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秋分·1
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昼夜时间均等,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养生
饮食:清润温润为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后,气温骤降,气候干燥,不少人难以避免地出现鼻干、咽干、咽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泻等问题。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
秋分时节最重要的当数充足补水。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蜂蜜等。
起居:早睡早起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秋季尤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运动:以轻松平缓项目为主
秋高气爽,也是锻炼的好季节。但由于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防止运动损伤和运动过度。
情志:多走走赶走抑郁惆怅
进入秋天之后,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应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最后提醒,虽然秋季是养生进补时节,但也需要有针对性,不可盲目乱补。不可逢补必肉,多补少出,打破身体平衡补出一身富贵病;也不可只补贵的不补对的,养生进补不是讲究进补的食品越高档越名贵,而是讲究是否对症下药,进补之前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偏寒还是偏热,然后再针对自己的身体制定养生进补食疗方。
二十四节气秋分·2
秋分为八月中。秋分至,九十天的秋天就过了一半。春分与秋分都是昼夜平分,只不过春分阳在正东,阴在正西,之后,阳气越来越占上风,雷发声,燕子飞回,夜越来越短。秋分阴在正东,阳在正西,之后,阴气越来越占上风,雷收声,燕飞走,夜越来越长。春分后,春水长流而浩荡;秋分后,秋水蹉跎逐渐凝滞。
秋分三候
雷始收声:秋分之日“雷始收声”,雷二月阳中发声,阳光开始明媚。八月阴中入地收声,阳光随之衰微。前半秋,秋云逶迤,秋霞烂漫已成告别。后半秋,阴风四起,秋雨缠绵,该秋虫残鸣、红叶伤心了。
蛰虫坯户:后五日“蛰虫坯户”,王安石诗:“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在这里是“培”的意思,虫类受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了。
水始涸: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干竭,水气的影响,春夏水长,到秋冬就会干涸。
飞龙秋
秋分时节,天高,云淡,气净,风轻。“飞龙秋,游上天”,真令人想飞。想秋之成熟,是令人轻盈——野色浩无主,秋明空旷间,风在其下。“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多美的意境!其实,秋千就为让人飞,“秋千与花影,并在月明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都是美丽的飞的意象。
“秋分到,蛋儿俏”。同“春分”一样,每年“秋分”之际,我国很多地方都要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你成功了吗?
秋分时节,很多地方要吃一种叫做“野苋菜”的野菜。秋分一到,全家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人家与鱼片“滚汤”,炖出来的汤叫做“秋汤”。有顺口溜这样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分到来之际,民间还有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的习俗。在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时还要说些秋耕有关的吉祥话,俗称“说秋”。
秋分这天,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有煮汤圆吃的习俗,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煮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插上细竹签放在田边地头,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让雀子不要来破坏庄稼。
气象资料显示,从秋分这一天起,北半球昼短夜长将越来越明显;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幅度将超10℃;气温逐渐下降,渐渐步入深秋季节。如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天气渐冷添秋衣
秋分过后,气温降低的速度将会明显加快,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着凉感冒。特别是老年人,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可适时加些厚衣服。而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心绪开朗莫“悲秋”
秋分时节,气温下降,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情绪低落。专家表示,克服“悲秋”情绪,在饮食上要有规律、口味要清淡,在精神调养上要保持乐 观情绪,多想开心的事。
二十四节气秋分·3
秋分,是第十六个节气,节点在公历9月22-24日,太阳位于黄经180°时。昼夜均分,寒暑相平,华北地区农谚曰:“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江南地区民谚道:“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趣赏:秋分时可见南极星一闪而过,据说是南极仙翁下凡,视察人间寿辰。
秋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二十四节气诗画》秋分·古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十四节气诗画》秋分宜习:
秋分宜习:和春分一样,秋分昼夜等长,其后有热转凉,大雁开始南飞。此时正值中秋佳节,各地都有赏月拜月的习俗。人们在养生中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要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里。饮食调养上,多喝水,吃清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等可以起到滋阴补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锦熹传媒创作的《二十四节气诗画》根据不同的节气,创作反映该节气的图画,不仅有现代人在该节气时的活动,还将古代诗人所题的对应节气的诗融于画中!该书图画为上海连环画非遗传承人罗希贤老先生所创作,由故宫出版社出版。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