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中感统训练的开展
一、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具体举措
(一)重点投入,为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开展感觉统合训练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为此,幼儿园扩建了216平方米的感觉统合训练室,投入了近五万元经费购买了全套的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同时积极鼓励广大师生自制玩教具,开发利用部分代用器材,如皮球、跳绳、高跷、铁环、轮胎等。
(二)注重差异,分年龄段指导
根据感觉统合训练的要求,幼儿园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将全园幼儿分年龄班按每周两次、每次30分钟(小班减少5—10分钟,大班增加5—10分钟)的要求在感觉统合训练室进行系统规范的训练。户外活动也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对小班幼儿进行拍皮球训练;对中班幼儿进行跳绳、拽沙包、单人跳绳训练;对大班幼儿则进行跳大绳、滚铁环、跳皮筋训练。
(三)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感觉统合训练中以培养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遵循训练的“游戏性”和“趣味性”原则,创编“一物多用”玩法、个体玩法、集体玩法、竞赛性游戏等,努力使幼儿以良好的心境积极投入到训练中,以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探索的强烈活动欲望,提高训练的效果。
其次,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做到面向全体幼儿,因材施教,把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教育目标中。我们要求教师特别注意“科学性”和“循序渐进性”的原则,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每个幼儿的特殊需要,科学地选择训练的内容与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再次,积极组织承担实验研究的教师学习和吸收先进的关于感觉统合训练的理念和理论。如经过第一阶段的探索研究后,教师对感统训练及感统理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就幼儿的感统能力不足设计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既丰富了幼儿感统训练的内容,又为构建具有感统特色的园本化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们还充分挖掘感统训练这一特色教育的资源,大胆创新,把感统训练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渗透,如:在音乐欣赏“动物狂欢会”活动中,教师把音乐教育与感统训练融合起来,改变以往让幼儿看节奏—卡上的音符学习音乐节奏的形式,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感统器材的操作、探索,感知各动物的节奏、特点,并鼓励幼儿大胆利用感统器械表现各种动物的不同动作。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教育效果
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运动训练矫正法,它通过特定的运动器械对幼儿的感觉和运动能力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是一种孩子们乐于参与的运动性游戏活动。
在组织训练中,我们主要在游戏设计上下功夫,创新玩法,通过有趣的活动让每个幼儿获得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热情奔放的性格,发展了幼儿的感觉和运动能力、合作能力及交往能力。例如:在组织训练中教师发现,训练器材虽然多样,但同一种器材同一种玩法玩久了,幼儿会产生厌烦心理,注意力就难集中了。因此教师不断创新玩法,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将游戏“木头人”和感统器械独脚椅活动结合起来,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我是—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看谁说话看谁动。”念到最后一个“动”字时,幼儿坐在独脚椅上,摆出各种姿势不动,以坚持最久者为胜。这一玩法既增强了幼儿的兴趣,又能较好地训练幼儿的平衡及控制能力。再如,在玩“大滑梯”游戏时,教师让小朋友扮小动物,告诉小朋友要过小桥了,请小动物依次排好队,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玩了一遍后,教师又逐个地问:“你刚才是谁呀?怎么过的小桥?”孩子们由于扮演了角色心中特别高兴,因此也很乐意和老师小朋友进行语言交流。还有教师设计了“三明治”游戏:将一软垫平铺于地毯上,请一名触觉失调的幼儿躺在上面,再将两块软垫一起叠放在这个小朋友身上,而后请另一名幼儿趴在上面或坐在上面轻轻地压一压,对下面那位触觉失调的幼儿进行“按摩”,这种训练方法对触觉失调的幼儿来说特别有效。再如,玩软垫时教师还可以把两块软垫横放在地板上,旁边再用拱形积塑搭成“山洞”的样子,告诉小朋友:“现在咱们是解放军,要参加训练,得过这个山洞,你们准备好了吗?”逼真的场景布置和有趣的游戏情节吸引了孩子,孩子们在软垫上横向翻滚,好玩极了,个个发出“咯咯”的笑声……由于各种训练游戏化,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也乐意和同伴、老师说说自己高兴的感受,表现得很活跃。
总之,通过训练与实践,教师对“感统训练”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充分挖掘各感统器械的教育功能,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游戏活动,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可见,以感统器材为载体,把教育活动融入其中,借助于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感统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四年多的尝试与实践证明感觉统合训练的确对幼儿的许多问题,如多动、注意力差、胆小、孤僻、不自信、怕人触摸、攻击性强、适应能力差、写字笔画或部首颠倒、阅读困难、计算粗心、做事磨蹭等都会产生积极的矫正作用。幼儿在参加感统训练后,其动作灵活性、自信心、理解力、记忆力、创造性、表现力、人际交往能力、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提高。由此可见,幼儿参加感统训练,不只是在动作、体质、机体协调能力上有提高,在智能、行为品质、审美情趣、艺术表现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一)训练器材有待创新和开发
感觉统合训练的趣味性、活泼性对于吸引儿童注意力非常重要,而训练器材则是实现活动有趣、活泼的关键。但目前训练器材是购买的成套专业器材,孩子们对相同的内容和使用过几次的器材兴趣明显降低。因此,增设新的训练器材显得十分紧迫。我们特别希望能得到有关专家在挖掘训练器材方面的指导,特别是指导教师自制器材。
(二)家园协调有待提高
幼儿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只注重了对幼儿园内的教育,但忽视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忽视了对家长的指导。很多家长由于工作或其他方面的原因,难以和孩子—起玩耍,即使有时间,也是在一边旁观,不能真正进行亲子游戏。如何掌握有效指导家长及家园配合的策略是我们正在考虑的问题。
(三)教师需要进一步学习
承担感觉统合训练的教师虽然学习和吸收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但对于先进的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还处于摸索之中,还没有具体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积累活动组织和指导技能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浅谈幼儿园中感统训练的开展
教育要从孩子的问题出发,孩子既然有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我们就要开展相应的感觉统合的教育。那么,我们的问题是,最初,感觉统合理论是作为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临床治疗和行为矫治引进到幼儿园的。而在幼儿园中以正常健康的儿童为绝大多数,那么,感觉统合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要如何开展呢?
感觉统合理论于七十年代,由美国Ayres博士提出后,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论证,没有一个人的感觉统合是完美的,重要的是如何使其功能发挥至极致,跟随孩子的意愿及兴趣,由孩子来主导,我们只是依据其发展阶层,引导他玩得更有目的、更深广、来促进他的发展。
另我们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得到深刻的启发。蒙台梭利从实践中感受到:“能够使低能儿童得到提高与发展的教育方法,如果被运用于正常儿童,将成为发展或解放他们个性的手段,一定能够取得惊人的成就。”蒙台梭利的研究成果,就是从对残疾的、低能的、或是患有行为障碍的儿童开始的,她认为这些儿童的身体和心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医学手段来解决,教育也能够发挥很大的、甚至可能比医学更大的作用。在她的长期研究与实践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教学流派,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整套的教材、教具和教育方法,提出了“幼儿期的教育应该以动作发展及感官训练为主,使儿童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自我教育逐步发展自由而坚强的个性”的论点。
通过我们这次的课题训练,也觉得进行感觉统合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既顺应幼儿自然发展的天性,有利于其感受环境的刺激,发展、提高感觉的敏锐性及感觉综合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幼儿将来思考、解释事物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水平,促使其行为素质发展打基础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
现在,“感觉统合”正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认识和接受,“感觉统合矫治”也正逐渐转变为“感觉统合活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已将感觉统合训练置于幼儿园教育中。我国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一些心理学、医学专家,正在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感觉统合既然对幼儿如此好的帮助,是可以进入幼儿园教育的。
浅谈幼儿园中感统训练的开展
因为幼儿感统失调的占比较多,感统训练才显得尤为重要。感觉统合训练的原理是通过特定的运动器械对幼儿的感觉和运动能力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达到发展儿童智力,帮助“问题”儿童回归到正常的教育中去的目的。感统教具
在幼儿园活动中,我们主要在游戏设计上下功夫,创新的玩法能帮助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从而使其更加投入地参加到活动中去,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但是幼儿园不同于专业的训练机构,如何使得感统训练简单易行,也是我们训练工作的核心所在。感统教具
在训练活动,我发现有很多日常中我们常玩的小游戏,不需要借用任何器械,而是简单地接触或者“就地取材”,都能达到比较好的训练效果。例如让小朋友一对一地给彼此呵痒痒;坚持到最后不笑的为胜。在游戏时提醒挠痒痒的幼儿注意控制手上的力度,有时轻有时重,以此加强对方的肌肤上的接触刺激,同时也能加强了同伴之间的亲密程度。感统教具
由于各种训练游戏化,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也乐意和同伴、老师说说自己高兴的感受,表现得很活跃。而通过训练与实践,教师对“感统训练”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充分挖掘各感统器械的教育功能,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游戏活动,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激发幼儿的兴趣。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