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工作日志·1
时间过得很快,屈指一算,驻村已经半个多月了。今天在乡政府里参加会议。主席台上,x级领导和各部门专x行色匆匆地进来,简洁有力地布置完任务后,又急急忙忙地去了下一个乡镇。一天里,主席台上换了五批领导和专x。我在下面紧张地记笔记,生怕丢漏了一个字,因为台上的领导和专x所讲的内容,正是我半个月工作中遇到的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参加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仿佛一下x又回到了临近毕业的学生时代。千头万绪的扶贫工作容不得我有片刻的松懈。
一天的会议结束后,我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匆匆地向驻地奔驰。附近的村户都已经熄灯了,我又开始坐在电脑前整理笔记。笔记整理好以后,我翻出以前的问题清单,对照着新整理的学习笔记,一遍又一遍地思考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该如何安排。关电脑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午夜十二点。
从作为扶贫干部走进贫困户x的第一天起,我就感觉到x己的肩上已经挑起了一副千斤重担。记得第一天进村入户的时候,正是数x九的时候,我们几个人穿着大棉袄坐在装有空调的汽车里都不觉得暖和,但当我看到,几x贫困户x里都没有生火炉。我询问他们x里是不是无煤可烧,他们说:x里的煤足够烧,白天有太x照着不冷,天黑的时候火炉就生着了。当时,我的鼻x一酸,差点没有忍住x己的眼泪。我是农民的儿x,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年迈的父母亲至今仍然居住在村x里。我内心深处对勤劳简朴、吃苦耐劳的父老乡亲存有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以扶贫干部的身份再次回到农村,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现状;上不辜负党组织的重托,下不辜负山山沟沟对我的养育之恩。
第一书记工作日志·2
10月16日清晨,xxx苍岭镇卫生院里挤满了人。临近中午11时,小小的卫生院竟挤进了300余人。
他们从x面八方赶来,为的是送别一位曾经带给人们温暖和笑声的扶贫干部——大河口村扶贫“第一书记”冉景清。
苍岭细雨,下了一夜。雨夜里,与同事通宵加班的冉景清心源性猝死,年仅41岁。
10月15日,冉景清在工作日志里写下了16日和17日的工作安排。然而,这两天及其后所有的工作,他再也没有机会完成。
在他一年零十个月的驻村工作日志里,记录着他驻村后每一天的工作内容,也记录了一位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这位“第一书记”舍小x为大x的x国情怀。
“1月22日 星期一 今天是接受组织的重托后第一天到大河口村上班,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说实话之所以激动,主要是因为x身无基层工作经验,害怕干不好这项工作。心虽忐忑,但还是按照拟定计划召开了周一工作队例会,效果还出奇的良好,心甚慰”
初到大河口村,冉景清的心情是激动的,可苍岭镇分管大河口村驻村脱贫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樊翔却暗暗叫苦:“听说新来的‘第一书记’是坐办公室多年的机关干部,缺少基层工作经验。”
“大河口村整村脱贫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时间紧,对基层干部素质要求特别高。”樊翔说,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有女不嫁南溪沟,早晨一碗眼屎饭,黑了一背刺疙篼”,形象地描述了大河口村的贫穷。
然而,初见冉景清,樊翔就打消了顾虑,“热情、随和,没有一点架x,一看就是一个做群众工作的好手。”
虽然长年坐办公室,但冉景清从事了5年信访维稳工作,他对经手的案件、人物如数x珍,对来访群众耐心细致,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
2023年1月,xx对全x驻村工作队进行调整优化,冉景清主动请战,卷起铺盖到大河口村扎下了根。他坚持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把每个贫困户乃至所有村民都当成亲人,每月“串门式”地在全村开展全覆盖循环式走访。
驻村工作的点滴,冉景清都记录在工作日志里,他写道:“2月14日 星期三 到贫困户石邦昌、李军、赵昭海x慰问走访,下午回x过年。说实在的,通过走访这些贫困户后,我原先沉重的心情有所缓解。因为通过前几年的帮扶,我村贫困户均有较大幅度的转变,x庭收入和生活都有了长足的改变,心甚慰。”
全村公认最难打交道的石邦昌,在冉景清到任后,不仅脸上经常挂着微笑,还不时主动与村民打招呼。
原来,冉景清时常到石邦昌x里与他交心谈心,鼓励石邦昌提出困难,并帮忙解决。为了给石邦昌申请残疾证,冉景清亲x采集证据,到相关部门递申请、跑程序。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冉景清为x己做的一件件事情,石邦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0月16日,闻讯赶到镇卫生院的石邦昌早已泣不成声。
这样的事不胜枚举,冉景清记挂着村民,村民念着他的好。
于是,10月16日的细雨中,人们从x面八方赶来,他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买来鞭炮、挤满路边,送冉景清最后一程。
“2月28日 星期三 看到我们驻村工作队员杨飞小兄弟高烧不退,好心痛。小伙x很能忍,叫他去输液也不去,好感动。继续走访贫困户”
“最后一程”,或许早有预兆。
翻开冉景清的工作日志,人们发现,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一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怀着为民尽责的使命,在病痛中负重而行——
“1月31日 星期三 今天气候有些好转,虽然身体状况仍然不佳,但还是坚持到1组走访了几户贫困户。”
“2月2日 星期五 今天突然高烧,很难受,在村委会值班休息,下午5点半回x。”
寥寥数语、字里行间,大河口村村支书赵昭伟从中读出了x己一辈x的遗憾:“我们都劝了他好几次,让他去检查调养身体,但他一直没去。早知道情况这么严重了,就是绑也要把他绑到医院去。”
赵昭伟从冉景清的宿舍里找到了十几个药盒。厨房里,冉景清周一抓来的中药还有两服没有熬……
x身的病痛,冉景清总是默默承受、从未声张,可对于他人,他却关怀备至。
冉景清工作日志里提到的“杨飞小兄弟”是一名大学生村官。
“一开始参加工作,我还没有要入党的觉悟。”杨飞回忆,和冉景清共事,他从来不摆架x,而是像一位大哥哥,时常关心x己。
“大河口村党员老龄化较严重,你还年轻,在思想和事业上都应该有追求,生活上有规划……”冉景清经常与杨飞谈心,让杨飞学习相关文件,并让其在每周一的例会上讲见解,谈感想。
正是在冉景清的引领下,杨飞等人迅速成长,许多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x。
10月15日的早晨,秋雨绵绵,赵昭伟的妻x倪英感冒发烧急需输液x疗。
冉景清拦下了发动摩托、准备载着妻x到镇卫生院就医的赵昭伟说:“人已经感冒了,哪里还能吹冷风!”
随后,冉景清和驻村工作队员徐洲开车半个多小时,将两人送到镇卫生院,又马不停蹄赶回村里,与综合专干一起走访贫困户。
今年9月,石邦昌x属从xxx城出院,脑梗塞尚未痊愈,行动不便。冉景清了解情况后,由于工作脱不开身,特意请徐洲开着x己的车到x城,将其接回x中,还x掏腰包,向石邦昌捎上了300元钱。
“5月2日—5月6日 星期三至星期日 因孩x眼睛受伤严重,须到重庆x疗,所以向镇党委书记请假前往护理”
一年零十个月的工作日志,冉景清只留了两条给x人:
“4月27日 星期五 因孩x眼睛受伤,向凡书记请假到校看望,晚上返村。”
“5月2日—5月6日 星期三至星期日 因孩x眼睛受伤严重,须到重庆x疗,所以向镇党委书记请假前往护理。”
尽管,他也曾在日记里隐晦地表达对x人的思念:
“3月2日 星期五(元宵) 上午走访了石念几x,下午到食堂过元宵,只~~心情有点酸……”
孩x,再也等不回亲爱的爸爸;妻x,再也等不到丈夫践行“一起好好度个假”的诺言。近两年的驻村工作,30天的公休假,冉景清一天都没有休过。
来到大河口村后,为了摸清x底,冉景清一次次放弃休假,深入田间地头、翻山越岭走访农户,掌握村民致贫原因,为其出谋划策,
腿迈开了,车就闲了下来。
“除了偶尔开车回x,他的车变成了全村人的车。”徐洲回忆,谁x亲戚生病了,谁x小孩上学了,谁x装房需拉材料……不用等贫困户开口,冉景清就会主动开车上门接送。
冉景清的车除了载人,还运货。在工作队厨房的角落里还有半箱散装面条。
“面条一大袋50斤,一斤3.5元。全队人都吃,可以吃上两三周。”徐洲说,村里买东西不便,每次有机会到x城,冉景清都会买上一大袋面条。
除了方便,更重要的是,面条价格便宜。
驻村工作队一年有3万元驻村工作经费,徐洲一开始觉得冉景清太傻:“这么节俭是图个啥?”
可一算账,他很快理解了冉景清的做法:今年8月,慰问贫困户,每户数百元不等;今年9月,为彻底解决村民饮水问题,买了1台水泵,花了630元……
“节省归节省,大x生活上还是要过得去。”对于“克扣”了驻村队员的伙食,冉景清感到过意不去,又x费买来猪肉,请人做成肉臊,给大x改善生活。
“一次做一大桶,冻在冰箱里,拌面特别香。”徐洲打开冰箱,肉臊香味依旧,可冉景清这名17年党龄的老党员,却已走完了人生。本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实习生 周传勇
第一书记工作日志·3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核心在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我该如何来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呢?当我把心中的疑问向谢靖宙局长汇报时,领导相当重视,多次召开局务会共同商量如何使贫困群众消除“等、靠、要、懒”的思想,能够x觉x愿x发的产生脱贫愿望、目标追求和x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结合贫困户的就业意愿,我们为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其制定了人适其岗、位适其人的园林养护公益性岗位。
其实多数贫困群众还是愿意借助帮扶,通过辛勤劳动过上好日x。因此,我驻村工作队与帮扶责任人,多次深入贫困户x中走访,千方百计地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主动性,让他们从“等着扶、躺着扶”的懒汉思想中摆脱出来,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让贫困群众树立信心,增强x身脱贫的责任感;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x强x立、不甘贫困的意识,争做有责任、有追求的新型农民。
截止目前,我村已有李志军、张福喜、许翠云三位贫困人员在xxx园林局从事园林养护工作。在工作了一个星期后,我来到张福喜x中探访,老大哥激动的说:“衷心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园林局领导,感谢驻村工作队。作为贫困户,我不能x己看不起x己,我要靠x己勤劳的双手去立足改变,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政府虽然有产业帮扶,但如果我们去被动接受,也只能改变一时,不能改变一世,我们要主动脱贫。现在有了新工作,让我劲头更足了。”
下一步我驻村工作队应加强引导贫困群众通过“扶志扶智”培训、评选“脱贫之星”等系列活动,让贫困户主动认识戴贫困户这个帽x不光彩;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引导贫困群众主动抵制“等、靠、要”思想,主动摒弃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等不良习惯;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开导工作,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填写x愿脱贫摘帽申请,发挥特长,一心一意扑在x主脱贫发展上。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