苦水,他才会觉得好一点。“这种事儿不叫事儿”这样的话应该是从一个倾诉者的口中说出来,才代表他排毒排完了,排爽了。这种话绝对不应该从一个倾听者的口中说出来,否则,只会加重对方的抑郁。
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希望大家可以正视它,并且找到合适自己的,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