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传说
关于冬至,有很多民间传说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在福建、台湾等地民间流传。
故事讲冬至节时门扉上的糯米圆:很久很久以前,两个穷苦人讨饭来到闽南小镇,女儿要留在这里做奴婢。
离别之际,父女俩讨来糯米圆,父亲对女儿说:“今日离别,就像糯米圆分成两半,咱们就每人尸半把它吃下吧。待日后团圆时,再吃圆子。”
父亲走了,这夭正是冬至。女儿盼望等着父亲,又到冬至,她对家主说:
“大家都吃圆子,门神也该敬敬。”
说着,就搓了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粘在大门上。她想,父亲不会忘记离别时的相约,若是看到门上的圆子,会来接她的。
花开花落,女儿每到冬至都要在大门上粘两枚糯米圆。周围的人们说,糯米圆象征着团圆和吉利,也学着装点自家的门。由近及远,传为闽南、潮汕和台湾的冬至风俗。
而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这也有一个故事。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乞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在河南南阳,流传着医圣张仲景与冬至的传说,在这里,吃“捏冻耳朵”是冬至吃饺子的俗称。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以后人下门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关于冬至的来历,还有一个与汉高祖刘邦有关的传说。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民间传说,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哈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很多地方还有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的习俗,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而在江南水乡,有冬至恶人变疫鬼的传说。江南水乡民间传说,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后来人们发现,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至今,江南一些地方还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