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是全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灵魂和精神瑰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创业史有感500字【汇编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创业史有感500字1
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以梁三老汉父辈创业的故事开篇,又以梁三老汉解放后经历互助合作的风风雨雨终于走上集体化道路,遵循起承转合的路数。
《创业史》描述了1953年春秋之间,陕西农村下保乡蛤蟆滩农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经历。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农村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贫苦的农民在土改中分得土地,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农村出现新的贫富分化的苗头,同时也出现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形式。实际上,作为一个农村生产组织形式,互助组并不是解放后才有,历史上农民就有自发的互耕、共耕和犁牛互助等合作形式,共产党在根据地吸取这种来自民间的互助生产方式或经济组织形式,这是农民业合作化运动的最初阶段。《创业史》的叙述从这里开始,它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早期故事,还揭示了合作化的未来——将土地转向公有的集体化趋势,并由此构成作品矛盾的聚焦点。
梁三老汉一家三代人的创业经历,发生在20世纪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渭河流域。梁三老汉的父亲是地主“最讲信用”的佃户,他凭着力气,在他们落脚的草棚屋旁盖起了三间房,给梁三娶了媳妇。父亲把创业的希望留给了儿子,但时运不济,梁三经几番创业未成。解放后,梁三老汉分得土地,创业的目标有可能实现了,但他也老了,只好把创业的希望寄托给儿子梁生宝身上,一心要有属于自己的“三合头”瓦房院。然而,在依旧生活在原有方寸之间的老农看来,生活的现实如此差强人意,创业的梦想不断的加剧他与儿子的矛盾。让梁三老汉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儿子为什么不和他一条心?难道这就是当年收养梁生宝母子的结果吗?
梁三老汉虽然不属于正面英雄形象之列,但却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特有的艺术价值。作品对土改后农村阶级斗争和生活面貌揭示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形象的完成。而从艺术上来说,梁三老汉也正是第一部中充分地完成了的,具有完整独立意义的形象。
梁三老汉那些发家有望的农民,单门独院地坐着发家梦,毕竟底子太薄,很难逃脱破产命运。这就为小说中的合作化运动何以得到农民的支持埋下伏笔。由这些生活化的情景连缀下来,作品结局便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而不像宣传手册一般枯燥无味。小说的描写与故事情节同时展开,梁生宝的互助与农村各种自发势力的矛盾构成小说的主要线索,这条线索连带出对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作品的结局也是邪不压正,大团圆式的,无论姚世杰的美人计,还是郭世富与互助组的公开竞争,他们在与梁生宝、欢喜等农村积极分子的较量中终于败北。经过将近一年的奋斗,梁生宝的互助组成功了,粮食平均亩产是单干户产量的一倍,除留足口粮外,还向国家出售余粮五十石,这是单干时人们无法想象的。在事实面前梁三老汉也不得不承认儿子的事业,积极支持他的工作。这时,梁生宝已成为全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灯塔农业社的社长。作品结尾写道:“梁三老汉提了一斤豆油,庄严地走庄稼人群。一辈子生活的奴隶,现在终于带着生活主人的神气了。他知道蛤蟆滩以后的事儿不会少的,但最替儿子担心害怕时期已经过去了。”
世代受人欺辱的农民,终于在农业合作运动中感受到人的尊严。梁三老汉的命运给作品主题以最合乎人性化的证明。
读创业史有感500字2
一九五四年新年到来前夕,在蛤蟆滩周围,关于总路线的宣传已经乡乡到了敲锣打鼓送粮入仓阶段了。蛤蟆滩上下河沿大约三十户的庄稼人在社主任梁生宝的带领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灯塔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设筹备工作,而官渠岸的几十户人家则在郭振山的带领下组建了互助联组。单干的中农郭世富盼望着集体组织倒台的一天,富农姚世杰成为人们处处防范和打击的对象,煎熬地活着。
梁三老汉像大多数社员们一样,交出了自己视为命根的土地证,但是仍对梁生宝容许梁生禄拿自己的土地证耿耿于怀。创办合作社的另外一件大事是牲口合槽,贫苦的社员们要么没有牲口,要么拉来了瘦弱的牲口,为了使这些牲口能有个合适的安顿处,灯塔社副主任高增福拆掉了自己在官渠岸的小草棚,用拆下的木料扩建了社员冯友义的牲口棚,自己搬到社员王生茂的草棚院去了。在梁生宝的介绍下,高增福和冯友万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高增福和冯友万的进步让乡支部书记卢支书也吃惊不小。
隆冬的清晨,蛤蟆滩上的遗老王瞎子去世了,儿子栓栓伤心地哭着,儿媳素芳更是悲痛欲绝,但是没人知道,素芳在哭残忍固执的公公、哭不争气的败家父亲、更是哭自己的悲苦命运,她用哭声,向一个没落的社会告别。在灯塔社、栓栓和素芳被评为一级劳动力,素芳认真参加社内的思想教育,她相信,自己的新生活已经开始了。
冯友万的妻子金娃姐给梁生宝谋划了一门亲事,对方是竹园村的女青年团员刘淑良。刘淑良小时候爹爹受尽同村穆财东欺辱,长大后嫁给了在渭源中学读书的范村青年范洪信,既没有要彩礼、还贴补女婿读书钱。结婚后范洪信考上了大学,极少回家,淑良见范洪信对自己爱理不理的,就和范洪信离了婚。淑良在渭源县互助组长代表大会上听梁生宝发过言,加上听闻梁生宝在互助组和合作社的精明能干,对梁生宝产生了好感,只是几次到蛤蟆滩都没见到梁生宝。
蛤蟆滩互助联组一帮人敲锣打鼓到黄堡区去请愿,要求创办合作社。支书卢明昌异常气氛,当即出发去了蛤蟆滩,他要教训教训这个敢于挑战党的决议的联组组长郭振山。郭振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但表示会好好办好互助联组,支持灯塔合作社的发展。
灯塔合作社建社组长魏奋认为梁生宝比较软弱,加上社内物质基础过于薄弱,因此他越过乡、区党委,直接向县委陶书记汇报灯塔合作社不具备建社条件,陶书记对灯塔合作社看法有了动摇。县委副书记杨国华不满陶书记用批阅文件代替深入调查的工作方法,决定亲自去灯塔合作社看看究竟。在蛤蟆滩,杨书记走进梁生宝的草棚屋,和梁三老汉一起剥玉米,听梁三老汉讲述自己和生宝几次创业的经历,目睹了灯塔合作社的筹备情况。县委副书记的
到来让梁三老汉对合作社前途充满了信心,也极大调动了蛤蟆滩人建设合作社的热情。合作社牲口合槽的当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十里八乡的人都来看新鲜,灯塔合作社宣告成立,区委书记王佐民亲自将合作社的图章交到了梁生宝的手里。在下堡乡,杨书记批评了魏奋工作不深入、不尊重党组织的问题。
读创业史有感500字3
阅读柳青的《创业史》,是处在这个时代的我终生享受不尽的精神盛宴。因为它凝重浑厚,反映的是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及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展页细读,我可以了解到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可以体会到中国农民的恋土情结和发奋精神,可以感受到中国农民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在这部皇皇巨著里,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农民形象也早已跃然纸上。
梁三老汉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他继承父辈遗愿,创造家业,租种田地,拼命苦干十年,结果一身重病,创业失败;后与渐渐长大的养子梁生宝共同创业,但因地租沉重,兵荒马乱,他创业的幻想再次宣告破灭;解放后,梁家分得土地和农具,梁三老汉猛地挺直弯曲多年的腰杆,与梁生宝重新点燃了创业之火。对于梁三老汉来说,所谓创业的成功标准,或者说他创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仅此而已。这就将一个背负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的个人意识和局限性暴露无疑;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当梁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但土地的获得、创业失败的痛苦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梁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梁三老汉精神上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从他身上,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农民的本质性格特征。
与梁三老汉不同的是,梁生宝是一个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业者。作为世代贫穷的农民子弟,他从父辈那里继承了与苦难命运抗争的进取精神,而父辈们惨败的事实和个人贫穷的生活经历,使他意识到接受党的教育的紧迫性。
书中梁生宝的角色近乎圣徒,天生具有一种新农民的品质:对党忠诚,对私有制本能的仇视。柳青将梁三老汉设置为他的“继父”,也许,就是为了切断梁生宝与传统农民的血缘关系,摆脱伦理关系的缠绕,使他成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忠实的儿子”,服从党的领导。所以,在他所从事的社会主义创业过程中,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不管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不管是公开的较量,还是隐蔽的破坏干扰,他始终毫不动摇,一往无前,反映了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创业者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梁生宝是个共产党员,他信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剥削更是十恶不赦”。所以,忠厚、质朴的进取精神在他身上升华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支配梁生宝抛弃个人的一切,把肉体与灵魂毫无保留地献给集体事业。从这一点看,他无疑是一个在党领导下,完全摆脱了小生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新人形象。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蛤蟆滩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杰和郭振山。他们都反对互助合作,自觉地或者说本能地维护私有制,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与梁生宝代表的社会主义方向相对立,但他们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又各不相同。
富裕中农郭世富,已从土改时惊惶状态中恢复过来,他凭借优厚的经济实力,与互助组公开较量,为新瓦房上梁大摆庆祝宴席,八面威风,善于进行“合法斗争”,顽固维护私有制,幻想再度雇工剥削。
富农姚士杰,土改时弯下了腰,现在又想重振威势,对新社会不满,他表面老实,暗施阴谋,诡计多端,心狠手辣,惯于背地较量,妄图扼杀互助组,实行阶段报复。
共产党员、村干部郭振山,则热衷于个人发家,幕后支持互助组的反对势力,曲线干扰、抵制互助合作运动,既善于隐蔽,又锋芒毕露。
……
时过境迁,半个世纪后的我重读《创业史》,掩卷沉思,仍然激动不已。我相信,再过五十年、一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当人们剖析中国农民,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时还需要借助《创业史》来再现当时中国农村发展的全过程。依靠集体、依靠科学创业的方法会给现代社会的创业人士带来很大的启示。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