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一篇
教学目标:
1、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 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3、 初步掌握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好对话,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观是什么意思?观:看。
2、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课件出示:
寓言: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还是让我们走进故事中。
二、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井沿 喝水 口渴 弄错 抬头 回答 无边无际
2、区别形近字“渴和喝”,并选字填空。
三、读故事,理解寓意。
1、看图,在这幅图里你看见了什么?出示第一自然段,大家读一读。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一只小鸟,一只青蛙。把它们贴在黑板上,板画一口井,结合图来理解“井沿”。
2、当青蛙看到小鸟来了,热情地询问小鸟,开始了它们之间的对话。请你在书上,用“----”和“ ”分别画出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一共有几次对话?(三次)学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上出示。
(1)第一次对话。小鸟平时是怎样说话的?(叽叽喳喳)青蛙呢?(呱呱)你们现在就来表演一下吧?(师生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这里是什么号?(问好)有问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呀?指导学生读问句。小鸟是怎样回答呢?
(2)同桌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
A、指名分角色读。互相评价“读得怎么样?”大话是什么意思?
B、它们在争论什么?(天有多大)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你见过什么是“无边无际的”?结合四幅图(课件)理解,并填空“( )是无边无际的,大得很哪!”(大海、森林、沙漠、草原)
C、指导朗读。青蛙要读出不相信、质疑的语气。小鸟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加上动作来有感情朗读第二次对话。
(3)第三次对话。
A、自由读第三次对话。
B、发现了吗,这个时候青蛙和小鸟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的表情,是什么呀?“笑”。 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
(课件出示)想一想:青蛙笑了,青蛙心里也许在想
小鸟笑了,小鸟心里也许在想
C、理解寓意。(课件出示)说一说:帮青蛙和小鸟找一找原因,为什么它们的看法会有这样的差别?
为什么青蛙会固执地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把书卷成筒,来看一看,这就是青蛙看到的天(课件出示)。这是小鸟看到的天(课件出示)
(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
(青蛙和小鸟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青蛙整天在井里呆着,所见有限,它自以为是,而小鸟见多识广。
老师希望大家要向小鸟学习,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D、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
3.我们知道是青蛙错了,有什么办法能让青蛙知道它自己错了?(跳出井口)
终于有一天青蛙鼓足勇气跳出了井口,来我们给青蛙鼓鼓劲,帮助它跳出井口(黑板上移动青蛙的位置)小朋友们给青蛙加加油!
小青蛙跳出井口后,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小练笔:(课件出示)青蛙鼓足了勇气,跳了出来。
它看见 ,
它说:” ”
三、拓展延伸。
现实生活中,青蛙和小鸟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
这只是作者虚构的一个故事,借用了青蛙和小鸟的角色。寓言中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作者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把故事讲给我们听,让我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懂得道理。
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它们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寓言故事,可以说是小故事大道理,希望大家多阅读这样的书籍,这样我们会明白更多深刻的道理。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经典寓言故事》。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二篇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中的相关内容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不相信,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且又盲目自大的人。
课文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第二至七自然段运用了三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于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第三轮对话中,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这只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文章的插图设计很巧妙,既写实,又写意。小鸟和青蛙一高一低,似乎在暗示我们它们分歧的原因: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沿、际、抬、信”四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4、初步理解“坐井观天”寓意。
教学重点
1、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坐井观天”寓意。
教学准备
青蛙、小鸟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瞧,他们是谁?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坐井观天》,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不仅读起来有趣,还告诉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字词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见带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井沿无边无际 抬头 不信青蛙回答
1、词语:指名读齐读
2、生字组词:这些红色的字是我们要认识的生字,谁来单独读一读。
3、并组一个和书上不一样的词。
指名,开火车
4、生字、组词、造句:下面来点更难的,谁能读字、组词,再根据你组的词造一个句子呢。
(二)朗读,理解
1、默读课文,青蛙和小鸟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故事?
@你从课文第几自然段看出的?读一读。生齐读。
“井沿”是指哪呢,看,老师画了一幅简笔画,谁来指一指,哪是井沿?(指生认)。那老师还要请你帮个忙行吗。你能把小鸟和青蛙请到它们相对应的位置上么?指着说一说。
@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板书:争论天的大小
2、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咱们一起来读读他们争论的话,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课文的2-7自然段。)
(1)男女生对读。(老师旁白,男,青蛙。女,小鸟)
(提出问题: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能在文中画出来么)
出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理解:“大话、不过。”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理解“无边无际”,什么是无边无际。(生回答)
教室能说是无边无际么,操场能说无边无际么,什么能说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草原、田野)
(出示图片: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咱们大家和老师知道的无边无际的事物一样么?)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看看该怎么读,应该体现出什么?(带动作读)
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2)老师读青蛙,生读小鸟。
(3)小组合作读
(4)表演读(动作)
三、理解寓意
他们就这样争论起来了,那他们到底谁说的对呢?(小鸟)。小鸟为什么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呢?
“飞了一百多里。” 小鸟到过很多地方。
说话训练:小鸟飞啊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用课文中一句话说说。(天天坐在井里,见识少,目光短浅)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青蛙笑了,当别人告诉他的时候,他听了没有?反而笑了,说明什么?(自以为是,不听别人劝告)
现在我们回到课题,坐井观天,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们用来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板书:无知、自以为是)。如果青蛙想告别无知,他应该怎么做?
四、拓展
如果这只青蛙有一天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让跳出井口的青蛙认识了外面的世界,认识了了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呢,我相信我们都会做一只跳出井口的青蛙,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做一个知识渊博,不自以为是的人,下课!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