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形式,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促进学生进行互助教学,以团体成绩为依据来进行评价,从而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本文从合作学习的含义出发,结合当前合作学习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对合作学习在大学语文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合作学习;大学语文;应用
萧伯纳说:“你我各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仍是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这充分说明了合作学习给教学带来的益处。大学语文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的课程,也是培养大学生语言和文字运用能力及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一门课程。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高效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大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
1 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具有实效和创意的教学理论。而且,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典教学著作《学记》中就有“相关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强调了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合作学习以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技能为目标,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对于合作学习的含义,中外教育学者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习,并根据小组成绩来进行综合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沙伦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的总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方式是该种方式的特点,小组是班级中的学习单位,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进行学习。xxx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达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体系。因此,可以得出合作学习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活动;
②合作学习是以互助合作为学习动力的学习活动;
③合作学习是以共同目标进行学习的学习活动;
④合作学习是既明确分工又协助合作的学习活动;
⑤合作学习是以团队成绩为奖励依据的学习活动;
⑥合作学习是可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挖掘其非智力潜力的教学活动。
2 当前大学语文中合作学习的现状
2.1 分组不科学
很多教师采用平均式或自由组合式进行分组,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造成小组间能力失衡。研究表明:只有在交往、知识和经验方面存在差别的情况下,小组合作质量才会提高。因此,小组的划分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是不能随意决定的。
2.2 分工不明确
在教学中经常看到教师赋予小组长特别的权利,操纵整个小组的活动。小组长大多是能力强、成绩好、性格外向、爱好表现的学生,他们以权威的身份掌控着小组的大局,打破了平等交流的局面,阻碍了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各抒己见,造成他们“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使原本的平等交流变成了固守的服从。
2.3 规则不到位
具体表现在教师布置任务后,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是立即让他们作出判断。时间长了以后,容易让差生产生依赖性,缺乏对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4 时间设置不恰当
小组学习通常要根据教材来设计,如果忽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往往会造成学生对合作学习缺乏准备和兴趣,合作的积极性不强。使得一些只需简单讲解就可让学生掌握的技能偏要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小组合作,课堂实效性不强。
2.5 时间不充分
有时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由于时间掌握不当,学生刚进入角色,刚展开思维,就终止了学生的研究,使得合作学习成效不明显,只流于形式。
2.6 教学评价不全面
表现在只对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忽视了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合作程度的评价,造成了合作学习评价的单一性。
3 实施合作学习的途径
3.1 合理分组
合理的分组是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前提。合作学习要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进行合理搭配。每个小组的人数应控制在4~6人,学生也可以自行进行组合,保证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此外,要保持小组的动态合作,允许学生进行换组学习,这样,既可以调节合作的氛围,又可以让学生掌握如何同不同背景、不同能力和不同思维的学生进行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同时,为了保证小组合作的切实高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3.2 明确合作目标
合作学习要顺利进行,必须确定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必须通过分工合作、角色转换、资源共享、小组奖励等方式形成有效的依赖关系。小组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内在动力,共同目标的形成是小组凝聚力的保障。
3.3 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和学生成为主导和主体的协作关系。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关键,要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分享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必要时刻给予启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4 营造宽松的合作氛围
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小组的学习效果,因此,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合作氛围显得至关重要。要减轻学生的压力,在精神上受到鼓舞,要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切身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他们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虚心向他人请教的良好品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3.5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任何学习方式都是在循序渐进中逐渐形成的,需要教师耐心地指导。教师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合作任务。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这要求教师要选择有价值的合作项目来为学生布置任务,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价值。要重视合作学习在大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防止形式化。
②指导合作过程。合作学习不能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要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要参与这一过程,耐心指导,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③制定合作评价。小组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和总结。评价方式可以采取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小组自评主要评价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表现;小组互评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组织凝聚力;教师点评不仅要看到先进,更要注意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慎重,防止对学生产生消极作用。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种方式应用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将有助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语文教师要掌握好这种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及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周金声,江少川.大学人文语文[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