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科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核心是通识教育加教师技能培养。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多种基本运动技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教学技能培养不同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它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技能技巧,因此对全科型小学教师职前培训中加强体育教学技能训练尤为重要,它是今后完成体育教学必备的条件。让准教师在掌握体育的基本运动技术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再经过较长时间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更容易达到全科型小学教师教育培养的目标与培养规格,提升职业能力。
【关键词】全科型;小学教师;体育教学技能;培养;训练;
【分类号】G807.4
我国农村小学经费短缺,体育教师缺失严重,体育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培养一支具有体育素养和一定体育教学技能的全科型小学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它是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学科的生命力和价值,尽快缩短农村体育教育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教学差距,对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全科型小学教师概念
指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教师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战术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较好地胜任小学国家课程所有学科教学的教师、具有厚基础、宽口径、有特长、广适应的特性。
2、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以上的中小学设在农村,906.43万名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中,城市县镇教师占43.71%,农村教师占56.29%。目前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农村教师补充困难,学科分布不均衡,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严重短缺,体育课基本上由其他学科教师代课,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大多不是体育专业人员,对体育知识一知半解,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不太全面,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水平。
3、全科型小学教育学生的状况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我国的学校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以文化课为中心,小学升初中有小考,初中升高中有中考,高中升大学有高考。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都是副科通通靠边站让路给主科,因而从小学到高中体育的开课都不足,体育课教授的教学内容没有连续性、不形成系统;学生上的体育课基本上是应付了事,掌握的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很少,学生不参加或很少参与体育运动和课外体育锻炼,造成了学生身体素质大面积下滑,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极少。全科型小学教育的学生80%的是女生,女生由于生理和身体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基本上是好静不好动,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那么她们所掌握的体育基础知识、特别是体育运动技能更少。加上前面所述的因素,这就对她们担任小学体育教学所应具备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特别是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带来了较严重的影响。
4、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体育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受到的正规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启蒙阶段,是锻炼身体,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学会做人的重要时期。小学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并对其他领域起着积极作用。体育教学是小学体育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体育活动能力的形成发展,影响着小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行为的形成。
4.1加强体育理论与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
全科型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体育课的学习,基本了解一些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但不全面、不深入、不系统,甚至是一知半解,这就需要对全科型学生加强与体育教学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基础知识、科學锻炼身体方法、养生保健和营养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4.2掌握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技能
体育教学设计是为体育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是实现成功教学和科学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些教师认为随便写出一个教案就等于完成了备课工作,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备课的大部分工作是完成书面教案之前的各项教学研究、教学调查和教学设计等思维与实践活动。其中,教学设计技能对于教师成功实施教学尤为重要。
4.2.1设计教学目标任务技能
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的重要手段,它对增强民族体质,建设精神文明等有重要意义。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通过身体锻炼,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促进他们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树立安全观念;掌握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简单的运动技术;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3)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陶冶美的情操。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关心自身健康的责任感;运用体育对学生身心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发展学生个性,注重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进行教学目标任务的设计时应明确上述三个方面的任务是相互联系的。要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生理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不能有所偏废,但有所侧重,要确定好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具体任务的提出必须简要明确。
4.2.2设计准备部分技能
准备部分的内容,按其性质和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执行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进行队列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设计准备活动应掌握的基本原则是:
(1)能提高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生理和心理隋性,使内脏器官的工作与机体的运动协调一致;
(2)可以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使体温升高,使各组织器官较快地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3)使全身各主要关节、韧带、肌肉得到初步活动,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4)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姿态、形态,进行美育教育。
4.2.3设计基本部分技能
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核心部分,是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学习和发展身体素质等的重要保障,因而在设计基本部分首先必须考虑“体育教学中的教育教养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积极性”、“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合理负荷与合理恢复相统一的原则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它们对立统一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它们各自的性质和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基本部分的设计。
(1)教育因素和教养因素
教育因素是指学生的思想意志、道德品质等。教养因素是指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动作技术及全面的身体训练。在体育课中,教育因素和教养因素是紧密相关、相互依存的,教育因素应贯彻在教养因素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对教育因素的贯彻,其基本方法是以实带虚,融在具体教学活动中。
(2)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职责决定了他有权利和义务落实一系列教学措施,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工作特点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来说是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为了强化外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充分创造使内因发生变化的条件。只有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团结协作的空间、互学互助的空间,才能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唯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才能生动活泼,效果显著。因而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和教学条件制定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制定好学生的学法,最大可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
小学阶段学生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面主要是让他们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树立安全观念;掌握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简单的运动技术;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小学阶段又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因而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发展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和各项身体素质同样重要。所以全科型学生在小学体育教学技能设计时既要重视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又要注重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4)合理负荷与合理恢复相统一
小学生上体育课,参与体育学习和练习,他们的身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只有身體在承受合理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时,才能有效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训练素质。因而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法、学生练习次数、强度和运动量。
4.2.4设计结束部分技能
根据生理学研究证明,运动后充分做好整理放松活动,对促进疲劳消除,调整内脏器官和心理放松有很好的功效。体育课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是一节课的结尾,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放松身体和心理,使学生的身心尽快安静下来,为进入体育课之后的课程学习做准备,这对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的小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设计好这部分内容。
(1)游戏放松
(2)相互徒手按摩放松
(3)音乐和舞蹈放松
(4)呼吸放松
(5)意念放松
(6)语言放松
(7)影子放松
(8)手语放松
(9)逗趣法放松
4.3培养体育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组织是指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目标、教学内容、场地、器材条件等,进行合理安排所采取的措施。教学组织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教学组织是否严谨、合理,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课的组织工作,对于顺利完成课的教学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包括体育课堂常规队列、体操队形的运用,编班分组和分组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体育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等等。
4.3.1理解和掌握体育课堂常规
(1)课前常规(2)课中常规(3)课后常规
4.3.2编班分组
1)按原教学班上课,即男女生混合班上课
2)男女生分班上课
在编班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其分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三种:
1)按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进行分组
2)根据学生的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分组
3)根据学生的性别、技能水平灵活分组
4.3.3分组教学
1)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2)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3)四组三次等时轮换
4)四组三次不等时轮换
4.4培养学生教书育人的能力
4.4.1全科生要了解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特点
1)直接参与性
2)动态性
3)身心合一性
4)社会性
5)竞争性
4.4.2全科生要明白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作用
1)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可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3)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4)可培养学生体育美和审美能力
5)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完美发展
6)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4.4.3全科生要掌握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方法
1)要求教育法
2)陶冶教育法
3)说服教育法
4)实际锻炼法
5)榜样法
6)奖惩法
4.5在小学体育基础实践课中强化体育教学技能培养
4.5.1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程序
在全科型师范生的小学体育基础实践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和指导学生了解、熟悉小学体育课的一般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细节,每一个教学程序和教学环节应该有哪些内容,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这些内容,安排这些内容的要求等等。
4.5.2让学生了解各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和组织形式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很丰富,有游戏、广播操、队列队形、田径的跑跳投练习、体操、武术和各种球类。这些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上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点,因而,教师上课时应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熟悉这些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还应了解不同教学内容的特殊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并适当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去模仿和实践。
4.5.3采取分小组教学形式,互教互帮互学
小学体育基础实践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外,还应重视学法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选出组长副组长,既有全组的统一学习和练习,又有两人或三人一小组的互教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讨论、试学、模仿、学习、纠正、帮助的时间和空间,既体现了体育课新课改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4.5.4汇报教学效果,教师讲评指导
每一次小学体育基础实践课学生的试讲、试教和教学体验,教师都要给学生进行点评和讲评,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纠正错误,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既让学生明白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也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4.6教育实习要贯穿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
全科型小学教师属于应用型人才,教学实践环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他们今后的工作能力,教育实习是培养教师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全科型师范生的体育课程学习课时有限,所需具备的体育文化知识和体育教育能力只有通过教育实习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才可以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培养和提高。通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等诸多能力培养的实践,提高师范生的德育教育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场地器材利用能力、课外辅导锻炼能力、组织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掌握现代化教育工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学生不断掌握体育文化知识,并把课堂学到的体育理论和运动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反过来又强化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给学生展现自我、增强信心的实践机会,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5.结语
面向农村,深化师范教育改革,是在“科教兴国”的新形式下党和政府采取的一个新措施,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加强全科型小学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更新师范教育体育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使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学科的生命力和价值。此外,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根本变革,尽快缩短农村体育教育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对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参考文献]
[1]周德义,李纪武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2]卢琦,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及农村小学教师现状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6)
[3]曽小玲,关于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体育素养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4]单舜,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体育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j].内江科技.2013,5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