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al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东春考高考作文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春考高考作文1
读书,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不容否认的大事。
首先要有空间。最好是在专门的书房,书房不求大,但求有一张宽敞的书桌,一排顶到天花板的书架。然而,苦于房价居高等显而易见的理由,当今中国家庭少有专门的书房,哪怕中产者有多余的房间,也宁可装修成影音室。
其次要有仪式感。上香叩拜沐浴更衣,自是延续至今的风俗。“葛优躺”在沙发上乱翻书,在很多人眼里是不算读书的。子曰,敬神如神在,每一个书生都要想象背后有一把先生的.鞭子伺候,不正襟危坐、挺直腰杆,就是辱没先人。
再次要有选择。高考前翻几本武侠玄幻小说,会被视为不务正业;大学图书馆里不摊开几本“考研”“公考”习题,就好像对不住同学们拼搏未来的肃穆。选择书还要看场合,在咖啡馆里撩妹,摆本米兰·昆德拉或是村上春树已经过时了,最好请出奈保尔和帕慕克加持。
对书的崇拜浸淫许久,以至于书成了一种象征物。所谓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无非是人们书崇拜的全方位表达。世上哪有那么多书可读?人生岂能只凭读书度日?
因为读书兹事体大,所以生发出各类想象。书不仅用于传播知识和信息,还有教化人心的绝妙功效。除了一介武夫秦始皇,历朝皇帝老儿多爱书,有了书才有了统治,有了对异端理直气壮的驱逐法条。在这里,书染上了浓厚的比喻色彩。要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所思所想,都要端着本厚厚的字典查一查、翻一翻,考证个源源本本,这人生过得未免也太无趣些了!
书崇拜究竟引领文明进步,还是一条封闭、丑恶的裹脚布,是一个不得不考量的问题。书固然可以是文化的载体,也可能是文明的绊脚石。就在天朝上国的冬烘先生们还纠结于古今之辩时,欧美人轻而易举地用坚船利炮撞开了腐朽的关门。百无一用是书生,恰恰是对书本最大的讽刺。遇事第一反应就是书上怎么说的,也许讨个聪明,也可能一头碰壁。还是伟人说得好,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
目不识丁,难免被讥诮为粗俗;凡事只会翻书,则被责骂为书呆子。过度的书崇拜给文明留下了一道伤疤,那就是缺乏开天辟地的蛮性。太多的古人云、贤者说,不过是文明的累赘和堆积。很多人一辈子看了许多书却写不出一本书,就因为自我表达和创造的失语。把一切文明都归结于书,是武断和浅陋的。除了静态的阅读,人还有荷尔蒙,有路边的野花,有天上划过的流星,这些未必不比象形文字和罗马字母更美好。
生而为人,要读的书虽然不少,却也没有那么多。除了基本的伦理纲常、法条政令,把自己专业的书吃透,已经很不容易。尤其要警惕的是,把一切行为准则都比喻为“读书”的三观。很多问题不是由“书”来解决的,书也终究自我证实,一次又一次无力地从人与世事的较量中败下阵来。端起来读书,固然可爱;抛开书游戏,也不见得可恨与无知。
山东春考高考作文2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满分佳作】
文化行囊
山东一考生
“传统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卒成丰富的内在。
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喝酒,畅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情感丰富来源于文化的底蕴。
正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
就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美。亦或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黄鹿,从不想痛苦的事,从不发怒,从不伤心。”眸子里显现着山水的灵性。这种无法否认又不抗拒的文化的力量,会让异域之人赛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养育她的中国,带着一种文化的忧伤。
文化是一个人的魂魄,无论是信天游还是沂蒙小调或是闵音,都在生命里唱响。
《雅舍谈吃》中,梁先生大谈令他魂牵梦绕的正阳楼的烤肉,薄如纸的烧饼和一鸭三吃的北平烤鸭。老北京的文化符号连同胡同与冰糖葫芦刻到了他的脑海里,在内心中未然成杯。抑或是叶子说她发了疯地想念南京,想念路边摊的虾皮小混沌,想念夜晚柏油马路上油沆气混着半酸半甜的果皮的味道。嗔怪南京人将车站修在周围绿得不像话的群山。这是石头城的美,南京人的品性。文化地域的美及魅力让生活丰富且安详。
所以说,鸿蒙之初接受教育文化自然而然得了地域的灵气。
传统教育中《颜氏家书》更是以“令熟读经史子集”为教育目标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我们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或者说文化成为自我的内在。而这种巨大的影响,是夏怀骂虫,玩物成痴的壬世襄的率性人生,是沈从文念念不忘的凤凰古镇,是莫言传奇魔幻的山东高密乡。今生今世,定时和骨子里的文化白首相依,不离不弃。
而罗素感概“参差百态而幸福本源。”那就和鲜活的文化一起,幸福到老,行囊永恒。
山东春考高考作文3
备足行囊好行船
人生历程本可以是一幅美丽壮观的图卷,也可以是一首激越雄壮的乐曲,或许可以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角力和传承……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共同的追求和期许里,常有人因屡战屡败而垂头丧气;当然,也有人屡败屡战而神气俱生。于是有人总结出人生的哲理:不幸的经历大都相同,不同的是对待不幸的态度。
好风须借力,送我上青云
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乏一帆风顺、功成名就之人,他们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令后人折服。但也有人堪称奇才,声名显赫,却在过山车般的人生轨迹上没能实现自己的夙愿。
我想起了李白。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的诗名和传奇般的人生,令后人叹服。公元742年应召入长安时,他曾得意地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三年的侍驾生活,让他有“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去生羽翼”的自豪感。但三年后,他还是落得了“赐金放还”的结局。之后的偌多年里,他仍然想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安史之乱时,应召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慷慨从军,后因永王李璘受到肃宗的讨伐,自己也因而获反叛罪蒙冤入狱,长流夜郎。
后人对其经历的评价是冷静的:李白的确是一代诗仙,但他的任侠气概,他恃才放旷、“腰横傲骨”的作派,太任性了,缺少“为政”的素养。如若在宋明时期,没惹上杀身之祸即为万幸了。他当时也算是幸运得了,得力于大唐盛世的开明风气。李白的行囊里不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积淀,但他的行囊里多了几分盲目的自信和任性,不无遗憾地缺少了审时度势的理性内涵,从而难免迷失人生的方向。
从李白的身上,我们应当看到,人生需要担当,但首先要为自己未来的担当准备好必要的素养——诸如胸有城府的沉稳,诸如怀瑾握瑜的内敛,诸如审时度势的冷静,因势利导的巨擘。正如写诗和从政不可用同样的心态一样,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操守规则,需要作好不同的准备。那不是削足适履,而是与时俱进。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自己的事业追求的道路上,既要要仰望星空的从容,也要有脚踏实地的执着。在进取中心存几分淡泊,像钱钟书先生“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执着,有王国维先生提倡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即使暂时缺少充分的准备,也可以静待时宜。
我想起了郑板桥。他曾是乾隆朝进士,却只放了一个潍县知县。为政期间,他恪尽职守,“衙斋卧听潇潇雨,疑是民间疾苦声”即可看出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追求。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注定要触及地主权贵的利益,所以他为官之道颇不顺意。他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心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福即在是矣。”平心而论,他是用“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作为励志名言。是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不求回报的真性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公无私的情怀。也正是他这样的胸怀,从一介书生,到一任地方官,却也赢得了后人的拥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郑板桥的行囊里,装得下百姓,装得下荣辱,装得下淡泊,才赢得了身后名。
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恪守职业操守的道德模范,甘于奉献的行业精英,他们用平生的执着和大爱,缔造着平凡中的伟大。要问他们的行囊里装着什么,可能不是几句话说得清,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传达着正能量。
我们的生活里,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无厘头的苦恼,以致于很多人用“宝宝心中有些苦,但我不说出”来自我解嘲。其实,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只要你不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坚守住既定的追求,一切烦恼都可迎刃而解。张洁《我的四季》里有一段发人深醒的话:“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经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让人真正痛心的正是并非不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之路,正是充盈行囊之路。尽管所准备的东西有些马上能用得到,有些陪伴终生,而有些可能一生不会用到;但他人也许用得到。
自己用到的是实惠;别人能用到的,则是传承。
山东春考高考作文4
藤蔓人生懂得放下
麻纸粗糙的纹理带着原始树木的粗犷,香火味和着纸张燃烧的味道仿佛是从远古吹来的风,带着厚重呛鼻的气息,灰烬升腾,摇曳,又无力委落在尘埃里。瞳跪在满是荒草的墓前,按下手机上单曲循环键,低吟浅唱的越剧缓缓溢出,不知不觉,她也跟着哼唱起来,寂寥而落寞。
每个人的喉头都卡着一根鱼刺,那是一种咽不下去又无法言语的痛,只得等着岁月这味陈醋的浸泡,慢慢软化。瞳的那根。鱼刺”却坚硬而固执,母亲便是她一生的心痛。
十年前。小镇总被薄雾所包裹,一切都朦朦胧胧,看不真切。发黑的乌蓬船靠在岸边,昏黄的灯沿着河流一路闪烁,瞳撑着一把泛黄的油纸伞,趿拉着雨鞋走在回家的路上,青石板上的苔藓几次让她险些滑倒,屋檐将天空割裂成不规则形状,指尖所触及的墙体,片片剥离,逢着.丁香般的姑娘”,瞳在心中自嘲了一下,只有为生计而忙碌的.侏儒”。她恨透了这样的天气,心想:诗人真是矫情。远远地,母亲轻唤:.囡囡回来了,头发有没有湿,有没有着凉……”一串的询问打断了瞳的沉思,抬头便望见,母亲斜倚在厚重的木门上,古朴精致的木簪将发轻轻束起,嘴角噙着几丝温暖人心的笑,周身总是散发着江南女子所特有的温润与体贴,这薄薄的雾更是平添了一份美人如花隔云端的诗意。
“嗯,没有”。瞳冷冷的回答。我给你熬了碗姜汤,喝了暖暖身子”。“不用了。”
屋内又是死水一般的沉寂,母亲放上磁带,坐在一旁静静聆听越剧,手不断揉着膝盖,捶着肩膀,江南潮湿的气候使母亲早早患上了风湿,梅雨天气里,又犯的紧。童起身原本去帮母亲捶肩,身子顿了顿,抬手关了录音机。.嗞嗞,嗞嗞”声在空气里颤动,童望着窗外,一字一句缓缓的说:.学校填志愿表,我填了北方的一所学校。”母亲猛地停了手中的动作,停在半空的手,紧紧握成了拳头,几乎用恳求的语气说道:.为什么去那么远呢,填省内的吧,你可以多回家看看那我也可以照顾你啊……”.我想去!”她不想再听下去,仅仅用这三个字就让母亲从今往后只字未提。
瞳如愿以偿,到了心心念念的北方。她爱晃得人眼疼的蓝天,爱北方姑娘的豪爽与洒脱,艾沙漠瑰丽奇绝似火晚霞,爱明媚阳光渗进骨骼,爱冬日大雪纷飞,明艳的红和黄色调占据整个眼球,她疯狂的想要忘记一切有关潮湿气味的记忆,包括母亲与那绵软越剧,撞击耳膜的一直是嘹亮的秦腔,这才是最惬意的生活。她自私的活着,贪恋这样的人生。以致四年大学毕业后,仍固执决定留在北方。
母亲一人守着江南的老房子,望着大门前奔跑嬉戏的的幼童,几十年如一日的断桥。六年匆匆而过,瞳与母亲的见面只限于参加婚礼那次,平日的嘘寒问暖。.囡囡,以后想干什么就随心而做,快乐就好,不要被太多的事牵绊……”母亲这次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可也成了最后一次说这么多的话。
她跪在墓前,感觉失去了整个世界,明明最讨厌的是呢喃似的软语,明明最可有可无的是母亲,明明一切的一切都按自己的想法完美到了极致,可这一刻,心好像被掏空了,空洞洞的,这下自己真正成了孤儿。
妈妈,我喜欢这个声音。”女儿跌跌撞撞跑过来,趴在瞳耳边笑着说道。这一刻,瞳泪流满面,好像在哪里,她也这样说过,很久很久以前……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