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发展性、层次性和个体差异,进行羽毛球选修课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在与常规教学训练及其教学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因材施教、注重差异框架下的高校羽毛球选修课分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体育 羽毛球 选修课 分层教学
羽毛球选修课是大学生喜欢的一门重要的体育课程,近几年的实践表明,羽毛球选修课对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在体质与健康、心理与社会化方面形成一种持续的、独立的体育与健康能力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以往教学上采用的一个方式、一个标准的教学模式,由于忽视学生运动水平的差异,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而且还会在训练中产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矛盾,直接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进行学习,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取得最大收益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基于这种现象,笔者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发展性、层次性和个体差异,进行羽毛球选修课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旨在有限的选修课课时内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的羽毛球运动水平和能力,为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试图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体育教学改革和推动羽毛球教学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一、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特点,有区别的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检测、评价,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地基础上得到提高。分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最优发展。
实验班根据羽毛球专项技术教学要求,将学生原有掌握羽毛球专项技术水平的综合考核成绩分成A、B、C3个层次组。各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A组以基本技术的衔接练习、基本战术为主,辅以专项理论讲授和教学竞赛及规则,B组以基本技术练习及基本技术的衔接练习为主,辅以基本战术和专项理论的讲授,C组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专项理论讲授。各层次班要有适当的调整,对学习进步较快,对羽毛球运动感悟较强的,可在一定的课时后升到上一组,这样在整个分层次教学的实验过程中,没有把学生定格在某一层次班组。对实施“分层教学”的班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分级考核,达到某级别考核合格者晋升高级别的学习和考核,在学习结束时进行最终级别的考核,以确定其最终学习成绩。对照班采用传统式的统一授课的教学模式,按波海大学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各层次班齐头并进,先基本技术后基本战术。专项技术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专项理论、教学竞赛。
二、高校羽毛球课实施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一)实施分层教学针对性强。
学生在中学时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条件、场地器材、师资力量、时间等问题,使学生对羽毛球运动项目的了解和掌握等情况有很大差异。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主动、愉悦的学习热情。
(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而具有积极情绪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情绪和注意紧密相关,以致对感兴趣的事物优先注意,而产生向往心情。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它能使学生求新、求趣、求自我、求刺激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
(三)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核心可用“统一、集权、呆板、封闭”来概括。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增强体质的单一生物观,排斥向多层次、多样化、开放型转化。其二,“三中心”(书本、课堂、教师),“三统一”(大纲、教材、教法)和“一刀切”(内容、负荷、标准)妨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分层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突出以人为本、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分层教学训练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符合当代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心理特征。分层教学训练与常规教学训练相比,能较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体育教学原则,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的场地和设备,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作用和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价。
各层次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任务、要求等要符合各层次组的具体情况,符合学生的承受力,实行“优升劣降”制,调整人数不宜过多,过频,1~2个月时间调整1次为宜,每次调整后应有小结。“分层”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应进行全程跟踪,及时调整学生班次和小组,形成竞争强化优势。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