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习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地增长着,而且使人能够象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愈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就能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
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人们很多的习惯都在早年形成,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习惯还处在形成阶段,许多坏习惯还未形成,因为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就并非易事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我的主要体会是:
一、以身作则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自己必须做学生的表率。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必须做一个讲卫生的人。为此,我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形象,每天穿着整洁,并注重仪表美。每次上课都用自己的抹布把讲桌揩抹干净;擦黑板时,总是一丝不苟地擦净;在教室里只要见到废纸屑,总不厌其烦地随手捡进废纸篓等。经过适当的教育,学生不但每人备有专用抹布,值日时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而且再也不随手乱丢废纸了。再如,为了养成学生的文明习惯,我和学生交往时一直注意自己的文明用语。许多人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应当有威严,特别是小学生,自觉性差,跟他们讲道理效果不大,必须采用强制性的“管”。我认为,“管”虽然能镇住学生,收到暂时的效果,但不易培养学生的心灵。当我不小心写错字或说错话时,总是及时向学生表示歉意;当学生为我或班级做了好事时,我总是及时地进行肯定和鼓励。经过长时间的培养训练,大部分小朋友能做到在学校、在家里,文明言谈,文明举止。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地形成。特别是根据教育心理的迁移规律,一个习惯的真正形成有利于另一个习惯的形成。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主。我在班级德育工作中,除了配合学校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还结合学校每月的教育重点,对于学生的习惯进行阶段性训练与培养,定期进行评比反馈。
二、家校结合
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小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因此教师应当加强与家庭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特别容易形成不良习惯。如出现的一些心理和个性问题,紧张焦虑、孤独离群、自私任性、无理取闹、依赖性强等等,这些心理问题,表现在行为上,就会形成坏习惯。因此要让学生健康成长,家校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教师的工作如果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将一事无成。为此,在教育过程中,我总是与家长紧密配合,或者主动上门,或者把家长请到学校,做到互通信息,让家长明确学校的工作安排、要求,以及班级德育工作的重点。
总之,良好习惯的养成,非朝夕之功,但只要教师多动脑筋,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方法耐心地进行培养,再加上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一定能使每一位学生健康地、文明地、快乐地对待生活和学习。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