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广大教师家长所认识。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想尽办法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和家长过于急功近利,造成了功利性课外阅读,结果非但没能减负,反而让孩子不堪重负。
一、变课外阅读为习作阅读
课外阅读可以让孩子积累大量的词汇,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也是课外阅读的一大目标。但是,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家长(包括一些语文老师)过于急功近利,把提高习作能力看成了课外阅读的唯一目的,总是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来迅速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于是,在此目标的引导下,片面要求孩子多读作文书。更有甚者,索性把课外阅读变成了作文阅读。
二、变课外阅读为应试阅读
近几年来,小升初考试如火如荼,那些民办学校的语文卷子范围广,内容深,难度大。为了能让学生在这样的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一些老师针对考试的内容,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划出了范围。大量的成语、谚语、百科知识等方面的读物占领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阵地,挤走了小学生原本爱读的童话、故事、小说、人物传记等。
有些“有经验”的语文老师还把自己辛苦整理出来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反复阅读,机械记忆,通过这种“填鸭式”的课外阅读来迅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事实上,上述做法的危害是很大的。首先,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课外阅读应该本着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量的作文书只能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感,久而久之,便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对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的大量的知识背诵,更是索然无味,学得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无从提起阅读的兴趣了。其次,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将课外阅读与提高写作能力过分联系在一起,学生在阅读时满脑子都是写作方法、好词好句之类的东西,读起来味同嚼蜡,分外费劲,无形之中就会让学生觉得读书是一种负担。兴趣阅读与应试阅读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轻松活泼的,后者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种负担既是生理上的,加重了孩子眼睛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又是心理上的,让学生觉得读书就是为了考试,无论什么书都会关系到自己的考试成绩。因此,无论什么书到了他们手里都会变得异常沉重。这是一个相当恶劣的后果,最终导致一部分学生为了逃避读书而沉迷于无聊的漫画和虚幻的游戏世界中,严重阻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广大的家长和老师应该从长远出发,真正为孩子着想,莫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外负担,为孩子留一方轻松的、没有考试阴影的纯净天空。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