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给袁隆平一封信【19篇】

给袁隆平一封信【19篇】

标签:
时间:

字母拼音:XìN、 shēN,是中文通用规范中的一级词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给袁隆平一封信的文章19篇 ,欢迎品鉴!

【篇一】给袁隆平一封信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小学生,我是在《感动中国》课外读本上读到了您的故事后,知道了您就是享誉全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您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攻下了“杂交水稻”的难题,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我怀着万分敬佩之情给您写这封信。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我们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却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而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袁爷爷您创造了奇迹,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农民伯伯都亲切的称呼您为“米菩萨”。

  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您从1964年开始,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您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预期目标顺利推进。几十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您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住在城市远离农村,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庄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除了从书本上了解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识以外,就只能通过在农村长大的父母口中听到关于农耕时节的一些事情。我曾听爸爸讲述过60年代种植稻谷,亩产都不高,每年的清明节开始从买稻种、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个过程。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头来还是吃不饱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学实验带领下,有了“杂交水稻”的成功,才解决了我国的粮食欠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不但是吃得饱,而且还吃得好,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衷心感谢您袁爷爷!您在农业领域里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才换来了今天我们衣食无忧的生活!四十多年来,您和您带领的科研团队为研发优质高效水稻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付出了毕生精力!我知道您有一个超级水稻梦,在试验田里种植的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十万个穗子形成一棵参天大树,你坐在稻穗下乘凉,悠闲地给我们讲述着盘古开天地以来您的“水稻梦想”!我祝愿您“禾下乘凉梦”早日实现!也祝愿您国庆节快乐安康!

  此致

  敬礼

【篇二】给袁隆平一封信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的学生,我乐观开朗,是个爱笑的孩子。

  在开学后,我转到了这里,看着开心农场的稻子慢慢成熟,我想到了您的"超优千号"。它是不是也成熟了呢?在我们种植、育苗的时候,它也在生长吧。不过相比于经验丰富的农民伯伯,我和同伴们实在是业余:水量不知道,移苗的间距不知道,就连水也用的地下水……还好有家长们帮忙,老师自己也查资料,时不时的组织我们照顾水稻。现在,稻田里不仅有水管,而且还搭上了白霎霎的"天网″。今天是我们班收获的日子。我想到了观察水稻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我见证了只有小腿高的稻子如何抽穗、开花、结出一粒粒的稻谷,也留下了许多的美好回忆。

  您知道吗?在观察水稻时,我时常想起你,想起您那两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你那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总让我钦佩不已,尤其是您在南红良种繁育场时,当助手发现了"野败"一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并发来电报时,您正在遥远的北京开会,却连夜赶火车奔回海南岛,仔细检验它的真伪。那需要多少精力呀,在北京开会已经有些累了,连夜赶火车,仔细检查会雪上加霜。而您却为了梦想赌上健康,让自己无怨无悔。又为了改进杂交水稻,一直奋斗了22年,将自己最好的年纪献给了研究。这还不够,你把安逸的老年都献了出去,90岁高龄,您的办公桌上依然资料成堆,别人在享受,你却在努力。您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青岛,一个美丽的城市。它拥有约50万亩的盐碱地,对海水稻的研究可谓是如虎添翼,这里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杂交水稻接班人,研究者可能会变,但是一代一代接力,总会完成您的梦想。在一万人中,总会有伟人出现,创新、探究。您的三个月,影响着青岛,影响着全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迈步向前。

  青岛,正翘首以盼,期待着您的到来!

  祝您身心健康,梦想成真!

  写信人:素材范文网

【篇三】给袁隆平一封信

  袁隆平爷爷:
  5月22日13点07分,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看到这条消息时,我正在乡间田坝边同村干部查看耕地抛荒和中稻种植情况。看到眼前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眼泪禁不住地流了下来。我感到内心无比沉重悲痛,不愿相信那个手捧稻穗憨笑的老人真的离开了。
  读中学时,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说您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于是我就在电影《袁隆平》和有关书籍中了解您的一点一滴。
  您在幼年时期,面对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和悲惨景象,就立志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中学阶段您就对花草、果木和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便毅然地跳进了“农门”。在上世纪60年代的自然灾害影响下,看到一个个脸色蜡黄的百姓倒下,您就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在“下田实践”的信条指引下,您迈开了双腿、头顶烈日、脚踩烂泥,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立下了要把“饭碗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的大志。请您放心,我们这些深耕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会用您在培育“南优2号”的实践苦干精神,坚决打好遏制耕地抛荒这场硬仗,全力抓好粮食生产这一主业,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南优二号”推广后,您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又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您以超出世人想象的速度、超出常人理解的执着,完成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其中遭受的无数艰辛、挫折和冷眼都没有战胜您超常的那股气、那股劲,一个个创世界纪录的数字,书写着您传奇的一生。可以说,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端着您给的“饭碗”。记得西南大学学生向您请教“成功的秘诀”时,您写下了“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的“8字口诀”,鼓励我们年轻人要吃苦实践,超越自我。我们新时代青年定会牢记您的殷殷期盼和谆谆嘱托,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遇事不避难、奋勇向前,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勇气把汗水和热血洒在基层一线,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中书写青春篇章。
  在获得共和国勋章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您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90岁高龄依然每天去试验田边“打卡”,还说要从“九零”后工作到“百零后”继续向高产潜力发起冲击,甚至在病危弥留之际还关心水稻长势。而现在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化作了春风、夏雨和秋露守护着您的“孩子们”。我总在想,为何您到这个年纪还有如此高的工作热情,为何在拥有如此伟大的成就之后还一次又一次给自己定下艰巨的目标?翻看了您平生事迹得出一个答案:那就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我们这些从小听着你的故事长大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党员干部、人民公仆,我们会以您为榜样,矢志不渝地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永恒的价值追求。
  “一捧白米,九州人民无饥馑,十里稻香,五月金风送功臣。”后辈必将承国士之志向、担民族之脊梁、念物力之维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英雄,一路走好!

【篇四】给袁隆平一封信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您在天堂过得好吗?那里的人们有粮食吃吗?

  我是来自xxxxxx晋光小学东海校区六年四班的陈子烨同学。中午,我望着餐盘里的白米饭,眼前浮现的,尽是您的身影。这白米饭,是用您亲手栽种的水稻做成的吧?可您,为什么一定要离我们而去呢?

  袁爷爷,在今天的早会课上,老师给我们观看了许多关于您逝世的相关图文和视频报道。您一生逐一梦,一梦耀千秋!这是多么伟大的贡献!“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让天下人都有饭吃,您几十年如一日,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吹日晒,坚持下田辛勤耕作,夜以继日实践探索,从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

  了解了您的事迹后,同学们都很感动,大家纷纷发表感言,表达对您的无比敬意!当时,我的内心突然涌起了一阵伤感,眼泪夺眶而出,想大声哭却又不敢,怕在大家面前丢面子。

  袁爷爷,真对不起!每天中午,我总是把饭倒掉,也没有觉得这样子很可惜,觉得粮食这么多,浪费掉这么一点儿肯定没事。所以,我几乎从来没有一次是把饭吃完的。现在,我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在此,我郑重向您保证:从今天开始,不论怎么样,我都一定把白米饭吃光!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好好学习!牢记您分享的8字成功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将来学有所成,像您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袁爷爷,天堂那儿有粮食吃吗?请您也帮一帮那儿的人们,让他们不再饥饿!

  祝您

  一路走好

  写信人:爱学范文网

  2021年xx月xx日

【篇五】给袁隆平一封信

  亲爱的袁爷爷:

  您好!有幸和您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未经饥饿之苦,常闻稻花飘香。写这封信的时候,您已经去往了另一个世界。我们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您那慈祥的面容我是多么熟悉,原来,我见过您——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田野里!您是最可爱的人,您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地留在了我们身边——稻浪飘香,碗中有米!

  您说:“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扎根在稻田之间,发展杂交水稻,让全世界吃饱饭。从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到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再到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您用日复一日的耕耘换来了杂交水稻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而您不光想让人填饱肚子,您心中牵挂着的是全世界还在挨饿的人。从1979年首次“走出”,杂交水稻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到700万亩。但科研无止境,即使年过九旬,您依然躬身稻田,以稻杆为笔,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您,教会了我脚踏实地、实干苦干,在自己的领域做好贡献。

  您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即使您一生获奖无数,先后获得“杂交水稻之父”“杰出先驱科学家”“改革先锋”等,但您从不受名利所累,总是自称“农民”。您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赶往试验田,在朋友的劝说下才换了汽车;国家奖励给您的豪宅也被您改建成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您还将奖金捐赠给了以您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技有贡献的人;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因为您知道您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功名之下不忘初心,您有着一腔赤诚爱国情!是您,教会了我爱党爱国、淡泊名利,把青春献给基层。

  您说:“书本里种不出水稻,电脑上也种不出水稻,只有试验田里才能种出我们想要的水稻。”这是您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您年轻的时候,赤脚下田,经常被蚂蝗、虫子叮咬,却毫无怨言。越是打雷刮风下大雨,您越是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的倒伏情况,看不同品种抵抗大风的能力。您还有一个收徒的“门规”,那就是必须下田,不下田您就不带。您一辈子躬耕田野,为圆您的“禾下乘凉梦”而辛勤奋斗。您深知,作为农业科学家,田里才是主战场,靠想象是种不出杂交水稻的,只有撸起袖子在风吹雨打中耕耘、在骄阳炙烤下劳作,才能切实从田埂间有所收获。是您,教会了我躬身实践、知行相长,科学成果必须写在大地上。

  亲爱的袁爷爷,您播下的一颗“种子”,已让我们牢牢握紧大国饭碗。如今,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但您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我们。稻花香里,您的音容犹在;稻菽千重,吾辈接力奋进!

【篇六】给袁隆平一封信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的学生,我乐观开朗,是个爱笑的孩子。

  在开学后,我转到了这里,看着开心农场的稻子慢慢成熟,我想到了您的"超优千号"。它是不是也成熟了呢?在我们种植、育苗的时候,它也在生长吧。不过相比于经验丰富的农民伯伯,我和同伴们实在是业余:水量不知道,移苗的间距不知道,就连水也用的地下水……还好有家长们帮忙,老师自己也查资料,时不时的组织我们照顾水稻。现在,稻田里不仅有水管,而且还搭上了白霎霎的"天网″。今天是我们班收获的日子。我想到了观察水稻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我见证了只有小腿高的稻子如何抽穗、开花、结出一粒粒的稻谷,也留下了许多的美好回忆。

  您知道吗?在观察水稻时,我时常想起你,想起您那两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你那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总让我钦佩不已,尤其是您在南红良种繁育场时,当助手发现了"野败"一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并发来电报时,您正在遥远的北京开会,却连夜赶火车奔回海南岛,仔细检验它的真伪。那需要多少精力呀,在北京开会已经有些累了,连夜赶火车,仔细检查会雪上加霜。而您却为了梦想赌上健康,让自己无怨无悔。又为了改进杂交水稻,一直奋斗了22年,将自己最好的年纪献给了研究。这还不够,你把安逸的老年都献了出去,90岁高龄,您的办公桌上依然资料成堆,别人在享受,你却在努力。您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青岛,正翘首以盼,期待着您的到来!

  祝您身心健康,梦想成真!

【篇七】给袁隆平一封信

  最最尊敬的袁隆平院士,您好!我和您从未谋面,可以说完全是行走在两条平行线上的陌生人,但惊闻您离去的消息时,一种莫名的伤感却彻头彻尾地将我笼罩。说实话,我们素昧平生,但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袁爷爷,一路走好!”,这些天令我失魂落魄不知所措。

  一生永为“稻粱谋”。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动力支撑着您“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必除了心中装着人民,很难找到其他的答案。千言万语,道不尽您一生的耕耘。这两天有关您的消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我不停地在网络上找寻您的经历和过往,感知您的平凡和伟大,感受老百姓对您的真情和厚爱。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你若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将把你高高举过头顶”这句话的真谛。都说民以食为天,您让老百姓远离饥饿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啊,老百姓怎能不记着您的好呢?

  稻菽千重浪,粒粒皆思念。昨天的长沙城下起了小雨,那淅淅沥沥的雨滴正是老百姓流下的泪水。昨天,在长沙给您送行的队伍排起了长龙,这些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稚嫩的孩童,有农民、医生、军人、学生、外卖小哥,有人免费送花、有人免费开车接送、有人免费提供口罩,在长长的送行队伍中大家有序等候,只为能够送袁老最后一程。虽然我没法前往悼念,但那首悲伤的《送别》曲却在我脑海里循环播放着。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是您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您辛勤耕耘的写照。“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怀揣这两个梦想用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和鞠躬尽瘁的坚守,创造了一颗稻种填满粮仓的奇迹。1964年开创杂交水稻研究,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科学探索的力量,更是您不懈追求的结晶。

  您曾寄语青年:“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如今您带着一粒“种子”去了远方,落红化泥更护花,我们坚信您在中国大地上播下的梦想,必将在后继者心里生根发芽。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袁老,您不仅给后人留下了粮食的种子,而且将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我们一定会带着您的梦想做好当下,朝着您的梦想继续前行。

【篇八】给袁隆平一封信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我想天堂也一定有稻花香了吧!有人说,“有些人,伟大到让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从未想过您会离去,因为记忆里,您依然还是课本里的模样,那时您弯着腰站在稻田里,手中拿着稻苗开心地笑着。

  您是当代神农,一生为国为民谋温饱而努力奋斗。我知道,你生命的终结是在以另一种方式传承发扬着。“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您的精神定会薪火相传,年轻的一代会接过你的接力棒,继续为国家复兴、民族富强挥洒热血与青春。

  您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您把对祖国爱融进了每一粒饱满的稻穗中。从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到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再到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您的每一项创举都令世人赞叹。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而您将一生所学都融进了一粒种子,用它改变了世界,帮助14亿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更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不仅能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而就在前不久的5月9日,媒体报道,袁隆平杂交水稻团队再创亩产1004.83公斤佳绩。

  您说:“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梦里,试验田里种植的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微风拂过,稻浪声此起彼伏,而您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向孩子们讲述着稻穗里关于丰收的故事。

  您说,“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失败就失败,跌跤就跌跤,爬起来再干就是了。”所以,在杂交水稻研究生涯中,你遭受过诋毁、质疑,却从不会因为失败而气馁。尽管已90高龄,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田边“打卡”。哪怕是在病重住院期间您还念念不忘稻子的长势。

  入院之初,您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今天多少度?”心系稻穗的成长状态和生长环境。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总是骗我不要剩饭不然脸上会长麻子;长大后,才知道是前辈们从未停止奋斗才解决了亿万人民口粮问题,从今后我们要更好生活,珍惜粮食,从一粥一饭中缅怀您。

  从此,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有一颗编号8117的小行星,他叫“袁隆平星”,在浩瀚的银河中,照亮着我们的前行之路,我们便无惧黑暗!

  写信人:爱学范文网

  时间:2021年x月x日

  有关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九】给袁隆平一封信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六年级七班的吕政廷。

  很感谢您和王老师能给我们这个体验种海水稻的机会,借此机会我们体验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我们曾经在这块稻田里留下了汗水,留下了许多同学们的足迹;我们体验过播种、浇水、喷洒农药,进行插秧。我们失落过,也高兴过。如果不是您培育出海水稻,我们根本就没有这个体验机会,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才真正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里面饱含的深意,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要珍惜粮食。

  在疫情还未过去的暑假里,我们就开始在网上了解您,您为这个国家贡献的力量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没有您说不定我们的祖国就没有了粮食,就没办法发展起来。您用水稻救活了亿万人,我真的很敬佩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民以食为天,长大我也想当一名专门研究农作物的专家,要做一个不怕吃苦,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条件允许,10年以后,我想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再次种下属于我自己的农田。

  青岛,是沿海地区,之前从来没有种植过水稻,不太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大片的土地浪费了。但是没想到在这片盐碱地上,您创造出了神奇的海水稻,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奇迹,为中国乃至世界世界粮食的大幅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您做的是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事业,正是有了像您这样的缔造者,才筑起了世界粮食的钢铁长城。

  袁爷爷,我想在我们种水稻的时候可以邀请您过来为我们指导就好了,不过马上就要收割了,您应该很忙吧,真是太可惜了。

  祝袁爷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命百岁。

  您的崇拜者:吕政廷

  2020年10月24日

【篇十】给袁隆平一封信

  “袁老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杂交水稻。说起杂交水稻,他眼里永远都有光,并且‘滔滔不绝’。因为专注执着,他才能挺过杂交水稻科研发展过程中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几十年如一日,才有了今天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世界领先。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学习袁老师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张德咏说。

  袁隆平离世前,曾在三亚住院治疗。有一天,张德咏去医院向他汇报工作,时间已是晚上9点多。尽管很晚了,但他依然和张德咏交流了40多分钟,耐心细致地交代中心要抓的重点工作。

  “袁老师是我们中心的家长。他走了,我们都很难过。我觉得,学习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传承是对他最好的缅怀。我们会传承先生未竟事业,竭力做好世界粮食安全事业中的中国担当。”

  “我和袁老师相处了12年,他每次看到我的第一句话都是杂交水稻。他常说电脑里、书本里都长不出水稻,要种好水稻就必须下田。他也是这么做的。前几年他身体好的时候,每天都下田观察水稻长势,风雨无阻。我做栽培工作,那时候下田次数都没有他多。这两年,由于身体原因袁老师出差次数少了,但他经常打电话询问试验田情况,特别是水稻快成熟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打好多个电话来问。”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说。

  “我们做栽培工作的经常被人调侃,‘远看像种田的,近看像卖炭的,仔细一看是做水稻科研的’。”李建武说起来很无奈,“栽培工作又脏又苦又累,有时候我都想放弃。但袁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都坚持下来了,我们这点苦算什么?现在袁老师走了,但他的精神就是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再苦再累再难,我们都会接续他的‘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想。”

  同样感受的,还有中心研究员马国辉。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科研经费匮乏,从事水稻栽培工作的马国辉一度想离开。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去田间“打卡”,他拉着自己坐在田边,边抽烟边跟他说,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坚持。

  此后,马国辉担任中心党委书记期间,袁隆平依然要求他在长沙和三亚各种一丘高产田,与中心年轻专家“PK”,不能因科研管理工作而耽误科研。后来,马国辉退休,袁隆平又嘱咐他“退位不退科研”。

  “现在,我还在做第三代杂交稻攻关和耐盐碱水稻配套技术研究,并有了阶段性进展。虽然我已年过六旬,但我会像他给我起的绰号‘马似驼’那样,像骆驼般负重前行,不负他的期望。”

  心怀天下,敢为人先,他的科研从不“藏着掖着”

  1970年,袁隆平助手在海南三亚发现“野败”。为尽早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他没有藏着掖着,将珍贵的“野败”材料分发给全国相关协作单位。此后,全国大协作,在1973年迅速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育种,并很快育成了“南优”等系列籼型杂交水稻高产组合,使杂交水稻快速走向大面积生产,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张德咏在报告中还谈及,杂交水稻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后,袁隆平带领团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为近80个发展中国家培养杂交水稻技术人才14000余人。现在,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杂交水稻试验试种和推广。

  “博士毕业到现在已20多年,我坚持应用研究,相继选育出了中国第二、三、四期超级稻代表性品种。我们缅怀袁老师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他的精神,破除‘四唯’,真正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希望我们团队,未来能像他那样,扎实推进理论突破,并致力于将理论突破转化为技术和材料的原始创新,助力新品种产量潜力大幅提高。”邓启云说。

【篇十一】给袁隆平一封信

  袁隆平院士: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给您写下这封信,就是想告诉您,您是吾辈之楷模,是我们永远的精神丰碑。

  梳耙耧犁,您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您把苍生装在心头上。一粒种子,一生追梦。不知经历了多少赤日炎炎、多少挥汗如雨?未曾改变的是您坚定的脸庞,未曾动摇的是您如炬的眼光。为了让国人吃饱饭,您穷尽一生、坚守一生、奋斗一生。如今,巨星陨落,精神不朽,梦想不灭,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

  致敬稻田里的“追梦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袁隆平常说“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正因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坚持,才有了他的信念坚定、矢志不渝,才有了稻浪中的米香、百姓家中的笑脸,才有了水稻高产梦的实现,“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了实现梦想,他从未停止过向前探索的脚步,用一生致力于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他却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诠释着什么是信念坚定,什么是矢志不渝。他信念坚定,不管碰到怎样的难题和困难,他都不变方向、稳扎稳打、逐一攻关;他矢志不渝,一直坚持下田,只为心中所梦。向他学习,就是要如他一般听党话、跟党走,做勇敢的“追梦人”。

  致敬稻田里的“耕耘者”,脚踏实地,不辞辛苦。高产、再高产、更高产、超高产!”这是您一生所求,对于杂交水稻的产量,您的追求没有尽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一生的梦想是将杂交水稻种植覆盖全球,让更多的人吃饱饭。您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等,同时还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现水稻的推广种植和丰收后,您敢于自我突破,敢于技术创新,把杂交水稻种到了沙漠,种到了盐碱地,使中国的农业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世界的瞩目。您还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新时代的我们,要永远铭记您的不朽贡献,传承您勤勉敬业的操守,书写属于我们的灿烂明天。

  致敬稻田里的“服务员”,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人能力出众并不能因此伟大,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完成“止于至善”。袁老一生为人民“口粮”事业奋斗终生,目标纯粹得令人敬畏,但同时他又是少有的同人民打成一片的人民科学家。面对镜头,他侃侃而谈,没有所谓科学家的“端架子”;面对网友的善意调侃,他欣然接受并开怀大笑,迅速获得“袁爷爷”的称号。认知中的科学家形象同鲜活真实的“爷爷”之间的差距,让百姓对袁隆平先生的敬意多了一份亲近。

【篇十二】给袁隆平一封信

  袁隆平院士: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给您写下这封信,就是想告诉您,您是吾辈之楷模,是我们永远的精神丰碑。

  梳耙耧犁,您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您把苍生装在心头上。一粒种子,一生追梦。不知经历了多少赤日炎炎、多少挥汗如雨?未曾改变的是您坚定的脸庞,未曾动摇的是您如炬的眼光。为了让国人吃饱饭,您穷尽一生、坚守一生、奋斗一生。如今,巨星陨落,精神不朽,梦想不灭,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

  孜孜不倦,您的眼中满是福谋天下的“初心”。源于动乱年代的饥饿记忆,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让年轻的您萌生了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农业科学研究,没有任何经验可寻,注定了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从为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跑遍大半个中国达六年之久,到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冲击、实验田被毁……您从未选择放弃。不论是太阳暴晒,还是风雨交加,您始终脚踏泥土、埋头弯腰在田间劳作。即使耄耋之年,您依然该上班就上班、该下田就下田,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稻田里,孜孜不倦、初心不改、奋斗不息。数十年如一日向田野奔跑忙碌,让您不断向惠泽众生的“禾下梦”迈进,彻底解决了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您给我们树立了一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镜子,砥砺广大青年学习奋发有为、增强本领,把科学精神、执着精神融入血脉,在新时代中建功立业。

  敢于创新,您的脑中满是水稻种植的“梦想”。“高产、再高产、更高产、超高产!”这是您一生所求,对于杂交水稻的产量,您的追求没有尽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一生的梦想是将杂交水稻种植覆盖全球,让更多的人吃饱饭。您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等,同时还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现水稻的推广种植和丰收后,您敢于自我突破,敢于技术创新,把杂交水稻种到了沙漠,种到了盐碱地,使中国的农业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世界的瞩目。您还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新时代的我们,要永远铭记您的不朽贡献,传承您勤勉敬业的操守,书写属于我们的灿烂明天。

  朴实无华,您的心中满是付出所有的“情怀”。您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身上最值钱的,是装在脑子里的知识和一颗责任心。”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解决吃饭的问题,您用自己的坚持和心血,为做好这件事竭尽全力、付出所有。这份坚守坚守与执着的背后,是您大爱无言的家国情怀,信仰如光的“中国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给您的颁奖词曾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风雨几十载,您从未停下逐梦的脚步,在您的一生中,没有休息,没有退休,哪怕鲐背之年,您依然“管不住”那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颗向着水稻的心。因为您在以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倾力倾情。

  您,穷尽一生上下求索,让中国人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您,梦里梦外鞠躬尽瘁,让神州大地各处都飘散着丰收的喜悦!

  您是稻田里的守望者,您是真正的国之脊梁。袁老,一路走好!

【篇十三】给袁隆平一封信

  “袁老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杂交水稻。说起杂交水稻,他眼里永远都有光,并且‘滔滔不绝’。因为专注执着,他才能挺过杂交水稻科研发展过程中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几十年如一日,才有了今天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世界领先。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学习袁老师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张德咏说。

  袁隆平离世前,曾在三亚住院治疗。有一天,张德咏去医院向他汇报工作,时间已是晚上9点多。尽管很晚了,但他依然和张德咏交流了40多分钟,耐心细致地交代中心要抓的重点工作。

  “袁老师是我们中心的家长。他走了,我们都很难过。我觉得,学习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传承是对他最好的缅怀。我们会传承先生未竟事业,竭力做好世界粮食安全事业中的中国担当。”

  “我和袁老师相处了12年,他每次看到我的第一句话都是杂交水稻。他常说电脑里、书本里都长不出水稻,要种好水稻就必须下田。他也是这么做的。前几年他身体好的时候,每天都下田观察水稻长势,风雨无阻。我做栽培工作,那时候下田次数都没有他多。这两年,由于身体原因袁老师出差次数少了,但他经常打电话询问试验田情况,特别是水稻快成熟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打好多个电话来问。”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说。

  “我们做栽培工作的经常被人调侃,‘远看像种田的,近看像卖炭的,仔细一看是做水稻科研的’。”李建武说起来很无奈,“栽培工作又脏又苦又累,有时候我都想放弃。但袁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都坚持下来了,我们这点苦算什么?现在袁老师走了,但他的精神就是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再苦再累再难,我们都会接续他的‘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想。”

  同样感受的,还有中心研究员马国辉。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科研经费匮乏,从事水稻栽培工作的马国辉一度想离开。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去田间“打卡”,他拉着自己坐在田边,边抽烟边跟他说,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坚持。

  此后,马国辉担任中心党委书记期间,袁隆平依然要求他在长沙和三亚各种一丘高产田,与中心年轻专家“PK”,不能因科研管理工作而耽误科研。后来,马国辉退休,袁隆平又嘱咐他“退位不退科研”。

  “现在,我还在做第三代杂交稻攻关和耐盐碱水稻配套技术研究,并有了阶段性进展。虽然我已年过六旬,但我会像他给我起的绰号‘马似驼’那样,像骆驼般负重前行,不负他的期望。”

  心怀天下,敢为人先,他的科研从不“藏着掖着”

  1970年,袁隆平助手在海南三亚发现“野败”。为尽早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他没有藏着掖着,将珍贵的“野败”材料分发给全国相关协作单位。此后,全国大协作,在1973年迅速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育种,并很快育成了“南优”等系列籼型杂交水稻高产组合,使杂交水稻快速走向大面积生产,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张德咏在报告中还谈及,杂交水稻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后,袁隆平带领团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为近80个发展中国家培养杂交水稻技术人才14000余人。现在,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杂交水稻试验试种和推广。

  “博士毕业到现在已20多年,我坚持应用研究,相继选育出了中国第二、三、四期超级稻代表性品种。我们缅怀袁老师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他的精神,破除‘四唯’,真正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希望我们团队,未来能像他那样,扎实推进理论突破,并致力于将理论突破转化为技术和材料的原始创新,助力新品种产量潜力大幅提高。”邓启云说。

【篇十四】给袁隆平一封信

  敬爱的袁隆平院士: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听闻这则消息,我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是震惊,是哀痛,是长久的沉默与缅怀。

  有一种缅怀是“感恩国士,吾辈奋进”袁隆平院士既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耕耘者。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湖南农民。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田间地头总能看到袁老默默耕耘的样子。人们看到的袁老,总是挽着裤腿下稻田的形象,无论播种季还是收获季。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即便是在获得国家最高荣誉,袁老还是坚持亲自下地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在成就与尊荣的背后,这恰是我们后辈需要学习他的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鞠躬尽瘁的坚守。

  有一种传承,是“做好种子,为国为民”袁隆平院士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好的精神滋养种子破土而出定将根深叶茂、枝硕叶茂。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许多像袁老这样的国之大者,在我们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我们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下一代禾下乘凉,不断延续。做一个为心中理想而奋斗的国之大者。

  是您让我知道什么是“有梦想,了不起”您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水稻高产的梦想变成现实,杂交水稻也在印度、越南、美国、巴西等各个国家大面积种植。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追求也是没有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他的动力来自于他的梦想。袁老的这两个梦想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能实现,对于解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是重大的突破,但他的梦想又有别于一些科学家的梦想。他所从事的水稻育种,整天与泥土打交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那些高大上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个梦想就跟他一辈子打交道的泥土一样朴实无华。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的梦想里没有花里胡哨的概念,也很少有炫目的理论,也没有围着核心期刊打转的焦虑,有的只是一颗为民分忧的心。在他的梦想里,科学就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感谢您用一生,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了世界亿万人口的吃饭问题。您放心,吾辈自强,志存高远,必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国家,不负前人!

  此致

  敬礼!

  您的一位“忠实粉丝”

【篇十五】给袁隆平一封信

  袁爷爷:

  您好!我是xxx火炬学校一年级学生。我的爸爸告诉我:您今天已到天堂去了。您一生都在为国家做贡献——为了中国人民不会饿肚子而努力。哪怕到了病情危重时,您还在关心稻子的长势。经过您的努力,中国人再也不担心吃不饱了。您真是个伟大的英雄!

  妈妈从小就和我说:“吃饭要吃干净,不能浪费、不挑食。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她还教我背《悯农》这首诗。我现在终于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的意思了。

  袁爷爷,悄悄告诉您:以前,我吃饭总是吃得很慢,又挑食,昨天还把妈妈煮的豆腐汤偷偷倒掉了。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今天,我不仅没有挑食,还吃得很快。妈妈还表扬了我的“光盘行动”。以后,我不仅仅自己要珍惜粮食,还要给同学们做好榜样。

  袁爷爷,虽然,我们从未见过面,但是我还是非常舍不得您离开我们。我以后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学习,长大后像您一样为国家做贡献。

  愿您一路走好,我们会永远怀念您!

【篇十六】给袁隆平一封信

  袁隆平爷爷:

  您好!

  不知不觉您离开我们已经2个多月了,我们每一天都在想念您,看到那粒粒饱满的米饭,更是有悲痛欲绝,思绪万千!

  您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您总是抱着创新的精神,一直不停的研究杂交水稻,失败了,您再用别的方式来研究杂交水稻。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哭一场,就放弃了。袁隆平爷爷您几十年如一日,只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能吃饱吃好!袁隆平爷爷您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事业时,许多人说您是自讨苦吃,可您却坦然回答道:“为了中国人民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来吃这个苦”。

  袁隆平爷爷您从来都不重名利,您可以把您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申请个专利。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您却把杂交水稻的专利无私的贡献给国家了!

  您研究出产量高杂交水稻后,您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决心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700斤、1000斤、2000斤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爷爷的生活很简朴。身上的每件衣服不超过100元,鞋子每双也不过200元。他没有开过豪车,出门一般都是开的都是轿车。就算袁隆平爷爷有钱,他也不会花在自己身上,只会花在杂交水稻上。

  袁爷爷您也喜欢拉小提琴。您曾说过:“我喜欢古典的小提琴,能引人到美好的境界。”袁爷爷在丰硕的水稻旁,用小提琴演奏了《我的祖国》这首歌曲。

  袁隆平爷爷您是我的榜样,我要向您学习这种创新、奉献的精神。要向您一样,为咱们的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十七】给袁隆平一封信

  您好!

  我在科学课文上看过您的慈爱的笑颜,知道了您的功绩——您研制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您因此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我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对您无上的敬仰。此时,我也盼望着像您一样,为国家和人类做贡献,让大家生活更美好。

  告诉您吧,我特别想研制一种新型的草莓。我们都知道草莓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是“水果皇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等等。经常食用它,不但可以保护视力、助消化,而且明目养肝,有促进生长发育之效。

  我那位巧手的妈妈总是变着法子地制作各种草莓食品给我吃:做点缀的草莓奶昔、草莓蛋糕;做馅料的草莓糕饼、草莓糖葫芦……于是,我特别盼望每年草莓收获季节的到来,那酸酸甜甜,香香脆脆的草莓是我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可我发现草莓储存期非常短,特别经不起折腾——稍稍一磕碰就变得烂渣渣的,不堪入目。而且,它在生长过程中易受污染,农药残留不容易去除。我理想中的新型草莓不但要保留原来品种的柔嫩多汁,形美味甜、入口芳香味浓,让人唇齿回味无穷,还要春、夏、秋、冬四季都能长满颗粒匀称的果实。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人类最绿色的水果之一,在一种超能化肥帮助下,不使用任何农药,能生长得特别健康,食用它超级安全,让它无愧于“水果皇后”的美称。

  我立志要以您为榜样,将来要当个生物工程学家,培育出水灵灵、红艳艳的“林记草莓”给您尝鲜。记得您曾经说过: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我们这一代少年有您科学精神的感召和激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果园,在田间,都能闻到芬芳扑鼻的草莓花香,看到满园硕果累累的丰收美景。

  愿能得到您的支持,也借此共勉,在此先谢谢您了,并祝袁爷爷身体健康!

  2021年x月x日

【篇十八】给袁隆平一封信

  亲爱的袁爷爷:

  我从爸爸口中得知您去世的消息,我是何等的悲伤。山河因而变色,草木为之含悲。您去了星辰,化作了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闪烁着您的梦想,激励着我们前行。

  像高粱一样高的水稻挂着花生米大小的稻粒在微风中轻轻摇摆,飘进了您的梦了。为了您的“河下乘凉梦”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关心着试验田里的稻子长得好不好。“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您曾经常说的话,您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田间地头留下您的身影,攻艰路上留下了您的汗水,祖国大地上留下了您的足迹。

  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应该有坚定的精神,更应该有担当的意识。让我们接过您手中的接力棒顽强拼搏。终有一天我们会亲眼见证“河下乘凉梦”的实现。那时,大片大片的麦田会在微风中泛着金灿灿的光,密密匝匝的金色麦穗会仰着高昂的头,伴着淡淡的麦香飘到您那颗遥远的星辰。我想那时“袁隆平星”一定会更亮。

  一路走好

  一个遥望您的红领巾

  2021年5月23日

【篇十九】给袁隆平一封信

  袁隆平院士: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给您写下这封信,就是想告诉您,您是吾辈之楷模,是我们永远的精神丰碑。

  梳耙耧犁,您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您把苍生装在心头上。一粒种子,一生追梦。不知经历了多少赤日炎炎、多少挥汗如雨?未曾改变的是您坚定的脸庞,未曾动摇的是您如炬的眼光。为了让国人吃饱饭,您穷尽一生、坚守一生、奋斗一生。如今,巨星陨落,精神不朽,梦想不灭,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

  致敬稻田里的“追梦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袁隆平常说“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正因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坚持,才有了他的信念坚定、矢志不渝,才有了稻浪中的米香、百姓家中的笑脸,才有了水稻高产梦的实现,“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了实现梦想,他从未停止过向前探索的脚步,用一生致力于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他却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诠释着什么是信念坚定,什么是矢志不渝。他信念坚定,不管碰到怎样的难题和困难,他都不变方向、稳扎稳打、逐一攻关;他矢志不渝,一直坚持下田,只为心中所梦。向他学习,就是要如他一般听党话、跟党走,做勇敢的“追梦人”。

  致敬稻田里的“耕耘者”,脚踏实地,不辞辛苦。高产、再高产、更高产、超高产!”这是您一生所求,对于杂交水稻的产量,您的追求没有尽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一生的梦想是将杂交水稻种植覆盖全球,让更多的人吃饱饭。您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等,同时还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现水稻的推广种植和丰收后,您敢于自我突破,敢于技术创新,把杂交水稻种到了沙漠,种到了盐碱地,使中国的农业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世界的瞩目。您还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新时代的我们,要永远铭记您的不朽贡献,传承您勤勉敬业的操守,书写属于我们的灿烂明天。

  致敬稻田里的“服务员”,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人能力出众并不能因此伟大,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完成“止于至善”。袁老一生为人民“口粮”事业奋斗终生,目标纯粹得令人敬畏,但同时他又是少有的同人民打成一片的人民科学家。面对镜头,他侃侃而谈,没有所谓科学家的“端架子”;面对网友的善意调侃,他欣然接受并开怀大笑,迅速获得“袁爷爷”的称号。认知中的科学家形象同鲜活真实的“爷爷”之间的差距,让百姓对袁隆平先生的敬意多了一份亲近。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给袁隆平一封信【19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第1篇】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科学家故事100个》,这里所介绍的科学家可多了,而我最喜欢的要数爱迪生了。  爱迪生生于 1847年2月11日 ,死于1931年10月18日 ,享年84 岁8

党课主持词(观看电教片《李真贪污案》)主 持 词同志们:经党工委研究,定于今天上午在这里上一次党课,党课的主要内容是观看电教片《李真贪污案》,时间大约两个小时,希望大家认真遵守好课堂纪律,集中精力把这

人大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阶段总结按照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体部署,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紧密围绕县委提出的“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区域强县”和县人大提出“依法实施监督,推进科学发展” 的主题,认真组织参

车辆年审委托书范本  XX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  兹委托XXX作为委托人的全权代理人,代理委托人办理委托人拥有的机动车 : 审车年检事宜,代理人在办理上述事项内所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填写的表格

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总结篇1  在刚刚结束的这一学期里,我班在学校、年级主任的领导及科任教师协调配合下,在德、智、体方面都有进步,但也有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一、德育教育要从小抓起  德育教育不应是空

朗诵,指大声朗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即声音的响亮有力;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响亮有力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

会议记录是指在会议过程中,由记录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具体内容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会议记录。“记”有详记与略记之别。略记是记会议大要,会议上的重要或主要言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扫黑除恶会议记录20xx年【

护士个人工作总结模板锦集5篇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关于世界有你真好的作文的文章3篇,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篇1】小学生关于世界有你真好的作文有一次,我的脚不小心摔了一跤,去医院查看,发现我的脚有点骨折了。后来的几天,我的脚不

春节老干部的慰问信篇一尊敬的各位老干部、老同志,尊敬的各位同仁: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我县信合事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县广大同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能够同心同德、自我加压、负重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