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一带一路学习体会·1
北京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向全世界传递一个强烈信号:“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文化相通相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贸相比,文化的探讨更具有深远意义和持久性。”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认为,“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文化相通为政治经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人文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的软助力。文化交流使人们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看来,人文交流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只有深化人文交流,才能推动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相互理解、友好相待中构建命运共同体。
第二届一带一路学习体会·2
说起“一带一路”,大家都知道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此计划起源于东汉时期,当时的中国,可谓一方强国,经历了近150年的风风雨雨,重又以人民顽强不灭的意志,稳当的屹立于世界民族的巅峰。
“一带一路”将充分依靠中国与及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于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倡导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积极宣传,“中国梦”和“一带一路”,为维护和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发挥了巨大作用。
梁启超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此话极好。一个国家的辉煌决定于人民的意志,以及领导人的明智。为了国家政府和经济开发区。为了给国家政府和经济开发区提供专业交流平台,2016年11月8日~10日,将在澳门召开世界自由贸易大会,使世界向未来社会更近一步。
希拉里说:“中国未来令人担忧,因为中国没有梦和敢做梦的人。”那么何为筑梦?筑梦即一步步稳扎稳打,才能与目标愈发靠近。虽然周边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的疑虑担心和质疑,但我们只要坚守底线,总有一天定能突破那藤蔓缠绕的阻碍,博得周边及所有国家的信任。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筑梦师,路上定有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伤心是必有的,属于自己的大道,从不平整。但只要收拾起残留的信心,继续走在筑梦的路上。中国不一定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但会尽力去成为,朝着目标出发,直到达成为止。 一个少年的未来,等同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向美好未来的桥梁,朝着未来前进吧!
第二届一带一路学习体会·3
看《一带一路》的时候,除了感叹于这个伟大的构想,更多的是想到从小到大,身边发生的变化,发现和一带一路有那么多类似的地方。
出生的地方是广西某个市的边界里的一个小村,三面环水。往上去隔壁市/隔壁镇逛集市,要渡河;往下去自己的镇街也要过河,还更远,路况是坑坑洼洼的山路;往中间去走亲戚,也得渡河;唯一去舅舅家的方向不用渡河,可舅舅家在大山里,翻山越岭走半天才到,很小的时候,居然连电都还没通,要点火水灯。
因为河的阻隔和交通的不便,村里的人几乎不怎么去我们户口所在的镇上逛集市,反而是往上渡河去隔壁镇的市集,外出广东打工的人也经常是往上走,导致去广东要走更远的路。之所以是这样,因为隔壁镇属于另外一个市,那个市交通便利,工业和农业发展得更好一些,道路建得比较早,出行方便。
后来去镇上路过的河上建起了桥,再后来泥路变成水泥路,有了从村里直接到县城的班车,前两年县城还建起了高铁站,坐动车组2个多小时可以直达广州南站。
后来舅舅家电灯用上了,还买了电视,沿着大山慢慢开辟了一条大路,能开越野车或摩托车一路直奔到他家大门口。
村里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越来越多,读书上大学的学生比例逐渐上升,外出谋生立足的人也多起来,一些田地由以前的抢着耕种,开始退耕还林了。
经济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了许多,开始在村里就能买到各种各样的杂货,淘宝京东也开始进村进镇了。过年回家,有时候会感叹,大城市里的一些做法和习惯已经传到了乡村里,镇街上。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上其它一些国家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进行贸易流通,文化交流,这过程有些像我曾经经历过的小山村,周边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将会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极大的便利与互利共赢,也给中国的发展,产品和服务输出带来很大的机遇。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