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大智若愚》素材
太有心机的人让人厌恶,使人必须无时无刻的防卫住他,以防掉入他的“圈套”。而笨拙一点的人,却能使人放下防卫之心,乐于与其相处。所以真正聪明的人反而显得笨拙一点,而那些会耍小聪明的庸人,往往都是锋芒毕露。
庄子教育我们,做事不要太巧,不要有存心,为人要笨拙一点,才会享受人生。是的如果一个人太有心机的人会让人觉得阴险,而避而远之。如果你显得笨一点,反而让人觉得你很透明,没有一点心机。想必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反而却误了卿卿的生命,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只有大智的人才会伸缩自如,在尘世中无所忧虑。
“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杨修恃才放旷,最终却招来了杀身之祸。他所谓的聪明,在大智慧的人面前,只能算是皮毛的小聪明。如果杨修知道自己的聪明会招来杀身之祸,我猜他也一定会做。多年中,他被提拔的越慢,显然是曹操不喜欢他的缘故,对此他却并没有意识到。曹操渐渐对他心生厌恶,疑心也越来越重,他也没有意识到,也就是说,真正该聪明的时候,他却十分的糊涂。如果他能迎合一点,将自己的聪明隐藏,在一定的时间内,看情况来表现自己的才能,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成功人们常说,杨修之死,关键罪在曹操,是因为曹操的猜忌,其实我觉得并不然。但是无论是谁,哪一个上级能让下级彻底摸清自己的心思、他的下一步行动的。显然杨修最后必然会被杀死。罗贯中说他是:“身死因才误,非关欲推兵”。他的才华实在是太外露了,但是从真正的谋略来看,他却是一个真正的傻瓜。笨蛋会有什么结果,而且还有“才高盖主”之嫌,非但不会受重用,还能引来灾祸。所以真正的聪明的人,会把握一个“度”,而不是随意让自己的才华肆意横流。就是说,太聪明还不如不聪明。
愚者和装愚者是迥然相异的两种人。往往装愚者会赢得事业的成功和人们的青睐。
做一个愚者吧,不要有太多的心机。
作文《大智若愚》素材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题记
花开花落,尝尽多少无情风雨,却隽永了一世艳溢香融:
雁来雁归,消逝几岁草木枯荣,却铭刻了一生聚散悲欢。
匆匆太匆匆,情起情灭,仅在弹指之间。而其间淌过的,那百味的,便是人生追梦时。
志者的航向,背道平庸,趋向远方。而在这浩瀚的海天之际,澎湃的海水,汹涌的巨浪,一次次浮动着舵手的思想,充斥着内心的欲望。无畏浅滩暗礁,尽管满身泥伤,也扑灭不了燃烧的欲望,
几番波折,几番怒浪,帆倒了,船沉了,梦散了。停驻,回望。志者的一程仅浮现了蜿蜒的轨迹,仅代表了平淡的存在。尽管曾经与海浪搏击,毕竟,在追梦的路上,遗失了太多美好,仅是满足无边的欲望。
因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至理也。
人生是从泪水的旋涡开始的,阴翳,雨季,本就是常态。而生命又终将会消逝,这话,也本不悲凉。行走在生命路上,许多人,一味延长生命的长度:许多人,苦苦追求生命的高度,殊不知,人生是一种回归,只为给心灵寻一个归宿。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那么,在回家的路上,疲惫的心,追了一程又一程。而惟有“知足者,常乐!”
知足者,生活的智者。适者生存逆者汰,是天地间亘古的准则。尊重生命,惟有知足者,才能拥一颗平常心,抛弃牵绊,出色的实现既定目标,尔后步步作节,知足而乐,为下一程储备能量,不竭的奋斗。
知足者,精神的智者。一亩薄田,一壶清茶,一盘檀香,一方古琴,清净无为,闲适散淡。用一樽浅浅的酒杯承载满腹经纶,在春暖花开之时绽放大海的笑脸。陶渊明悄然遁世,隐匿南山;孟浩然厮守农舍,归隐田园。阮籍虽混迹于酒市店铺之间,与商贩市井为伍,但不屑于高官厚禄,浮华名利。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常人难以体会的精神上的满足,也拥有了不足为外人道哉的乐趣。
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是一种心境。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惟有知足常乐,才可在无穷的欲望与有限的潜质之间恰当的找到平衡点,竭尽所能,所以人生无悔。
因道,知足常乐,人生大智。
漫漫人生路,风雨几度寒。知足常乐,荣辱得失,都付诸笑谈!
作文《大智若愚》素材
说道大智若愚,就自然想到了老子、孙子、苏格拉底、佛祖等等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形象。虽不能至可以心向往之,让自己少走弯路,多些幸福。
大智若愚是高明。老子平素少言寡语,给人形容枯槁、呆若木鸡的印象,何尝不是在教人们要大智若愚。不信吗?内心神思飞扬,才有手中神来之笔,写下神秘难测而又神奇异常的《道德经》。老子早已西出函谷关,却留下了无尽的智慧宝藏,不仅东方人神往,也让西方人敬仰。在西方老子《道德经》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就是一个明证。老子深知身教胜于言教,所以,他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孙子善于用兵,也得益于“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可见,大智若愚是真高明。
小聪明会挤走大智慧。聪明不可尽显,不可卖弄,不然失了大智慧,会害己害人。现实当中唯恐自己不聪明的人总是层出不穷。时时显聪明,处处耍聪明,真是害人不浅。杨修因此害死了自己;赵括、马谡更是兵败身死,祸国殃民。
现在的人,也不断有人重复印证着“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古老的至理名言。很多人处处耍聪明,时时显聪明,却忽略了“糊涂”的智慧。苏东坡曾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吾儿愚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正如郑板桥所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其实,有时装装糊涂,行行宽容,这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方式,也是一种生存策略,这样的人,才可称为“大智若愚者”。
大智若愚是高尚。苏格拉底是一位常说“我知道,其实我什么也不知道”的伟大老师。他靠循循善诱的提问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觉醒,自己找到答案,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创新和超越的幸福。他的大智若愚是一种美德,让学生可以超越老师,超越前人,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进步,自我突破,创造自身的幸福,推动人类的进步。老子认为至高至善的领袖不是那些老百姓“亲而誉之”的伟人,而是“不知有之”(大智若愚,无为而无不为,百姓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他却引导和辅助大家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真正尊重和体现百姓的主体地位,把成就和成就感都还给百姓),就如同马克思主义者组成的共产党执政为民,功归人民,正所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大智若愚是大勇。苏东坡说欧阳修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这让我想到韩信受胯下之辱,没有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用在与匹夫争气,而是留住有用之身,“连兵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为国家建功立业,保百姓和平安宁,无可争议地彪炳史册。真正的勇敢,不是因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因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司马迁忍辱含垢,成《史记》皇皇巨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绝地诠释了大勇若怯。这都是忍辱负重式的勇敢,而成就了他们非凡的智慧――大智若愚。我更想到共产党不计前嫌,放下仇怨与国民党真诚合作抗日,这样的大智若愚不仅是大勇而且是高尚。
大智若愚是大强。韩信虽然忍受了胯下之辱,但在后人眼中依然是“胆力绝众,才略过人”,为什么呢,不仅因为他的功业,而且因为他身上难得的坚忍不拔之志,忍辱含垢的精神。在那位挑衅的淮阴屠户眼中,在旁观韩信钻裤裆的那伙市民眼中,韩信的确是个胆小如鼠之辈,然而,古今成大事者,需审时度势,不计较一时一地的输赢,大智若愚,大勇若怯,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忍辱含垢的精神,需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艰辛或屈辱。所以说,真正的大智若愚的勇士所承担的不仅仅是淋漓尽致的豪情和激越,不仅仅是动不动地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不仅仅是光彩夺目的冠冕和鲜花,更是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屈辱、艰辛与万般磨难,甚至九死一生。
“商祖”白圭说伟大的商人的基本素质是:智、仁、勇、强。而大智若愚是参透舍得、以患为利的大智,是先难而后获的大仁,是大勇、大强境界。《中庸》有言“好学近乎知(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我会努力坚持好学、力行和知耻,这与其说为了别人,为了共赢,不如说是为了自己,为了幸福。
我曾经也迷信名师,迷信押题,说白了就是想耍小聪明。想想曾经那些投机取巧的想法,就觉得可笑也可耻,离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标准太远了。知耻而后勇,至少我已经能勇敢地把自己有些卑微的耍小聪明的想法说出来了。
相信天道酬勤,高人才该拿高分,心中少些对高分的贪,对失利的怕,少些名、利、位;多些真、善、美,多些正能量,将智、仁、勇、强装在心里,将核心价值观装在心里,该是你的总会给你的。愿与明智的同学们共勉!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