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后感
在这个假期,听到和看到最多的名词就是“最美逆行者”了,他们不是我们熟知的解放军战士、武警特警,也不是消防员,而是能扶死救伤的白衣天使。为了阻击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的传播,为了挽救感染新型肺炎的病患,3.2万白衣天使逆行而上。他们不计报酬,不畏生死,以血肉之躯,与病魔决斗。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尊敬、学习。
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幸逝世。此前在微博上,他写道“等我病好了,我就会上一线”。
90后医生宋英杰叔叔,在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工作中,连续奋战十天九夜。因过度劳累心源性猝死,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
xxx中医院副院长徐辉,在疫情防治工作中,以身作则,恪尽职守,连续奋战18天后,积劳成疾,牺牲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上。
xxx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抗击疫情时,三天三夜没有休息,不幸感染冠状病毒后,在住院期间,依然用手机发微信,打电话指挥着医院的工作,关心着医护人员和病人。可不幸的是,新冠状病毒夺去了他的生命。
……
我知道还有无数个白衣行者们,他们奋战在防疫阻疫的第一线,他们这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不禁令我肃然起敬。我常常在想,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妈妈说,是责任,是担当,是大爱,是深沉的爱国情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14亿中国人心中的榜样,更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楷模。在此,我想向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们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祝医护人员们:
身体健康,早日回家。
感动中国观后感
生活处处都有感动,也许那感动与世长存,也许那感动只是一瞬间,或者那感动是平凡的小事。感动带给人们一次次心灵的深触。《感动中国》带给我们一次感动的饕餮盛宴。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触最深的是陶艳波母亲。她那一抹感动深深触及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陶艳波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她本应当和丈夫儿子幸福安康的度过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儿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聪,这给还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艳波一次沉重的打击。可是,她没有放弃自我的儿子,她坚信,她的儿子必须能开创辉煌。于是,她每一天跟儿子一齐上学,成了儿子一生的同桌。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陶艳波辞掉了工作,就这么,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陶艳波每一天做随堂笔记,遇到听不懂,不理解的题便追着教师,一向追到了办公室,请求教师给她再次讲解一遍。晚上,陶艳波便细心地翻开笔记,给儿子讲题,有时甚至要讲好几次才能让儿子听懂。三十多岁的她,鬓发已经泛白,皱纹悄然爬上了她的脸颊。因为过度的操劳,导致陶艳波的秀发变得脆弱,最终一块块的脱落,使得陶艳波不得不戴上假发。身体也未老先衰。此刻,儿子在她的坚持之下,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陶艳波,她只是一个母亲,却有如此强大的毅力,也是因为爱子心切。为了自我的儿子,她哪怕放弃一切,放弃了容颜,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那里,可是陶艳波认为是值得的。她不问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将她百般摧残,她所顾虑的,所期望的,就是儿子将来的幸福与健康。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我们的母亲也许没有这么让人感动,我们自我也许也不会那么命运多舛。可是请不要忘记,感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许是生活中积累的一点点小事开始,那一抹感动,虽然清淡,但在纸上一点点积累起来,也是浓厚的。
感动中国观后感
自古以来,都是由一个个伟大的人,撑起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他们的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每逢国家有难,必有英雄挺身而出,许国不复为身谋。
有位八十四岁的老人,十七年前是抗击”非典”的第一功臣。他有院士的专业,他研究的治疗方法,让广东成为世界范围内对SARS治疗成绩的地区之一,他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他带领课题组,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使中国人摆脱了死亡阴影;他有战士的勇猛,敢于直面疫情,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我们呼研所来”这淡淡的一声无异于平地惊雷般,在中国的土地上炸响,在抗击非典最严峻时刻,更是连续工作30几个小时;他更有国士的担当,敢于直言,向世界披露了”非典”的真实情况。
而在十七年后,当病毒再次来势汹汹,84岁的他重新披甲上阵,一如当年,在呼吁人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后,却在耄耋之年毅然逆着人流、投身疫情战场的第一线。他是无双国士,更是遭受疫情国难之时的定海神针。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天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冯志如是说。
其实钟南山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1月19日,一张钟南山在列车上闭目小憩的照片在网上流传,我的眼眶不禁湿了,暖黄色的灯光下我们看得出他的疲意,他不是神,更不是百邪不侵的,时光在他的脸上留下了足迹,但他依然挺身而出,其实这世间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其实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逆着万千车流,在凛然严冬中、在危机四伏的疫区,如钟南山一般的负重者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不惧险难,以血肉之躯为你我撑起生命的屏障。
致敬钟南山院士,致敬与疫情做抗争的一线人员,愿疫情过后,春暖花开。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