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论文1000·1
近些年来,人类为了从大自然中谋取大量的财富,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逸,自私地乱砍乱伐森林大量开垦土地排放工业垃圾。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呢?天空不再蔚蓝,溪流不再清澈,森林不再茂密,青山不再苍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上的经济发达很多地区建造了高楼大厦,因此疏忽了周围的自然环境,这对大自然是一种严重地破坏,对生态的不平衡。
使大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工厂还排放乌烟,乌烟瘴气污染新鲜的空气,导致人类呼吸后身体健康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有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和工厂排放的污水流向清澈的小河,这一来不但污染了水环境还致使河里活蹦乱跳的鱼死亡,这已形成一种频繁的现象,河上漂流着的杂物恶化了美丽的自然环境,使众多的养殖水面被迫放弃;还有人不懂得珍惜水资源,大量的浪费,这样我们大自然就会缺水。也许有人会这样问:”地球上的水资源不是跟空气阳光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吗?”事实上并非如此。虽然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面积都覆盖了水,但这些水中97%是海洋。你们知道海水是咸的,剩余的少量淡水又大都集中在终年积雪的高山和寒冷的南北两极。这样,地球上可供人的水资源就更少了。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滴水了,人们一定认为非常珍贵,可以前人们是这样认为的吗?还有的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耍踏坏了小草。仅管边上都竖立着要保护小草,人人有责的牌子,可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呢?他们都不屑一顾;在茂密的森林中,猎人还要捕杀小动物,让许多小动物流离失所,失去自己的亲人,现在森林里的小动物变得越来越稀少了。这种种现象就是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被污染的源头。
大自然是伟大的,生态是复杂的,生命是奥妙的,而我们了解得太少了,尚不及”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地球是丰富多彩,物象万千的。一根草,一棵树,一个动物,一个群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都是自然不断进步的结果。天生的动物,天生的植物,天生所有的植物,天生所有的生命都是有用的。它们的存在就说明有用。一看到森林,就向想到母木材;一看到河流就想到发电;一看到草原,就向想到牛羊肉和羊绒衫;一看到动物,就向想到能不能吃,能不能用,能不能入药。
珍惜动物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必须保护。一些虽很常见,但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同样应该爱护。植物也是人类的朋友。植物能够帮助人们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真是为人类做了不少贡献。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国还建立了不少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就地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应该知道:保护地球,刻不容缓!
让我们用双手,多种一棵树;让我们站出来,保护野生动物;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自己的家园;让地球上的树更绿,天更蓝,水更清;让我们的家园处处开满绿色的环保之花。
人与自然和谐论文1000·2
《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综述》:本论文可用于自然关系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自然关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话题,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由于各自不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传统,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认识.目前,学界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研究视角狭窄,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对理论工作者来说,应反思不足,深化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研究,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总体上把握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而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综述
本篇论文是西华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院级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hmks1717.
人类的一切物质财富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自然界,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精神财富也和自然界密切相关,因此,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人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人类永恒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 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实践方式的改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人类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改变.对已有的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研究成果进行认真梳理,继承前人成果的精华,客观分析其中的不足,深化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研究.
1 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发展阶段
(一)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社会人口稀少,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限,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高度依赖自然,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的制约也没有超出自然的承受能力.
“天人合一”思想过于强调自然的******道德意义而忽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这也就不难解释古代帝王的“祭天”,古代人们向天“祈雨”等想象了.如前所述,在儒家那里,“天”的意义主要意味着天赋的道德情感,讨论“天”旨在说明人间******道德,而不是探求自然的奥秘.自然始终不能成为科学意义上的认知对象.董仲舒从“天人感应”的思想出发,考察天地万物都是为了说明 “人事”,而不是探求自然本身的奥秘.
(二)近代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这使得生产力水平大幅度地提高,人类再也不是像先前社会那样高度的依赖自然,在自然界面前表现的无能为力,人类也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主体性,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马克思曾指出:“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这精辟地揭示了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仅仅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就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整体破坏,最终使人类失去必要的生存环境.
西方以培根和笛卡尔为代表提出的“驾驭自然,做自然的主人”思想就是这种“人定胜天”论的典型代表.这一思想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企图征服自然.费尔巴哈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的基础上,从抽象的视角研究人和自然的本质关系,把自然片面的理解为是先于人类社会历史而存在的天然自然.西方哲学家的自然观思想为马克思的人和自然关系思想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
(三)马克思关于人和自然关系思想
虽然马克思没有写过专门论述人和自然关系的著作,但在他的许多文章中都包含了关于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正确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既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也不是机械的统一关系,人和自然的真正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这是人和自然界关系问题上唯一正确的哲学观.
首先,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分析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关系,指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形态,是物质自然界高度发展的产物.同时,马克思从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层面阐释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他强调“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其次,人类对自然界具有主观能动性.马克思认為,虽然人是作为自然存在物存在,但是人不是消极的自然存在物,而是能动的改造自然界以适应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 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就是说,他的 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是,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马克思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
再次,人和自然关系是实践基础上的对象性关系.在马克思看来,对象性的存在物是客观事物相互表现和确证对方的本质和力量的一种必然关系的表现,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一个存在物如果本身不是存在物的对象,就没有任何存在物作为自己的对象,就是说,它没有对象性的关系,它的存在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
2 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研究中的不足和展望
(一)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研究中的不足
1.研究视角狭窄.纵观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仅仅是从某一个角度,如仅从中哲或者仅从马哲的角度来看人和自然关系.少部分学者至多从两个方面来看人和自然关系,如从中哲和马哲的双重角度来看待人和自然关系.
2.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处理好人和自然关系是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和自然关系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研究应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下去.但是,目前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研究比较薄弱,研究成果总体质量不高,远远不能满足于实践发展的需要.
人与自然和谐论文1000·3
与自然关系的启示
摘要:中国古代有着“天人合一”的观点。其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对自然界的破坏已经愈演愈烈。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这样的观点对于面临环境问题困扰的现代社会来说,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亦有云:“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这些都说明了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观点。
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
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对自然界的破坏已经愈演愈烈,通过加工业对地球上的物质原始形态进行了改变;通过大量的能源消耗,影响到地球的大气气候;通过化学工业对地球上的物质种类和分布进行了改变,使地球上原始的物种数量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核工业对地球上的各种元素进行了改变等。
高科技已经更深地破坏了自然界原始面貌,可以用地球上原始物态及分布的形成、能源的形成、元素之间量的形成时间验证这些破坏对自然界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千亿百亿年形成的状态被人类用几十年至几百年时间就改变了。对自然界巨大的破坏加剧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动植物物种的消失,地球上物质的物态和元素的变化,已经使人与环境形成严峻的对峙局面。
例如,黑龙江素有“北大荒”之称,上世纪50年代,十万解放军官兵脱下戎装屯垦戍边,立志围垦“北大荒”;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百万知识青年又加入这个行列,他们在黑土地上挥洒热汗,对三江平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但过度开荒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湿地面积缩小了一半,旱灾水灾频频发生,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曾经肥沃的黑土地日益贫瘠。
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
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对于“天人合一”思想而言,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对自然界的破坏已经愈演愈烈。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破坏自然界的做法是错误的,回过头来重新保护一些原始自然的东西,如天然林保护工程,确立自然保护区等,就是人们认识到天然性比人工性更加完美后的一项决策。
以上文提到的黑龙江为例,为恢复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1998年,xxx政府果断决定停止开垦,并明确提出,今后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主要靠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和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来实现,而不是靠开垦湿地来扩大耕地规模。青藏铁路的建设中也体现了环保意识的觉醒。青藏铁路途经的11个各级自然保护区,是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天堂。为了不惊扰它们,铁路
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西藏段工程避开了神湖纳木错湖和林周彭波黑颈鹤保护区。其中,铁路绕避林周改道羊八井后,延长线路30公里,为此增加投资3个亿。同时为确保野生动物自由迁徙,青藏铁路沿线精心设置了33处动物通道。正如新闻中提到的一样,人类以科学技术为工具实现了自身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文化发展的和谐,实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和谐。而这样的和谐局面,与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无关系。
参考文献:
[1] 青藏铁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路
[2] “天人合一”思想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