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经过人们的思想思考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表达主题意义的一种叙事方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的文章10篇 ,欢迎品鉴!
【篇1】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
首先我向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愿您身体健康!
我在小学的时候,就从课本上认识了您,知道您是“杂交水稻之父”。我还记得那幅插图的内容——您弯着腰站在稻田里,手中拿着稻苗开心地笑着。后来,我也从杂志、网络、电视上更加了解您的事迹。您的研究成果,不断刷新水稻亩产的世界纪录,造福全人类。您一心为民、心怀大爱、默默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从那时起,您的名字、您的笑容,便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如今的您,已不再像照片中的那样年轻了。我在网络上看到的您,已是步履蹒跚、两鬓斑白。您将自己一辈子奉献给了水稻事业,奉献给了全人类。您研发培育的一代代杂交水稻,让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
但如今,一些年轻人浪费粮食现象频频发生。每次看到这些,我都不由得叹一口气。
当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吃汉堡等快餐食品,喜欢各种零食不离手。因为经常吃这些东西,他们忘记了最应该吃的主食、蔬菜与水果。不论是在街边的小店还是大饭店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阔人”去了餐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点一大通,看着菜品一道一道地上来,就觉得十分气派。奇怪的是,点菜时没有服务员去提醒他们点的饭菜够吃了。当那些“阔人”吃完后,有些菜几乎没有动过,这实在令人无言以对。
我想,那些“阔人”在浪费时,是否应该记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他们,是否会觉得愧对您的努力与付出?
几年前,国家意识到了浪费的可怕。于是,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光盘热”,各种有关“光盘行动”的标语铺天盖地。作为一名初中生,我认为“光盘行动”不该只挂在墙上,而是要深深地刻在心中。只有了解了您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才会明白每粒米都来之不易,无论水稻有多么高产。
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袁隆平是个能让你真正吃饱饭的男神!在我看来,的'确如此。你所研究的杂交水稻推广至全世界,您造福了全世界。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无力让所有人都了解杂交水稻、了解您。但是,我可以用呼吁和倡议,让身边更多的人知晓粮食的来之不易,发扬勤俭节约、严禁浪费的社会风尚。我想这也是您最愿意看到的吧。
袁爷爷,您是一位真正值得所有人铭记于心的英雄。所以,请允许我在此表达对您真心的祝福与敬仰!
【篇2】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我是一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的学生,我乐观开朗,是个爱笑的孩子。
在开学后,我转到了这里,看着开心农场的稻子慢慢成熟,我想到了您的"超优千号"。它是不是也成熟了呢?在我们种植、育苗的时候,它也在生长吧。不过相比于经验丰富的农民伯伯,我和同伴们实在是业余:水量不知道,移苗的间距不知道,就连水也用的地下水……还好有家长们帮忙,老师自己也查资料,时不时的组织我们照顾水稻。现在,稻田里不仅有水管,而且还搭上了白霎霎的"天网″。今天是我们班收获的日子。我想到了观察水稻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我见证了只有小腿高的稻子如何抽穗、开花、结出一粒粒的稻谷,也留下了许多的美好回忆。
您知道吗?在观察水稻时,我时常想起你,想起您那两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你那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总让我钦佩不已,尤其是您在南红良种繁育场时,当助手发现了"野败"一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并发来电报时,您正在遥远的北京开会,却连夜赶火车奔回海南岛,仔细检验它的真伪。那需要多少精力呀,在北京开会已经有些累了,连夜赶火车,仔细检查会雪上加霜。而您却为了梦想赌上健康,让自己无怨无悔。又为了改进杂交水稻,一直奋斗了22年,将自己最好的年纪献给了研究。这还不够,你把安逸的老年都献了出去,90岁高龄,您的办公桌上依然资料成堆,别人在享受,你却在努力。您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青岛,一个美丽的城市。它拥有约50万亩的盐碱地,对海水稻的研究可谓是如虎添翼,这里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杂交水稻接班人,研究者可能会变,但是一代一代接力,总会完成您的梦想。在一万人中,总会有伟人出现,创新、探究。您的三个月,影响着青岛,影响着全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迈步向前。
青岛,正翘首以盼,期待着您的到来!
祝您身心健康,梦想成真!
写信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篇3】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亲爱的袁爷爷:
您好!有幸和您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未经饥饿之苦,常闻稻花飘香。写这封信的时候,您已经去往了另一个世界。我们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您那慈祥的面容我是多么熟悉,原来,我见过您——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田野里!您是最可爱的人,您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地留在了我们身边——稻浪飘香,碗中有米!
您说:“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扎根在稻田之间,发展杂交水稻,让全世界吃饱饭。从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到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再到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您用日复一日的耕耘换来了杂交水稻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而您不光想让人填饱肚子,您心中牵挂着的是全世界还在挨饿的人。从1979年首次“走出”,杂交水稻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到700万亩。但科研无止境,即使年过九旬,您依然躬身稻田,以稻杆为笔,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您,教会了我脚踏实地、实干苦干,在自己的领域做好贡献。
您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即使您一生获奖无数,先后获得“杂交水稻之父”“杰出先驱科学家”“改革先锋”等,但您从不受名利所累,总是自称“农民”。您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赶往试验田,在朋友的劝说下才换了汽车;国家奖励给您的豪宅也被您改建成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您还将奖金捐赠给了以您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技有贡献的人;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因为您知道您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功名之下不忘初心,您有着一腔赤诚爱国情!是您,教会了我爱党爱国、淡泊名利,把青春献给基层。
您说:“书本里种不出水稻,电脑上也种不出水稻,只有试验田里才能种出我们想要的水稻。”这是您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您年轻的时候,赤脚下田,经常被蚂蝗、虫子叮咬,却毫无怨言。越是打雷刮风下大雨,您越是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的倒伏情况,看不同品种抵抗大风的能力。您还有一个收徒的“门规”,那就是必须下田,不下田您就不带。您一辈子躬耕田野,为圆您的“禾下乘凉梦”而辛勤奋斗。您深知,作为农业科学家,田里才是主战场,靠想象是种不出杂交水稻的,只有撸起袖子在风吹雨打中耕耘、在骄阳炙烤下劳作,才能切实从田埂间有所收获。是您,教会了我躬身实践、知行相长,科学成果必须写在大地上。
亲爱的袁爷爷,您播下的一颗“种子”,已让我们牢牢握紧大国饭碗。如今,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但您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我们。稻花香里,您的音容犹在;稻菽千重,吾辈接力奋进!
【篇4】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亲爱的袁爷爷:
您好!有幸和您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未经饥饿之苦,常闻稻花飘香。写这封信的时候,您已经去往了另一个世界。我们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您那慈祥的面容我是多么熟悉,原来,我见过您——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田野里!您是最可爱的人,您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地留在了我们身边——稻浪飘香,碗中有米!
您说:“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扎根在稻田之间,发展杂交水稻,让全世界吃饱饭。从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到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再到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您用日复一日的耕耘换来了杂交水稻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而您不光想让人填饱肚子,您心中牵挂着的是全世界还在挨饿的人。从1979年首次“走出”,杂交水稻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到700万亩。但科研无止境,即使年过九旬,您依然躬身稻田,以稻杆为笔,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您,教会了我脚踏实地、实干苦干,在自己的领域做好贡献。
您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即使您一生获奖无数,先后获得“杂交水稻之父”“杰出先驱科学家”“改革先锋”等,但您从不受名利所累,总是自称“农民”。您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赶往试验田,在朋友的劝说下才换了汽车;国家奖励给您的豪宅也被您改建成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您还将奖金捐赠给了以您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技有贡献的人;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因为您知道您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功名之下不忘初心,您有着一腔赤诚爱国情!是您,教会了我爱党爱国、淡泊名利,把青春献给基层。
您说:“书本里种不出水稻,电脑上也种不出水稻,只有试验田里才能种出我们想要的水稻。”这是您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您年轻的时候,赤脚下田,经常被蚂蝗、虫子叮咬,却毫无怨言。越是打雷刮风下大雨,您越是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的倒伏情况,看不同品种抵抗大风的能力。您还有一个收徒的“门规”,那就是必须下田,不下田您就不带。您一辈子躬耕田野,为圆您的“禾下乘凉梦”而辛勤奋斗。您深知,作为农业科学家,田里才是主战场,靠想象是种不出杂交水稻的,只有撸起袖子在风吹雨打中耕耘、在骄阳炙烤下劳作,才能切实从田埂间有所收获。是您,教会了我躬身实践、知行相长,科学成果必须写在大地上。
亲爱的袁爷爷,您播下的一颗“种子”,已让我们牢牢握紧大国饭碗。如今,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但您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我们。稻花香里,您的音容犹在;稻菽千重,吾辈接力奋进!
【篇5】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最最尊敬的袁隆平院士,您好!我和您从未谋面,可以说完全是行走在两条平行线上的陌生人,但惊闻您离去的消息时,一种莫名的伤感却彻头彻尾地将我笼罩。说实话,我们素昧平生,但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袁爷爷,一路走好!”,这些天令我失魂落魄不知所措。
一生永为“稻粱谋”。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动力支撑着您“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必除了心中装着人民,很难找到其他的答案。千言万语,道不尽您一生的耕耘。这两天有关您的消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我不停地在网络上找寻您的经历和过往,感知您的平凡和伟大,感受老百姓对您的真情和厚爱。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你若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将把你高高举过头顶”这句话的真谛。都说民以食为天,您让老百姓远离饥饿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啊,老百姓怎能不记着您的好呢?
稻菽千重浪,粒粒皆思念。昨天的长沙城下起了小雨,那淅淅沥沥的雨滴正是老百姓流下的泪水。昨天,在长沙给您送行的队伍排起了长龙,这些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稚嫩的孩童,有农民、医生、军人、学生、外卖小哥,有人免费送花、有人免费开车接送、有人免费提供口罩,在长长的送行队伍中大家有序等候,只为能够送袁老最后一程。虽然我没法前往悼念,但那首悲伤的《送别》曲却在我脑海里循环播放着。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是您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您辛勤耕耘的写照。“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怀揣这两个梦想用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和鞠躬尽瘁的坚守,创造了一颗稻种填满粮仓的奇迹。1964年开创杂交水稻研究,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3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科学探索的力量,更是您不懈追求的结晶。
您曾寄语青年:“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如今您带着一粒“种子”去了远方,落红化泥更护花,我们坚信您在中国大地上播下的梦想,必将在后继者心里生根发芽。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袁老,您不仅给后人留下了粮食的种子,而且将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我们一定会带着您的梦想做好当下,朝着您的梦想继续前行。
【篇6】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
那天是5月22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却成为了您的忌日。
当我学好奥数,正打算回家时,妈妈将手机递给了我,我有些疑惑地接过,发现手机上正播着您曾经的事,评论区的人也接连不断地发着对您的祝福,我顿时明白了,您这位伟人,杂交水稻之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那天前,我只是偶尔听到您的名字,从来没有深入的了解过您。而这个视频正好向我们介绍了您,影片中您说您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希望自己在高粱底下乘凉,另一个是让杂交水稻遍布天下。虽然都还没有达成,但是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两个愿望终会实现。
在1959年时,全国闹饥荒,人们苦不堪言,人们饿得前胸贴后背,全部以野菜、树皮为食,有时还会吃掉草根。是您,耗费了自己十五年的光阴,配制出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挨饿,吃得上米饭。也是您,无论高温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也坚持在到田中奔波;更是您带领我们中华儿女从此脱离苦海,再也不会回到那饥荒的年代了。
“人就像是一粒种子,但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您说过的一句话。平平无奇的一句话,我却看得热泪盈眶。您走的那天,下了很大的雨,有人说:“那是老天都在为您落泪。”当您的灵车驶入殡仪馆时,后面有一堆人在祝您一路走好,期间没有一个人撑伞。是的,尽管那么大的雨,却依旧没有人撑伞,这都代表着大家对您的爱戴和尊敬。
祝您:一路走好
写信人:
日期:
【篇7】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我是一位与您素未谋面的青年人,却一直以来受您恩泽甚多。我知道您的故事是在曾经的课本里,受您的恩慧却是在每日的饭桌上。您从没来过我的身边,却仿佛那和煦的夏夜微风,带着稻香的清甜来到我的梦里。您说禾下乘凉是您的梦,可是我觉得您种植的稻谷在我心里就如那参天大树,为我遮风挡雨驱赶饥饿,让我乘凉其下茁壮成长。您刻苦钻研、不改初心、高风亮节的精神,令我敬仰,值得我学习。
您让我明白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毅坚卓。您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一直坚持到了今年,五十多年如一日的将热情与汗水挥洒于稻田之中。您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获得一次次的成功时,您也从未停下攀登粮食科技更高峰的脚步,将智慧种植在稻田里,用汗水浇灌成长,种植出更大产量的水稻,养育着十四亿中华儿女。您一生力求进步,发奋图强,从未在粮食科技探索之路上停下脚步。我也应向您学习,丢弃懒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您让我明白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恢廓大度。您这一生以“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毕生追求,将天下苍生的温饱问题视为己任,心胸开阔,气量宏大,从未计较个人利害得失。您一个采访中提到过,您一生最大的贪心就是在水稻研究时,产量100公斤想200公斤,200公斤想300公斤,永无止境。如今回看视频,让我热泪盈眶,您是真正“将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人啊。我下定决心,也必将学习您那将天下挂于心间的宽广胸怀。
您让我铭记住,“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的谆谆告诫。您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到,“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从播种到收获,每一粒粮食付诸无数辛勤汗水得来的。您研究杂交水稻,目的是增产粮食,保障粮食安全,而不是让人浪费。提倡节约不是强制去做什么,也不是要求少吃饭,更不等于缺粮,而是希望每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仍不忘艰苦岁月,长存感恩之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不浪费每一粒粮食是对您最大的感恩。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精神仍长存于世。一个时代即将过去,建设美好中国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新时代青年人手里。每一个年轻党员干部都应当学习您那高贵的品质和崇高的风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稳重任、砥砺奋进,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建设美好中国努力奋斗。
【篇8】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浦口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今年11岁,虽然您不认识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令我印象深刻,您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还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您写下了这封信。
每次在吃饭时,我总会想:这些米粒是从何来?我曾听爸爸讲述过60年代种植稻谷,亩产都不高,每年的清明节开始从买稻种、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个过程。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头来还是吃不饱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学实验带领下,有了“杂交水稻”的成功。才解决了我国粮食欠缺问题,现如今我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下,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庄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除了从书本上了解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识,就只能通过在农村长大的父母口中听到关于农耕时节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学校开展种植水稻实践课堂,希望能够邀请您来指导我们种植水稻,在得知您研发新的水稻品种后,便希望能将您研发的新水稻种子在我们学校的种植园里种植,让我们学习一颗小小的稻谷是怎样被育成小秧苗,从绿油油的秧苗里抽穗,慢慢变黄等着收割,让我们参与打谷子、晒谷子、磨成米,煮成米饭,从而让我们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长了一个梦想,长大后做一个像您一样的人,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后,我的想法要是真实现了,学校开展并且在学校的植物园里种植水稻,我想问您我们能不能种上您研发的新稻谷呀?能和您一起学习种植新稻谷的奥秘吗?
写信人:素材范文网
【篇9】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的学生,我乐观开朗,是个爱笑的孩子。
在开学后,我转到了这里,看着开心农场的稻子慢慢成熟,我想到了您的"超优千号"。它是不是也成熟了呢?在我们种植、育苗的时候,它也在生长吧。不过相比于经验丰富的农民伯伯,我和同伴们实在是业余:水量不知道,移苗的间距不知道,就连水也用的地下水……还好有家长们帮忙,老师自己也查资料,时不时的组织我们照顾水稻。现在,稻田里不仅有水管,而且还搭上了白霎霎的"天网″。今天是我们班收获的日子。我想到了观察水稻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我见证了只有小腿高的稻子如何抽穗、开花、结出一粒粒的稻谷,也留下了许多的美好回忆。
您知道吗?在观察水稻时,我时常想起你,想起您那两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你那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总让我钦佩不已,尤其是您在南红良种繁育场时,当助手发现了"野败"一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并发来电报时,您正在遥远的北京开会,却连夜赶火车奔回海南岛,仔细检验它的真伪。那需要多少精力呀,在北京开会已经有些累了,连夜赶火车,仔细检查会雪上加霜。而您却为了梦想赌上健康,让自己无怨无悔。又为了改进杂交水稻,一直奋斗了22年,将自己最好的年纪献给了研究。这还不够,你把安逸的老年都献了出去,90岁高龄,您的办公桌上依然资料成堆,别人在享受,你却在努力。您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青岛,一个美丽的城市。它拥有约50万亩的盐碱地,对海水稻的研究可谓是如虎添翼,这里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杂交水稻接班人,研究者可能会变,但是一代一代接力,总会完成您的梦想。在一万人中,总会有伟人出现,创新、探究。您的三个月,影响着青岛,影响着全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迈步向前。
青岛,正翘首以盼,期待着您的到来!
祝您身心健康,梦想成真!
写信人:素材范文网
【篇10】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最最尊敬的袁隆平院士,您好!我和您从未谋面,可以说完全是行走在两条平行线上的陌生人,但惊闻您离去的消息时,一种莫名的伤感却彻头彻尾地将我笼罩。说实话,我们素昧平生,但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袁爷爷,一路走好!”,这些天令我失魂落魄不知所措。
一生永为“稻粱谋”。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动力支撑着您“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必除了心中装着人民,很难找到其他的答案。千言万语,道不尽您一生的耕耘。这两天有关您的消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我不停地在网络上找寻您的经历和过往,感知您的平凡和伟大,感受老百姓对您的真情和厚爱。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你若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将把你高高举过头顶”这句话的真谛。都说民以食为天,您让老百姓远离饥饿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啊,老百姓怎能不记着您的好呢?
稻菽千重浪,粒粒皆思念。昨天的长沙城下起了小雨,那淅淅沥沥的雨滴正是老百姓流下的泪水。昨天,在长沙给您送行的队伍排起了长龙,这些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稚嫩的孩童,有农民、医生、军人、学生、外卖小哥,有人免费送花、有人免费开车接送、有人免费提供口罩,在长长的送行队伍中大家有序等候,只为能够送袁老最后一程。虽然我没法前往悼念,但那首悲伤的《送别》曲却在我脑海里循环播放着。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是您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您辛勤耕耘的写照。“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怀揣这两个梦想用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和鞠躬尽瘁的坚守,创造了一颗稻种填满粮仓的奇迹。-年开创杂交水稻研究,-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年、20-年、20-年、20-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科学探索的力量,更是您不懈追求的结晶。
您曾寄语青年:“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如今您带着一粒“种子”去了远方,落红化泥更护花,我们坚信您在中国大地上播下的梦想,必将在后继者心里生根发芽。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袁老,您不仅给后人留下了粮食的种子,而且将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我们一定会带着您的梦想做好当下,朝着您的梦想继续前行。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