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经》,它承载着我国古代的智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怀的古诗词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学生语文课本诗歌作品锦集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 《诗经》学生语文课本诗歌作品
抑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于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注释】
抑抑:慎审谦谨貌。
隅:棱角,借指方正。
职:主要。
戾:罪过。
无竞:无,语气助词,无实义。竞,强劲,强盛。
训:教化,一说归顺。
觉:正直。一说通梏,大。
吁谟〔y m〕定命:吁,远大的。谟,谋划,策略。定命,确定政令。
远犹辰告:犹,同猷,谋划。辰告,按时告诫。
湛:同耽,沉迷。
从:依从。一说通纵,恣纵。
绍:继承。
敷:广泛。
克共明刑:共,执持。刑,法度,规章。
肆皇天弗尚:肆,因此。尚,助佑,一说推崇。
沦胥:相率,相互牵连。
章:表率,模范。
用戒戎作:用,以。戎作,指战争爆发。
用逖蛮方:逖,通剔,肃清,驱除。蛮方,对南方民族部落的蔑称。
质:平治,安定。
虞:预料,猜度。
无易由言:易,改变,由言,言语教令。
莫扪朕舌:扪,执持,按住。朕,我。
逝:去往,此指传布。
雠:通酬,应答,对答。
绳绳:戒惧谨慎貌。
辑:温和。
相:观察,一说助祭。
觏〔gu〕:看见。
格:来到。
射〔y〕:通斁,厌倦。
辟〔b〕:君王,一说作为法度。
贼:残害。
童:此指幼小的羊羔。
虹〔hng〕:通讧,溃败。
荏染:柔嫩貌。
缗〔mn〕:此指安装弓弦。
话言:美善之言。一说话通诂,古旧之言。
否〔pǐ〕:坏,恶。
借:假如。
莫〔m〕:同暮,晚。
梦梦:昏乱,不明。
虐:暴虐。一说通谑,戏谑。
忒〔t〕:差错。
回遹〔y〕:邪僻,曲折。
棘:困苦危急。
【翻译】
谨慎谦逊有威仪,为人品德很端正。人们也有俗话说,没有智者不愚钝。一般之人若愚钝,主要自身有毛病。睿智之人若愚钝,那就会有诸罪过。国家强盛在人才,天下四方蒙教化。若有正直之德行,四方诸国来归顺。远大图谋定政令,长久策划按时告。恭敬谨慎重威仪,天下百姓之典范。等到如今之时局,国兴小人政迷乱。倾覆败坏其品德,荒淫耽湎于饮酒。你既从人耽嬉乐,不念继承先祖业。不去广求先王道,以能持守圣明法。因此上天不助佑,如同泉水之奔流,不要相率以覆亡。早早起床晚入睡,洒水扫地庭院内,才是百姓之表率。修理你之车和马,弓箭军服与兵器。戒备战争之发动,驱除南方之蛮族。平治安定你人民,谨慎守持你法度,戒备不测之发生。你之出言须审慎,你之威仪须敬重,无不柔顺而嘉美。白色圭玉有污点,尚可打磨而去除。人之言语有污点,没有办法可挽回。莫改言语与教令,莫说苟且暂如此。无人按住我口舌,言教不可轻传布。没有出言不应答,没有恩德不回报。要施惠爱于朋友,遍及平民和子弟。子孙戒惧而谨慎,万民无人不顺服。看你结交诸君子,脸色温煦而和柔,不会犯下诸过失。看你独处在室中,尚且不愧于神明。莫说室内不明亮,无人能把我看见。天上神明之到来,不可揣度或思量,怎能再生厌倦心?君王你须修德行,使之美好又良善。举止贤明又谨慎,仪容端庄无过咎。不越本分不残害,少有人会不效仿。有人给我投桃子,我用李子来回报。羊羔无角却抵触,实在败坏小儿政。幼小柔嫩之树木,可以制成弓弦装。温润谦恭有德者,德行修养有根基。若是贤明睿智者,告以美善之言辞,就能顺德而践行。若是愚钝无知者,反倒说我越本分,人人各自有异心。哎呀小儿太年轻,不知善恶与好坏。不但携手以相牵,而且指示诸事理。不但当面去教导,而且提耳使铭记。假如说你不知事,也已抱子为人父。百姓如今心不满,有谁早知却晚成?上天光明极昭彰,我之存世无欢乐。看你昏庸不明智,我心忧愁又苦闷。对你谆谆而教诲,听我言语多轻蔑。不用我言行教令,反而施行暴虐事。假如说你不知事,我也年高成老耄。哎呀小儿太年轻,告知给你旧法道。听取采纳我计谋,希望可免大悔恨。正值上天降灾难,国家覆亡在旦夕。为你就近取譬喻,上天赏罚无差错。如果品性仍邪曲,会让百姓陷危急。
【解读】
同《板》《荡》等诗类似,《抑》也是一首对君王的规劝谏诤之诗,可以说这些诗开创了后世政谏文学的先河。《毛诗序》提出此诗是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朱熹《诗集传》则认为:卫武公作此诗,使人日诵于其侧以自警。
全诗共分十二章,前三章各八句,后九章各十句。诗人是以一位忠实老臣的口吻,对一位年轻的君王进行规劝和告诫。诗中既有对君王昏庸无德的指斥,又有对利弊危亡的分析,还有对修身进德的嘉勉等。所言思维缜密清晰,论证正反配合,理念融通连贯,再加上俗言古语的引用,充分凸显出老臣的一片赤胆忠心和恳切婆心。此外,投桃报李和耳提面命二成语即源自本诗。
第二篇: 《诗经》学生语文课本诗歌作品
潜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注释】
猗〔yī〕与漆沮〔jū〕:猗与,叹词,表赞美。与犹欤。漆、沮,皆水名。
潜〔sēn〕:同椮,积柴于水,令鱼栖止,以捕获之。
有鳣〔zhān〕有鲔〔wěi〕:鳣,鳇鱼,一说鲤鱼。鲔,鲟鱼,一说鮥鱼。
鲦鲿鰋〔tio chng yǎn〕鲤:鲦,白鲦。鲿,黄颡鱼。鰋,鲇鱼。
【翻译】
啊呀漆水和沮水中,积柴之上有很多鱼。既有鳇鱼也有鲟鱼,还有鲦鲿鲇鲤等鱼。捕来荐享祭祀神明,以求佑助得大福报。
【解读】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文王先祖公刘自漆、沮二水渡过渭河,发展壮大部族,周道之兴自此始,故有学者认为这首《潜》是周人祭祀公刘之诗。本诗仅一章六句,描写的是专以各种鱼类作为祭品,荐享先祖神灵,以求获赐庇佑和福禄。《毛诗序》提出季冬荐鱼,春献鲔也之说,体现了周人祭祀礼仪的一个特色。
第三篇: 《诗经》学生语文课本诗歌作品
雍
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於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注释】
相维辟〔b〕公:相,助祭。辟公,诸侯。
广:大。
肆祀:陈列祭品。
假哉皇考:假,通嘉。皇考,对亡父及先祖的美称,一说指周文王。
宣哲:明智。
后:君王。
燕:安乐。
眉寿:长寿。
祉〔zhǐ〕:福。
既右烈考:右,通佑。烈考,功业显赫的先父,一说指周武王。
文母:具有文德的先母,一说指太姒。
【翻译】
路上行走雍容和恰,到达此地虔诚谦恭。各国诸侯前来助祭,周朝天子庄敬和美。进献大只雄性牲畜,辅助周王陈列祭品。先父先祖德行嘉美,使我孝子得享安宁。天下之人聪明有智,正因文武二代君王。先祖之德可安上天,能让后代昌盛兴隆。赐我长寿使我安宁,助我获得众多福报。既有显赫先父保佑,又有文德先母保佑。
【解读】
《雍》这首诗描写的是周天子率领诸侯祭祀周朝历代先祖之事。《毛诗序》概括此诗之旨为禘大祖也。禘是大祭的统称,规格高于四时之祭,却低于祫祭。
全诗共一章十六句,前四句写前来助祭的诸侯及周天子肃穆庄恭的仪容,此二句写诸侯辅助周王陈设祭品准备祭祀,其后数句则是对周朝先祖文德武功的赞颂,以及祈请先祖之灵降赐福寿、庇佑周嗣之辞。
第四篇: 《诗经》学生语文课本诗歌作品
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注释】
营营:苍蝇飞鸣声。
樊:篱笆。
岂弟〔kǎi t〕:同恺悌,和乐平易。
罔极:没有准则,一说没有穷尽。
交乱:共乱,交相祸乱。
构:陷害,祸乱。
【翻译】
嗡嗡鸣叫的苍蝇,停落在篱笆上面。和乐平易的君子,不要听信那谗言。嗡嗡鸣叫的苍蝇,停落在棘树之上。谗佞之人无准则,交相祸乱四方国。嗡嗡鸣叫的苍蝇,停落在榛树之上。谗佞之人无准则,为祸陷害我二人。
【解读】
苍蝇是一种逐臭食腐、散播病菌的有害昆虫,以之比喻趋炎附势、巧言令色的奸佞之徒可谓恰如其分。《青蝇》就是一首讽刺谗言为祸的诗,《毛诗序》认为是大夫刺幽王也,《三家诗》则更提出幽王信褒姒之谗而害忠贤的观点。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除首章后二句外皆用复沓章法。各章皆以营营飞舞的青蝇栖止某处其兴,暗喻奸佞之人四处散播谗言之举。首章是对君子无信谗言的劝诫,而后二章则层层递进,表明馋人气焰嚣张,不但挑拨祸乱四方诸国,还构陷离间你我二人,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馋人欲除之而后快的愤恨不平之心。
第五篇: 《诗经》学生语文课本诗歌作品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注释】
素丝:本色的丝,白丝。
五紽〔tu〕:形容缝制细密。五,交午,纵横交错之意。紽,古代量词,五丝为一紽。
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一说减食。
自公:从公门而出。
委蛇〔wēi y〕:雍容自得貌。
革:去毛的兽皮。
緎〔y〕:古量词,丝二十缕为緎。
缝:皮革,一说缝合之处。
总:纽结。一说为数,与紽同。
【翻译】
羔羊皮革做的衣袄,白色的丝线交错缝制。从公门而出回家吃饭,心中感到怡然自得。羔羊皮革做的衣服,白色的丝线细密缝制。心中感到怡然自得,从公门而出回家吃饭。羔羊皮革做的衣裘,白色的丝线精心缝制。心中感到怡然自得,从公门而出回家吃饭。
【解读】
《羔羊》一诗的内容十分简明清晰,结构复沓的三章只描写了一件精工细作的羔羊皮裘,和一位从公门回家吃饭的卿大夫雍容自得的神态。对于此诗的主题,古今主要有赞美说和讽刺说两种。
清代以前传统的儒家学者,大多将此诗解读为赞美在位者的美德,如《毛诗序》云: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薛汉《韩诗薛君章句》云:诗人贤仕为大夫者,言其德能称,有洁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数也。清代牟庭首先明确提出讽刺说,认为本诗旨在刺饩廪俭薄也。恰恰相反,今人持讽刺说的多认为本诗讽刺的是士大夫尸位素餐,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不作为之行。
此外,对于本诗中一些关键字词释义的不同,也是造成诸家各执一说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素丝一词,《三家诗》的《齐诗》认为是君子朝服,《韩诗》则认为素喻洁白,丝喻屈柔;再如退食一词,《三家诗》皆认为是自公门退朝而就食,非谓退归私家,而《毛诗正义》认为是大夫因节俭而减食;还有委蛇一词,《毛传》解为行可从迹,郑玄《笺注》解为委曲自得之貌,而《韩诗》又解为公正貌。
从结构上看,本诗三章,互为叠咏,且各章后两句的句序、词序颠倒变动,并未重复。吟咏之下,仿佛这位士大夫悠然自得、从容信步的情境就活现在我们眼前,难怪清人陈继揆称赞这种用法随意变化,妙绝奇绝。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