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随笔【第一篇】:烘焙随笔
本来想随便找本本子,记录自己的烘焙笔记,但是看着大家的博客那么丰富饱满,确实心生羡慕。最早玩微博的时候还是高三,现在已经工作三年(不小心透露年龄了哈 ),重新回归博客是因为烘焙,博客上有太多好的配方和别人或成功的心得或失败的经验,对我来说都太宝贵太宝贵了。
自己从去年10月到现在,玩烘焙已经有九个月了。从起初的不自信、被怀疑,到现在被大家夸赞美味和有一些拿手的品类,感谢这一路走来自己的坚持和家人的体谅。
先从自己的变化谈起吧~起初在厨房忙活时怕被打扰,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厨房里,好像只有在一个属于我的独立空间里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最应该。以至于每次妈妈推门进厨房的时候我都会有一股无名火往上窜,和妈妈有过争吵,经过自己的多次反省现在已经改掉这个臭毛病了,现在家人们可以随时进厨房,参观我的制作过程也好,帮我打打下手、洗洗碗也好,或者像爸爸一样进来只是跟我扯上两句、扰乱我正常步骤也好,这些我都欣然接受。因为我希望烘焙给我带来的是更多正面的力量。起初执意买烤箱做烘焙,除了在自己强烈的好奇心的驱动下,更多是希望给家人做出美味而且健康的食物。所以我的烘焙初心是给家人和自己带来健康和快乐。不是争吵,不是狭隘的自己。
烤箱买回来做的第一个便是黄油曲奇(君之的配方),当时正值秋天,天气凉爽,而我又贪心的做了食谱上两倍的量,结果在筛入三分之二的面粉时就已经干的不行,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神经大条的我就把只放了三分之二的曲奇面糊挤好放进烤箱。我想我是幸运的,虽然烤出来过于酥松,但是对于第一次做饼干的我真真是莫大的鼓舞。曲奇在烤的时候,满屋子都是香味,如今想起来都记得当时的激动心情。
烘焙随笔【第二篇】:烘焙大战
烤饼干好像比蒸馒头、包包子高级多了。
让人联想起美式的中产阶级生活。
烘焙这事,流行日久。大概是十年前吧,从我身边最小资的Z开始,动不动就烤个小饼干、小蛋糕什么的给我们一帮朋友分食。我们哄抢的时候,她总是在旁边微笑着接受称赞,自己一点也不吃。有时候,我吃得太多,会不好意思,也分给她一块,她总是坚决地拒绝。问她为什么,她就狡黠地笑,说我自己知道那里头都放了什么。她当然不会给我们投毒,她的意思是她放了大量的奶油和糖,多到她都下不去手的地步。
后来,就眼看着身边的烘焙之风盛行起来。连西红柿炒蛋都做不好的姑娘,也都加入到烘焙大军中,动不动烤一堆小饼干。我琢磨着烘焙能够激发出最不爱下厨的人的热情,原因有三:
一、格调比较高。烤饼干好像比蒸馒头、包包子高级多了。前者让人联想起美式的中产阶级生活,端出小饼干的时刻,仿佛姑娘们都成了《绝望主妇》中妆容精致的头号杀手;而后者,只会让人想到中式厨房里从蒸汽中走出的国产大妈。
二、容易操作。我没亲自尝试过,据身边的小姑娘们说,按照说明书烤饼干容易极了,稍微有点难度的是戚风蛋糕、各种派什么的。
三、拿得出手。小饼干简直是最适合恋爱中的姑娘送男朋友的礼物了,可以做成各种可爱的形状,显得自己聪明、灵巧、贤惠、贴心。男孩们好像也挺愿意带着去单位当早餐,并骄傲地宣称这是自己女朋友做的。要是女朋友做了一饭盒韭菜盒子,吃起来就不会那么张扬。再说,现在有几个姑娘会做韭菜盒子?
反正,烘焙之风就这么弥散开来,去年年底,最疯狂的时候,我周围有五六个姑娘团购烤箱、模具,天天带着蛋糕去上班。在互相投食了一段时间高热量食品后,她们纷纷偃旗息鼓,大概是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道理。
烘焙除了具有让别人长胖、显示自己贤惠的功能,还有别的作用,最近听闻了这样一件事。
H同学是个平凡得不了解烘焙背后的女人心思的男人。他有个女同事,前段时间,经常带些小饼干给他,说是自己做的,营养又健康,送给他和他的女儿尝一尝。H就美滋滋地带回家给老婆和女儿吃。他老婆当然能从小饼干中看到其他女人的险恶用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绝不允许他人染指!
于是,聪明的老婆就在一天下班后大显身手,做了好几个大比萨。并且让H放到微信朋友圈里热情赞美,展示满满的幸福。大比萨智胜小饼干!女同事见到大比萨,自然明白饼干传情的伎俩已被识破,知难而退。从此,他家中再没有出现过小饼干。大比萨,估计也不会有了。
烘焙随笔【第三篇】:面包人生
我最近迷上了手工硬面包,在空间里和烘友显摆我的新作品,三个硬面包和三个豆沙包,因为是用硬面包坯子包的豆沙,且豆沙有点多,所以豆沙从面包里淌出来,但看上去很有食欲。有烘友追问,如果是软面包或者少一点豆沙馅就不会有冒出来的现象吗?我想是的。因为硬面包张力大,气体不容易出去,所以豆沙反而会把薄弱的地方冲开,如果是软面包,面团没有那么大的张力,内部疏松,气体容易跑出,或者豆沙少一点,不产生很多气体,都不会有此现象。如果你喜欢一样东西,总会找到同道和追捧,这是微时代的特征。
特喜欢有个面包烤炉的那种感觉,不是一个电烤箱,而是一个烧木柴的土烤炉。哈尔滨华梅西餐厅和秋林公司的列巴也是用那种砖砌的烤炉烤制的,并且一直用硬杂木烧火。而这种列巴的制作方法现在在俄罗斯已经失传,100多年以前,当列巴从俄罗斯传过来的时候,有谁会想到今天俄罗斯人又到哈尔滨来学习做面包的技术呢。虽然土生土长在哈尔滨,却从来没见过秋林的面包房,但在宫崎骏的《小魔女的宅急便》中见过那种烧木柴的烤炉,小魔女长到13岁就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琪琪13岁了,她离开了家,落脚的地方是索娜面包店,索娜的丈夫当然就是面包师了,一个胖胖壮壮的快乐小伙子,抡着面包铲把面包送进烤炉,再把新鲜的面包从烤炉里铲出来,真是壮丽的场景。不仅仅因为宫崎骏用色优美,场景逼真,面包出炉的场景真的会让人咽口水。
日本电影《幸福的面包》中也有那种烧木柴的烤炉。理绘(原田知世饰)与丈夫水缟实在厌倦了城市生活,便逃离了东京,在北海道一个毗邻湖泊的小山丘上经营一家名叫Máni的面包咖啡店,来往驻足的人们在Máni休息、疗伤,上演一幕幕悲喜剧。有失恋城市女青年、困在北海道的小伙子、失去母亲的沉默小女孩、流浪的歌者、病入膏肓的老妇人和先生,他们都在Máni找到了慰藉。心里的疾病通过食物治疗算是找对了药方。Máni被理绘和水缟做成了浪漫温馨之地,有时候,吃面包也是要选对地点,Máni和街边道牙子的感觉当然不同,虽然有诗人歌颂“坐在路边/春天的清水和面包”,我还是喜欢Máni更多一些。
最近看的另一部和面包有关的电影是英国影片《吐司(Toast)》,是英国大厨奈杰尔斯·莱特的自传片。当英国快乐帅哥厨师吉米扫荡各家主妇厨房的时候,BBC同时也推出了奈杰尔斯霸占着晚间频道,主持Simper Suppers节目,推荐一道道简单好操作的微笑晚餐。都说奈杰尔斯不像大厨,更像一个痴迷做菜的作家和记者,为大家推荐他的发烧友菜品。BBC投资拍的影片,演员都是名角儿,儿时的奈杰尔斯由弗莱迪·海默饰,就是《查理巧克力工厂》里的那个可爱男孩,亲妈是维多利亚·哈密尔顿,我国观众不大熟悉,也演过很多不错的电影,后妈由大名鼎鼎的海伦娜·卡特饰演,而奈杰尔斯本人也在影片的后面客串了一下Savoy酒店的大厨,还是那么温和,与大城小厨吉米相比,我喜欢奈杰尔斯多一点。奈杰尔斯的亲妈,一个家庭主妇居然只会做吐司,家里连新鲜蔬菜都不吃,只吃罐头,父亲爱亲妈,所以忍受难以下咽的一日三餐,就是奈杰尔斯做出了意大利面也不会得到爹妈的承认。但奈杰尔斯冰火两重天童年的另一个阶段来了,亲妈去世后,爸爸娶了美食高手海伦娜当老婆,海伦娜用各种美味把爸爸的裤子一圈一圈变大,爸爸也爱后妈,吃不下也要吃一轮接一波的美味,最后用后妈的柠檬派把自己送上了西天。食物太单一让人厌倦,太丰盛则让人痴肥以至死亡。
吐司是软面包,就是我们说的枕头包,需要成型的模具,里面也可以卷进果酱等馅料,做好后切成片,再用烤面包片机烤,烤好后涂果酱、花生酱、奶油等,有焦酥的口感,搭配牛奶、麦片粥就是一顿不错的早餐。商店里有卖枕头包的,回家自己切片、烤片,后来商店里卖的都是切好片的枕头包,回家只需烤一下就行。吐司包之于英国人像法棍之于法国人馒头之于中国北方人一样,都是日常吃食。所以听到某某面包店怎样怎样浪漫,我的想象力总是被各种馒头店限制。是不是可以开一个有吧台、吧椅的馒头店呢?兼卖麻酱、果酱、豆浆、牛奶、咖啡……说不一定就火了呢。
上烘焙课的时候,老师说硬面包、软面包等,我一直以为硬面包就是硬的面包,但不是,是以面粉量作基数计算,糖用量一般不超过10%,油脂低于6%的面包为硬面包,像俄式列巴、塞衣克、法棍等等。而平时吃的各种甜面包多是软面包,不能当作主食的,是点心面包。面包老师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西点师,美女,祖上八辈中有俄罗斯血统,白皮肤、高鼻深目和混色的灰眼睛依然透露着信息,做着做着活儿就把围裙重新捆一捆,颇有汉子的意味。她曾经给很多名人做过西点,比如给俄罗斯东正教大教主做过面包,老师说,……他们就吃这种最简单的硬面包,面里加点盐,烤的时候表面洒点干面粉,喜欢硬脆皮的就喷一点水再烤。一切难以实现的软硬脆暄等状态在我这里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次试验,而在老师那里都不是问题。但老师还说,最简单的也是最难做的,硬面包,考验的就是发酵、揉面、醒发、烤制的水平。丹麦面包怎么做都不会难吃,加那么多的糖、奶油、鸡蛋、馅料,想要把它做得难吃也要具备一定水平啊。
简直是人生哲言,越是简单的人生越是艰难,丰富多彩的人生才好过啊。稍微想了一下,自己的前半生应该属于列巴人生吧。
烘焙随笔【第四篇】:第一次烘焙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第一次,第一次滑雪;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养小动物……但我的第一次是……第一次是什么呢?原来是第一次烘焙!我又是怎么走上烘焙这条路的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在一个普通的星期六,我正沉醉在美梦当中。突然,一个电话打断了我的梦境,我连忙起来,用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到电话前,“喂,你是陈济龙吗?今天下午我们一起去烘焙坊吧,我现在就在你家门口,出来吧。”我一听转怒为喜,烘焙?我早都想去了,今天一定是我的幸运日!(-)
进了烘焙坊,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琳琅满目的面包、饼干占满了我视野内的所有地方。我也迅速的选好了饼干,此时此刻,我并不知道将会有一堆“恶魔饼干”生在这个世界上。我先用传说中的绿奶油,抹茶做为饼干的原料,巧克力豆做为装饰,表姐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我说:“你确定要这么搭配?”“当然!”我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好吧,我不管你了。”表姐一转身,就将我拒之千里之外了,我也没有说话,继续做我的饼干创作事业。“叮”的一声,我期待的声音,终于在我耳边响起,我如同闪电一般冲了过去,“嗯?”这是我的饼干吗?确实有一种说不出口的颜色,我的巧克力豆呢?原来早已化在了饼干上,我这才明白巧克力是饼干做好之后再放的。我只能看着表姐大口大口的吃着她做的饼干,表姐也是见我可怜,说:“别看了,你的口水都快把这座店给淹了,我还是分你一点吧!"于是表姐就“大发慈悲"的分了我一丁点饼干渣,气急败坏的我和表姐就这样展开了一场“饼干争夺赛"。
这就是我第一次烘焙,你是不是也有和我相同的经历呢?
烘焙随笔【第五篇】:烘焙
张海迪阿姨曾经说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船,而理想是小船的风帆。”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对极了。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我的理想却是当一名蛋糕烘焙师。
小时候,我常常去外婆家,原因就是外婆会带我去糕点屋去吃小蛋糕。那里的糕点吃了一口就会让人展开笑容。还记得我在小时候在外婆家受到那些大一点的小孩子欺负,回到外婆家,就哇哇大哭,外婆就从背后拿出一个很漂亮的的草莓挞,我吃了以后,很开心的露出笑脸,也就是因为这样,我喜欢上草莓,也喜欢上了糕点,就是因为我喜欢糕点,所以,我的钱包里永远都不会有装满的一天,因为那些零花钱全被我买糕点了,我也就被我的姐姐说成“蛋糕猪”。
蛋糕烘焙师不但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体力活。做蛋糕时,绝不能三心二意,更要带着一份好心情去做。心情的不同,做出的蛋糕的味道也不同。小时候常常听妈妈讲《灰姑娘》的故事,或许别人都想成为主人公,而我却想当那个魔法师。因为这个魔法师就像是糕点师,是为了让别人露出笑脸,我也会朝着这个目标奋斗!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带着我走向成功。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