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电大小学教育本科论文

电大小学教育本科论文

标签:
时间:

电大小学教育本科论文

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电大小学教育本科论文 篇1

【内容摘要】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个体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个体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一)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小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联系。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与遗传素质有关,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5. 7 %,异卵双生子为33. 3 %。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受个体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的影响。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的典型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冲动、暴躁、易怒等心理障碍;高级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的典型抑郁质的学生,容易发生孤独、焦虑、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二) 生理因素

1.生理疾病或机能障碍

儿童时期曾经患过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伤害,从而引起某些心理障碍。某些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的分泌失调,也会引起小学生的一些心理功能的异常。如甲状腺素缺少会导致智力迟钝、记忆减退、语言迟缓、情绪淡薄等心理障碍(如克汀病) ,而分泌量过多也会导致神经过敏、情绪激动等症状(如甲亢) 。

2.身体发育

首先,身体发育影响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儿童的智力水平与脑发育成熟状况密切相关。在小学阶段,正是由于儿童神经系统的结构基本发育完善,接近成人,才使得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性过渡成为可能。其次,身体发育影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身体发育良好的小学生,在与他人展开社会交往时往往容易获得积极的评价,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而身体发育不良,甚至出现异常的小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可能更多地获得有意或无意的负面评价,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再次,身体发育还会影响儿童个性的发展。个子矮小、协调性差、体质相对较弱的小学生,倾向于表现出胆怯、消极和焦虑的个性。而身体健壮、精力充沛的小学生,则往往表现出喜欢自我表现、富有创造性、健谈等人格特征。此外,体质强健的儿童,父母往往会给其更多的独立空间,因此更容易形成乐观开朗、生气勃勃的个性特征;而体弱多病的儿童,父母往往会对其倍加呵护,再加上生病的痛苦体验,较易形成依赖性强、谨小慎微的个性特点。此外,生理成熟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女性的青春期一般始于10~12 岁,男性要比女性晚两年左右 。一般来说,正常自然的身体发育不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但由于小学生的个别差异,其生理成熟的时间却不尽一致,出现早熟与晚熟的差异。可以看到,早熟的男孩相当于正常发育的女孩,晚熟的女孩相当于正常发育的男孩,这两种孩子彼此都有交流的对象,易形成自信、开朗的良好心理。而早熟的女孩和晚熟的男孩却没有相应的玩伴,缺乏交流的对象,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三) 心理因素

心理健康的实质是心理的功能状态,而决定心理功能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所以,小学生的各项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和内部机制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冲突

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有些矛盾还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当心理矛盾与冲突过于激烈或持久,以至于主体依靠自身的力量已无法协调和处理,就可能产生心理困扰,导致某些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有: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2.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

需要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合理需要的满足是个性充分发展的先决条件。对小学生来说,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的满足,是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满足不充分,可能导致动机缺乏、情绪失调、反应异常、性格偏离等问题。当然,需要的满足并不是越充分越好,有些需要的过度满足也会导致心理 发展出现问题。如在家里有求必应的孩子可能会导致耐挫力下降;有些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优越感过强,反而导致适应力下降。

3.心理挫折

心理挫折是需求不遂的结果,是导致心理压力、引起消极情绪体验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遭受挫折后可能引起多种反应,从效果上看,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反应包括继续努力、调整期望值、改变目标、升华行为等;消极的反应包括攻击行为、退化行为、退缩行为、固执行为等。消极的挫折反应常会成为某些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小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尚不健全,自我调节能力低,耐挫力差,在挫折之下易出现各种身心障碍。

4.不良个性

目前,小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幼儿时期较长时间的独处,会使孩子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入学后有一些孩子自我封闭、孤僻、不合群,缺乏自信心等渐渐显露并愈发明显。还有一些学生过分争强好胜,虚荣心、妒忌心较强,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这些都对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多子女家庭及农村的留守儿童等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良个性都会导致入学后的不适应,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二、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但是儿童时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4 ] 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在我国,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家庭结构异常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王玉凤等20 - 23 发现:在不同家庭类型中以单亲家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19. 4 %) ,差异显著。张玲玲发现家庭结构健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心理障碍比例较高。

(二)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即指家庭的环境气氛和情调。武丽杰等 研究表明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谐的家庭气氛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徐勇等的研究证明: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显著相关。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诚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三) 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 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 构成。家庭不和与心理疾病、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流行病学调查还是临床研究都已多次被证实。Richman 和Barron 调查发现,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行为显著相关。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小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成为心理创伤的背景, 从而使小学生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

(四)教养方式

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上,国内外许多研究都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刘坤等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在行为问题学生中教育方式为民主的和尊重孩子的情况均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学生。

(五) 家长的榜样

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除了通过“言传”,即口头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身教”,即通过儿童模仿的心理机制发生作用。模仿是小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正是按照榜样来检验和调整自我意识和行为倾向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和麦克唐纳通过实验证明,儿童社会行为的成熟模式的学习受儿童可引的榜样的影响多于强化方面的影响,换言之,儿童更倾向于注意成人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说什么。因此,作为家庭中权威人物的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心理健康。

(六) 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王玉凤等20 - 23对2 432 名学龄儿童的调查发现,父母文化水平与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呈负相关,父母受教育程度愈高,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愈低,反之,父母受教育程度愈低,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愈高。就心理素质而言,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灵,很难说心理不健康的父母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三、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以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具有无可代替的主导作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

(一) 校风与班风

良好的校风对师生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也是一种凝聚力,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恰当地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在这种风气下,小学生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发展。班集体是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小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条件。班级中如果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消极影响。在小学中,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地位偏低,长期受忽视或排斥,容易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敌对情绪和逃避倾向,可能导致交往障碍及同学关系紧张等。在一些班级中存在不健康的小群体和严重的欺负行为,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很可能使部分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进一步的混乱。而到最后,不论是欺负人的学生还是被欺负的学生,都会形成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蛮横、霸道、怯懦、虚伪等。

(二)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卫生、校园的自然环境、教学设施、卫生设施等,是学校教育工作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物质基础(我们把学生周围的一切陈设也包括在内) ———这首先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它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观点、信念和习惯的手段。”良好的物质环境不仅能使小学生的心情愉快而有安全感,还能激发学生爱校、建校的热情,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自觉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并以自己的学校而自豪。心理环境实际上是校风的具体体现,包括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和舆论环境等。在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全校师生相互尊重、理解,相互关心和爱护,反对体罚、讽刺、打架和骂人,这种和谐的积极环境必然会使其中的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最直接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我国多数学校的教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学习焦虑,害怕上学,担心考试,产生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疾病,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焦虑、抑郁等现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孩子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假使有人想强迫他们凭借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便是无理地、有害的胁迫着孩子的天性。”[ 16 ] 这段话恰当地概括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随着素质教育的真正贯彻落实,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才能、个性、教学艺术、教育方法都深深地影响着小学生。素质较高的教师懂得学生的心理,不会经常在全班学生面前严厉地批评或讽刺学生,而是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循循善诱,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一些小学教师自身的心理不够健康,如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极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的和不稳定的情绪常常是造成部分小学生某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原因。

(五)师生关系

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包括家长在内的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师生关系的优劣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而深远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小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对学校生活感到愉快,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然而,由于少数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落后,导致教育行为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这就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

四、社会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诱发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人口、住房、环境、交通、治安、人均生活水平、休闲娱乐方式等多个方面。小学生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

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状况是决定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最重要的基础。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竞争加剧、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变革频繁、不稳定因素增多(如下岗、离异) 、生活压力增大等原因,加上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社会治安、就业现状、社会保障等问题,造成人们精神压力更大,挫折感增多,不平衡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安全感水平下降,这一切都增加了人们的焦虑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人的情绪会对小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导致其情绪不稳定、迷惘焦虑。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对自己未来的升学、就业、择业前途感到了悲观无望。

(二)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伴随着网络、电视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来说,上网、看电视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除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外,传媒中一些暴力、色情、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内容的传播、渲染,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和价值观的发展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引起模仿或成为罪错的直接诱因。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溺于网吧、迷恋于网上游戏或在聊天室里跨越时空的“谈心”,出现了“网络综合症”这一新的身心障碍,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

(三)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中的建筑物、道路、空气、光线、音响、绿化等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比如城市中的高楼林立、杂乱无章、空气污染、色彩单一等“非人格化的环境”因素,对人的感觉造成了多方面的不良刺激,使人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心情容易烦躁。此外,在社区环境方面,由于人口密集而导致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际冲突加剧、生活压力过大等问题,可能成为诱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刺激源。总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因素中,对小学生心理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二者在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入手,因材施教、及时教育,就能有效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电大小学教育本科论文 篇2

一 前 言

《语文课堂教学》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一系列的阅读实践与思考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综合能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视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因此,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光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那么,课堂上怎样教学生去“读”书呢?

二 领读教学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者要在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加深感受,产生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然后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准确生动地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加深听者对作品的理解,引起共鸣。但对于刚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自己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的,因为课文中那么多生字,当他们目视双行,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时,经常会一字一顿地读或唱读,甚至于会读破词、句,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更是难以把握。低年级学生缺乏知识、经验,模仿学习便是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些特点和要求,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的领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领读是学生自读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要重提领读,呼吁课堂教学的领读。

叶圣陶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读”一直是最直接的教学方法,甚至可以说,学生个性化读书是在一开始的模仿中发展起来的。人类学习语言就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是最轻松的学习方式。大部分的学生一开始读课文都只是平平地读,这时,教师的领读就极为重要了,通过教师当场领读,让学生知道原来课文读起来还可以这么好听,这么有趣,从而提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欲望。

领读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教与学的效果显而易见。

领读有助于学生建立词句的概念。领读是以词句为单位加上领读时强化词句训练而作的技巧性的朗读处理,使学生在听读中感受词句的间歇停顿和体会结构特点。领读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领读是综合性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伟人的崇高与英雄人物的杰出。

三 情感熏陶

新课改十分注重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一定的阅读教学情境,可促使学生把作品中的文字还原成画面,从而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感染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意境、情趣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一) 创设情境,注重熏陶感染

1 直观形象,体验美感

《教育心理学》指出: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有个显著特点,直观形象的东西易于吸引儿童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展现具体的形象美,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愉快地理解语言文字,感受到事物的美。如教学《草原》一课,要让学生体会到从未见过的大草原那“一碧千里”壮观景象,教学时可先给学生看一段描绘大草原的录像,广袤的草地配上蓝天、白云和羊群,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所需要的情感位置上,此时让学生读课文,喜爱之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2 激发情感,增强感染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自然结果。”只有当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抗日战争相关图片、影视资料,了解当时日本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和我抗日军民的顽强抗争;搜集现在日本政府参拜XXX,篡改历史教科书的相关新闻报道,了解现在日本政府妄图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丑恶行径。课堂上再配以教师饱含激情的讲述, 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抗日军民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感受理解必将更为深刻。

(二) 指导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1 读思结合,边渎边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思结合,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教学《麻雀》一课,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猎狗看到老麻雀站在地上,为什么愣住了,而且慢慢向后退?”由此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发挥想像,领会课文蕴含的思想内容,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2 指导技巧,声情并茂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各个学段阅读能力要求的一个明确规定。要读得有感情,就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一篇文章对于重点语句进行重音、停顿、语气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基调,理解文章的感情,做到声情并茂。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等很多课文都适宜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角色效应,深化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关键在于发挥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和意志的作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文中角色的身份去思考、去体验,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狼和小羊》《晏子使楚》《西门豹》等课文时,可指导学生揣摩课文角色,以文中角色的身份进行换位思考,再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课本剧的表演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提高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 鼓励质疑,提倡探究创造

1 个性化阅读是质疑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里的“个性化”主要是指: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学生在阅读方法、阅读水平上存在差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运用默读、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展开个性化阅读。值得注意的是,要给学生自由阅读吸收,自由思考探索留出充足的时间和余地,才能为质疑提供条件。

2 基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质疑需要突破原有知识,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个人见解。也许,这种见解并不成熟,但这是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都应予以珍视和尊重。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学生提出:小女孩生活那么悲惨,最后却面带微笑死去,应将“微笑”改为“苦笑”。虽然这个学生未能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但他能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教师应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再引导学生去认识“微笑”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3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启发思维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交流阅读体会,展开讨论,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如教学《草船借箭》,有学生提出,既然诸葛亮每一步行动都有用意,那么诸葛亮请鲁肃在船上不是下棋或睡觉而偏偏是喝酒,有没有其他用意呢?此题一出,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纷纷发表看法,最后统一认识到:诸葛亮是用酒杯里酒面倾斜度来判断船受箭后的倾斜程度,

以便及时指挥调转船头。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中“神机妙算”一词的认识,而且思维也得以发展,阅读效果也得以深化。

(四) 精读细品,体会文中精妙

1 抓住重点词句,精读细品

小学语文课本中,对抓住重点词句来领会其深刻含义的课文是比较多的。如《温暖》一课,“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抓住“又”字来深入体会;《挑山工》一课,则应引导学生抓住挑山工所说的话,以及课文最后的那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等重点句子来着重领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2 抓住重点段落,精读细品

抓课文的重点段落,就是选取课文中着重体系作者写人、记事、抒情、状物用词准确精妙,对学生有强烈的情感熏陶作用的段落来与学生共同赏析。如《草原》中描写草原景色的段落;《匆匆》中介绍时光易逝的段落;《飞夺泸定桥》中英勇战斗,抢攻桥头的段落等。这些重点段落感染力强,用词精妙。通过精读感悟,利于学生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新阅读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为主线,注重情感熏陶,引发自由感悟,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结束语

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读的培养,可以极大地强化学生的语感。通过读,学生能很敏锐的读出,哪个字用得妙、用得传神,哪个字用得多余、用得别扭。即使自己写一封信,写一段日记,学生们都要不自觉地拿起来读读——掂量、揣摩一下是否通畅、恰当、贴切。课本里的名篇,学生也能够通过诵读,挑出不恰当的词语。这表明,读使学生走入了文字的深处,学会了文字的审美,读使学生进入到语文学习的佳境、自然。这样,担心学生的成绩便是多余的。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文章魅力的必由之路。读首先应当读准字音,这是基础之基础,连字音都不准,何谈读呢?只有读准字音了,才能追求更高的表现层次。字音读准了,接着就是理解作品的问题。对作品内容不理解,或者一知半解,就很难通过艺术化的声音,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总之,我们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朗读训练,以“读”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细腻感悟力,培养学生科学而又艺术的阅读能力。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电大小学教育本科论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最新研究认为,最好的排毒方法是每天喝足够的水。喝水不足,导致更新缓慢,会使代谢产物不能排出,而影响细胞的洁净。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水更新,毒物便没有“出路”,就会因为细胞的水被污染而损害细胞。为此,人们每

    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回顾一下旧的一年。为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计生系统依法行政“十一五”规划》,强化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依法行政力度,一年来,我乡加强

    2022酒店合作协议书范本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协议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签订协议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协议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酒店合作协议书范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完成课程之后进行的综合实习,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实现院校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模块,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了解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模式,熟悉一般

    计生专干述职报告1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同志:大家好!我叫xx,1970年出生,初中文化,现任龙山村支委、计生专干。根据政府工作安排,现将本人一年来学习、工作状况做好如下述职,请予以评议。一、学习思想状

    祝你们如金风玉露,胜却人间无数!愿你们两情长长又久久,朝朝暮暮爱都有! 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一朋友结婚祝福语,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本站。  五一朋友结婚祝福语(一)  1. 婚

    每一年的学雷锋活动都会使我们对“雷锋精神”有新一层的认识,今年也不例外。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件事都被我们记住,因为那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实践准则,使每一个中国人所崇尚的雷锋活动心得体会范文。以下是为大家整

    【实用】会计个人工作总结集锦4篇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七夕节的活动

    凡人小事的背后作文600字3篇导语: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