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溪牛皮经济
若不是徐三豹、吴松权等20多名温商的归来,瞿溪的“牛皮经济”,恐怕就此衰落了。
这两天,曾是温州皮革行业“地标”的瞿溪皮革市场开始腾空,沿街的60间商铺被拆除,市场内的235间商铺将在今年6月底前拆除。旧市场拆除后,将为“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二期项目腾出34062平米的发展空间,这也为瞿溪皮革产业转型升级打下牢固的基础。当地人感叹道,“中国牛皮第一镇”终于回来了。
瞿溪,全国闻名的“皮革之乡”和侨乡,已有130多年制革史。过去,以低小散、高耗能为主的皮革业,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陷入低端无序竞争的困境,日渐走向没落,成为当地人的一大遗憾。近年来,瞿溪借着“三改一拆”东风,拆除河头村32000平米旧厂房,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腾出空间,吸引浙商归乡投资发展。
为重振家乡的“牛皮经济”,徐三豹、吴松权等20多位在外温商,众筹15亿元,在拆除后的空地上,创办了占地约123亩的“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
失落的“牛皮”
说起瞿溪皮革业,瞿溪街道党工委书记钟沛康如数家珍。瞿溪自古受永嘉学派影响,以工商业繁华驰誉。旧时,这里是纸山屏纸的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其生产各类皮革及交易之旺盛冠绝全国,曾被称为“中国牛皮第一镇”。
上世纪90年代,瞿溪皮革业发展达到顶峰,世界各地皮革商家纷纷来瞿销售,上千家以“低、小、散”个体经营户为主的制革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1991年至2003年,瞿溪皮革市场内生皮经营户共有64家,每天从全国各地运入牛皮,进口皮源从越南、缅甸、孟加拉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直接进入市场交易,每天有40-50辆车皮源,日交易额达800万元,是浙南最大的牛皮批发专业市场。
然而,由于环保意识欠缺、生产工艺滞后,牛皮制革业的污染隐患开始显现。进入21世纪,这些高耗能污染大的制革厂开始遭遇发展困境。大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制革厂被有关部门依法取缔,再加上瞿溪发展空间被“低、小、散”作坊式企业挤压殆尽,导致工业用地价格飞涨。瞿籍温商纷纷出走他乡,垄断了全国80%以上的售皮渠道,再加上广东等地皮革业开始崛起,瞿溪的“牛皮经济”逐渐滑坡。
瞿籍温商徐三豹在本世纪初离开家乡外出创业,近年来也有过落叶归根的念头,但瞿溪已没有发展空间。“以滩头、埭头两村为例,两村数千人,90%从事制革生产,成百上千的小作坊,将瞿溪挤压得严严实实。”徐三豹说,他一直在等待一个回来的契机。
众筹的新市场
改变源于2013年。从那年开始,瞿溪痛下决心,启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低小散、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不符合时代潮流,我们需要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钟沛康说。
近4年的时间,瞿溪累计拆除违法建筑近60万平方米,2016年第四季度,在完成50000平方米拆违任务基础上,瞿溪还自我加压,拆除违章建筑共计27251平方米。随着治水拆违的推进,瞿溪的环境变美了,发展的空间变大了。
2014年,徐三豹接到了同乡吴松权的电话。吴松权告诉他,瞿溪将拆除中国力西特集团占地32000平米的老厂房和对面的旧牛皮市场,腾出近200亩的地,希望能一起回老家发展。
徐三豹心里清楚,在瞿溪,200亩土地意味着什么。激动之余,他和另外20余名在外打拼的瞿溪商人商量后,决定众筹15亿元,回故乡办新市场。
2016年8月,占地约123亩的“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一期正式结顶。作为“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主要股东之一的徐三豹,一直奔赴在全国各地招商,十分忙碌辛苦,心里却充满了期望。对他来说,重回家乡发展,众筹建起新市场,最大的愿望,就是重振瞿溪的“牛皮经济”。
目前“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一期已吸引包括广州、成都、江苏、桐乡等地及意大利的皮业大户近1000家入驻,预期年贸易能力突破百亿元,可解决上万人的就业问题。
复活的“第一镇”
在徐三豹看来,这次回归,不该回到粗放生产的“老路”上。为此,“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将通过资源整合,打造一个全国甚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真皮市场,以产业链的创新与完善,倒逼瞿溪制革企业转型升级,带动整个温州鞋革产业的更新换代。
为了共同的目标,瞿溪加快了“腾龙换鸟”的步伐。2016年10月至12月温州“大拆大整”专项行动期间,瞿溪关停拆除皮革市场外围60间沿街“污染型”店铺,为“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二期腾出建设空间。
钟沛康说,“治水拆违”后,2023年,瞿溪计划将境内剩余的上百家大小制革厂,整合提升至20家以内,平均每家年产值1.5亿元,并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进行生产。还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17个区块、31万平方米的城中村改造,拆出新的发展空间。
更大的发展雄心,已经跃然纸上。今天的瞿溪,正以“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为核心,打造“真皮古镇漫城瞿溪”特色小镇。小镇规划建设面积达1000亩,总投资50亿元,近三年投资将达30亿元。
“中国牛皮第一镇”的故事,已翻开了新的篇章。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