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后勤工作日益体现出任务系统化、流程规范化、手段信息化,而中小学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人员结构以及管理理念几十年鲜有变革,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对后勤工作的要求。笔者长期从事教育后勤管理工作,近年来,在中小学后勤管理制度改革、理念创新上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本文是对这些尝试和探索的总结。
一、现代教育对学校的后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教学、生活环境的要求已不只满足于“吃的饱、有的住”,优雅安全的环境、营养健康的饮食、信息化装备已成为现代化学校建设的主题,我省的爱心营养餐、放心车、满意食堂、校安工程、书香校园等等项目无不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在满足社会对学校的高要求的同时,对学校的后勤管理能力也是一大考验。
二、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现状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管理缺位、职责不清、政令不通、业务不熟、规范与监督薄弱等现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校的后勤管理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比如预算管理,虽然重视预算管理的口号喊了十几年,但干过学校后勤的都知道,那只不过是学校应付上级检查的资料,财政不会按这个预算给钱,学校也不会按这个预算化钱。随着财务核算进入国库集中支付,学校的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建设经费有了严格的划分,这些钱桥归桥路归路,相互间不能随意移用,而经费的划分依据就是年初的经费预算,如果学校的预算仍然是会计闭门造车的产物,那么学校往往就会陷入抱着金山银山,却是没钱化干着急的尴尬境地。再比如学校的资产管理,信息化装备进校园后,学校的资产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有了数量级的增加,但对如何管理如此大量的现代信息化设备,大部分学校没有足够重视,资产的管理与维护仍沿用原来那种只能满足门窗、课桌修修补补的管理模式,导致学校班级多媒体、电脑房等设备往往两三年就已破烂不堪,处于报废状态。其次,后勤人员素质、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毋庸违言,学校有不能胜任课堂教学同志干后勤的用人惯例,导致后勤人员普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责任心不强。第三,后勤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执行不严格。对钱财物的管理随意性大,校长“一支笔”变成校长“一言堂”,缺乏约束与监督。第四,随着科技的发展、师生对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有些工作内容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范围。
三、中小学后勤管理改革的探索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中小学后勤管理能力的提高,笔者着重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尝试。
(一)重建学校的后勤管理体系
我区学校的后勤管理体系基本上是校长—分管副校长—总务处—后勤人员,实际运行中,分管副校长的作用往往被虚化,校长成为后勤管理直接负责者,但校长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后勤管理上,出了问题却又很难追咎校长的责任,这就造成学校的后勤管理没有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人。因此,校长直接管后勤,貌似重视后勤,其实弱化了后勤管理。
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要满足三个基本要素:一个核心,一个精干的执行团队,一套有效的工作制度,围绕这三个要素,我们在学校开展了重建学校后勤管理体系的工作。
1.确定学校后勤管理负责人。这一岗位是学校后勤管理的核心,负责学校后勤工作的全年计划制定、学校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岗位设置、人员分工、任务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落实。这一岗位的最佳人选是分管副校长,他是学校的领导层,有这个能力和威望,他分管后勤,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后勤管理上,出了差错,校长可以对他问责。
2.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根据现代后勤工作的需要,我们将学校后勤岗位设置进行了统一,主要有:物资采购、校产管理、食堂管理、财务会计、基建管理、数据管理,其中数据管理岗位主要负责后勤管理政策文件的存档,各种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在办公电字化的今天,这一岗位不可或缺。
3.建立健全学校后勤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关键是要有章可依、依章办事,特别是财物管理要做到制度管事,制定和完善学校后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工作制度上我们强调建立后勤管理例会制度,后勤管理是项系统工作,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多部门的协作,后勤管理例会主要解决学校后勤重大事项决策、任务的布置和协调,上级会议精神的传达和任务完成情况汇报等问题。
重建学校后勤管理体系主要目标是将学校的后勤力量打造成一个整体,强调组织能力建设和指挥系统的通畅,力求改变原来各自为战、管理松散的局面。以提高学校后勤管理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探索
学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在高校开展已达十多年之久,《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充分肯定了这一改革模式,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实践为中小学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初衷与高校有所不同,高校以打破原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经营机制和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目前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却更多的是由于资源缺乏,学校无力提供,而不得不寻求社会资源的无奈之举,比如学校食堂的经营管理,根据<<xxx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食堂经营服务原则上不得对外承包,已经承包的,要按规定抓紧收回,自主经营。"而要经营好一个供应上千人吃喝的食堂,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和经验。我们分析,食堂经营的难点在员工管理和过程管理,我们将这两项管理从食堂管理中剥离出来,以用工服务承包的形式外包给专业的餐饮管理公司,学校专注于财务成本控制和食品安全管理及监督,经过一年的实践,全区所有学校食堂顺利完成从承包经营模式转变为自营模式,菜品质量得到提高,而菜价实现了大幅下降。从食堂用工服务外包方案的实施结果看,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是对学校后勤管理的有益补充,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去做,能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从成本看,虽然学校一次性付出一大笔管理费让人肉痛,但避免了增加编制、临时工用工风险等隐性成本。学校其它的如信息化装备的维修维护、校园绿化与环境保护等等,都需要专业人才提供专业服务,学校将类似的需求推向市场,不仅能解决人才缺乏难题,更能提高服务质量、节约成本。
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是学校后勤改革的大趋势,但中小学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不能复制高校“企业化、产业化”模式,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存在投资、利润、回报等概念。社会化的目的是“化钱买服务”,为提高后勤的服务质量,买学校没能力提供的专业服务。
学校后勤工作繁杂而平凡,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建立一个高效的后勤管理体系是提高学校后勤服务质量、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根本保障。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