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调皮好动往往是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对立面,老师们如何争取用最快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随笔大班喜欢爱动的孩子》,欢迎阅读。
教师随笔大班喜欢爱动的孩子【第一篇】:让好动的孩子“动”着阅读
阅读越来越被妈妈们重视,但在引导孩子阅读的道路上,并不全是一帆风顺的。总有一部分妈妈抱怨:孩子个性好动,听故事、看书坐不住……
如何让好动的孩子在书本前安静下来呢?建议妈妈们不妨以“动”制“动”,引导孩子将阅读活动“动”起来。
内容选择“动”起来
家长在选择图书时,应充分考虑自己孩子的个性、兴趣。我们可以为好动的孩子选择一些具有“动感”的书:拥有活泼好动主角的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书……小顽皮们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注意力自然也会集中起来。
阅读方式“动”起来
好动的孩子善于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妈妈们可尝试让书中的故事情节“动”起来,将语言描述和动作体验结合起来。比如在分享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妈妈与孩子分别扮作“兔妈妈”和“小兔”,用动作互相表达对彼此的爱;在讲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时,让孩子学学恐龙凶猛的样子;在读“卡梅拉系列”时,和孩子一起学学卡梅拉说话时神气的样子……具体的动作行为比单纯的聆听更有助于孩子对故事情节的感知和理解,生动活泼的讲述过程也是增加孩子专注度的有效手段。
·延伸活动“动”起来
讲完《弗兰西斯和面包抹果酱》,就和孩子一起动手给面包抹果酱;可以带着孩子在公园里边坐小船边阅读《和甘伯伯去游河》……将故事带进生活中,孩子会更加热爱阅读,热爱生活。
家庭氛围“行动”起来
相关研究显示:人在图书馆的阅读效率远远高于其他场所,这就是“氛围”的作用使然。对于好动的孩子而言,阅读的氛围极其重要。早期阅读需要“陪伴”,这种“陪伴”包括“您给孩子阅读”、“您和孩子分享阅读”、“您和孩子各自阅读”。刚开始的时候,选择家中一个固定的地点作为家庭阅读点。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关闭电视、电脑、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对于好动坐不住的孩子,阅读时间不宜过长,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渐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好动的孩子具有旺盛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只要我们多一份耐心、细心,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有好动的宝贝也会爱上阅读!
教师随笔大班喜欢爱动的孩子【第二篇】:好动的孩子如何教育
好动孩子的表现大致都一样,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激动,难以持久性地集中注意力;无监督时难以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做另一件事;在课堂上也经常不遵守纪律,如爱做小动作或离开座位;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提醒就好一点,但当老师一不注意他又玩开了。在户外活动时常常不遵从老师安排的游戏内容或规则,常常未加思索就开始行动;爱招惹同学,有时还搞恶作剧。但当老师讲故事时则比较安静,能专心听完。当他专心学时,有时比一般同学接受还快。我们班的小王小朋友就是这种典型好动的孩子。
针对小王的情况,我们一般采用的教育方式都是提出批评,或者给他讲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原因。他再重犯时,批评可能就更加严厉,这样在老师的威严压迫下有时有所收敛,对老师的批评他会承认自己的不对,也有悔改的态度,但一转身刚刚给老师的承诺就全都忘了。于是我们对小王采取里另外一系列的措施,如害怕他捣乱时时刻刻监督着,不给小王放松的机会;担心好动的他在课堂影响别的孩子编排座位时让他靠边坐;担心他做不好事情不给机会他做小组长,而且还规定不守纪律停玩大型玩具一次,看到他的一点点进步马上表扬肯定,但是这些措施对于小王来说效果都不明显,小王还是那么好动,在我们的心中还是调皮的孩子,甚至给他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从对小王的教育中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发现我们所采取的教育方式都是压迫、控制多,这也是我们现在教育存在的一个很大误区,孩子不听话时大多数都是采用老师的权威对孩子进行教育比较多,而没有从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在反思的同时我们改变了对小王的教育方式。
第一,在心里接受他。
心里接受他首先是改变对他的看法,去掉“多动症”的标签,淡化他好动的性格,让他从心里感觉到老师喜欢他、接受他,而不是排斥他。并用积极的行动改变他;如多提醒、平时耐心地与他交流,多与他交流他喜欢的话题,如喜欢看的动画片,喜欢的朋友等,从而培养他注意力的持久性。
第二针对好动的性格让他有事可做。
孩子的特点就是好动,注意力,控制能力差等,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像成人一样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很理性的,孩子做事情都是跟他的性情走的,他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他很少会考虑后果。所以孩子一做错事我们就以批评、指责、训斥教育孩子是极不对的。如果教育者一味用批评、指责、训斥教育孩子,会摧毁孩子难能可贵的自尊心和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使孩子丧失荣誉感和上进心。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观察和分析孩子孩子好动的原因和在什么时间特别好动。为此我对小王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捣乱都是在等待的过程终觉得不耐烦而去捣乱,扰乱课堂纪律的。所以我们根据小王这个好动的原因让他在等待的时间多做事情而不是控制不让他做事情,让他在等待的过程让他有事可做,他就不会去捣乱,扰乱课堂纪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绘画活动时让他帮忙派发画纸、绘画的工具,发书本,活动后帮忙整理学具等等,从而减少他等待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小王每次接到任务都很自豪,每次都很尽责,所以每次的任务都完成的很出色。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小王的任务意识,也减少了小王捣乱的时间和机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得到大家的肯定,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到原来也这么能干,而不是老师眼中“调皮”的孩子啦!大大提高了小王的自信心。
第三调座位整;以前我们怕影响同伴把小王安排靠边的座位,现在我把他的座位调到正中间,这样让他更好地跟老师互动,交流,引起他的注意。如果他在课堂上有微小进步都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奖励小红花,积累到一定能够的数量还可以换取某种权利。自从进行这三个调整后小王的有了明显的进步,如他下课时会主动过来跟老师聊自己开心的事情,也会主动问一些问题而不是捣乱啦!
从这个案例让我感悟到无论对待任何一个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恒心,只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淳淳教导,孩子一定会进步的。
教师随笔大班喜欢爱动的孩子【第三篇】:怎样对待一个如此调皮的孩子
杨杨是新港幼儿园大班的一名男孩子。在老师的眼中他很聪明,但更顽皮,他黝黑的皮肤、长着一双小小的眼睛,但看起来很有神。他在各种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根本坐不住,不但自己不听,还干扰周围的小朋友,打断老师正在进行的各种活动;他很霸道,所以有许多小朋友都拒绝和他一起玩耍,也经常有人想老师告他的状。老师对这个孩子很伤脑筋,经常当全班的面批评他,久而久之,他好像被老师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小朋友们越来越不喜欢和他玩了。下面是他在幼儿园里各种活动中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
早上晨间锻炼杨杨最喜欢玩球。他一会儿运球走,一会儿又踢球,在场地上真是生龙活虎,不是把这个幼儿撞倒在地,就是把那个孩子的头给砸了,小朋友们纷纷找老师告状。老师找他问话,让他注意点安全,不要伤到其它小朋友,他总是立刻承认完自己的错误,又飞快地跑去玩了,可话音刚落,一会儿又有人报告他闯祸了。真拿他没办法!
场景二:
老师宣布集体教学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纷纷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等待、盼着老师要讲述的有关教学活动的内容。可杨杨坐不住,注意力很难集中。他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在下面搞小动作,要么就找挨着的小朋友讲话,要么就捣前面幼儿的后背。弄得边上的孩子没办法,只好喊老师:“老师,你看杨杨老捣乱。”老师终于忍不住大声地对他说“小杨杨,你到底想不想挺老师上课,不想上课就到外面去。”他听了就真起来走到外面去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窗子外面照样不也乐乎,一会儿爬窗户、一会儿朝教室里面孩子们做鬼脸。老师怕他在外面爬窗户危险,只好又让他进教室。就这样,好好的一节课就被他搅黄了。老师告诫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说杨杨这样上课捣乱好不好呀,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呀?”对于老师的提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好,我们不要向他学习”杨杨听完小朋友的话,刚开始有些难过的样子,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东张西望,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场景三:
下午玩玩具。班上小朋友们都喜欢玩娃娃家,于是他总是迅速地抢到好多小锅碗、小勺、瓢、和盆之类的玩具。有的小朋友为此很不满,于是就找他要,他不给,于是两人就大打出手,把玩具撒了一地,闹得不可开交。老师赶忙来制止,并对他说:“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的,人家也想玩呀,怎么能一个人玩呢?”杨杨挺不服气,撅着嘴,一脸无辜的样子……不到一会儿他又去找雪花片玩了,用雪花片插了一个小花篮,高兴的手舞足蹈,很快把刚才打架挨批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看着他的样子老师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场景四:
绘画活动中,小朋友都在聚精会神地画画,一下子就把主要画面画出来了。可他在纸上到处乱涂,一下子就画脏了好几张纸,老师告诉他以后每天画画就在一张纸上画,转身就指导别的孩子去了。可不到两分钟,就听见一个小朋友大声喊道:“老师,杨杨搞得我一身墨水了。”老师心里咯噔一下,料到这小子准又给我捅什么娄子了。立刻跑过去一看,原来他将记号笔使劲甩,里面的黑墨汁甩到边上好几个小朋友的衣服上去了。老师头皮一阵发麻,不知道放学怎么去和这几个被弄脏衣服的孩子家长交待。我厉声叫到:“小杨杨,你怎么搞的画画不好好画,搞得几个人一身墨水,这下好了,你明天赔人家新衣服!”他也知道自己闯祸了,先是低下头,两手搓着衣角,然后呜呜地大哭起来。
案例分析
一、活泼好动、精力充沛
杨杨他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精力充沛。他玩起来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累,到处横冲直撞。幼儿好动,也是一种年龄特征。这是孩子身心处于急剧发展中的客观需求。有的家长和教师很不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甚至讨厌好动的孩子。他们常在嘴边带一些口头语:“别去动”、“不要乱跑”、“别摔了”、“两手放好”等等,故意压制孩子。这是违背幼儿天性的,说得重一些,是对儿童权利的严重侵犯。事实上,杨杨表现出来的蛮撞他自己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是一种坏行为,他的年龄特点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他这种行为却是一种不利他人的行为。
二、以自己为中心
杨杨是个独生子女,深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家里有许多玩具,所以在幼儿园玩玩具的时候他也无意识地拿许多,这也许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样其他的小朋友也是娇生惯养,他们也毫不示弱,都想拥有许多玩具,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冲突,于是就大打出手。
三、幼儿控制力差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占次要地位。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所以幼儿的控制力差。杨杨在集体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正是幼儿这个年龄的性格特征的充分体现。另外他经常被老师批评,久而久之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对于老师的批评他早已习惯、不以为然。
采取措施:
1、他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特点,教师要引导他在进行外活动时,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要有所克制,不能伤及其他孩子。
2、通过故事、儿歌、教育他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以个人为中心,要懂得相互谦让。
3、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坚持一贯的要求、不做无理的让步,让幼儿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不可那样做”道理,让孩子用这些道理来评价判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他就会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4、发挥榜样的作用。幼儿善于模仿、易感染,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及现实生活的良好榜样去影响孩子,引导他学习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的良好行为。
教师随笔大班喜欢爱动的孩子【第四篇】:幼儿好动是天性
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孩子们普遍都特别好动,整天都“精力过剩”,这让老师们常常感到头疼,甚至觉得有些幼儿似乎有多动症,其实,孩子好动大部分是正常现象。
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较低,很多刺激很容易导致幼儿兴奋,加上幼儿能量较多,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所以就会表现出正常的好动。如果小孩子像大人似的沉稳不动,倒真是件令人担忧的事了。
再就是幼儿的好奇心也会导致幼儿多动。整天和孩子在一起,我发现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这不仅表现在他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上,还表现在“动手动脚”上,我常常会发现,无论是什么,他们都忍不住要看一看、摸一摸,甚至把好好的东西拆开来看看个究竟。
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否认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幼儿智力确实比一般的的幼儿明显高一截。这样的幼儿和一般的幼儿在一起上课,教学内容就会让他们“吃不饱”,他们就学有余力。这些多余的精力怎么办?幼儿是不会安排自己的精力的,于是,就常常表现为不注意听讲,活泼好动,时间一长还会形成习惯。所以我们会感觉他们好动。相反,另有一些幼儿可能知识上有了较多的落后,便失去了信心,因而课堂上很难集中精力,因此就表现为好动。
所以幼儿的好动很大一部分是天性,只要我们加以合理地引导,幼儿的好动便是可爱的。
教师随笔大班喜欢爱动的孩子【第五篇】:如何对待调皮好动的孩子?
一个班级如果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一定得让所有的孩子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因为破坏班风、学风的往往就是那几个调皮好动的孩子。无论是管理好班级,还是提高教学质量,都需要关注那些特别的孩子。那么,如何对待调皮好动的孩子呢?以下是我的一点粗浅的思考。
首先,要把孩子当作孩子,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足或缺点。
调皮、好动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生理特点,而且,男孩子表现得尤为突出。有句俗语说“七岁八岁狗都嫌。”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由于个体的差异、家庭教育的差异、以及幼儿园教育的不同,因此,在遵守纪律上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而现在,经过了三个多月的习惯培养,班上已经有那么的孩子能够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了,我们难道不应该感到庆幸,难道不应该怀着更大的期待、更多的耐心去关注那两个特别调皮、特别好动的孩子吗?如果习惯养成是两、三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那么,咱们都可以成为这方面的权威,到全国各地去办习惯养成的速成班了。
但调皮好动往往是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对立面,我们必须争取用最快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谈谈如何解决?
一、让孩子生活在希望当中,学会自尊自爱。
“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孩子听我们的话,我们得先去感化孩子,得先让孩子“亲其师”,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觉得,如果自己不遵守纪律,不好好表现,会对不起老师的关心爱护。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破坏了班级荣誉会有一种羞耻感,要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中逐步懂得自尊、自爱。因此,遇到调皮的孩子惹我们生气时,我们偏不能生气,偏要对着他微笑,偏要想方设法亲近他,同时让他亲近我们!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有些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一见到孩子调皮,也不管人前人后,一味地责备,长期以往,孩子的脸皮就变“厚”了,不仅轻描淡写的话不起作用了,甚至批评、责骂也无所谓了,主观上再也不愿去努力了。那才是教育的失败,也是最可怕的。我们作为专业教师,一定不能犯这个忌,一定要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让孩子爱的期待中学会自尊自爱。所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管是多么调皮、多么好动的孩子,他都才是一年级的孩子,他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尤其是老师在班集体中的表扬。老师的表扬、鼓励能使他们得到愉快和满足,在班集体或同伴中的地位得以提高。这种自尊感和荣誉感往往才是学生前进的内动力。因此,对待调皮好动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不断地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断地改进做得不够的地方,从而引导孩子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让孩子渐渐地习惯“微笑”教育
调皮的孩子从小到大听多了大声的呵斥,他们有些已经习惯了这种电闪雷鸣式的教育方式,对老师循循善诱的话语往往充耳不闻。还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要他端端正正坐一节课确实比较困难。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给孩子有秩序的动的机会,经常让孩子有节制地释放自己的情绪。比如,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孩子在站起来表演,动一动;读生字时可以跳起来抢读,动一动……我还常对孩子们说,碰到高兴的地方,你可以开怀大笑,甚至手舞足蹈,但是,大笑一次是可以的,如果笑过一次之后,人家都回到课堂上了,你还在沉浸在刚才的内容里,一个劲地笑个不停、动来动去,就变成小傻瓜了。因为这是课堂,我们还有更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一开始,有的孩子放了就收不住,我也就调侃着说一句“瞧瞧,傻了吧?”然后,让大家来评述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不对?时间一长,他们就习惯了我的微笑教育,无论是跳起来抢答,还是做动作背诵课文,哪怕是表演“采集蝴蝶”,都能迅速地回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的状态。
三、晓之以理,让孩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调皮好动的孩子上课不安分,下课也比别的孩子更喜欢打闹。那么我们该怎么对待呢?我先从安全的角度引导孩子认识为什么不能追逐打闹。有的说,地面很硬,摔下来会骨折;有的说,追逐打闹会撞到别人,可能会发生流血事件,还有的说,追逐奔跑,执勤的老师会扣我们班的分,会有损我们班级的荣誉。现在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谁也不愿意自己缺胳膊少腿的。因此,要让孩子不追逐打闹,得先让他们懂得不打闹是保护自己的需要,也是维护班级荣誉的需要;不打闹是爱自己的表现,也是爱集体的表现。
四、有赏识,也要有惩罚。
毋庸置疑,赏识教育应该是主旋律,它符合教育学的规律,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但是,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特别是理想与现实有了差距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学生说“不”。如何惩罚,我主张先民主后集中。就说课间打闹吧,光是让他们懂了道理还不够,还得让他们知道违反纪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怎么惩罚?我先让孩子们自己商量、解决,讨论的结果是大家互相监督,发现违规情况,先友情提醒,再惩罚他回教室,坐到自己座位上反思,不得去室外活动。任何规章制度只要经过全体同学的认可,执行起来也就容易多了,结果反而没人被罚“坐教室”了。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做到人手一绳,下课后就跳绳、踢毽子、猜谜语什么的。我还跟他们说,如果你们表现好,我就带你们去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一些有趣的游戏,我还可以建议你们的家长带你们去蜀冈西峰等生态公园去玩,那里有成片的树林、柔软的草地,到那里可以尽情地追逐、放声地欢笑!这样,下课奔跑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们又没有意见,还是觉得生活中阳光明媚。
五、联系家长,让家庭配合教育。
孩子调皮好动,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往往跟家长的生活态度、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告诉家长,他们家孩子在班上的状况,要求他们配合教育。可以让他算一算,人家孩子一堂课听讲35分钟,你家孩子一堂课只能听10分钟,一天六七节课,你家孩子会损失多少?还要告诉他,不管你家孩子有多聪明,如果他心不在课堂上,不在老师授课的内容上,是不可能学得好的。长期以往,损失更是不可估量的。然后,再让家长想想,你们过去有没有助长孩子的调皮好动?家长一定都是直摇头,怎么可能呢?我们怎么可能去助长孩子的调皮好动呢?接下来再问问他:孩子看书的时候你有没有给他递水送吃的?有没有让他跑去开门拿东西什么的?家长一听,恍然大悟:他小时候吃饭都是奶奶追在后面喂的,妈妈给他讲故事时经常是边吃边听,怪不得现在做作业时一会儿要吃东西,一会儿要上厕所的。到这时,我就建议他给孩子限时做事,规规矩矩做事。比如说吃饭,不仅要限定好多长时间必须吃好,而且还要限定吃饭的这段时间内必须坐端正,一心一意的吃好饭。其他方面,如写字、看书、出去玩呀,你都得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一定要做到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学就是学,玩就是玩,一定要学会安下心来做某件事。到此,家长没有不表示“配合”的,因为,从来就没有不希望孩子成才的家长。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我们的班级管理水平。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