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对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概括和全新表述,成为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是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行动指南。
教育方针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
在我国,党的教育方针属于一个特定的政治性概念,国外往往采用教育宗旨、国家教育目标等类似提法。教育方针主要是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性思想或行动纲领,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作政策性规定,其定位是教育事业在国家上层建筑或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整体的要求和希望,决定着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教育方针在本质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规定了我国的培养目标,明确了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其内容结构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实现途径等部分,对应回答 “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我们党历来重视教育方针的制定和确立,写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重要法律法规文件、重大教育报告当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发挥了全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指导意义。
习总书记这次大会讲话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政治站位,围绕“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个重大主题,通篇回答和阐释“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问题。他强调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表述,既与以往的教育方针一脉相承,以保证教育方针的连续性,也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还正面回应和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指明了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讲话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精神内涵
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概念。我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方针,即使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党最早的教育方针可以追溯到1934年在江西中央苏区首次提出的方针。人们至今耳熟能详的表述是1957年教育方针,即“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被确立,教育方针在改革实践中得到发展并逐步完善,演化成一个基本的表述结构,即“两服务”“两结合”“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丰富与发展教育方针的表述提供了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主要方面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教育的“四个服务”;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遵循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等。
习总书记在这次大会讲话中,将“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为“九个坚持”,具体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政治性质、根本任务、工作目标、人才规格,发展规律和实现路径等重大命题。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不断丰富着党的教育方针的精神内涵,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是对新时代教育方针的表述进行补充、完善、更新和修订的思想指针和理论依据。
“培养什么人”规定了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
习总书记说:“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充分说明培养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xx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就突出强调了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他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对于今天的高校来说,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始终是一个根本问题。”这次大会讲话更为明确地提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两次讲话中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的,对具体的实施而言,建设者是指人才培养的规格,反映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人才的问题;接班人则是明确了教育要坚持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性任务。
培养目标是在总的教育目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所确立的人才培养规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讲话中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基本国情、时代挑战,从九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他强调: 第一,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第二,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强调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第三,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第四,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求“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第五,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第六,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第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第八,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求“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第九,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以上这九个方面的要求,既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衡量和评判教育工作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否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目标、是否达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的关键性评判标准和操作依据。
劳动教育重新纳入教育方针再显“五育并举”格局
习总书记在大会讲话中突出了劳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这不只是是坚持了他一贯的主张看法,更重要的是将劳动教育重新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是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回归,是对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这一根本途径的坚守和发展。加强劳动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是纠正当下家庭溺爱子女、学校劳务全盘外包、劳动教育不受重视等现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改进和加强教育工作的重点领域。
劳动教育重新纳入教育方针,再现“五育并举”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改革发展任务,并围绕如何构建,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就是:第一,“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第二,要“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第三,“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第四,“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总体上说,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实现路径中增加“劳动教育”的要求,再次恢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格局,更加完整地表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体系框架和实践逻辑。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