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大力推动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的改革。文章探讨了在“e学习”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式,包括创设生动情境、开展合作学习、加强个体探究等方面。
关键词:“e学习”;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近几年,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影响,促进了我国的文化转型与社会进步。与此同时,“e学习”背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愈发提高,只有勇于创新,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教师需要增强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其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能够进行控制模拟、演示实验、动画模拟等,从而创设生动逼真、图文并茂的学习情境,将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等提供给学生,指导其阅读教材,开展实验探究。例如,教师在教授“回旋加速器”时,需要在课前查阅资料,对回旋加速器的具体操作、原理和构造等加以了解,并制成课件,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每次讲解新知识前,都可以应用网络资源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前提,确保其顺利学习新知识。该环节比较基础,教师通过引趣、设疑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根据自己的需要展开自主学习。该方法并不仅是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而是要在课内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前置知识与相关练习,学生在有效学习的同时也不会有更多的课业负担。教师在该环节中,必须深入学生之中,观察其学习情况,给予相应指导,对遇到困难和障碍的学生提供帮助。例如,讲解原子物理的“裂变”与“聚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在网络上搜索有关的图片、动画等,使其全面了解这部分知识,认识到其重要性,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二、重视学习探究,增强交流合作意识
新课标倡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其多方面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就是我们所说的个体探究,主要分为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前者通常是以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为依据,探究新的原理和规律。例如推导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要求学生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推导;推导动能定理,要求学生通过运动学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推导,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后者指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与网络资源进行探究。例如通过网络平台查阅实验室仪器的特点、操作方法、操作流程、使用要求与注意事项等,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增强其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意识。除了个体探究之外,合作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协作交流能够展开讨论、合作与探究,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将自己的观点、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彼此交流思想,互相启发,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并得到最优方法。除了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还能培养其实验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例如,讲解平抛运动的规律时,教师先将学生分组,要求各个小组在网上搜索飞机投弹等图片,总结规律,接着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共同验证猜想。
三、注重导学纠错,促进学生构建知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小组讨论等环节后,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结构、易混淆知识点、普遍性问题、教材的难点与重点、推理结论的思考过程等进行点拨,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遗留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完成讲解时,必须实施课堂检测,根据课堂作业与当堂练习发现学生普遍出错的内容,分析上述学习环节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还要有机结合讲与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可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暴露学生的问题,要求大家找到其中的错误,通过共同探究加以解决,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其提升能力。“意义建构”在物理学中指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归纳与应用物理规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知识脉络进行梳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该阶段属于理论提升阶段,也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互相交流,使其能够用最优的物理语言表达新知识,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例如,在建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次探究理论和实验,接着采用规范、严谨的语言加以表述。学生要积极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在“e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丰富已知,探索未知,使获取、加工、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具有更高的素质。总而言之,如今我们处于“e学习”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时还要具备合作学习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获得教学反馈后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童国梁.美国“高中物理教师培养计划”介绍[J].现代物理知识,2010,(3).
[2]李宝银.高中物理“探索在前,教材在后”的教学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0).
[3]陈永建.提高高中物理实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12,(35).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