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辞赋家
辞赋家,即“中华辞赋家”的简称,辞赋文学概论特定称谓,专有名词,体指创造辞赋体式文学,取得一定思维成果的脑力劳动者。楚国辞赋家是屈原,后来的宋玉、唐勒、景差等也算是楚国的辞赋家,他们的作品都受到了屈原的印象。
屈原是楚国的辞赋家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楚国的其他辞赋家宋玉,字子渊(约公元前298年-约前222年),战国时期鄢(今湖北襄阳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所作辞赋甚多,流传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成语“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
唐勒(约前290年—约前223年),生卒年均不详,战国时期楚国人,和宋玉、景差同时,其文采过人,善辞赋,与宋、景二人齐名。
景差[cuō](前290年—前223年),芈姓,景氏,名差,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后于屈原,与宋玉、唐勒同时以赋见称,主要作品有楚辞《大招》。
楚国辞赋家
宋玉的作品
宋玉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楚国辞赋家,他是屈原的弟子,曾经在楚王身边为官,但是无奈楚王都不怎么给力,旁边小人横行,再加上秦国大势已成,楚国更加难以抗衡,所以一方面宋玉自己无处报国,一方面又眼见家国不幸,这种种的悲惨遭遇让宋玉创作了不少的辞赋来劝诫楚王,反映社会,但是最后都无济于事。
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宋玉有16篇作品,其中辞有《九辩》《招魂》两篇,而文赋更多包括王逸统计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大言赋》《钓赋》等等总共16篇,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这些作品的真伪都难以保证,只有《九辩》是确信无疑的,而《招魂》更是被不少人认为是屈原所作,对于其他的作品怀疑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且因为历史资料缺乏,所以已经很难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了。
宋玉的作品丰富,在文学艺术上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奇诡莫测的庄子的散文对于宋玉的影响更是非常大。其中宋玉在描写男女性爱等方面受到了很多老子的影响,老子冲破了一直以来都是这方面言语的禁区,而宋玉继承了老子大胆的描述,在很多辞赋中都真实的表现了男女之间的性爱。而且很多人物的刻画、文章的布局也是受到了道家文学的影响,比如在《钓赋》中宋玉说钓法有三,这和庄子的剑法有三也消失颇为相似,几近翻版。而且宋玉的不少作品之中都化用了《老子》《庄子》《列子》三本书的语句,其中神秘的道家色彩更是展露无遗。
宋玉的风赋内容
宋玉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师从于屈原,虽然在文学成就上不能与屈原相比,但是宋玉一生留下的辞赋也非常多,比如《九辩》《招魂》等作品,这里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著作《风赋》。
当时已经是楚国式微的时候,楚襄王不求进取,整天只知道享乐,以至于在秦楚交战的时候,楚军节节败退,甚至被白起攻下了郢,把先王的陵墓都给烧了,即使如此,楚襄王还是没有发愤图强,反而是退守北地,继续过着奢侈的生活,甚至还要向秦国摇尾乞怜,作为近臣的宋玉眼见着国家堪忧,于是借着天地间无处不在的风,写下了这篇赋文,希望能够唤醒楚襄王的雄心壮志。
风本来是没有生命,没有分别的,但是因为环境的不同,吹风之人的不同,产生的感觉也是天壤之别,因此宋玉通过自己的想象将风分了“雌雄”,通过这种人为的两极分化,宋玉为整天只知道玩乐的楚襄王展现了底层老百姓的困苦生活,就连吹的风都如此的残忍,可见当时楚国老百姓过着怎样悲惨的生活,宋玉希望借此可以让楚王看到下层民众的苦难,并从此发愤图强,但是很可惜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在这篇文赋之中宋玉大段地采用铺陈的'手法,并且将“雄风”和“雌风”进行了强烈的对比,借此表达了统治者的幸福往往都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客观真理,针对楚襄王的骄奢淫逸的生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宋玉九辩的介绍
宋玉一生著作颇多,虽然其中有大多都不好确定作者究竟是谁,但是基本上《九辩》已经定论为宋玉所作的了。宋玉精于辞赋,其中《九辩》就是他在辞上面的巅峰之作,《九辩》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离骚》并且又有着自己的特色,对于楚辞的发展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于《九辩》的创作意图,虽然也有人说是宋玉为了纪念自己的老师屈原,但是基本上从内容来看是反映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而且其中对于当时残酷的生活环境也有着一定的表现,但是其中表现出来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不足,在思想境界上比起屈原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说一般都认为《九辩》是为了抒发宋玉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戚。
在艺术成就上,《九辩》经常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并且通过多种叠词声韵词,使得全文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律美,而且非常形象的融情于景,把浪漫主义的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九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将悲秋当作主题来描述的作品,将秋天萧索的景物和宋玉内心的悲伤结合在一起,于是秋天所有的景象在失意没落的宋玉眼里都带上了悲情的色彩。
可以说在悲秋这个主旨上,宋玉的这篇《九辩》是具有开创性的,并且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使得后世的文人墨客写到秋天大多也都是以悲秋感怀为主,从悲秋中衍生出去的家国之恨、身世感怀也是非常的多,从这一点上来说《九辩》的创新性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楚国辞赋家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也是政治家,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屈原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著作介绍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