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餐饮行业控制毛利率16个要点
餐饮行业控制毛利率16个要点什么是毛利?说的很明白就是:毛利就是没有除去员工工资、水电、税等一切开支的收入。比如你一天下来晚上钱箱里有1000元, 这就是毛利 ;你要去掉工资、水电、税、房租等一切开支后省下的就是净利。如果扣除上述还有600 元,那就是你赚来的。
1.提升销售额
毛利=销售额-成本
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
所以提高销售额可以最简单的提高毛利
2.控制物料储存
原料的储存是否得当,决定即得物料量,决定计划物料量,导致影响营业总成本
3.计划量控制
计划量影响库存量,计划量大,而实际需求少,导致剩余物料量增多,引起物料非正常损耗,导致毛利下降
4.产品配料控制
根据不同季节调整各季节时蔬类配料占比。如:冬季,菠菜,价格高而且出成率低,如果继续使用该种蔬菜作为配料,当月毛利肯定吃紧。但是,牛心菜,冬季原料2.4元每公斤,且出成率高,如果将配料菠菜更换成牛心菜,总物料成本降低。毛利升高
5.验收控制
控制原料的源头就是对所来原料的验收环节,新鲜的原料,出成率高,且质地好,原料因不合格丢弃的量少。使用率提高,减少了原料第一步的浪费。关注“大海、旅游、人”
6.初加工控制规格方法
有了新鲜原料,最大程度的使原料转化成半成品,如香菇的菌杆部分可以使用,但是初加工时将香菇的菌杆部分丢弃,大大浪费了原料,降低原料使用率,导致原料需求量增大,毛利降低。
7.产品熟制控制:火候时间加工方法
1.10KG的牛心菜正确焯水15秒,牛心菜的出成率是74%。但是在沸腾的水中焯水1分钟,牛心菜质地色泽发生重大改变,不能使用,出成率不足30%。
2.5KG猪五花肉块每块约15克。在桶中放入凉水开火煮制。加盖煮制,煮制45分钟肉块100%熟制,同等情况煮制50分钟肉块吐油,同等情况,肉块煮制55分钟,肉块变趴软,同等情况煮制5KG肉块,肉块变碎,出成率极低。
3.6KG凉水在容器中不密封烧制8分钟烧沸,但是同等情况6KG水密封烧制7分钟水即可烧开
8.产品陈列控制:
做好的产品,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不同季节,各自变凉风干色泽质地都有不同情况的改变,产品展示过多,造成产品浪费,降低物料使用率,降低了毛利。
9.产品承装控制,固定乘具承装:
当物料有原料转变成成品交付给顾客时,打餐量,就成为对于物料制作工艺流程中最后一步控制成本的步骤了。如:如规定一份牛肉面规定熟牛肉100克面300克,但是打餐员给顾客承装产品时,承装了200克牛肉600克面,那么每卖出一份产品时,你实际的物料消耗则是2倍的消耗量,而且这还是在其它浪费点完全控制基础上得出的数据。原料成本自然升高,毛利降低,利润减少。
10.晚餐剩余物料量控制:
每个餐饮经营者必然会遇到的一个毛利控制问题就是晚餐闭店结束后100%的会出现原料剩余的情况,减少闭店时剩余的物料也就是减少物料成本的浪费。
11.重点物料重点控制
物料可分为重点物料和非重点物料。
重点物料可根据:使用量原料价值原料储存难度分为三大类重点控制物料。
使用量原料价值原料储存难度的物料也可分为:荤素和生熟两大类重点控制物料
重点物料控制好,无形中减少了物料的使用成本,提高了毛利,提高了净利润。
12.将废弃的原料重新制作成小产品赠送或售卖,提高销售额。
如:牛心菜的根部在使用时大多数经营者会将其丢弃,但是将牛心菜根部制作成“泡椒时蔬”小菜赠送或售卖,提高了顾客满意率时同时提高了销售额,提高了净利润。
13.标准化操作
制定出标准每步骤标准化,减少所有环节中存在或潜在存在的浪费情况,提高毛利。
14.适当做单款产品的促销
适当的根据不同季节制作不同的单品促销,提高销售额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特定原料的使用率。如:自作韩食,夏季自然主要推销冷面类。冷面单款产品销售好,其它非冷面类物料准备相对减少,库存中重点产品物料量就可以相应减少,原料损耗量相应减少,毛利相对提高。
15.有效的标准培训和检查
单单有了各环节的流程制作标准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按照标准操作可是100人仍旧不按标准操作,整体毛利控制就是空谈,只有了标准和对于标准的培训,然100个人完全按照规定标准制作,才能整体控制毛利。而且要每日不定期的检查,确保每个环节每个人都完全按照要求的标准完成工作内容,才可以保证原料的最大使用率。才可以保证毛利的最大值。
16.有效的奖励惩罚机制
对毛利控制标准执行好坏的员工有明确的制度对其奖罚。
范文二:2016营改增最新政策消息-未来餐饮行业税负或降两成
“营改增”税收调整后,餐饮酒店等生活服务业税负是升还是降?堂食和外卖采用不同的税率怎么办?随着营改增全面推开细则的公布,上述问题的答案逐渐明朗。30日记者采访的餐饮业内人士预计,行业税负将降两成。此外,“营改增”将倒逼餐饮企业建中央厨房,促使餐饮企业选择正规的食材进购渠道。市民以后下馆子可更便宜,吃得更放心。据了解,大型餐饮企业的铺租成本最高可占总成本的三成,如果业主选择一般计税方式,铺租成本的进项税税率为11%,而餐饮服务的销项税税率仅为6%。因此如规范进项税管理,有可能会实现税收负担的降低。
安永中国区间接税主管合伙人梁因乐指出,生活服务业的纳税人数量较大,其中大部分是小规模纳税人,如纳税人选择采用简易计税,从数量上看,则大部分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较以前营业税的税率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进而可以推断税收负担也可能下降。对于大型餐饮企业来说,铺租成本取得的进项税额也将能够获得抵扣。
身为xxx政协常委的徐峰认为,营改增后对于行业来说肯定是利好的,“大家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了,整体而言,这次营改增后行业的税负减少了约两成。”但他也直言,基本上占营业额约两成的工资成本不能抵扣,另外占两成的社保费、租金也不能抵扣。这些都是大头,如果都不能抵扣的话就只有约五成的食物成本可以抵扣。这对于规范的企业而言,从目前的普通发票转增值票要增加的费用较少,对于不规范的企业而言费用肯定大增。对于属于生产成本的工资及社保费用、租金及水电成本不能进项抵扣等规定,他会在新规实施后进行调研并于明年广东两会上提出修正提案。
xxx以鹅为味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春银表示,要等5月1日营改增正式实施后,6月份缴税才知道真正的税负情况。
“营改增”将倒逼餐饮企业建中央厨房促餐饮企业选择正规进购渠道
对于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大型餐厅来说,如何区分“堂食”和“外卖”将变得重要,因为根据增值税的政策,销售食品(外卖)通常适用17%的税率(个别食品适用13%税率),而餐饮服务则适用6%的税率,也就是说,堂食和外卖可能分别适用6%和17%的税率,这会否导致餐厅倾向于堂食而减少外卖呢?
餐厅:“堂食”、“外卖”税负有别
“我认为国家并不是想在外卖上多缴税,并不想扭曲经营行为,影响老百姓生活。”梁因乐认为,对于上述问题国家的规定是比较明确的,营改增试点实施办法中有“混合销售”的规定条款,除了从事
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外,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税。不过,同时为了避免税款流失,试点实施办法附件中也有“兼营”条款的规定,若兼有不同税率的销售货物、服务的,应分别核算,否则从高适用税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餐饮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对企业实际经营项目明确核算,避免带来税收风险。
毕马威的税务专家则指出,餐饮服务与食品销售增值税税率的差异,可能带来税务筹划机会,也可能造成税务争议。例如,一家餐馆销售外带葡萄酒,如果其主要收入来源于餐饮服务,那么销售葡萄酒也可适用6%的税率,而正常酒类销售需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
毕马威认为,针对既提供堂食又提供外卖的企业适用税率的问题,现行营业税下规定有一定指导意义,即实操中可能根据服务提供方的主业来确定适用税率,如果餐饮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堂食,那么其提供的外带或外卖服务也适用6%税率。反之亦然。因此,餐饮企业需要考虑是否将业务中的堂食部分单独剥离出来,以确保能适用“餐饮服务”6%的税率。
南海渔村集团董事长徐峰则认为,“营改增”新规不会促进餐饮商家倾向于堂食而减少外卖。“究其原因,是因为外卖比重在餐饮收入中所占比例太少,餐饮是个服务行业,而不是单纯靠售卖产品。”徐峰说。
酒店:需防虚开发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餐饮服务、娱乐服务和居民日常服务不能作为进项税进行抵扣,但住宿服务却并未在试点实施办法中明确不可抵扣。也就是说,酒店的房费或许可以开增值税专票供客户进项税抵扣,而酒店提供的餐饮服务则不能开专票供抵扣。梁因乐认为,这将要求酒店对其增值税专票做一个很好的管理,防止前台人员虚开发票。
总的来说,梁因乐认为营改增可能不会影响餐饮、酒店等企业的营运或采购决策。“营改增对企业营运和采购的影响不只是一项企业内部税务成本的影响分析,更多的还是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方面的测算。”他认为,有可能会出现改变供应商造成增加的管理成本高于其税负降低的情形。
根据细则,生活服务包括了文化体育服务、教育医疗服务、旅游娱乐服务、餐饮住宿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其他生活服务,其中一般纳税人(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或经税务机关批准)适用税率为6%,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计税方法,征收率为3%。而现行生活服务业的营业税税率为3%~20%(如娱乐休闲业适用5%~20%税率),餐饮住宿的税率一般为5%。
影响:新规将倒逼餐饮企业选择正规进购渠道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营改增”将倒逼餐饮企业建中央厨房。“中央厨房在降低人工成本、提升菜品质量和标准方面有诸多好处。在营业税征收阶段,中央厨房的加工和配送让‘加工一道菜’重复纳税。
营改增之后,因进销明显,各门店使用中央厨房的供货可实现抵扣。”广州酒家的负责人表示。此外,营改增的新规还将倒逼餐饮企业选择正规的食材进购渠道,“能够得到的可抵扣发票越多,增值税纳税额越少。营改增之后,倒逼餐馆选择通过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正规供应商处购进粮油、调料、烟酒、饮料、原材料等。”花城汇经营牛腩店的项老板表示。
另一家餐饮连锁企业负责人则表示,据他了解,营改增后,政策允许的相关发票,才可实现抵扣。他以后筛选进货商主要有两个方向:一般纳税人或能开具发票的农户直接收购农产品;一般纳税人需开具货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按照规定,购进免税农产品可以按照买价和规定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扣除率为13%。
来自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显示,虽然2015年餐饮业有整体回暖的迹象,但受限于物价、租金、人工等成本的上涨压力,一些餐饮品牌仍面临转型或缩减店面的窘境。天河北一家经营高端粤菜的老板告诉记者,此次税负降低后,有利于他们下调菜式价格,以薄利多销来赢得顾客。
文章来源:乐上财税网
范文三:税负率参考
税负率参考分享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xx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 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具体的税负率表是:
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
企业税负率计算
目前一般指增值税:
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
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企业增值税税负率
问:1.我单位是进出口贸易公司,以自营出口为主,取得进出口权及出口业务已有3年,但最近业务比较少,不知现在对销售收入方面是否还有规定,比如说,年销售额最少要达到180万.
2.外销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95%以上的自营生产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如何计算.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请列计算公式。
答:1、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时,不受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须达到180万元以上的限制。但2004年7月1日以后新办的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小型商贸企业必须自税务登记之日起,一年内实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以上,方可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2、税负={【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7%-(年度进项税额合计- 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
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不包括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如你第二问中,假设总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外销收入95万元,内销收入5万元,进项税金15万元,征税率17%,退税率13%,计算如下:
销项税金=50000*17%=8500元
进项税金转出=950000*(17%-13%)=38000元
应交税金=8500-(150000-38000)=-103500元
税负=[8500+950000*17%-(150000-38000)]/1000000*100%=5.8%
如此题,你公司未缴纳增值税,实际税负为0,但由于是外销产品实行免抵退税政策所致,又有征、退税率差,所以理论税负为5.8%。
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
行业 预警税负率
租赁业 1.50%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0%
专业技术服务业 2.50%
专业机械制造业 2.00%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0%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 1.00%
饮料制造业 2.00%
医药制造业 2.50%
畜牧业 1.20%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0%
塑料制品业 3.00%
食品制造业 1.00%
商务服务业 2.50%
其他制造业--管业 3.00%
其他制造业 1.50%
其他建筑业 1.50%
其他服务业 4.00%
其他采矿业 1.00%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00%
批发业 1.00%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0%
农、林、牧、渔服务业 1.1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0%
零售业 1.50%
居民服务业 1.20%
金属制品业--轴瓦 6.00%
金属制品业--弹簧 3.00%
金属制品业 2.00%
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 2.00%
建筑材料制造业 3.00%
建筑安装业 1.50%
家具制造业 1.50%
计算机服务业 2.0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0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 4.0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5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5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0%
纺织业--袜业 1.00%
纺织业 1.0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0%
房地产业 4.0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50%
道路运输业 2.00%
税负是以前国税衡量企业的增值税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经济模型的试点工作推进,对一些能源消耗,及水电控制的行业模型将取代税负这一重要指标(自己观点)
范文四:税负率计算
出口企业增值税的税负率计算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额+免抵税额)/(直接出口销售额+内销应税销售额)*100%
(1)分母的销售额指不含免税的销售额(如国内转厂等免税的销售额)。
(2)如果当月的应交增值税金计算为负数,则当月的应交增值税额为0(即增值税申
报表第19栏为0)。
(3)在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如果免抵退税额(20栏)〈 期末留抵税额(23栏),
则免抵税额(25栏)=0。如果免抵退税额(20栏)〉期末留抵税额(23栏),则免抵税额(25栏)为正数。当月为正数的免抵税额(25栏)不可以留作下个月的免抵退税额使用,xx局只作相应调库处理。税局调库与企业申报税无关,企业不需考虑调库因素。
(4)如果当月应交增值税额为0,免抵税额为0,则当月的税负率为0。
(5)税负率每月之间可能变化很大(因出口销售额和进项税额可能在不同月份反映),
一般以半年或一年计算税负率才有意义。
什么是税负?税负率如何计算?
如果每个月都进项大于销项,那你要提交一份有关这种情况的说明。说明你是因为材料或者产品的库存增加而引起的,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能够说明原因就行,但是前提条件是你的各项材料、电费等成本项目都很正常。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
税负即税收负担。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负。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人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税收入按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入计算就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工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金,具体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退税收入—适用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税负了。
另外对于免税及出口企业来说,运费税,城建税依然要扣,抵税比例为6%,应计入公式中。 税负率与税率的区别 税负率指纳税人实际交纳税额与其实际收益的比例;而税率则指对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二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差别。税率是形成税收负担率的基础,税收负担率则是税率的反映。但税收负担率往往并不直接等于税率。只有当课税对象与纳税人的实际收益额相等(即与税收负坦率的分母项相等)时,税收负担率才等于税率。[1]
税负问题:
请问一般纳税人食品加工企业的税负率如何计算?服务业的税负率如何计算
税负率的计算方式是一样的,税负率==纳税人已交的税金/实现的收入*100%,一般食品加工业的税负率在1.2%左右,服务业要看是做什么行业的。税负率是衡量企业税收占收入比重的一个指标,如果企业的税负很低,说明他的收入多、交税少,很有可能是偷税行为,税负的高低根据行业、地区不同而不同,没有特别固定的比率。如果企业的税负低于当地同行业的平均比率,只要有正当的原因也可以说明的,还有就是要和主管xx局的主管人员多沟通。
增值税行业税负率(%)
(2009-10-09 10:56:17)
农副食品加工 3.50
食品饮料 4.50
纺织品(化纤) 2.25
建材产品 4.98
化工产品 3.35
医药制造业 8.50
卷烟加工 12.50
塑料制品业 3.50
金属制品业 2.20
电子通信设备 2.65
商业批发 0.90
商业零售 2.50
其 他 3.50
所得税行业税负率(%)
饮料制造业 2.00
医药制造业 2.50
塑料制品业 3.00
食品制造业 1.00
商务服务业 2.50
其他建筑业 1.50
其他服务业 4.00
农副食品加工 1.00
批发业 1.00
零售业 1.50
建筑材料制造 3.00
建筑安装业 1.50
家具制造业 1.50
计算机服务业 2.00
纺织业 1.00
房地产业 4.00
道路运输业 2.00
餐饮业 2.00
娱乐业 6.00
--------------------------------------------------------------------- 税负分析基础知识
一、宏观税负及相关概念
(一)税收负担分类
1、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是指国家征收的税款占纳税人税源数量的比重,反映出税款与社会新增财富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不同主体为出发点,税收负担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从国家的角度看,税收负担反映出国家在税收课征时的强度要求,即:要征收多少税收;另一方面,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税收负担反映出纳税人在税收缴纳时的负担水平,即:承担了多少税款。
2、宏观税收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的比重,反映出一定时期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水平,是一个受制于国家政治、经济、财税体制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宏观税收负担率=税收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100%
3、单项税种的税收负担
单项税种的税收负担是指某一税种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占该税种税基的比重,反映该税种的征税强度,是分析和研究税收制度和税制结构的重要内容。计算公式如:
增值税负担率=实纳增值税税额/含税销售额*100%(或不含税销售额)
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实纳所得税额/实现利润额*100%
本次税负调查分析中分行业增值税负担率分母统一为不含税销售额。
4、行业税收负担
行业税收负担是指按照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测算某行业的税收与相关税源之比,计算出某行业税负。如增值税行业税负为某行业增值税与该行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之比。
在计算单项税种行业税负过程中,根据分析需要,既可以计算实际税负(如实缴增值税税负,以实缴增值税作为分子),也可以计算名义税负(如应缴增值税税负,以应缴增值税作为分子),既可以计算销售收入税负(如以计征增值税销售收入作为分母),也可以计算增加值税负(如以增加值作为分母)。
如某行业增值税宏观税负==某行业增值税÷该行业增加值;
某行业增值税微观税负==某行业增值税÷该行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
由于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商品批零贸易业与餐饮业是一个产业,单独测算商业增加值比较困难。在实际分析中,一般选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分母。即:
商业增值税宏观税负==商业增值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商业增值税微观税负==商业增值税÷商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相同行业的税负比较,可以反映出征收力度和征管质量的差异。
5、行业预警税负
目前,总局计统司定期公布行业预警税负指标。具体方法为:在计算出行业税负水平后,根据统计学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计算出行业税负离散度,以0.6作为参考值,当离散度小于等于0.6时,预警税负为行业平均税负减离散系数,当离散度大于0.6时,预警税负为行业平均税负减去行业平均税负乘以0.6的积。预警税负反映某行业最低税负标准,当某行业税负低于预警税负,则该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征收力度不足的问题。从研究实证看,对比离散系数和行业税负相关关系,税负低的行业离散系数
普遍较大,税负高的行业离散系数普遍较小,说明一般情况下,税负低的行业存在的问题更多一些。
(二)GDP及相关知识
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即全社会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总和就是GDP。
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GDP上述三种形态在核算时分别体现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分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衡量核算期内新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最终去向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测算的GDP,理论上应该一致,称为三面等值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三种方法计算的GDP往往存在差异,但需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误差(一般为3%)范围内。
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中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只是反映物质生产部门物质产品生产的成果,而国内生产总值则包括全部生产活动的成果,既包括物质生产成果,也包括劳务活动成果。
GDP的中文名称为:国家一级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如中国GDP称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4年1月开始,我国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各地方GDP称为××生产总值,如山东GDP称为山东生产总值。
2、GDP数据发布
我国自1985年建立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制度以来,计算方法逐步完善,GDP及有关数据为党和各级政府及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4年始,参照国际惯例,我国GDP数据发布程序进行了改革,目前,年度GDP和季度GDP的发布程序分别如下:
(1)年度GDP核算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初步核算数在次年1月20日左右发布,并在2月和5月出版的《统计公报》、《中国统计摘要》上使用;初步核实数在次年9月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最终核实数在隔年5月和9月在《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年鉴》及其他出版物上发布;
(2)季度GDP核算分为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初步核算数于季后15日内发布,初步核实数于季后45日内发布,根据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对全年各季度GDP初步核实数进行调整,形成各季度GDP最终核实数,并对外公布。
3、工业增加值及分类
目前,统计局年度内对外公布的工业增加值为规模以上(即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在公布年度数据时,才有全口径的工业增加值数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在核算时采取的方法不一。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目前,统计规模以上企业数据采用全面报表制度,即根据统计法有关规定,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要向统计部门报送规定格式的统计报表,统计局以此为依据,汇总、公布有关数据。
(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下企业为统计局企业调查队控管,纳入企业名录库,名录库企业组成抽样框,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一般以工业总产值为标志,在抽样框内选定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计算这部分企业的增长情况,从而推及全部。
随机抽样是数理统计学上一个较为重要的理论,如果能够确保抽样的随机性,一般能够确保推算结果的正确性,误差一般不会超过3%。
计算分式为:
工业增加值=当期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率=上年的增加值/上年工业总产值
(三)常用的几个分析口径
目前总局进行宏观税负分析时,常用以下几个口径:
1、全口径税收宏观税负
全口径税收宏观税负是指全口径收入(一个地区的国、地税部门征收的全部税收收入,包括海关代征税收、证券印花税)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全口径税收宏观税负=全口径税收收入/地区生产总值*100%
2、国内税收宏观税负
国内税收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地区国、地税部门征收的全部税收收入扣除海关代征税收和证券印花税后的税收收入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国内税收宏观税负=国内税收收入/地区生产总值*100%。
3、全口径国税收入宏观税负
全口径国税收入宏观税负指全口径国税收入(一个地区的国税部门征收的全部税收收入,包括海关代征税收、证券印花税)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全口径国税收入宏观税负=全口径国税税收收入/地区生产总值*100%
4、国内税收收入宏观税负(国税部分,以下类同)
国内税收收入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地区国税部门征收的全部税收收入扣除海关代征税收、证券印花税和车购税后的税收收入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国内税收宏观税负=国内税收收入/地区生产总值*100%。
5、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宏观税负
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宏观税负是指剔除消费税差异对宏观税负的影响,一个地区国税部门征收的国内税收收入扣除消费税后的税收收入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宏观税负=(国内税收收入-消费税)/地区生产总值*100%。
6、增值税行业税负
总局计统司宏观处根据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发布行业税负状况,其计算增值税行业税负的口径为:
应交增值税行业税负=某行业应交增值税÷该行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
实交增值税行业税负=某行业实交增值税÷该行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
7、全口径国税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全口径国税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是指剔除第一产业差异对宏观税负的影响,全口径国税收入(一个地区的国税部门征收的全部税收收入,包括海关代征税收、证券印花税)占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全口径国税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全口径国税税收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100%
8、国内税收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国内税收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是指剔除第一产业差异对国内税收收入宏观税负的影响,一个地区国税部门征收的国内税收收入占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国内税收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国内税收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100%。
9、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是指剔除消费税和第一产业对国内税收收入宏观税负的影响,一个地区国税部门征收的国内税收收入扣除消费税后的税收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计算公式:
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国内税收收入-消费税)/(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100%。
在此次调查分析方案中,我省根据总局口径列出了各个口径的全国、相关省、各市的税负情况,供大家分析。
(四)税收弹性分析
开展经济税收关系分析时,除了税负分析,经济税收弹性分析也是一种重要分析方法。
税收弹性系数是指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反映经济税收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百分比/增加值增长百分比。
在统计报表中,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分产业、分行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相对数(增长百分比)为不变价,因此在计算弹性系数时,要进行现价增长的计算,即增加值增长百分比=(当年增加值绝对数-去年增加值绝对数)/去年增加值绝对数*100%。如统计报表中2005年山东国内生产总值为18468亿元,增长15.2%,按现价计算,2004年山东国内生产总值为15022亿元,增长22.9%。
按照经济学理论,税收增长比例应该和经济增长比例大致相同,即当税收弹性系数为1的时候,是比较完美和协调的增长形势。但税收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经济结构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包括由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国民收入结构和分配结构的调整及变化,导致税源结构和税收收入质量的改变,税制改革及统计口径等原因,都会造成经济与税收增长不同步。1965-1990年期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税收弹性系数平均为1.4。经济学界一般认为,弹性系数在0.8-1.2为合理区间。合理的税收比例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税收收入增长过缓,也会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税收征管手段不断增强,弹性系数在1.0-2.0期间均处于合理范围。
二、宏观税负水平介绍
(一)国际宏观税负参照标准与我国宏观税负现状
宏观税负是国际上衡量税负水平的通用标准。按国际通例:GDP人均26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最佳税负水平为13%左右(相当于全口径税收收入,含国地税,下同),人均750美元时,最佳税负水平为20%左右,人均10000美元时的高收入国家,最佳
税负水平为30%左右。按上述标准衡量,我国人均GDP已达1090美元以上,税负水平理应在20%以上为最佳,但是实际上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几十年来一直在10%-18%之间浮动,1990-2005年分别为(%)13.92、13.83、 12.38、 12.29、 10.96、 10.33、 10.18、13.02、11.06、 11.67、 14.17、 15.67、 16.77、 17.07、16.1、16.93。从国际比较中得知,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是低水平的,据《世界竞争力年鉴》4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据,2000年各国税收收入占当年GDP比重(%)最低的是中国香港为
9. 94、最高的是瑞典为52. 94,平均为35左右,其中:发达国家的日本为27. 02,美国为28. 22、澳大利亚为31. 82、加拿大为36. 35、英国为37. 27、德国为37. 99、意大利为42. 26、法国45. 60;发展中国家一般为20%-26%左右,哥伦比亚为11. 57、菲律宾为13. 93.泰国为14. 98、印度尼西亚为16. 51、印度为16. 79,阿根廷为
20. 99、马来西亚为22. 31、韩国为26. 20、俄罗斯为26. 700,而我国为14.17%。
(二)国税宏观税负现状
1、全口径国税收入宏观税负
近年来我省宏观税负稳步提高,但与全国相比仍处于偏低水平。2005年我省全口径国税收入宏观税负为7.8%,分别低于全国、全国扣京津沪、江苏、浙江、广东3.9、
2.2、2.8、4.7、5.3个百分点。
全省分市看,高于全省平均税负的有5个市,分别为青岛(14.6%)、济南(8%)、东营(14.2%)、日照(11.7%)、莱芜(9.9%),其他12个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菏泽(3.9%)、聊城(3.7%)、威海(3.6%)、德州(3.4%)、临沂(3.4%)宏观税负在4%以下。
2、国内税收收入宏观税负
2005年我省国内税收收入(扣除海关代征和车购税,总局口径)宏观税负为5.8%,分别低于全国、全国扣京津沪、江苏、浙江、广东3.3、2.2、2.2、2.7、2.6个百分点。
全省分市看,高于或接近全省平均税负的有6个市,分别为青岛(5.8%)、济南(7.4%)、淄博(6.6%)、东营(13.9%)、莱芜(9.4%)、滨州(5.7%);其他11个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菏泽(3.7%)、聊城(3.5%)、德州(3.2%)、威海(3.0%)、临沂(3.0%)、日照(3.0%)6个市宏观税负在4%以下。
3、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宏观税负
国内税收收入进一步扣除消费税后,我省宏观税负为5.3%,分别低于全国、全国扣京津沪、江苏、浙江、广东2.8、1.7、2.1、2.7、2.4个百分点。
全省分市看,高于或接近全省平均税负的有6个市,分别为济南(6.2%)、淄博(6.0%)、东营(13.7%)、济宁(5.4%)莱芜(9.4%)、滨州(5.5%);其他11个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泰安(3.8%)、菏泽(3.6%)、聊城(3.5%)、德州(3.2%)、临沂(3.0%)、日照(2.9%)、威海(2.8%)7个市宏观税负在4%以下。
4、工业增值税税负
2005年我省工业增值税税负(工业增值税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3%,分别低于全国、全国扣京津沪、江苏、浙江、广东4.3、6.1、2.5、3.8、3.6个百分点。
全省分市看,高于或接近全省平均税负的有7个市,分别为青岛(7.1%)、济南(7.5%)、淄博(8.1%)、枣庄(7.1%)、东营(12.3%)、济宁(10.8%)、莱芜(13.4%)、滨州(8.4%);其他10个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临沂(4.8%)、威海(3.7%)税负在5%以下。
5、商业增值税税负
2005年我省商业增值税税负(商业增值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分别低于全国、江苏、浙江、广东1.5、1.4、1.5、1.6个百分点。
全省分市看,税负低于1%的市有济宁(0.9%)、威海(0.9%)、聊城(0.8%)、菏泽(0.8%)、德州(0.6%)。
(三)开展税负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市场经济指标参比法,是指在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分析中,将宏观税负、行业税负或者企业税负经过加工整理后,将有关数据与市场经济当前数据比较一致性和差异。如果现有指标与当前市场经济公认标准指标差异过大,表明现有指标数据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应引起征管部门注意,并应当根据《征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行业、企业质疑数据按照市场经济当前公认标准指标予以重新核定。这种方法从技术上看相对简单,但从数据调查采集情况看,调查采集工作难度比较大,但正因如此,该方法是能够发现我们征管工作中薄弱环节的主要方法。如我们在基层调研中,通过这种方法发现当地小型或个体加油站应缴税负率偏低。调查发现该市2004年小型或个体加油站共126户,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73亿元,实现增值税198万元,平均应缴税负率0.53%,低于全国该行业0.64%的预警下限,基本得出了该行业征管存在一定漏洞的结论。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用来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某种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常用的因素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相关联因素的剖析,其特点不是借助于数字模型,而是根据相关因素的性质,表明其数量变化对所研究现象变动的影响关系与制约关系,从本质上讲属于经验方法。
你说我说“税负率”
2010-1-6 20:36 刘晓伟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近日,听某企业财务人员小张讲了这样一件事:2007年春节前后,由于原料供应企业财务人员放假,小张所在的企业没有及时取回一些进项发票,导致当月纳税较多,xx局软件计算出来的税负率一下子就上去了,企业因此受到了xx局的表扬。由于该企业的销售额在当地同行业中所占比重较大,带动了行业平均税负率的提高,使同行业其他企业成了税负率偏低的“异常”户,纷纷被税务机关约谈举证。待到下一个月,该企业取得了进项发票并进行了抵扣,纳税额减少,企业又成了税负率偏低的“异常”户,被请到税务机关约谈。两个月的两种不同待遇,让他感慨颇多。
近年来,随着税务机关纳税评估的积极推行,“税负率”成了税务人员和企业老总、财务人员经常谈论的话题。笔者近期参加了一项税务专项调查活动,对象是当地行业税负率在全省平均值以下的异常企业,目的是找出这些企业税负率低的原因。调查中,笔者发现,企业甚至比税务机关更关心税负率,有企业老板直截了当地对税务人员说:“你们给透个底,税负率要达到多少才行,我们无论如何保证达到!” 这位老板说,他经常被税务机关请去解释税负率低的原因。谈得多了,他对“税负率”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税负率’一定低不得,低了就要到xx局‘喝茶’。我常嘱咐会计,进行账务处理时要先算算税负率
,千万不能低于xx局掌握的那个税负率平均值。”对这位老板的做法,我们不予评论,但目前这样做的企业不在少数。 作为监控纳税人当期纳税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机通过计算得出一定时期某行业的税负率平均值。如果某企业当期税负率大于或等于平均值时,监控系统将评定其为正常户,反之,则被设定为异常户,需要进行纳税评估。
将税负率作为评价企业纳税申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应该说无可厚非。但随着税负率的广泛应用,在企业财务人员和税务人员之间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导致征纳双方产生了一些不和谐音符,甚至给企业造成损失,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笔者就曾听说为均衡各月税负率而误事的例子。某企业购进了一大批原料,可供数月使用。考虑到税负因素,企业每月均匀认证抵扣,不小心最后一张票错过了三个月的认证期,结果得不到xx局的认证而无法抵扣。
履行纳税义务即可,不必要搞人为的税负率控制,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
税务人员应更新观念,客观看待和评价税负率,不能仅以税负率高低来论英雄,而要把税负率指标放在一定地域、一定时期、一定行业范围内,结合企业具体数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细心倾听纳税人述说原委,用好用活“税负率”,从而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
各行业税负率参考
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xx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 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具体的税负率表是:
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
企业税负率计算
目前一般指增值税:
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
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 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注:1 对实行
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
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
行业 预警税负率
租赁业 1.50%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0%
专业技术服务业 2.50%
专业机械制造业 2.00%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0%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 1.00%
饮料制造业 2.00%
医药制造业 2.50%
畜牧业 1.20%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0%
塑料制品业 3.00%
食品制造业 1.00%
商务服务业 2.50%
其他制造业--管业 3.00%
其他制造业 1.50%
其他建筑业 1.50%
其他服务业 4.00%
其他采矿业 1.00%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00% 批发业 1.00%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0%
农、林、牧、渔服务业 1.1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0% 零售业 1.50%
居民服务业 1.20%
金属制品业--轴瓦 6.00%
金属制品业--弹簧 3.00%
金属制品业 2.00%
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 2.00%
建筑材料制造业 3.00%
建筑安装业 1.50%
家具制造业 1.50%
计算机服务业 2.0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0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 4.0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5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5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0%
纺织业--袜业 1.00%
纺织业 1.0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0%
房地产业 4.0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50%
道路运输业 2.00%
范文五:税负率标准
xx局金税工程系统中,各行业企业所得税预警税负率标准大概是多少?最佳答案
xx局内部是有软件提示税负预警的软件,正常情况参考比例如下: 各行业企业所得税预警税负率参考:
1 餐饮业 2.00%
2 道路运输业 2.00%
3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50%
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0%
5 房地产业 4.00%
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0%
7 纺织业 1.00%
8 纺织业--袜业 1.00%
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0%
1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50%
11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50%
1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 4.00%
1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00%
14 计算机服务业 2.00%
15 家具制造业 1.50%
16 建筑安装业 1.50%
17 建筑材料制造业 3.00%
18 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 2.00%
19 金属制品业 2.00%
20 金属制品业--弹簧 3.00%
21 金属制品业--轴瓦 6.00%
22 居民服务业 1.20%
23 零售业 1.50%
24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0%
25 农、林、牧、渔服务业 1.10%
26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0%
27 批发业 1.00%
28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00%
29 其他采矿业 1.00%
30 其他服务业 4.00%
31 其他建筑业 1.50%
32 其他制造业 1.50%
33 其他制造业--管业 3.00%
34 其他制造业--水暧管件 1.00%
35 商务服务业 2.50%
36 食品制造业 1.00%
37 塑料制品业 3.00%
3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0%
39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0%
40 畜牧业 1.20
41 医药制造业 2.50%
42 饮料制造业 2.00%
4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 1.00%
44 娱乐业 6.00%
45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0%
46 专业机械制造业 2.00%
47 专业技术服务业 2.50%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内销销项+免抵退销售额×征税率-进项税额)/(免抵退销售额+内销销售额) *100%
假设某公司总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外销收入95万元,内销收入5万元,进项税金15万元,征税率17%,退税率13%,计算如下:
销项税金=50000*17%=8500元
进项税金转出=950000*(17%-13%)=38000元
应交税金=8500-(150000-38000)=-103500元
税负=[8500+950000*17%-(150000-38000)]/1000000*100%=5.8%
如此题,该公司未缴纳增值税,实际税负为0,但由于是外销产品实行免抵退税政策所致,又有征、退税率差,所以理论税负为5.8%。
公司是生产型企业,税负率为4%,本月内销198万。出口销售:35万人民币,退税率为16%。
2012-8-29 19:49
提问者: 周于海洋 | 浏览次数:48次
那么本月认证多少进项金额会有进项留底呢?麻烦些详细些
销项税198*17%=33.66
免抵退税额 35*16%=5.6
进项税额转出35*1%=0.35
本月认证税额超过33.66+0.35=34.01万就会有留抵税额。
如果税负率4%的话
应纳税额+免抵税额=(198+35)*4%=9.32万。
如果没有退税的话免抵税额为5.6万
应纳税额:9.32-5.6=3.72万
需要认证进项税额33.66+0.35-3.72=30.29万
追问
按上面的算法那本月实际缴纳增值税是33.66-30.29=3.37万对吧 如果要退税那认证多少进项呢?
回答
本月实际缴纳增值税是33.66-30.29+0.35=3.72
如果要退税那认证超过34.01万,超过多少退税就是多少,但退税不会超过5.6万
一般贸易出口250万美元,内销2000万人民币。汇率6.3521,征税率17%,退税率15%,出口糢拟税负率4.25%,内?
2012-5-4 12:46
提问者: seasonally_ | 浏览次数:193次
一般贸易出口250万美元,内销2000万人民币。汇率6.3521,征税率17%,退税率15%,出口糢拟税负率4.25%,内销税负率6%。
这里能沿用上面一题这样算? 2000*17%-进项税额=2000*6% ?
然后用 2000*17%-[进项税额-1588*(17%-15%)]=应纳税额
与免抵退税额1588*15% 比较? 出口模拟税负率好内销税负率不是很理解
答:是不是计算应该认证的进项税额?出口和内销是一起计算税负的 应纳税额+免抵税额=2000*6%+250*6.3521*4.25%=187.49万
销项税额2000*17%=340万
进项税额转出1588*2%=31.76
免抵退税额1588*15%=238.2
238.2-187.49=50.71
也就是应退税额为50.71时各税负率都能达到。
需要进项税额50.71+31.76+340=422.47万
其实这是税务机关的要求,计算行业税负率时不分出口和内销。
范文六:税负率参考
税负率参考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xx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 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具体的税负率表是: 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
企业税负率计算
目前一般指增值税:
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
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企业增值税税负率
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是国内第一部走直线、全过程案例、系统化管理的著
作!也是国内第一部敢于对财务人员承诺全过程系统化实战效果的好书,财务人员必看!
问:1.我单位是进出口贸易公司,以自营出口为主,取得进出口权及出口业务已有3年,但最近业务比较少,不知现在对销售收入方面是否还有规定,比如说,年销售额最少要达到180万.
2.外销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95%以上的自营生产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如何计算.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请列计算公式。
答:1、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时,不受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须达到180万元以上的限制。但2004年7月1日以后新办的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小型商贸企业必须自税务登记之日起,一年内实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以上,方可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2、税负={【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7%-(年度进项税额合计- 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不包括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如你第二问中,假设总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外销收入95万元,内销收入5万元,进项税金15万元,征税率17%,退税率13%,计算如下:
销项税金=50000*17%=8500元
进项税金转出=950000*(17%-13%)=38000元
应交税金=8500-(150000-38000)=-103500元
税负=[8500+950000*17%-(150000-38000)]/1000000*100%=5.8%
如此题,你公司未缴纳增值税,实际税负为0,但由于是外销产品实行免抵退税
政策所致,又有征、退税率差,所以理论税负为5.8%。
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
行业 预警税负率
租赁业 1.50%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0%
专业技术服务业 2.50%
专业机械制造业 2.00%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0%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 1.00%
饮料制造业 2.00%
医药制造业 2.50%
畜牧业 1.20%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0% 塑料制品业 3.00%
食品制造业 1.00%
商务服务业 2.50%
其他制造业--管业 3.00%
其他制造业 1.50%
其他建筑业 1.50%
其他服务业 4.00%
其他采矿业 1.00%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00% 批发业 1.00%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0%
农、林、牧、渔服务业 1.1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0% 零售业 1.50%
居民服务业 1.20%
金属制品业--轴瓦 6.00%
金属制品业--弹簧 3.00%
金属制品业 2.00%
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 2.00%
建筑材料制造业 3.00%
建筑安装业 1.50%
家具制造业 1.50%
计算机服务业 2.0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0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 4.0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5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5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0%
纺织业--袜业 1.00%
纺织业 1.0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0%
房地产业 4.0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50% 道路运输业 2.00%
范文七:税负率问题
税负率问题税负率=应交税金÷销售收入 [(销项税金-进项税金)÷销售收入×% ]
各行业平均税收负担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一)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
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将测算的企业税负率与上年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如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二)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
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
行 业 农副食品加工 食品饮料 纺织品(化纤)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造纸及纸制品业 建材产品 化工产品 医药制造业 烟卷加工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金属制品业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电子通信设备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商业批发 商业零售 其他 平均税负率 3.50 4.50 2.25 2.91 5.00 4.98 3.35 8.50 12.50 3.50 5.50 2.20 3.70 2.65 3.50 3.70 4.95 0.90 2.50 3.5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50%或低于-50%,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确定该企业申报是否异常。
(三)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100%
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100% 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额=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
如果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该企业申报异常。
(四)企业零负申报异常情况分析(考虑留抵税额增长比例)
(五)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分析
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当期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当期抵扣的全部进项税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连续两个月大于60%(特殊行业除外),该企业申报异常。
(六)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化分析
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动率=当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上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大于1.5或小于0.5,该企业申报异常。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如何评价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 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 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 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 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我们看一个例子:
如果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最终销售价为1000元,产品可抵扣的成本是600元。现在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家公司,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分立。
如果选择方式一:交纳增值税(1000-600)×17%=68元,税负为6.8%
如果选择方式二:假设销售给销售公司850元,交纳增值税(850-600)×17%=42.5,对
应的税负为5%。
企业虽然税负下降,但并没有异常,因为一部分税负转移到了销售公司。
除了把销售分离出来,企业还可以把研发设计、采购、人力资源等部分分离出来,一家企业的价值链越短,相应的税负越低。
可以看出,价值链分割将会导致各个部分的税负下降,但整个价值链的税负是相同的,因此,在比较不同企业的税负时,需要对两家公司的价值链进行比较,价值链不同税负不同属于正常现象。
2、分析企业的生产方式
企业的加工费用包括了折旧、人工、辅助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没有对应的进项可以抵扣。但如果企业将部分产品发外加工,对方开具专用发票,这些加工费就 产生了进项,企业销售额相同的情况下,交纳的增值税减少,税负下降。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选择发外加工模式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分析税负率时,要分析企业是 否存在发外加工的情况。
看一个假设的例子:
某公司年销售额1000万元,其中加工费用占30%。全部自 己生产的税负为5%。现在一半产品发外加工,新增进项1000×30%×50%×17%=25.5万元,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5%-25.5= 24.5万元,计算出的税负为24.5/1000=2.45%。
税负下降的原因在于接受委托加工一方承担了增值税。
3、分析企业的运输方式
现在企业销售产品往往是送货到对方的仓库,运输成本比较高。运输费用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我们比较两种常见方式的税负差异:
一是买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买方;
一是卖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卖方。
假设第一种方式产品售价1000元,第二种方式的售价就会加上运费,假设运费为100元。如果第一种情况交纳增值税5%,即50元;第二种情况需要多缴(100×17%-100×7%),即10元,第二种情况的税负是(50+10)/(1000+100)=5.5%。
可以看出,对运输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企业税负也就会不一样。
4、分析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
现在分析税负时比较强调同行业比较。其实,同一行业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往往不同。有些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走高端路线,产品品质好,销售价格贵。有些产 品重视低成本运作,重视大众市场,市场容量大,赢在薄利多销。由于市场地位不同,产品的毛利不一样,利润是增值额的一部分,利润越高,税负越高。因此同一 行业中,做高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高,做低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低。
5、分析企业的销售策略
影响增值税 税负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销售策略。基本的营销策略有两种:一种是推动式。方式的特点是给予经销商大的折扣、优惠、返点、奖励,靠经销商来推动市场。另一种 是拉动式。方式特点是通过品牌运作、广告投入、营销活动使最终消费者对产品认同、产生好感,拉动市场,对经销商没有特别的奖励和优惠。
假设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市场零售价是1000元,可以抵扣进项的原材料和其他成本是500元。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销售模式的税负:
第一种推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7.5折批发给经销商。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75%-500)×17%=42.5元,对应的税负为42.5/750=5.67%;
第二种拉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8.5折批发给经销商,另行投入100元的广告宣传费。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85%-500)×17%=59.5元,对应的税负为59.5÷850=7%。
6、分析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
企业与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一个理想、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根据成本的经验曲线,产品刚开始生产的时候,产品的成本比较 高,随着生产管理、设备运行、员工操作的熟练,产品的成本开始下降。因此,新产品投入市场时增值额比较低,增值税税负比较低,产品生产成熟以后,增值额上 升,税负也会上升。所以,判断税负的合理性要考虑企业目前生产的产品属于哪一阶段。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公式中的销项税额,它等于货物的销售额与税率之乘积;进项税额,一般来讲,其主要的部分是货物的购进额与税率之乘积(至于支付运费扣税问题,因其数量小,权且不作考虑)。于是,在该商品进销两个环节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应纳税额=(销售额-购进额)×税率。
货物的购进额又怎么确定呢?由于是纯理论分析,所以我们就假设所有购进的货物全部都销售出去了,这时,购进额应当同销售成本相一致(其他费用权且不作考虑)。公式为:商业应纳税额=(销售额-商品销售成本)×税率=商品销售毛利×税率。
用公式两边同时除以销售额,就可得到商业一般纳税人的理论税负率:商业税负率=毛利率×税率。
例1:A商业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100元货物,同时支付进项税17元(如不作特别说明,税率都取17%。下同),不含税售价150元,全部出售,同时收取销项税25.50元,应纳税额为8.50元,税负率为5.67%。若直接用毛利率计算,毛利率为33.33%,税负率也为5.67%。现在,由于小规模商业企业的税负率为4%,可求出其毛利率=4%÷17%=23.53%。这就是说,当商业经营中的毛利率达到23.53%时,商业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跟小规模商业企业征收率相等。因此,两类商业增值税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平衡点就是毛利率为23.53%。实际运用时,还需将其换算成含税税负平衡点,即:23.53%÷(1+4%)=22.63%。
而工业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商品销售成本如果换上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即使加工出来的产品全部都卖出去了,销售成本也只能等于全部制造成本,而并不等于制造产品中的货物购进额。因为,工业产品的制造成本中,除了包含有外购原材料等货物的购进额外,还包括有工人的工资和车间经费(含折旧费等)这些不发生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加工增值部分。现在,我们不妨把这些加工增值部分占产品制造成本的百分比叫做加工增值率,并假设所有外购的原材料等外购货物全部都制造出了产成品,而制造出来的产成品又全部都销售掉了。这样,工业生产中发生的货物购进额与制造产品所耗用的货物购进额就完全相等了,它可以通过加工增值率从产品销售成本中折算出来。
即:
购进额=产品销售成本×(1-加工增值率);
购进额=(销售额-销售毛利)×(1-加工增值率);
工业应纳税额=销售额-(销售额-销售毛利)×(1-加工增值率)×税率;
工业税负率=1-(1-销售毛利率)×(1-加工增值率)×税率。
例2:B工业企业为一般纳税人,购进100元材料,同时支付进项税17元,此材料全部投入加工后生产成本为120元,所产产品又全部卖出,不含税售价150元,同时收取销项税25.50元,则其税负率应与前述的A商业一般纳税人计算的一样,即5.67%。再直接代入工业税负率公式:销售毛利率=(150-120)÷150×100%=20%;加工增值率=(120-100)÷120×100%=16.67%,税负率=1-(1-20%)×(1-16.67%)×17%=5.67%。因为小规模工业企业的征收率为6%,并将其换算成含税税负率,即6%÷(1+6%)=5.66%,则可利用数学中的等式变形方法而求出两类工业增值税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平衡点公式为:(1-销售毛利率)×(1-加工增值率)=66.71%。实务上,在具体运用公式时,各地可由专业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或使用者个人的职业经验对各类产品加工增值率搞一些参数标准,例如xxxxxx的分类产品加工增值率参数为:机械工业25%、化学工业20%、纺织工
业18%等。而有了这些标准参数,工业税负平衡点——销售毛利率,就可计算出来了。
其次,要用好税负平衡点。
当你所办的是商业企业时,你可以通过市场调查与分析,或根据本企业以往年度的经营实际情况,或参照同类商业企业销售状况,测算出本企业当年商品销售毛利率,该率如果高于22.63%,那么做一般纳税人,其税负率会高于4%;而做小规模纳税人,其税负率会低于4%。换句话说,如果你测算出的本企业商品销售毛利率低于22.63%时,能够争取加入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行列是可以节税的。
例3:C商业企业2001年商品销售收入170万元,毛利率18%,若按一般纳税人计税,其税负率为:18%×17%=3.06%,这比小规模商业企业的含税税负率3.85%(即4%÷104%)降了0.79%,可节约税款支出为:170×0.79%=1.343(万元)。C企业明白这笔节税账后,就应当对照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的两个标准去努力,即一要把销售额搞上去,以达到180万元关口;二要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创造这两个条件后,就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合理合法地降低自己的税负。
当你所办的是工业企业时,可先根据自身的产品类别,确定出该产品的加工增值率,求出该产品的税负平衡点,接着再测算你这个企业实际的销售毛利率,它如果大于税负平衡点时,要想降低税负,就不要去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当然,按规定必须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除外)。反之,就应当争取加入一般纳税人行列以降低税负。
例4:D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某化工产品,根据本企业以往年度的成本核算资料,并考虑未来生产情况,估计该化工产品加工增值率为21%,则计算出税负平衡点为15.57%。若该企业2001年度的实际产品销售毛利率为28%,则计算出的税负率为7.33%,这比小规模工业企业5.66%的含税税负率高出1.67%,假设D企业该年度产品销售收入为90万元,此时,企业如不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就可节约税款支出为:90×1.67%=1.503(万元)。
最后,不要顾此失彼。
在上述C、D两企业的筹划示例中,没有考虑企业销货中需要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如果片面要求降低税负而不愿当一般纳税人,很可能产生因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影响企业销售额的负作用。因此,在纳税人类别选择的筹划中,决策者应当尽可能地把降低税负同不影响销售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切莫因小失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增值税税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密切相关,分析企业税负,除了参考行业统计的结果,还必须了解、分析企业的经营特征,抛开企业的经营特征分析,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纳税评估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视野文章
税负率即企业当期税款占当期收入的百分比,由于营业税与收入直接成等比关系,所得税是根据调整后的所得计算的,与企业的收入或者利润没有直接的关系,一般重点掌握的是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通过税负率的评价,可以从整体判断税负情况,通过对比同行业的税负,可以从市场角度整体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税负情况。
目前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为税负率=当期实际入库增值税税款/当期应纳增值税收入
为了便于理解,必须将税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下转化,主要针对当期实际入库增值税税款的变化:
销售成本=本期存货增加+期初库存-期末库存
本期存货增加=销售成本-(期初库存-期末库存)
本期实际纳税=销项-进项
=本期销项-本期进项-上期留抵
=本期销售收入×17%-本期存货增加×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
=本期销售收入×17%-[销售成本-(期初库存-期末库存)]×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
=本期销售毛利×17%+(期初库存-期末库存)×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
其中杂项抵扣主要指运费抵扣,低值易耗品抵扣,劳保用品抵扣等
评估过程中,企业面对的问题一般都会是税负率差异这个结论,特别是税负率低,如何来理解呢:
1.税负异是必然的
由于目前税负率同比同行业税负率是通过采集全国重点税源户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而来的,同时由于采集计算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所以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由于对比的企业在行业的地位和时间滞后,所以比较有一定的狭隘性,结合企业在市场的地位,企业经营的规模,产品差异性等情况的存在,各企业存在天然的税负差异性,也就是税负率差异是必然的,同时由于市场会出现波动,所以税负率在周期上有一定的波折,也就是税负存在周期性的变化。
2.税负正确与否其基础是会计核算正确
税负计算是依据会计资料,由于借贷记账方法的核算优势,企业的税负计算都是正确的,除非其会计核算错误,税负低的情况一定通过检查会计资料能够找到理由。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纯粹的税负率比较低都是正常的,是不是税负率一点用处没有呢? 确实如果仅靠税负率的评价,确实无法进行认定,有效的纳税评估必须结合企业的其他资料,如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判断。这里又提到了税负率的计算基础,即会计核算资料,所以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成为泄露天机的重要突破口。
通过一定的模式,分析方法,可以对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进行认定,从而对税负低的背后真实经营情况有一定的判断,由于评估的职能局限性,一般主要采取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通过对包括会计报表,审计报告等会计报告资料分析,常用方法详见会计视野税务业务探讨《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一文。
另一方面税务人员会结合询问,采用倒算的模式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判断,即以支定收的模式,比如从不涉及抵扣支出项目出发,包括房租,人员工资,招待费用等,这些项目必须毛利进行补偿,而毛利直接关系到当期税收。
通过上面的分析,企业如果要真正面对纳税评估关键税负的评价,必须加强会计核算,人为的税负率控制,反而是欲盖弥彰。
范文八:综合税负率
企业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xx局的关注,一般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 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具体的税负率表是: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
企业税负率计算
目前一般指增值税:
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
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 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注:1 对实行
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
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
行业 预警税负率
租赁业 1.50%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0%
专业技术服务业 2.50%
专业机械制造业 2.00%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0%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 1.00%
饮料制造业 2.00%
医药制造业 2.50%
畜牧业 1.20%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0%
塑料制品业 3.00%
食品制造业 1.00%
商务服务业 2.50%
其他制造业--管业 3.00%
其他制造业 1.50%
其他建筑业 1.50%
其他服务业 4.00%
其他采矿业 1.00%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00%
批发业 1.00%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0%
农、林、牧、渔服务业 1.1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0%
零售业 1.50%
居民服务业 1.20%
金属制品业--轴瓦 6.00%
金属制品业--弹簧 3.00%
金属制品业 2.00%
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 2.00%
建筑材料制造业 3.00%
建筑安装业 1.50%
家具制造业 1.50%
计算机服务业 2.0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0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 4.0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5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5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0%
纺织业--袜业 1.00%
纺织业 1.0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0%
房地产业 4.0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50%
道路运输业 2.00%
税屋提示——随着“营改增”的实施、行业发展变化及税局内部数据调整,本文提出的一些比率数据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相关行业,仅提供一些思路,请谨慎、灵活使用!
范文九:预警税负率
增值税行业平均税负率参照表!!!序号 行业 平均税负率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
税负=应交税金÷不含税销售收入
不同行业的税负不一样,商业和工业的税负不一样.一般来说商业企业税负不低于1%就不算低
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
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序号 行业 预警税负率
1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0%
2 食品制造业 1.00%
3 其他采矿业 1.00%
4 批发业 1.00%
5 纺织业--袜业 1.00%
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0%
7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 1.00% 8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00%
9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0%
1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0%
12 纺织业 1.00%
13 其他制造业--水暧管件 1.00% 14 农、林、牧、渔服务业 1.10% 15 畜牧业 1.20%
16 居民服务业 1.20%
17 租赁业 1.50%
18 其他建筑业 1.50%
19 零售业 1.50%
20 建筑安装业 1.50%
21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50%
22 其他制造业 1.50%
23 家具制造业 1.50%
24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50%
25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50% 26 饮料制造业 2.00%
2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0%
28 金属制品业 2.00%
29 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 2.00% 30 计算机服务业 2.00%
3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0% 32 道路运输业 2.00%
33 餐饮业 2.00%
34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0%
35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0%
3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00% 37 专业机械制造业 2.00%
38 医药制造业 2.50%
39 商务服务业 2.50%
40 专业技术服务业 2.50%
41 其他制造业--管业 3.00%
42 塑料制品业 3.00%
43 金属制品业--弹簧 3.00%
44 建筑材料制造业 3.00%
4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 4.00% 46 其他服务业 4.00%
47 房地产业 4.00%
48 金属制品业--轴瓦 6.00%
49 娱乐业 6.00%
增值税税负率
增值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
序号 行业 平均税负率%
1 商业批发 0.90%
2 金属制品业 2.2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商业零售 2.50%
5 电子通信设备 2.65%
6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7 化工产品 3.35%
8 农副食品加工 3.50%
9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其他 3.50%
12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3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4 食品饮料 4.50%
15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6 建材产品 4.98%
17 造纸及纸制品业 5%
1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9 医药制造业 8.50%
20 卷烟加工 12.50%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税发[2005]43号
2005-3-11 0:0 国家税务总局
附件1:
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一、通用指标及功能
(一)收入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和多列成本等问题,运用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
(二)成本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功能
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
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帐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所得额等问题。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其中: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三)费用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
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100%,其中: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与预警值相比,如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列费用问题。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100%.
如果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与前期相差较大,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营业(管理、财务)费用问题。
成本费用率=(本期营业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分析纳税人期间费用与销售成本之间关系,与预警值相比较,如相差较大,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期间费用问题。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总额+费用总额。
与预警值比较,如果企业本期成本费用利润率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税前列支费用评估分析指标:工资扣除限额、“三费”(职工福
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交际应酬费列支额(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限额、开办费摊销额、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广告费扣除限额、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财产损失扣除限额、呆(坏)账损失扣除限额、总机构管理费扣除限额、社会保险费扣除限额、无形资产摊销额、递延资产摊销额等。
如果申报扣除(摊销)额超过允许扣除(摊销)标准,可能存在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擅自扩大扣除(摊销)基数等问题。
(四)利润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100%.
上述指标若与预警值相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问题。
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按税法规定审核分析允许弥补的亏损数额。如申报弥补亏损额大于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可能存在未按规定申报税前弥补等问题。
营业外收支增减额。营业外收入增减额与基期相比减少较多,可能存在隐瞒营业外收入问题。营业外支出增减额与基期相比支出增加较多,可能存在将不符合规定支出列入营业外支出。
范文十:税负率详解
税负率用于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税收负担的大小。从国家宏观调空角度讲,只有相对合理的税负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纳税监管角度讲,在名义税率和税收政策一定情况下,实际税负过低,则有可能存在偷漏税问题,会引起税务监管部门的注意;从企业来讲,如果实际税负较高,企业也应该查明原因,加强纳税核算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纳税损失。 如果你想税负率高一点,就少认证一点了。当然税负率和你们的存货的增加都有关系的,只你们业务全是真实的,哪怕他们来查也不怕。一般增值税的税负率是销售总额的0.1%。一般增值税的税负率是销售总额的0.1%。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 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一般来讲,各个行业的毛利率是趋于同化,保持在一个波动区间之内的,这也就形成了增值税有一个行业的平均税负率,税务机构习惯把各个行业的税负率做为考核企业经营是否有异常的一个指标。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2、分析企业的生产方式
企业的加工费用包括了折旧、人工、辅助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没有对应的进项可以抵扣。但如果企业将部分产品发外加工,对方开具专用发票,这些加工费就产生了进项,企业销售额相同的情况下,交纳的增值税减少,税负下降。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选择发外加工模式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分析税负率时,要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发外加工的情况。
3、分析企业的运输方式
现在企业销售产品往往是送货到对方的仓库,运输成本比较高。运输费用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我们比较两种常见方式的税负差异:一是买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买方;一是卖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卖方。
4、分析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
现在分析税负时比较强调同行业比较。其实,同一行业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往往不同。有些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走高端路线,产品品质好,销售价格贵。有些产品重视低成本运作,重视大众市场,市场容量大,赢在薄利多销。由于市场地位不同,产品的毛利不一样,利润是增值额的一部分,利润越高,税负越高。因此同一行业中,做高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高,做低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低。
5、分析企业的销售策略
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销售策略。基本的营销策略有两种:一种是推动式。方式的特点是给予经销商大的折扣、优惠、返点、奖励,靠经销商来推动市场。另一种是拉
动式。方式特点是通过品牌运作、广告投入、营销活动使最终消费者对产品认同、产生好感,拉动市场,对经销商没有特别的奖励和优惠。
引起税负率降低的因素
一、销售价格降低,你可以比较一段时期内的销售价格走势,并说明为什么销售价格会降低的原因。比如季节性、供大于求、商业竞争激烈等等。
二、进货价格上涨,进货价格上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也会增加,这样,销项税减进项税的差额也就少了,税负率就降低了。
三:一个时期内的进货多,销售少,抵扣的进项税多,销项税少,也会降低这个时期的税负率。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各行业税负率
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xx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 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具体的税负率表是:
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
企业税负率计算
目前一般指增值税:
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
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 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注:1 对实行
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
行业 预警税负率
租赁业 1.50%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0%
专业技术服务业 2.50%
专业机械制造业 2.00%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0%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 1.00%
饮料制造业 2.00%
医药制造业 2.50%
畜牧业 1.20%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0%
塑料制品业 3.00%
食品制造业 1.00%
商务服务业 2.50%
其他制造业--管业 3.00%
其他制造业 1.50%
其他建筑业 1.50%
其他服务业 4.00%
其他采矿业 1.00%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00%
批发业 1.00%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0%
农、林、牧、渔服务业 1.1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0%
零售业 1.50%
居民服务业 1.20%
金属制品业--轴瓦 6.00%
金属制品业--弹簧 3.00%
金属制品业 2.00%
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 2.00%
建筑材料制造业 3.00%
建筑安装业 1.50%
家具制造业 1.50%
计算机服务业 2.0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0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 4.0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5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5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0%
纺织业--袜业 1.00%
纺织业 1.0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0% 房地产业 4.0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50%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