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读后感
鉴于我过目即忘的记忆力,最近又重刷了一遍《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一直都很喜欢玖月晞的文,现代,又切入某个热点,结合得很完美。尽管她自己说梗都是那几个都用烂了,但架不住框架结构好、文笔犀利又不乏温情,所以无论短文长文都让人欲罢不能。
这本文简单来讲就是校园霸凌引起的血案,是作者沉重的深思。女主陈念学习好,这护身符也抵挡不了被霸凌。她的思想,从开始的懦弱隐藏——向警察说出真相,隐忍纠结痛苦,到被报复——误伤狠毒霸凌人,开始怀疑人性、痛恨社会,到最后郑警官不放弃、努力还原事实,她心底那点希望才没被浇灭。
在高三复习那几个月发生这一连串的事,对女主(任何人)来说都是黑洞,生活全都乱了套,幸而还有男主北野。男主身世悲惨,比女主更缺乏家庭关爱,但有主见有思想,用他不一样的方式让她放松,给她温情,用他强大的内心、缜密的心思保护她。
玖月晞的人物都刻画得很真实,不是神一样的存在,都有缺点,都很互补。这样的校园霸凌是有新闻出现过的,现实总是残酷的。身为母亲,我希望孩子能远离霸凌,能寻求帮助,也能真正帮助到他们,让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人性保留希望。
即便是幼儿园,也会有小朋友说的“欺负”:谁天天踩我,谁让谁不和我玩……最怕的是孩子连续哭着好几天不想去幼儿园,不是分离焦虑,就要想方设法才能撬出真正原因,家有敏感孩子的更加操碎了心。除却外部因素,需要培养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和强大的内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要让自己的孩子霸凌别人。家庭关爱但不溺爱,有规矩有原则,确保孩子不走上歪路。没有哪个家长愿意到老师那喝茶,不论孩子是主动方还被动方,不是送到学校有老师教就没事了,需要在家庭教育上花很多很多心思。
陈念是北野的希望,北野是陈念的希望,因为希望一直在,所以他们能够在岔路口迷失又走回希望之路。希望家庭也是孩子的希望,像文案写的——在漆黑的夜里,开出一朵洁白的花。
这本文的电影即将上映,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不知道是否能演出女主的隐忍和倔强、男主的不羁和聪明,冲着颜值我想去影院看看,更别说这么喜欢这本文了。
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读后感
最初以为是《恋空》的翻版,好女孩和坏男孩找到彼此的救赎,陈念被性侵的片段更是让我断定了这一点。后来找到了《嫌疑人X的献身》的影子,顶包与不在场证明的制造。最后却难免想起《白夜行》,少年少女的坚持,真相算什么,只想要实现心中的梦想;以及同样让人有心无力的警察。 也许是深夜+本尊情绪加成,总之这本书,赚足了我的愤懑与眼泪。有感触的太多,反而无从下手。恶的未成年人得到法律的宽宥,揭发恶的便成为众矢之的自身难保,明哲保身的大多数漠视罪恶的发生,口口声声保护他人的最终证明也不靠谱。适当的挫折反而促进生长,恶也可以这么培养,所以变本加厉。法治放纵,家长不管,被逼到绝望的困兽已经明白美好憧憬都是虚妄,一报还一报吧。哪怕被监禁,哪怕不再见。被迫成长为遵守规则的一员,不再少年,自然不再美丽。对吧,小北哥。
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读后感
“北望今心,陈年不移。有人说,爱是藏不住的,闭上嘴巴,眼睛也会说出来。”
《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玖月晞的一部作品。这文在我网盘躺得够久了。2016年9月18日收藏,2023年5月24号我才看。只因突然重温《因为风就在那里》。
说回来,文风一开始就很压抑,对于刚重温完骆老板和周瑶小朋友的美好爱情故事(《因为风就在那里》)的我来说,略难以接受。然而,越看越压抑。百度百科定义是一篇悬疑文,是从后半部分开始。
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前半部分主要是男主北野与女主陈念相识,到北野成为陈念守护者这身份的转变。陈念出于某种原因受女同学魏莱欺凌,作为混混的北野因陈念救过他,而且出于某种情绪(归根到底它还是一部言情小说)守护着陈念。
而魏莱后来死了,陈念在魏莱死前见过她,并捅了她一刀,但未致死。魏莱的死是“雨衣人”——强奸惯犯兼北野发小所致。这名发小还跟北野说,如果魏莱的死被发现,就嫁祸给女主。当然他是不知道北野和女主的关系才跟北野说。北野怕陈念受牵连而毁了前程,而自己伪装成“雨衣人”。当然,结局是好的,算是吧......北野被判7年有期徒刑,陈念被教育,最后则到北京学法律。
整部作品时间跨度就高三下学期,而且校园暴力这个题材也并不新奇,但这个故事很深刻。
.女主陈念遭受同学的威胁、欺负,但在放学路上却对同样被同学欺负的男主出手相助,下场可想而之。也恰因此命运将两人牵扯在一起。两个人都成为彼此生活中的温暖,相互守护,相互救赎。
在警察对施暴者教育不理想的情况下,尽管他们不相信警察,但他们仍相信真、相信美、相信善。他们没有办法原谅施暴者,但他们仍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仍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这,我也认为是女主考上大学选择学法的原因。
虽然法律没有保护好脆弱的他们,人民的守护者警察仍对同龄施暴者存保护之心,但他们因为彼此,而期待着新生,期待着未来。
在后半段中,警察郑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能是作者的原因,这位警官表现得略为“失真”。
北野为了保护陈念,利用所有指征,将自己“定罪”,说魏莱是他杀的,让陈念撑着不露出破绽。而郑易坚信自己的直觉,认为北野在撒谎。读书笔记也因他的这点坚持,拯救了北野和陈念。作者在后话中也说到,这样的警官让人觉得不真实,但不能否认现实中有这样的警察存在。虽然“警察”这个职业给人的印象是不作为,人证、物证全了就结案,不去深究。
确实很多警察是这样,但也有很多不是这样。觉得蹊跷的、有疑点而翻案的警察也有。文中的警官郑易也说到,如果在校园暴力发生之始,对施暴者给予足够高的重视和精力,是不是后来的一切(魏莱的死、北野杀“雨衣人”并抗下所有罪名)都不会发生。
或许是,或许不是。
其实很多色事情不都是这个道理吗?在事情没有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前,我们对这种矛头或者预想予以足够高的重视和精力,是不是就不会出现我们不想见到的结局。
然而事实往往是,只有出现了严重的后果是,我们才会予以足够的重视和精力。
校园暴力不罕见,我也只能说有幸,只存在于身边的故事。幸于因家人,能进入学风较好的学校,学校也对这种事情足够的重视。不知身边听闻那些被害者是否能得到足够的安慰,走出阴影。
文中的女主是选择了遗忘而非原谅,岁月带走了她的悲伤,留给她那段年少被少年守护的美好。真正的释怀也不过如此了。
不执著过去,只期望未来。
过去的自己也总执着于过去,遗憾于过去的时光。现在只展望未来。
前几天还和小吴同学夜倾情,小吴同学找到两份工作都做了2天就走了,直感叹今年可能都找不到工作,早知道去考个教师证,现在也不会这么烦。然后逐步铺开4年如何如何颓,怎么就看不起教师证。
我也顺带附和了几句。但是都过去的日子为什么要用现在的时间去回味。想做就去做,立足于当下永远不晚。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
曾几何时,我也是个缠着别人抱怨生活的青年。不过几年,反倒是我成了别人的心灵开导分析师。
番外里,作者也借女主的角度表达了一些对法律的想法。
女主的授课老师说法律是给人希望的,而不是给犯罪者绝望的。女主就此产生了质疑,为什么要给犯罪人希望,却给受害者绝望?
是啊,给了犯罪者希望不就代表给受害者绝望吗?特别对于未成年犯罪者,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总觉得对孩子不该用法律去苛责他们,他们还是孩子,还可以教育。
也如郑警官说,作为孩子的他们还具有可塑性,可以从因一时邪念而犯罪的误途上撤回来。
但从另一方面,这一宽容对于同样未成年的受害者而言,施暴者的存在即阴暗。一旦施暴者不知悔改,将给受害者带来一而再的伤害。
这个时候,我们还能说法律给人希望吗?当作为脆弱的受害者的他们,不再相信警察,不再相信老师,不再相信这个社会,此时的法律则变成一把无形的“杀人”利器。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