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只有将跟师学习与全方位学习、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和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跟师学习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跟师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跟师学习心得体会的详细内容如下:
4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xxx政府领导的见证下,我们非常荣幸地拜师张琪教授学习。从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不断琢磨着如何能真真正正地成为导师的学术继承人之一。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了指导我们学习,导师在百忙中不辞舟车劳顿,从遥远的北国哈尔滨两度来到闷热的广州;平时则不厌其烦地在电话里授业解难,每一封信件都是亲笔书写。在这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导师不但具有高明的医术,而且具有高尚的医德情操。导师终于成为中医界一代宗师的成功之路,对我启发尤深。跟师学习,已成为我们医学生涯的新起点。
导师在《张琪临证经验荟要》序言中说“人命重于千金,于是勤奋尤加,白日出诊,夜间攻读,终岁以为常”;“医乃活人之道,予不自欺亦不欺人。”导师自业医以来,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置于至高的地位,我们今天大力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正是导师这种为人、为医思想的具体体现。导师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风貌,重视客观实际、实事求是的医疗作风以及不断学习、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对我们的医德教育起到了模范作用。从学生对导师的爱戴、同道对导师的敬佩、各级领导对导师的重视,尤其是众多病人对导师的信赖和感激中,我看到了导师的成功,也感受到一代名医的风范,更加深刻体会到该如何去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名家。
晋升副高级职称后,在继续学习方面遇到了一些困惑,究竟如何继续学习、进一步提高呢?跟师学习后,我们心中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榜样,导师像一座明亮的灯塔,照耀我们不断前进的道路。通过跟从导师的临证学习,同时学习导师著作,结合学习经典理论,在临床实践中不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总想方设法试图在导师的著作中求证,并及时通过电话、书信,以及当面请教,以不断提高中医辨证施治水平。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达到一定层次之后再拜师学习,尤其是能得到名家的点拨,常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使自己的学识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因此我觉得跟师学习提供了一个高层次学习的契机,一个再学习的原动力,是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继续教育形式。
导师明确指出,我们每一年轻中医都要有一个明确目标,这就是要尽早成才。跟师学习是促进个人成材的一个途径。导师不断告诫我们,跟师学习并不排除其它方面的学习,如学位学习,学习其他名家的经验,学习边缘学科,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学习方法学等等,导师认为这些学习都是成才的促进因素。导师这种博大的情怀,在学术上广开思路,毫无门户之见的治学精神,极大地影响了我的成长。因此,跟师期间我们攻读临床在职研究生;到华西医科大学系统地学习循证医学,并参加医学文献系统性评价方法学学习;到北京大学第一医学院学习肾脏病研究新进展;又到西安外语学院加强外语的学习等等。导师提出跟师学习是“继承与发扬”的统一体,只有将跟师学习与全方位学习、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和提高。
在导师悉心指导下,通过努力,我们被遴选为医院的“青年拔尖人才”、“xxx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等。先后承担了xxx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尿素康治疗慢性肾衰的分子机制探讨》及xxx教育厅、广州中医药大学整体规划重点课题、xxx中医药管理局等课题多项,在医、教、研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跟师张老学习,是我们今生难得的学习契机,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把跟师学习与个人成才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扎实工作,刻苦学习,有目的有重点地向导师和导师的其他学术继承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学到导师丰富的临床经验,把握导师的学术思想,才能真正成为导师的学术继承人之一,也才能真正成为我院的学术骨干,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为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也才不会辜负导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与全力栽培
跟师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陈明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陈明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陈明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
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
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
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跟师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8月开始,xx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先后有7名同志分别参加了xxx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以及xxx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的学习,跟师至今,已近一年时间。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中医科的医生无论是在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还是医德、医风上,都深深受到了带教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颇有感触与体会。
我的老师吕培文主任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外科主任,她196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于70年代分配到北京中医医院外科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中医启蒙于外科名老中医赵炳南、房芝萱等老中医,在中医外科治疗各类疮疡、乳房疾病及周围血管病,如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炎等疾病中,受到各名家老师的教诲,医术上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要学无止境。1991年国家为了抢救祖国医学遗产,使传统医学后继有人,吕培文主任成为王玉章老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继承了王老行医50年的绝技,如对乳房疾病的辨证论治、对慢性溃疡的阴阳辨证及一些传统外用药的制作与用法等。吕老师已从医40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而我有幸成为了她的学生,跟随她学习中医外科学的知识。作为一名社区中医全科医师的我,刚刚参加临床工作近3年,临床经验的绝对不足,既往中医外科知识的零接触,那么这三年的学习将对我本人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和过程。
学习中医外科以来,我的临床思维更为开阔了。中医内科和中医外科虽同属于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但是有很多理念又有所不同。从中医内科来说,常用的辨证思维侧重于脏腑辨证,在于病人的整体,往往忽视了病人的局部;而吕老认为作为一名中医外科大夫,临床辨证除了整体辨证之外,局部辨证也显得非常重要,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要相结合。因为外科疾患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局部病灶的存在,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红肿、发热、疼痛、成脓、麻木、溃疡、结节、肿块、瘙痒、功能障碍以及皮肤部位的各种损害等。由于局部病灶存在的直观性,能够有效地提供了临床辨证的客观依据。也有某些全身疾病,其病灶反映却在局部。但由于疾病的病因不同,程度各异,因而转归顺逆相差甚远。因此,外科辨证虽多从局部病变着手,以局部症状为重点,但也绝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状为依据,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外在表现与五脏六腑病变相结合,辨证求因,全面分析疾病的性质,综合起来进行辨证,抓住证候的主要致病因素,才能为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外,吕老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临床要注重临床体格检查,在辨证施药的同时也要巩固西医基础知识。吕老在临床上除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还很注重临床的体格检查,并有着深厚的西医临床功底。凡是有需要的病人,不管是初诊还是复诊,她都一个一个地耐心检查,仔细询问及触诊。外科病患比较特殊,像糖尿病足、乳痈等有创伤的疾病,局部创面的流脓、恶臭,有的病人自己都受不了,但吕老师不怕脏和累,亲力亲为,一一认真细致的检查,对于病患的西医检查报告也是仔细的查看,就病情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病患对自己疾病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深得病人的感谢与感激。吕老师这种敬业和专业的精神,与病人之间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醒我们年轻一辈的医生,应该好好学习西医基础知识,注重临床最为基本的体格检查,不要老是依赖各种辅助检查,同时要与病患进行良好的沟通,为病人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一年的跟师学习转瞬即逝,虽然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于外科疾患如乳腺增生、周围血管疾病、湿疹等疾病的西医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体会,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自己离老师预想的阶段、与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将继续努力,珍惜余下2年的跟师学习,在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不辜负院领导、同事们以及老师的期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中医师,做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以上是中医跟师学习心得体会的全部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