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再回我的母校下乡,心情格外激动。离开母校已经三十年了,但是那份情犹在。我在母校度过五个春秋,它是我少年时代生活的乐园。
母校的旧貌基本没有了,甚至连形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母校在当时孩子的眼中,是那么大。中间是大门,东边有个小侧门。进入学校左右各一排教学楼,当时只有六个班,三百多学生。教学楼再往上走是被整理的两片地,右边的那块地同学们给里面种些花草,周围栽着柏树。左边的地,放一些柴火,冬天生火取暖要用。再往上走是一排很长的窑洞,一共有32孔。中间的16孔是一排在一个水平位置,左右两边各8孔位置各向里面退了约十米,在一个水平位置。这些窑洞有的是教师办公室兼自己的家,有的是学生的宿舍。所有窑洞顶上是平整的一片平地,是当时晨跑的操场,也是体育课的活动场所,一圈大约两百米。西面的窑洞下面是一个篮球场。我们初三练兵考试的时候就在这个篮球场上。东边窑洞右前侧面是灶房,左下面是厕所。整个学校的布局就是这样的。
现在的母校,大门在东侧面。大门旁边是厕所,上面是食堂,正中间是三层楼的一排教学楼。西面是二层楼的图书室,实验室,活动室。教学楼正对着一排是学生宿舍。教学楼与宿舍楼中间是长方形的院子,靠近西面是篮球活动场地。宿舍楼门前还有一排路灯。整个校园是砖红色,显得格外宁静,干净。尤其教学楼非常醒目气派。我在校园走了一圈想寻到当年校园的蛛丝马迹。终于在校园东侧,食堂上面,看到了当年的五孔窑洞,门窗不在了,用砖块垒的窗户,感觉像是又工人曾经住过,现在里面有的墙皮已经坍塌,没人搭理它了。孤独的被遗弃在角落里。但它正是我要找寻的记忆。我当年正是住在这最边上的两孔窑洞里。我现在窑洞口,看着里面狼藉一片,记忆的大门在一点点打开……
每当天刚蒙蒙亮,起床的号角响起,同学们都迅速地在十分钟之内穿好衣服,跑向操场,十五分钟左右集合完毕,在体育老师的指挥带领下开始走步训练热身,然后进行跑步训练。整齐伐一的步伐,踏出优美的节奏,划破寂静的天空,迎来了早晨第一缕阳光。而后校长进行简短的训话,一般都是关于一些事情通知,或者是一些事情给予提醒或者警告,批评。早操完了就是晨读时间,大约二十分钟。中间休息十分钟,开始每天的第一节课。然后放学回家吃饭。农村的早晨,在那个时候就是这样度过的。
沿着食堂后背继续往前走,孩子们上课的读书声,老师的讲课声,把我仿佛带入了当年,那个天真无暇,快活的少年时代。忽然音乐想起来了,下课时间到了,同学们陆续从教室里走出来,然后三五成群的走向操场。一个女孩子突然对我说:“老师好!”让我措手不及,我连忙微笑着,点点头。我真没有想到山村孩子,这么大方,这么有礼貌。看看眼前和自己当年一般大的孩子,我觉得他们更加可爱!
母校,承载着每个人的金色年华,美好记忆!它永远那么美好,永远那么神圣!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