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自觉筑牢拒腐防变意识,真正做一个党放心、人民满意、广大职工相信的干部。在这里,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一古人云:人之情,心服于德,不服于力。在全面深化作风建设,强力推进反腐倡廉的今天,作为一名单位的领导干部,如何从自身抓起,率先垂范,值得我们深思熟虑,我想这也是新年前后陆续组织区管干部参加区纪委九届五次全会,市、区作风建设大会的原因所在吧。
可以说,自己从基层做起,成长为党员领导干部,虽然时刻在提醒自己要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但是以往在抵制不良风气方面,偶尔也会缺乏自觉性和坚定性。去年一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我切实查找整改了自身存在的诟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昔日不甚在意的细节也许就是明日酿成大错的根源。特别是在看了一些发生在身边的违法违纪案例,他们也为人民做过贡献,却因放松警惕,私欲膨胀而走上犯罪道路,令人触目惊心。元宵未过,免不了讲些新春的话题,在今年中央台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三个反腐题材的语言类节目成为晚会的“点睛之笔”,值得回味,也成为春晚历史之最,这不仅折射出顶层对遏制腐败的信心,也反映出广大民众对铲除腐败的期盼。与此种种,可见反腐倡廉、作风建设绝对不是一阵风,而是将渗透进日常工作,成为常态化。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努力做到三个“心”:
一是静心。心不静无以言学,要静下心来加强学习,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提高思想意识,牢筑思想防线。
二是净心。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励,保持清正廉洁,抵制歪风邪气,带头弘扬道德风尚。即使面对不良风气,也要坚持“出淤泥而不染”。
三是尽心。对待工作不能仅仅当作是工作,而应该当成事业来完成。恪尽职守,扎实肯干,切实推进各项工作,严格避免懒散松懈。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对于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我们每个人都应坚持从我做起,上下合力,求真务实,一个风清气正的时代即将展现。
每个贪腐欲念背后都有一个出发点。对于乔志东等来说,趁自己把持权力的时候,多为家人铺路、为朋友牟利,便成了他贪腐的出发点。
党性与亲情、友情哪个重要?这在理论上不难回答,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党员班干部因亲情、友情放弃党性原则,导致“一人当官全家贪腐”的案例不在少数。许多领导干部都是经过党组织多年培养,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一定成绩,甚至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经历不可谓不丰富,见识不可谓不广,对党也不可谓半点感情皆无。然而,在“家人、朋友这件事上犯了糊涂”,乔志东在狱中迟来的悔悟,提醒我们:当亲情、友情与党性发生冲突时,必须做到持恒守节、头脑清醒。
仔细盘点这些征迁腐败案例不难发现,贪官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位以权谋私无所畏惧,要么不学法、不懂法,对党纪国法毫无戒惧之心;要么苦心钻研法纪条规找漏洞,千方百计打法纪的“擦边球”,不断探试党纪国法的底线。随着领导班干部文化素质的提高,后者在近年发生的腐败案件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特别是一些占据重要权力资源、把持自由裁量空间的腐败分子,机关算尽,演变出种种权钱交易新模式,其中利用家族成员、朋友当“二传手”就是比较常用的办法。他们挖空心思变换花样,不过是为了逃避法律处罚。从乔志东那句“权力是把双刃剑”的醒悟中,党员班干部应该深刻认识到,深怀戒惧之心,不仅仅是对法律法规的敬畏,还有对党纪党规的戒惧。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当亲情、友情与党性发生冲突时,理应信守宗旨、坚持原则。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加强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使自己内心的信念足够坚定、道德底线足够稳固,自觉接受法纪制度的约束。其实讲党性与讲亲情、友情本质上并不冲突,关键是搞清楚什么是爱、用什么方式去爱、爱的底线在哪里。拒绝无原则的爱实则是对亲情、友情的保护。乔志东等腐败案件告诉我们,倘若在亲情、友情面前丧失原则,为亲人、朋友牟取利益也只能是一时之利。
一直以来,我们党反腐败工作决心不可谓不大,制度规定不可谓不严,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强,但腐败现象仍有发生,不正之风还有市场。这其中有教育不深入的原因,有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有监督不到位的原因,但最不能忽视的是群众在遏制腐败现象中的作用。
有效的遏制腐败要从“小”从“众”开始。在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的目的,除了“修身,齐家”,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跻身于士大夫之列的那份荣耀。饱受十年寒窗之苦的学子们获得一官半职,“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是封建时代唯一被人们认可的“正道”,是人生理想的最大实现。遏制腐败要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校正孩子的世界观和群众的教育观。
有效的遏制腐败要让群众意识到是自己“份内事”。一是要使群众认识到腐败是危及社会进步的毒瘤,践踏了法律的尊严和公平,严重扰乱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二是要使群众认识到反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反腐败是国家法律赋予群众的权利和义务。要营造美好生活,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要求每个人都来履行遏制腐败的义务。三是要使群众认识到自身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关键作用,全社会更需要经常像“普法”一样的“普廉”运动,唤醒社会大众反腐倡廉的意识。
有效的遏制腐败要培育群众的廉洁“认同感”。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缺少文化修养的锤炼,人就得不到精神上的教育熏陶,致使人对腐朽的东西缺乏免疫力,易与社会上流行的,但却是错误的观念随波逐流,为腐败思想的蔓延助力。因此要正确把握文化舆论导向,用先进的文化与落后的腐朽文化争夺思想阵地,引导群众追求积极健康的文化,自觉摒弃官本位思想的余毒。持久、有生命力的廉政文化就要面向社会,植根于群众。
有效的遏制腐败要发动群众监督官员过“紧日子”。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一部分人首先富起来。于是一些地方,一些行业为迎合这部分人的消费,推出动辄几万的月饼,几十万的宴席。一时间,天价商品、高档消费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刺激着大众的神经。大肆渲染“天价消费”,无异于向公众展示金钱的魅力,增加人们倒向金钱的筹码。官员的权哪里来?钱哪里来?日子过的如何?如何为群众用好权,能不能主动把关在制度的笼子里,都应当受到群众的监督。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