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礼仪心得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几点体会:
第一、让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校园,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把国学教育与早间操活动、早晨读、环境创设、校园活动、民间游戏等各个方面相互渗透和整合,走进了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在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规范着孩子们的日常行为,同时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培育高尚德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开展国学活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传承文明是教育的重要责任。良好生活行为习惯是健康生活的基础。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在开展小学国学经典活动时,我坚持古为今用,挖掘潜在的积极因素,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我班有一位孩子上学经常迟到,家长生气的跟我说这几天早上起床他总是磨磨蹭蹭的,还闹着不洗手,不刷牙不洗脸,于是我抓住契机,将《弟子规》纳入健康教育,除了让其诵读《弟子规》外,还讲其中涉及到行为习惯养成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孩子明白了应该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习惯会成就好人生。
除此之外,我还通过讲国学故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国学故事能让小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我借助蕴含中国经典文化要义的故事的叙述,让小学生逐渐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国经典文化。国学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它蕴含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而科学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躯干上的一个有机活体。其中《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还包括着天文、地理等。在科学领域中,我将《三字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渗透到科学领域中,让小学生感受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智慧结晶。通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学生学生要善待他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从语言活动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小学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往往简短的几句话就包含了很深的意义。因此我又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与国学经典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此来促进小学生语言的发展,也达到强化复习与记忆国学的效果。
第四、让音乐与国学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国学由于以古文化为主,枯燥无味,不但学起来较难,而且学生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因此,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编节奏,把那些国学经典作品很长,读起来拗口的句子编成歌曲,让小学生在节奏中轻松学会诵读国学,感受音乐的美妙。通过将音乐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融合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情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学习国学,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掌握小学生的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培养与训练,主要在于通过听、读及直接感知来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听、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释,自晓其义也。尽管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过听教师范读,小学生跟读乃至自读,把经典著作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个过程还是有利于小学生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直接感知是关键,也就是要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国学学习环境,丰富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知。结合生活情境讲解国学,经典来自于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小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小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使他们更加喜爱学习国学,更深切体会国学的深意。故此,在小学开展国学课程建设必须立足小学生的视野,才可能取得成效,不然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使小学生从小产生枯燥乏味的国学认知体验。
国学礼仪心得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持续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礼貌的人吗当今社会,礼貌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礼貌上去了,精神礼貌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礼貌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务必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务必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构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能够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用心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超多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齐体会和感悟!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齐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国学礼仪心得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一定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学说。
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
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