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音乐课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初中音乐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学重点,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精心研讨,巧妙构思,有效实施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思想品德;作用
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经说过,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第一要件。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具有重大意义。初中音乐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学重点,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一、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学生品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在音乐艺术之中。”这些都说明音乐教育在学生道德品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现行初中音乐教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这些也正如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乐教,他说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重乐的目的,不仅仅由于音乐能给人以动听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能增进个人的修养,感化人心,使人去恶从善。他将音乐看作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手段。荀子也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也强调了音乐具有陶冶心灵、淳化民风的作用,而且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当前,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不能忽视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缺乏理想和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缺失,民族精神淡薄;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现在的不少学生个性突出,多以自我为中心。因此现代社会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以情感为基础,否则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可以为德育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它在学生高尚情操培养方面比起其他学科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精心研讨,巧妙构思,有效实施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艺术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给人以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音乐教育包括艺术教育和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两者融为一体,不能割裂开来,寓教于乐,寓教于理。要注重音乐教育的熏陶和感染,不是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使学生受到教育。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每一篇作品中词曲作者介绍、创作的背景和歌词、曲调都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如《义勇军进行曲》等。
2.充分利用音乐欣赏的德育功能
音乐欣赏教学不能单是放音乐给学生听,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欣赏的主题,精选欣赏曲目,调动学生的兴趣,循循善诱让学生进入乐曲意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优美的旋律中,去享受艺术美,感悟人生,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如我让学生欣赏《爱我中华》时,讲解相关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人情,激发了学生受祖国、爱我们的民族兄弟、爱和平的思想情感。又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乐曲起伏较大,不仅包含着人生的起落悲喜,还和贝多芬的生活经历及情感息息相关,所以我给学生拓展了音乐背景资料——资产阶级大革命和贝多芬本人经历,这样学生有所感悟,渐渐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如何来面对挫折和失败,去认识生命的意义。
在欣赏《歌颂祖国》时,让学生反复诵读歌词,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齐声高唱,这样的歌声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祖国的理解,同时也使我们内心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欣赏《永远是朋友》时,让学生以歌声中明确真挚友情的内在含义,认识到真挚友情的重要性,逐渐内化为行动,注重交友,重视友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班貌。
总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那样,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妙的旋律和音响是培养人们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我们更加明确,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艺术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一种道德情感的培养。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