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端午假期,抽空翻阅了《百年战争简史》。该书的作者为英国人德斯蒙德·苏厄德,译者为俊,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主要讲述的英法两国之间持续超过100多年的一系列战争史,即"百年战争"(17年至14年),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元朝末期至明朝中前期。"百年战争"一词其实是从19世纪才开始使用的。
作者立论公允,语言平实。正如评论者所言,作者苏厄德出生于法国,在英国接受教育,具有使用通俗语言阐述史实的天赋,将重大政治与军事事的细节融合在这本精确又简短的书中,又没有使这本书太过学究气或体现出太过明显的民族主义情绪。
这场战争发于17年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宣布"没收"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吉耶纳公爵领地,爱德华随即宣布对法国王位拥有继承权。此时的法国,是一个庞大但难以控制的王国,而英国则又小又贫穷。然而历史却往往和人们开起玩笑———在这场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是英国而不是法国主宰着战争的进程,英国在战争中取得不少载入史册的军事胜利。
大部分时间里,激励两国持续不断的狂热战争激情的,不是什么维护正义的使命感,而是通过战争劫掠对方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利用俘虏勒索赎金,并以此发财、提升社会阶层地位。在战争中,英国人使用了臭名昭著的"骑行劫掠"政策。英军所经之处,城市、乡村皆成废墟,贵族、教士、普通民众纷纷遭受掳掠杀害,广大人民深受其害,苦难深重。经济破坏严重,社会发展停滞。
这场战争也促进了军事改革和民族意识觉醒。战争初期,法国在各次大会战中,都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但失败却是接二连三。到了141年的阿金库尔战役,已能模仿对手让部分骑兵下马徒步战斗。后期,又率先使用火炮攻击英军,使得英军所仰赖的弓箭兵无法发挥作用。这一时期,平民出身的贞德,成为当地抗击英军武装的精神领袖,鼓舞法军取得了一些胜利,更突显出由骑士贵族为主所组建的法军的无能。战争性质已由王位争夺逐渐演变为维护民族利益。
14年,法军先是夺回吉耶讷,继而在卡斯蒂永战役中打败英军,迫使驻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地区以外的全部领土。因此,史家一般将这一年作为百年战争的终点(这一年,君士坦丁堡陷落)。
然而战争的影响一直在持续。148年,法军攻占加莱,英军彻底被赶出欧洲大陆。但是,英国王室仍然不死心,还一直在有关法律中自称"法兰西王",直到19世纪初,才彻底取消这个自封的王号。就是到了二战,丘吉尔还念念不忘恢复在百年战争期间由英国在法国占领区拼揍起的所谓"英—法二元君主国"可见,战争影响的持久。
百年战争是欧洲历史中极其重要的一段。对英国说,百年战争的失败迫使其从欧洲退出,导致了玫瑰战争的爆发。对法国说,百年战争促进了三级会议的崛起,并推动法国王室完成了国家统一。
这场战争的主角们都是欧洲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爱德华三世、黑太子、亨利五世(141年至1422年在位,在位期间取得了对法国的"辉煌的军事胜利",达到了中世纪英国历代国王军事胜利的顶峰,深受莎士比亚尊崇)、约翰二世、查理五世、贞德(1412年出生,141年被害,146年被平反,1920年被封圣)与查理七世(1422年至1461年在位,绰号"忠于职守的查理"、"胜利者查理",在位后期带领法国取得了百年战争最后的胜利,法国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确立,为法国接下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用自己的贪婪或美德、勇敢或智慧共同谱写了这段注明历史。读罢,让人感慨良多。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