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传》是中国图书出版社于2004年9月1日出版的一本书。作者是耿继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马骏点将:拿破仑》读后感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马骏点将:拿破仑》读后感
拿破仑观后感范文篇一
古往今来,欧洲大地都有着无数聪明绝顶的能人智士,向往着那把寒光四射的将军指挥刀,向往着那匹百里挑一的骑士千里马,甚至向往着那代表无上权威的皇帝桂冠。但在这之中,只有少之又少的天才能够驰骋于沙场,呼啸于大地,拓展疆土,叱咤风云,并且又能治国安民,空前绝后。而这类人中,拿破仑就是首屈一指的王者。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旷世绝古的天才,寒假之时我就买了《拿破仑》这本书,着魔似的了解拿破仑的点点滴滴。公元1769年8月5日,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一声晴空霹雳,倏然震慑了整个科西嘉岛。当一道七彩长虹横跨整个天际时,高亢尖锐而又稚气的婴儿哭声使人们不禁屏住了呼吸,把思绪飘向了遥远的天际``````荒野雄狮——拿破仑诞生于世。拿破仑从小就是一个军事天才,在与伙伴们玩耍战斗游戏时,他就作为指挥官,指导“小战士”迂回包抄,前后夹击,里应外合。久而久之,小伙伴们都尊他为长官。24岁的他,就以成为一个炮兵团团长,并以其无与伦比的天才战略思想在土伦战役中小试牛刀,使他的名声远波巴黎。而这以后革命军失败,拿破仑犹如丧家之犬于巴黎寻觅军官之职,但他并没有屈服,仍然寻找着出人头地的机会。
正是他自身的努力再次为自己创造机会,保王党看中了他并将他视为维持自己寿命的军事武器。拿破仑又一次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大-炮狂轰敌人,名利、荣誉接踵而至。此时的他虽然名声大振,官衔仍是很小,政府也没重用他。机遇仿佛是拿破仑永久的护身符,他凭借不可比拟的战略方针,鼓动政府收复欧洲失地,勉励将士英勇斗争。欧洲几乎被打得七零八落。而拿破仑也终究成就了皇帝的美梦,南征北战,兴国安邦,促使了七次反法联盟的形成,创建了举世帝国。
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才,他辉煌的战绩和聪明决定的谋略,一直成为许多人,无论是战功卓著的伟人,例如歌德、黑格尔、拜伦、普希金,还是野心勃勃的权谋家,例如希特勒和被称为“中国拿破仑”蒋介石等等,崇拜的偶像和仿效的榜样。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成为在全世界几个洲纵横驰骋而又不可一世,并且屡屡创造惊人奇迹的拿破仑。他永远是不可战胜的战争胜利之神。无论是文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都把拿破仑看作是“行动的巨人”。
拿破仑观后感范文篇二
《拿破仑》是德国传记大师埃米尔·路德维希的代表作。书中描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他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将拿破仑的伟大魅力和历史功过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在美国出版后在“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上位列榜首。
歌德说过:“拿破仑的故事给我的印象,有如圣约翰的启示录。我们总觉得其中必有更多的内涵,却又说不清是什么。”拿破仑代表一个时代,既是一代“军事巨人”,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天才。而每当我捧起这本艾米尔·路德维希写的《拿破仑》时,仿佛将自己置身于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
拿破仑·波拿巴,他出身科西嘉一个破落贵族家庭中,毕业于布列纳堡预备军校和巴黎高等军事学校。1785年10月任炮兵少尉。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加入雅各宾俱乐部,成为参加革命活动的少数军官之一。1783年在土伦会战中立功,获准将衔。1795年因在镇压保王党叛乱时表现果断,晋升少将,并被任命为巴黎卫戍司令。1796年统兵到意大利作战,以出色的指挥,并依靠当地的反奥、反封建力量,打败皮埃蒙特和奥地利联军。1788年率军远征埃及。1799年10月返巴黎,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组成执政府,任第一执政。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称拿破仑一世皇帝。此后10年间,他指挥了一系列战争,但逐步丧失进步性,转化为侵略性,他不仅要对付欧洲反法联军的大敌,而且遭到被压迫各国人民的反抗。加上后期军事上的失误,遂由胜利走向挫折和失败。1814年被第六次反法联军打败,4月退位后被放逐至巴岛。1815年重返巴黎,恢复短期统治,史称“百日王朝”。同年6月滑铁卢会战失败后再次退位,1821年死于流放地圣赫勒拿岛。这就是拿破仑的传奇一生。而他的战争艺术,他的果敢坚毅,他的博学多识,他的传统守旧,他的风流多情,他头脑中闪烁的所有思想和智慧更加打动着我,让我充满探索和前行的动力
第2篇: 《马骏点将:拿破仑》读后感
没错,这就是拿破仑的战役,这就是拿破仑的书---《拿破仑传》。
拿破仑出身在破落的贵族家庭。长大之后,他进入了军校,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拿破仑自小便有远大的理想。他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必须得有远大的理想,并朝之不懈的奋斗。有的人总爱这样安慰自己:我的命是掌握在上帝手里的,得过且过才会好过一些吧!
我会厉声的斥责他们:“我们榜样应该是拿破仑,他在命运面前从不低头,而是与命运做斗争,不让命运战胜自己,让自己能够掌控命运!”
若你是一粒金子,被遗失在沙漠之中,太阳的照射,便会让你在滚滚黄沙之中绽出金光。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世界中,没有几个人从没有过失败,包括拿破仑。但聪明人与愚蠢的人区别便是在这儿。愚蠢的人只会百战百败,百败依然百战。固然,这种毅力是惊人的,但盲目的坚持一件绝对错误的事,是可笑的。聪明人就会像拿破仑一样,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去积累,最后,战胜了敌人。
其实,战争不仅仅是要战胜敌人,更是要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不足,战胜敌人的不足,换来的便是成功。古人云:“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的教训,哪来的成功?!
但就在法国逐渐进入到鼎盛时期,大英雄拿破仑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时,他的野心与欲望一同澎涨了起来,竟去攻打整个欧洲大陆,一下子便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拿破仑终于被打败了,他尝到了自己创造的苦果,这一切必须由他自己一人来承担。
无论怎样,拿破仑始终是他自己,始终是一个战争天才,始终是一个改变历史的伟人。
我缓缓盖上这本书,眼睛直直的盯着上面那矮矮的骑在战马上的男人,心中涌上无尽的感慨!
读拿破仑传有感2
拿破仑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之所以声名在外,不仅是因为拿破仑几乎统治整个欧洲的成就,更多被人提起的是使他最终失败的战役——滑铁卢战役。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读了《拿破仑传》之后,我有了更深的了解
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是意大利的领土,他的母亲名叫莱昂齐亚,是一位声名显赫的意大利贵族,他的父亲是一位军官,名叫卡罗尔。后来,他们一家来到法国,为法国效命,拿破仑也得以在贵族学校上学。长大后,拿破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很快身居高位,可是他看不惯法国贵族的所作所为,看不惯他们搜刮百姓,贪图享乐,便发动了著名的雾月政变(1779。11。9按法国历,为雾月十八日),登上了统治者的宝座在这里,我不再对拿破仑的生平做太多的描述,拿破仑的生平有许多辉煌的事迹,然而就是一场滑铁卢使拿破仑的辉煌成就毁于一旦]
六月中旬的一天早晨,太阳刚刚爬上山头,昨天刚刚下过雨,道路泥泞,可是,对于拿破仑久经沙场的老兵们来说,这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可拿破仑却低估了自己军队的能力,等到了中午才下令出兵,足足浪费了半天时间。此时,经过大战,拿破仑的死敌——英国人的军队已死伤过半,只要冲上前一举歼灭即可,可拿破仑再次判断失误,他认为英军的盟友——普鲁士军将要发起进攻。已经判断失误两次,拿破仑还有胜算吗?有,只要援军及时赶到,双方人数相当,谁胜谁负还说不定,可到了下午,有报告称,普鲁士的军队正在向这里挺进,还有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拿破仑这下慌了神儿。开始呼叫援军,可援军统帅格鲁希,未能及时赶到,拿破仑只好勉强抵抗,面对对方两倍的兵力,结局:拿破仑惨败而归。
拿破仑的失败,让我深有感触:只是两次轻微的判断失误,就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走向,倾斜了胜利的天平;区区一场九天的战争,毁掉了拿破仑九年打拼的江山,真可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由此可见,细微之处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在我的学习生涯中,自然也少不了这样遗憾的事情:
记得一次数学考试——数学是我相对比较拿手的学科,所以有些大意,我很轻松就将前面的拦路小题一一清除,稍微难一点儿的应用题关卡前几关也很是顺利,做着做着,自然就有些飘飘然,得意忘形了。正在这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好家伙,来了道难题,一下子把我拉回现实,难题是难题,可总有答案,这道题是道看似复杂的图形题,但是只要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端倪来的,可我那时正得意,稍微看出点儿蛛丝马迹,便一口咬定我的方法是对的,稀里哗啦,龙飞凤舞地写完,把下面的题目解决,眼睛扫一遍,就算是检查了,此时考试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我等不及,直接提前交卷
第二天,成绩出来了,我自然很期待,结果出来了,好吧,这个成绩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个不及格——94分,学校的数学,我对自己的成绩要求始终在九十五分以上,差一分都不行,拿到卷子一看,发现正是那道图形题被打了个鲜艳的红叉,旁边大大地写着一个符号和一个数字—6,红色的大叉十分耀眼,看得我身上冒汗,仔细读读题,发现中途的计算数字抄错了,结果自然也错了,然后我又用这个结果参与别的运算,自然结果更是错上加错因为一时的骄傲,导致计算出错;又因为计算出错,使得整道题都错;因为整道题错,扣了大分,结果未能达到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与满分失之交臂,开始是一个微小的错误,后来逐渐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这就是小错误的可怕之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重视任何一个细节,才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就如宇宙飞船,只有不出一点儿纰漏,才能保证顺利发射。现在,拿起你的放大镜,照照自己身上细小的漏洞吧,将来它们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你的滑铁卢,只有防微杜渐,填补自己身上的小漏洞,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杰出人物——细微之处,见真知!
第3篇: 《马骏点将:拿破仑》读后感
我们潜心数个世纪;
在恢宏的精神之光下遍览无疑;
渺小之物尽离去;
唯海与洲凝重伫立。
——歌德
我读的是艾密尔·鲁特维克的作品,他是拿破仑时代一百年以后的人,大概是一战
时期的德国人所著。从一个历史人物的眼光看另一个,带着偏爱的心情,我看到的是一个古
罗马的征战南北的皇帝。他出生于科西嘉岛,带着岛上代代相传的勇气、不屈和意大利的浓
重家族观念,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学校里忘我学习;战场上快速成长;土伦战役展露军事
头角;平保皇叛乱成为政坛新星;征服意大利赢得极高声誉。远征埃及失利;雾月政变掌权。
加冕称帝,颁布法典。多次打退反法同盟,乘胜扩大法国疆域。远征俄罗斯失利元气大伤,
反法同盟趁虚而入被迫退位。不气馁重建百日王朝,失时机兵败滑铁卢。错投英流放孤岛,
孤一生含恨驾崩。
是什么让一个区区中尉在欧洲历史上叱咤风云,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是什么让一个
行伍出身的瘦小青年独占大段历史而无人与之相争?又是什么让十九世纪的整个欧洲因一
个骑着战马的矮个子而颤栗?
鲁特维克把他归为:自信,精力和想象力。自信和精力自不必说,那一个征服者会对敌
人闻风丧胆,那一个独裁者不是神经高度紧张的批阅文件。只是这奇特的想象力不好琢磨。
看了,鲁特威克解释道想象力体现在:计划的变更、政务的处理、军事的指挥。以下是我的
理解:
拿破仑一生有三个大计划,解放科西嘉、征服亚洲、统一欧洲。他的这些计划是随时间
变化而变化的。童年和少年以及青年时代,他都作为一个复仇者想解放他的家乡,但当他三
次领导失败后,他被逐出科西嘉岛,这个计划由此搁浅。征战的胜利和支持者的增多使他酝
酿并进行这他的下一个计划——征服亚洲,做亚历山大第二。但他的“新东方帝国的梦想撞
上了英联邦帝国的既成事实。”法国舰队在地中海被英国全部歼灭时,有一次,这个庞大的
计划搁浅了。面对反法同盟的多次战争和政治,他又在为自己最后一个目标努力(他当时可
能没有想到是最后一个),就是这样,他自己都承认,“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去哪的人是走不
远的。”
面对繁杂的政务,这个独裁者总是显得得心应手,内政、外交。他从青年征战开始,
就在用灵巧的战术。他总是在自己得胜时与对方提出条件,进行谈判。以武力为后盾自然是
谈判的基础,但谁又能不佩服他对人心的研究呢?他把握住了对手心理上的瞬间微妙的愿
望,进而提出对自己一方最有利的条件。想象力的运用使他不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军,更
能作为一名政治家出现在世人面前。
拿破仑的军事指挥艺术我并不能理解。但它的确曾说军事指挥是一种艺术,应该是最
高级的艺术。他曾说过“我对权利的爱就如同艺术家对小提琴的爱。”也许军事也是这样的
吧。他曾说他对战争中的一瞬间灵感促使他赢得了一场关键战役,这或许是艺术,但这种艺
术是建立在完全精准的计算上的,也许他对于经验的积累已经内化而错以为那是艺术或灵
感。是的,很可能,天才都是这样的。
另外一点是我很看中的,书中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对他不屈不挠,不具失败的品质进行
描写,但通读整本书我总觉得被这种气氛环绕。为解放科西嘉进行3次努力,3次失败,在
同一件事上失败3次谁会对自己仍然充满信心呢?第一次被反法联军赶下台,流放时的他仍
然没有一点绝望,在岛上一刻不停地建设,并且能够有勇气面对失败,更有勇气东山再起。
用书中一句话——他,屡试屡败!难道每一个奋进者的青春都是用一连串的挫折构成的吗?
这是一个永不安静的灵魂,即使是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仍是:“~~~~法国~~~陆军统帅”
是什么毁了他?是叛徒的出卖?是联合绞杀的压力?是民众的背弃?是帝制?
从个人角度上来讲,是自信,精力,想象力。他成功的因素这是他失败的原因。
他的自信,或者称作自负。给他带来了战争的胜利,权利接踵而来。他有了地位,有了
金钱,有了一切,他并不为这些所绊。但他想要这些变成荣誉,光辉他的祖先,传给他的后
代,让波拿巴家族拥有这一切。而祖先和后代都不是他能独立完成的。自信与正统首次摩擦
产生了矛盾。于是他的思想变了,有一个革命者变成正统君主,并且做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
这样做并没有赢得欧洲其他帝王的好感,反而惹下民主人士,得不偿失。
他的精力,本身并没有给他惹来多大麻烦,但它的确有影响。拿破仑一天要批阅成百上
千的文件,一刻不停地工作,周围的人无法跟上他们皇帝的节奏。这其实没什么。但他的精
力随着年龄渐长而渐少,以至于在战场上的他似乎已不能精准无误,加上家族遗传的胃病,
他在该追击敌军时犯病耽搁了时机,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或者是因为年老不能准确判断,
抓住战机。俄罗斯和滑铁卢的惨败多少都有这个因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他的想象力。因为加上自信自负的力量,这种纵横驰骋的想象力更具杀伤力,无论是对
敌人还是对自己。他的想象最不该到达的地方就是埃及和俄罗斯。埃及是法兰西海上部队损
失惨重,俄罗斯的该死的气候和广袤的纵深使法军元气大伤。同时,对自己的亲信,我相信
拿破仑应有所察觉,身边的人的野心和叛变,但他却不对他们进行制止,他过于相信别人,
有时有太不相信别人,这种矛盾的气质在艺术家身上才能找到。
另外有一点,不是它自身的原因,而是他所处的时代。19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刚刚
开始传播,虽然欧洲人知道了自由平等,知道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他们仍不知道什
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拿破仑认为在这个外面不安稳,国家处于特殊状态时,权利集中到
一个人手中更妥善,而民众只要平等即可,平等就意味着自由。但法国群众不买账。他想要
建立的欧罗巴合众国,我觉得可能就是欧盟这样一个组织,但比欧盟更集中,他希望,欧洲
各民族都在一个国家的管理下,统一货币度量衡,在欧洲境内的任何地方旅游都像在自己国
家一样。他的想法在那时是很先进的,就连21世纪的今天都还没有实现那样的统一。天才
的眼光总是时下人不能理解的,需要时间和历史的铺陈,后世才能理解并把他奉为伟人。波
拿巴的倾向是正确的,但是否一定要实现就不一定了,所以,今天,我们认为他最大的贡献
还是法典。但被反法同盟打败而死在孤岛上,他某一角度讲,他的确是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他的生命,经历了少年时代的梦想,青年时代的筹划,壮年时代的统治,流放生涯的孤
寂,成功的荣誉,失败的唾弃。一切,他都经历了。他的命运如一根a值小于零的抛物线,
巨星陨落,应该是要坦然,正如歌德所说——举世之人,无仑是谁,都享最后的幸运,都有
末日的来临。他得到太多,必将为此失去一切。然而人们总是记着那些辉煌的日子,“皇帝
又站在市中心了。”
世界末日的审判,拿破仑最终被带到上帝的面前。由撒旦宣读波拿巴家族的条条罪状。圣父圣子喝令他停下,休再把德国教授们的控诉唠叨个没完,让人生烦。如果没有和他抗争的气魄,就别想把他关
进地狱。
——歌德
第二篇:拿破仑读后感
拿破仑读后感
《拿破仑传》读后感在阅读《拿破仑传》时,我为之深深地震撼,拿破仑读后感。不仅是因为这位伟人一生辉煌的功业,同时,也出于对作者那细腻文笔的崇敬。艾米尔.路德维希,不愧为一代传记大师。拜读其作品,犹如与其本人促膝而席,共同探究传主一生曲折的心路历程!不难看出路德维希对于拿破仑情有独钟,对这位伟大的天才倾注了满腔同情,他几乎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下了这长达600多页的巨著。不仅文采斐然,对于拿破仑的性格与心理活动分析的细致入微,引人入胜。令每一个阅读者,都不经然随着传主一生之浮沉而或喜或悲。被作者在字里行间所倾注的情感所深深感染!诚然,拿破仑的一生,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在军事上,拿破仑被人们称为“一代军事伟人”他戎马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多达60余次,比西方历史上著名的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的总和还要多,其中有许多战役在战争史上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直到如今,拿破仑的军事言论和战争战例仍被作为教材在一些国家的军事院校广为传播。在政治上,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就:“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胜利的战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足以抹煞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最后的一幕往往令人忘却第一幕呀。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和参政院的会议纪录,我与大臣们的通讯……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我所设立的学校,我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在培育着新一代的人才,在我执政期间,犯罪率减少;而英国的犯罪却很猖獗……”而这些,都不是我所最关心的,因为,最触动于我的却是其在精神上的某种特质,或是他那积极进取的心态;还有那不知疲倦,永不懈怠的精力;那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自信心……总而言之,他那极具魅力的精神内涵犹如一颗炽热的恒星,而他所缔造的功勋和所取得的荣耀就恰恰如恒星所散发出来的光芒,绚丽而华彩,照亮他人生的全程,甚至在他被囚于圣赫勒拿岛乃至死亡,这种光芒尤未消亡,而是化作漫天星辰,永悬于苍穹。一个人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激-情和幻想,凭借勤奋和意志所能得到的,拿破仑全都得到了,而今天,在着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锦绣前程又一次展现在才能卓越者面前,热血青年难道可以找到比拿破仑更伟大的榜样和更可参鉴之镜么?踏着伟人的足迹,我们坚信,我们的人生也必将辉煌!就用伏尔泰的歌剧《穆罕默德》中的台词,来作为本文的结语吧!人生来平等,世人命运却各异无关门第,唯业绩所使众神钟爱一类人。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