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材分析
2017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简析》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专项识字,编排了四篇课文——《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作为识字的语言材料。从内容上看,四篇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有大自然、姓氏、小动物;从形式上看,有词串、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此阶段学生的语感特点。
《春夏秋冬》通过情境图描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和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姓氏歌》这首小儿歌为学生列举了常见的姓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趣味,知道姓名也能帮助识字,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小青蛙》以儿歌的方式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x学生的识字能力。 《猜字谜》编排了两则简单有趣的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初步掌握猜字谜的基本方法。
“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故事和讲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以洪亮的声音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几个部分,通过形式多样的识字写字、阅读、积累等活动提x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单元5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8个汉字,积累相关词语,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词串、儿歌,背诵《姓氏歌》。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表示一年四季的季节名词,了解常见的姓氏.初步认识字谜这种文字现象。
4.初步了解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5.初步认识26个字母,读准音,区分形。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读文,巩固汉语拼音,提x识字、写字能力。
2.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提x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姓氏儿歌、表示天气的词语等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4.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初步体会到中国姓氏文化和字谜的有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和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具体语境、情境,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
的兴趣。
四、课时安排
1.春夏秋冬………………………2课时
2.姓氏歌…………………………2课时
3.小青蛙…………………………2课时
4.猜字谜…………………………2课时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1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部编语文一下教材分析——整体框架介绍
(转载)
2017-01-09 09:46:05 熊宁宁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
冬去春来,在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顺利使用半年之后,一年级下册也即将于新学期投入使用。在一上努力做好幼小衔接的基础上,一下教材继续平稳过渡,螺旋上升,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突出特点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
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口语交际,从一上和一下各四次的口语交际编排中可以看出,教材通过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以“听”为例,从“注意听别人说话”,到“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训练学生逐步从“能听”发展到“会听”。再如“说”的方面:从起步时的敢说、“大胆说”,逐步到 “配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提x口头表达能力。从交际习惯和交际规则方面看,从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到礼貌意识,让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中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
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
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
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有借鉴课文语言表达的,如,“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有指向生活的,如,“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能做什么?”有开展游戏活动的,如,“我们也来猜字谜吧!”“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演、猜、画等活动形式的引入,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为有趣的联系,有利于从单纯的听说读写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之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x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中有意识地设置了学科沟通的内容。
比如,语文园地中让学生展示在其他学科课本上认识的字,《要下雨了》《棉花姑娘》等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都体现了学科相互勾连、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大语文观念,把语文学习有机地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有语文。
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材分析
l 课文3-4篇
l 口语交际(间隔安排)
l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二、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
1. 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材分析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 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 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和8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1个新笔画。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
4.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
5.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喜欢之情。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0个生字、6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和3个新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能读好带有感叹句的句子。
3.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能将学到的词语运用于表达中。
4.读懂课文,能提取明显信息,乐于和小伙伴交流阅读感受。
5.感受儿童的美好愿望,了解革命传统故事。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
“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口语交际,从一上和一下各四次的口语交际编排中可以看出,教材通过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以“听”为例,从“注意听别人说话”,到“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训练学生逐步从“能听”发展到“会听”。再如“说”的方面:从起步时的敢说、“大胆说”,逐步到“配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提x口头表达能力。从交际习惯和交际规则方面看,从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到礼貌意识,让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中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
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
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有借鉴课文语言表达的,如,“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有指向生活的,如,“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能做什么?”有开展游戏活动的,如,“我们也来猜字谜吧!”“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演、猜、画等活动形式的引入,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为有趣的联系,有利于从单纯的听说读写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 1 -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 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口语交际,从一上和一下各四次的口语交际编排中可以看出,教材通过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以‚听‛为例,从‚注意听别人说话‛,到‚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训练学生逐步从‚能听‛发展到‚会听‛。再如‚说‛的方面:从起步时的敢说、‚大胆说‛,逐步到 ‚配合动作清楚明
- 2 -
白地说‛,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提x口头表达能力。从交际习惯和交际规则方面看,从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到礼貌意识,让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中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
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材分析
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
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有借鉴课文语言表达的,如,‚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想
- 3 -
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有指向生活的,如,‚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能做什么?‛有开展游戏活动的,如,‚我们也来猜字谜吧!‛‚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演、猜、画等活动形式的引入,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为有趣的联系,有利于从单纯的听说读写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之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x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中有意识地设臵了学科沟通的内容。
比如,语文园地中让学生展示在其他学科课本上认识的字,《要下雨了》《棉花姑娘》等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都体现了学科相互勾连、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大语文观念,把语文学习有机地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有语文。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
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识字写字编排及主要特点
- 4 -
1.识字写字编制的基本原则。
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这个原则的提出,有着心理学上的依据:识字写字能力和技术的掌握,分别遵循着不同的认知规律,具体来说,识字的难度与笔画的多少基本无关,有时甚至由于笔画较多的汉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使其更易识记;而写字则与之x度相关。而且,从认字写字与阅读的关系来看,‚多认少写‛可以促使学生在不加重负担的情况之下,提前阅读,体会阅读的乐趣。
2.识字的位臵与数量。
本册教材的识字内容主要安排在三个不同的位臵:识字单元,课文部分,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识字课和课文中,一课之内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最少的有8个,最多的有14个。每个‚识字加油站‛识字7-8个。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会认400个生字。
3.集中识字形式多样。
教材安排了两个专门的识字单元,同时在语文园地中专设栏目‚识字加油站‛,采用丰富多彩的样式进行集中识字学习。
- 5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
xxx第一实验小学校:何利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友情和快乐”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
《小公鸡和小鸭子》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是好朋友,小公鸡帮助小鸭子吃到了草地上的虫子,小鸭子又救了落水的小公鸡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懂得伙伴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树和喜鹊》这个故事写的是树和喜鹊原来非常孤独,后来人们在树的周围又种了好多好多树,引来了好多好多喜鹊,从此,树和喜鹊都有很多很多自己的伙伴,不再孤单,非常快乐。故事告诉同学们有了朋友才会有快乐,与朋友友好相处才会感到更加快乐幸福!
《怎么都快乐》课文以“快乐”为主题,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一人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他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回味快乐,继而保持快乐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通过真实的交际练习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能够说清寻求帮助的原因,同时学习使用文明用语。
“语文园地三”安排了“查字典”“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三个部分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习用音序查字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并通过古诗阅读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白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人们交流互动,空间不断扩大的全球化的社会。因此个体要学会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二、学习目标
1. 会认3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会3个偏旁,学习4个多音字。
2.学习并积累AABB式和描述动作的相关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x朗读能力,背诵古诗《赠汪伦》。
4.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友情的可贵,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5.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6.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会为他人付出是一种快乐。
7.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能说清寻求帮助的原因,同时学习使用文明用语。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认读汉字、运用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的能力有所提升,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够比较正确地断句,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读顺。但是还需要老师的榜样示范,在发现学生的朗读问题后,老师要及时进行纠正,指导。鼓励孩子读课外书也是提x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学难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课文内容,学生已经可以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大致了解,但是对于“友情”这一核心内涵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给予进一步指导。教学中教师要在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关键问题的引领,促进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引导他们品读重点句子和词语,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变变收获和感受,从而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情的可贵。)
2.学习用拼音查字法查字典。(教师要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亲自练习,逐步学习这种查字典的方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以提x学生识字的能力。)
四、课时分配
《小公鸡和小鸭子》——2课时 《树和喜鹊》——2课时
《怎么都快乐》——2课时 《请你帮个忙》——1课时
《语文园地三》——2课时
五、各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4个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复习本课的生字,学会3个生字的书写及生字组成的词语,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相互关心。
4.指导学生练习讲故事并尝试着演一演。
教学重难点:第一课时——认识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
的相互关心。
教学建议: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本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语言浅显,特别易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认识生字,但对于识记字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都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到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相互。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对汉字的识记方法,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以巩固识字效果,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相互关心,再以此为核心问题,带领学生品读文中的相关语句和人物对话,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初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在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比一比等方法识记汉字字形,巩固识字效果,通过老师范读,自主练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加强对学生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在品读课文的相关词句中,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互相关心的感情。以关键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相互关心?”引入,带领学生品读文中的相关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材分析
在教学课文时可采用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脉络纹理法,引导学生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词句品读法,以关键问题切入,带领学生品读相关词句,谈感受以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树和喜鹊》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个生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3个生字的书写及生字组成的词语,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和快乐。
4.探究树和喜鹊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体会朋友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第一课时——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个生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和快
乐。探究树和喜鹊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体会朋友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学建议: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孤单的树和喜鹊因为有了朋友而感到快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友情的重要性。故事采用对比的方式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变化。教学本课,依托课文情境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指导朗读是教学重点,老师要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归纳提x识字效率。引导学生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第1、3自然段中的描写,在具体语言文字中体会树和喜鹊数量上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孤单和快乐的体验,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树和喜鹊能够由孤单到快乐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了邻居,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朋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本课可以采用质疑激趣法,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还可以采用对比阅读法,通过对比树和喜鹊前后心情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从而理解故事的核心意义。
《怎么都快乐》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4个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3个生字的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丰富和快乐。
4.理解并积累表示动作的短语,提x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4个生字。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丰富和快乐。理解并积累表示动作的短语,提x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教学建议:本课是一首生动有趣的儿童诗,描述了儿童生活的多彩和快乐,字里行间流露出儿童生活的天真和快乐。本课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进行叙述,口语化较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儿童在文本情境中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朗读小诗是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么都快乐”,从而体会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要密切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读文,识记生字,并在学生将小诗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这朗读来表现儿童生活的多彩和快乐,提x学生的朗读水平。
此外,小诗中表示动作的短语较多,在教学中要结合课后习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并进行拓展练习,以提x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请你帮个忙》
教学目标:1.明白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别人的帮助。
2.在交际过程中把寻求帮助的原因说清楚,说明白。
3.在交际过程中做到态度真诚大方,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难点:在交际过程中把寻求帮助的原因说清楚,说明白。在交际过程中做到态度真诚大方,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建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请你帮个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日常生活的经验,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能大致身对方说出自己为什么需要帮助,但是对于语言表达过程中的文明礼貌这一要求还没有养成自觉的习惯,对自己寻求帮助的原因和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在表达的清楚、流畅、简洁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密切结合课文情境,采用案例研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交际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分组合作,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口语锻炼的机会,在展示与评议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做到说清楚、说明白,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以提x学生的交际水平。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复习26个字母的顺序和大小写。
2.掌握音序查字法的基本步骤。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音序查字法,提x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赠汪伦》,大致了解古诗内容,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珍贵的友情。
2.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量,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理解短文内容,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家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第一课时——掌握音序查字法的基本步骤。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音序查字法,提x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赠汪伦》,大致了解古诗内容,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珍贵的友情。理解短文内容,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家人的好品质。
教学建议:“语文园地三”安排了“查字典、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三个部分的内容。“查字典”是这个“语文园地”的重点,也是难点。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音序查字法,在学习中会存在很多困难,老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26个字母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演示,说明什么叫“汉语拼音音节索引”,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鼓励学生加强练习,以熟练掌
守正创新 特色鲜明──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分析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x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突出特点
(一)自然渗透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精神的滋养。部编本语文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这套教材格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材料的选择,集中识字课的编排,以及专门设置的《日积月累》栏目,处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教材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为儿童留下共同的文化记忆。
(二)尊重儿童,保护儿童天性
起步阶段的语文教育,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儿童天性,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做好过渡衔接。儿童对语言学习活动有着天然的热爱, 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听故事、讲故事、看图说话等学前阶段的重要语言活动形式,在一年级得以延续,借助学生
的口语优势实现向书面语的过渡。教材保护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采用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
教材以儿童为本,给儿童以充分尊重。例如,教材的开篇,从平等的学生视角出发,以“我上学了”为主题,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和“我本站语文”三个活动板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同时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内容同时实现国家认同、身份认同、角色转换、情感激发、习惯培养等多重目标,以“我是中国人,我很骄傲”“我是小学生,我很自豪”“我本站语文,我很快乐”的心情,奠定了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情感基调。
(三)夯实语文基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教材以书面语零起点为设计起点,平缓起步,稳步推进。一年级具有特殊性,因为初入学儿童需要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教学常规的养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一年级上册教材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梯度,容量适中,难度适宜, 内容合理有序。
教材努力处理好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拼音、识字和阅读的关系。考虑到汉字的重要地位,以及初入学儿童的语文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单元的集中识字,集中学习一批简单的常用字,然后再系统学习拼音,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使拼音与识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教材为学生打好口语和书面语基础,做好起步阶段的启蒙工作,使初入学儿童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教材不仅在知识能力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工作。
(四)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教材致力于提x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在重视积累的同时,强化运用,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要素的具体呈现,避免单调枯燥的机械操练,而是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活动设计以运用为导向, 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指导他们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五)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倡导自主学习
教材设置了不同的栏目,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鼓励探究学习,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不断激发学习动力。久而久之,使主动发现规律、主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成为一种习惯, 不断增强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重视大量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
教材强化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对教材中的课文是极其有益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教材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保证学生的阅读总量,以期通过大量阅读提x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衔接,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建设书香社会。
(七)版式设计独具匠心
教材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配有不同风格的插图。教材的设计除了满足审美的需要, 还充分考虑低幼儿童的阅读心理,关注儿童的阅读体验。例如,以不同颜色的对比和字号大小的对比突出主体内容:拼音阶段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选用不同的颜色;拼音音节的拼读过程作了灰度处理,更加突出音节这一主体内容;课文中汉字和拼音的大小对比非常鲜明,强调视觉优先选择汉字,以引导学生及早进行汉字阅读。这些基于儿童阅读心理的版式设计,能有效地突出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记忆,提x学生的识记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各部分内容的主要特点
(一)汉语拼音
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汉语拼音,以不断降低学习难度为目标,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避免增加学习负担。
这套教材准确定位拼音的学习目标,强调拼音的工具价值,集中编排汉语拼音,以拼音学习的规律为主要线索安排学习内容,短时间内集中解决问题。
1. 加强整合,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
教材重视学好拼音,但并不是单一学习拼音,而是将拼音与识字学词、口头表达整合设计,同步进行,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
拼音的每课都配有情境图,而且是整合的情境图。注重以图提示字母的音或形,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建立字母音与形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与单图相比,整合的情境图功能更加丰富, 因为它包含着故事情境,可以将拼音学习融入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看图讲故事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学生借以观察图画、看图说话,将发展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学习拼音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不至于在集中学习拼音的阶段,阻滞学生的口语发展,使学生的发展顾此失彼。
每幅情境图都蕴含着丰富的拼音学习资源。如《ɑi ei ui》一课的情境图,描绘的是一群小朋友放学后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图中的小朋友“一个挨着一个”,桌上放着“杯子”,老奶奶戴着“围巾”,其中的“挨”“杯”“围”提示了本课复韵母的音。除此之外,图中老奶奶的头发是“白(bái)”的,小朋友的头发是“黑(hēi)”的;最左边的小女孩双手放在“腿(tuǐ)”上听得多专注;右边的两个小朋友“背(bēi)”着书包;杯子里有“水(shuǐ)”……图画中暗藏着许多拼音学习元素, 等待着学生去发现。同时,图画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老奶奶和孩子们沉浸在阅读中,十分陶醉,画面营造出的浓厚的阅读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行为。
2. 精选常用音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提x拼音学习效率
教材重视拼音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关注学生的已有基础,利用学生认识的汉字学习拼音。
教材选择少而精当的音节供学生练习拼读, 基于常用音节的频率,以及儿童常用口语词的调查,精心选择使用频率x、与儿童口语联系最为密切的生活常用音节作为学习内容。这些带调音节,都是有效音节,都有实际意义,可以与学生的口语建立起直接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拼音学习的价值。拼音的学习直接指向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学习拼音,从根本上避免了对学生学习兴趣造成极大伤害的机械操练。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