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生的旅程》有感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曾说: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你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多次。
活了一万多天的人生,看着这句话,我不禁想起迪斯尼的CEO罗伯特·艾格,他在一片质疑声中接手了危难中的迪士尼,然后通过一路的买买买,收购了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和二十一世纪福克斯等企业,将迪士尼打造出成了如今娱乐帝国。
正如《一生的旅程》这本书的副标题“迪士尼CEO自述批量打造超级IP的经营哲学”一样,罗伯特·艾格打造的IP随便一个都如雷贯耳:比如皮克斯的《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寻梦环游记》;漫威的《复仇者联盟》、《美国队长》、《钢铁侠》;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福克斯的《阿凡达》、《异形》等等。
艾格作为娱乐帝国迪士尼的CEO,他写的书中自然有很多职业生涯的回顾和总结,无论你是想更加了解迪士尼或者想在职场上更加精进自己,我想这本书里的很多故事都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我今天想说的并非这些,这本书最打动的是反而是:艾格在书中传达出的坦诚以及朴实的自我认知,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CEO在大讲成功的方法,而是作为一个人如何过自己一生的经历感悟。
1、永远踏实做好手中的事,再合理的展望未来
现实和理想的落差,我想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那么面对这些落差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有人把自己变成每天都在抱怨的祥林嫂,有人是选择不断逃避这些落差,而有的人却是在每一次的落差中寻找机会,奋发向上。
很明显,艾格是最后那种,他获得ABC工作的机会时,以为自己朝人生理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去工作后才发现,这不过是要随传随到的打杂苦力活工作,每天4:30前到摄影棚,调设好当天的灯光测试,然后等着帮其他工作人员开门。
他适应了下来,不仅一遍做好自己的杂事,而且还摸清了做节目的门道、学会了专业的术语、认识了将一档节目搬上荧幕所需的每一个工种,这些都成为他以后工作晋升的资本。
有时,我们总容易好高骛远,又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却总是忘记你想要到达的成功彼岸的那条路,是需要你从当下所站的位置,一块砖一块砖地搭上去的。就像艾格说的永远踏实做好手中的事,再合理地展望未来。
把当下生活或工作上的事情做好,秉持耐心寻找机会从中实现拓展和成长,展现你的态度、活力和专注,成为一个别人在机遇出现时觉得必须将之交付予你的人。
2、在犯错时勇于承担责任
《体育大世界》节目组的领导鲁尼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借口没有任何耐心,一旦有人没能达到要求,他有时会用刻薄甚至无情的方式对人进行攻击,这也导致他手下的人处于恐惧中,而无法冒险做事。
甚至有次艾格在因意外而犯错,主动站起来承认错误的时候,他的同事说的竟然是“真不敢相信你敢这样做(承认错误),以前从没人敢在他盛怒下,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可见团队成员对鲁尼的畏惧之深。
但是主动承认错误的艾格并没有因为这样而被鲁尼看轻,反而是改变了他对自己的态度,用艾格的话说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觉他更重视我了。”也是从这一次,艾格意识到在犯错时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在这个时代,我们总是追求成功,鄙视犯错,好像犯错就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在犯错后,你是主动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吸取教训,还是选择撒谎甚至推脱责任损害他人的利益?
艾格认为无论是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你越能诚实地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你就能越受到周围人的尊敬和信赖。试问你是愿意帮助或交往一个:诚实、真诚的人OR习惯撒谎、推脱责任的人?
3、以善待人,用公平和同理心对待每一个人
在《体育大世界》节目组工作时,艾格亲眼目睹了鲁尼喜怒无常的工作方式带来的破坏。鲁尼虽然才干过人,但他反复无常的行为,让团队成员时刻处于担心犯错或者被责骂的恐惧中,因此削弱了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
没有人敢于提出冒险的建议或者放开手脚工作,因为冒险意味着犯错的几率会增加,也就意味着被骂的几率增加,时长日久创造力就会逐渐消失,团队也会趋于平庸和保守。因此,艾格领悟到作为领导需要以善待人,用公平和同理心对待每一个人。
在书里,艾格是这样总结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这三次重大收购成功的原因:
“史蒂夫需要相信,我会坚守尊重皮克斯精髓的承诺。艾克需要理解,我会对漫威团队予以重视,也会提供让他们在新公司茁壮成长的机会。而乔布斯则需要肯定,他视为“孩子”的心血之作,会在迪士尼得到精心呵护。”
这恰恰说明了他在人际交往中的同理心,这份同理心也让他取得了很多原本看似不可能的成功的成功。
但以善待人并不是让你放低自己的期望值或者鼓励犯错,而是让人们知道你是一个会倾听他们讲述事情原委、情绪稳定、处事公平,且会在别人犯下无心之过是给予他们第二次机会的人。当然如果是那种推脱责任或者违反道德之举的错误,就不应该被容忍。
比如:2023年,皮克斯元老、创意核心人物约翰·拉塞特被员工投诉对他们有不当的身体接触,他直接让拉塞特休假六个月等待公司处理。再有一次,旗下热播剧的主打艺人在推特上发表了不当的种族歧视言论,他立即开除掉对方。
正如他在处理推文事件时所说的“一家公司,没有什么比成员的品质和产品的质量更重要了。无论大小,你在人前的一举一动,都是公司价值观的体现。很明显这条推文违背了这条原则,不可容忍。”
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对任何协商,从一开始你就要阐明自己的立场在哪里,这样,你才能在遇到选择时懂得如何取舍和判断。
当然了,《一生的旅程》这本书的内容远不止我上面说的这些,在每一次面临那些决定着公司命运、交织着人性选择的瞬间,罗伯特·艾格所展现的原则和感悟,对个人的人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有兴趣的不妨去看看这本书,看哪个点会触动你。
最后以书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句话结束:你如何做一件事,就会如何做一切事,我想其实这句话适合我们所有人,以后在做事之前、在放弃之前,不妨多想想这句话。
读《一生的旅程》有感
我刚翻开《轴心时代:人类伟大思想的开端》,秋追债似的提了一句答应她的《一生的旅途》读后感何时完工。 说来惭愧,一个月前刚读《一生的旅程》时满怀信心的答应秋写一篇读后感,但读完后又总感觉自己读到的 ‘理’太过肤浅了,便也始终没有动笔。 在翻看《轴心时代》时,虽多是些无用的文史哲类论述,但逻辑总归清晰,文明脉络也总归明了。无用的书用无用的心态读,也总归让自己放空了心态,漫无目的的在几千年前文明的长河中慢慢游荡,看着建立在思想家通道上的思想大厦一座座在拔地而起,突然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不正是渺小的存在吗,也突然想通那一座座文明的大厦不正是都由一个个肤浅的‘理’演进而来的吗。 有了这样的想法,便也不再畏惧别人看到了这个肤浅的‘理’之后的想法了。 还是先说说读这本书时候我的状态吧,因为我觉得脱离了自我状态的读后感和脱离了灵魂的肉体一样都会显得无精打采。 一个月前,我的工作状态特别好,因为我正在尝试一件我以及我的同事们都没尝试过的事情。当然,没有先前经验的铺路,也让我的心情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有预想到的好结果和差错,也有未预想到的差错和好结果。这总归是我入职新公司以来做的最有意的一件事儿,我的精神状态也被挑拨到最好的状态之中。 我的生活状态也非常的好,我在坚持读书日后的读书,我在坚持年后开始的哲学大课,我也在坚持和秋一起探讨我们遇到的和学习到的各种新技能和新工具,当然,我也在坚持受秋影响的坚持。 有了工作和生活的良好状态,我的思绪就被调遣到了最高效的状态,没用太长时间就看完了《一生的旅程》这本书。 酷,是我对整本书的第一个感受。 《一生的旅程》是迪士尼CEO艾格的自传,流畅的故事线索让整本书读下来酣畅淋漓,有一种吃着麻辣火锅喝着mojito的酷爽感觉。当然,读完后我真的觉得这是多么酷的一生啊。 我所说的酷,并不是指艾格所经历的从普通职员到决策层最后成为迪士尼CEO这种职位所赋予的酷,而是他对待每一件对事情所表现出来的气度如梅西轻松过人神迹般射门那般的酷。 酷,是艾格身上写满 “为了更好,不惜一切” 的极致,也正是因为鲁尼的严格完美主义对他的影响,让一场看起来死路一条的朝鲜体育赛事直播柳暗花明。 酷,是艾格身上写满“生活就是一场冒险”的图腾,也正是因为溶于血液的冒险尝试,让他在执掌迪士尼困局初的时候敢冒险提出收购根本就不可能被收购的皮克斯动画(乔布斯的公司)。 酷,是艾格身上写满“凡伟大必出自细节”的顶层思维,也正是有了这种顶层思维的框架,让他在竞选迪士尼CEO时,面对董事会面谈的重要时刻,也没有放弃几个月前就定好的铁人三项比赛。 你我皆凡人,能成为迪士尼CEO这等级别的人生巅峰的想必少之又少,但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在时刻面对各种对当前举足轻重的大事情,我们又都是如何面对的呢。 转折,是我读完整本书的第二个感受。 一个堂堂的迪士尼CEO,你可能并不好猜出他刚开始是怎么进入的ABC公司。当然,他起初所服务的ABC公司经历了被大都会,再被被迪士尼收购的多个转折。而艾格也随着事业主体变迁而乘风破浪,不过他的开端倒是发生在一个完全不起眼的小事儿上。 他的叔叔因视力问题住进了医院,而同病房的病友是个总爱表现成大人物的ABC底层主管。大人物出院时叔叔提到艾格想找份电视台工作,爽快留了电话的大人物还真的接到了艾格的电话。但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在他负责的“制片服务”这个小部门为艾格争取到了一次面试机会。 我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倒有很多共通的地方,艾格进入ABC虽说不全是因为有了这一次阴差阳错的机会,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叔叔并没有放弃一个可以给艾格介绍工作的任何机会,时刻准备的心态也让他抓住了这次看似虚空的机会却成就了往后数十年的辉煌事业。 转折,也发生在那几次差点就辞职的时候。 一次是因为错过一档重要的体育赛事,面对会遭遇鲁尼责骂的恐惧下,主动承认了自己工作的失误。所有的人都以为艾格会离职,但是他接受了鲁尼行使权威的方式。也正是因为他接受并剥离了这一切后选择留了下来,才真正让他从鲁尼身上学到了受用终身的完美主义。 还有一次,是因为对上司的不充分了解而想要做出离职的决策。当时的艾格和妻子讨论了很长时间,也权衡的很多东西,虽然他并不确定所作出留在ABC的决定是否正确,但艾格知道,即便最终要离职,也必须是因为眼前摆着一个好得让人无法拒绝的机遇,但权衡后新的工作并没有那么好。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和生活中都会出现一些转折点,但在当时,这些转折点往往并不会显得非常显眼或举足轻重。但我们每个人需要做的,就是沉下心,问问自己,和最了解你的家人好好探讨一下关于你和你们的未来,很多答案便显而易见。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转折倒是发生在收购皮克斯这件事情上。 收购皮克斯,在当时所有人看来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脾气暴躁的乔布斯并没有透漏一丝丝想要卖点皮克斯的动机。而面临接手迪士尼大旗的艾格,看着困顿的迪士尼动画,想要做出一些变革,收购皮克斯是艾格所冒险走出的重要一步。虽然艾格在当时也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的疯狂收购,但他还是小心翼翼的拨通了乔布斯的电话,整个过程精细而复杂,我还是引用原文给你最好的视角。读书笔记 “电话还没打完,我就开进了自家的车道。那是一个温暖10月的傍晚,我关掉了引擎,因高温和紧张而汗流浃背。我提醒自己记住薇罗(艾格妻子)的建议——大胆去做。史蒂夫很可能会立马拒绝,也很可能觉得这个想法气焰嚣张,因而觉得受了冒犯。我凭什么胆敢把皮克斯看成迪士尼能够半路杀出随意购买的东西呢?但就算他让我滚蛋,放下电话,我还是在原地纹丝未动,不会有任何损失。“我在思考我们两家公司各自的未来前景,”我说道,“你觉得迪士尼收购皮克斯这个想法怎么样?”我等着他挂掉电话或是放声大笑。他回应之前的安静,漫长得仿佛无穷无尽。没想到他回话说:“你知道吗,这不算是世界上最离谱的想法。” 有时,人们会在第一步还没迈出之前就对可能性进行估算,从而说服自己放弃尝试,而这也是他们怯于大胆冒险的原因。我的直觉一直告诉我,高风险事物的风险,其实往往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高,这也是我在为鲁尼和迈克尔等人工作的过程中一次次得到印证的事情。鲁尼和迈克尔都相信自己有力量促成事情,也相信他们所在的公司有能力创造奇迹,只要有足够的精力、思考以及责任感,即便是最为大胆的想法,也能变为现实。在与史蒂夫继续对话的过程中,我便努力维持这种心态” 很多事情,看似完全不可能,却总有神迹敢叫天地换新颜。而这神迹就埋藏于我们每个人内心,只要你敢她就能显现神迹。 知退,是我读完整本书的第三个感受。 “如果什么事情让你感觉不对,那么这件事情可能就不适合你。” “最近几年,我越来越相信一件事情,也因此感到宽慰——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太长时间里拥有太大的权力并不总是件好事。即便一位首席执行官既高效又出成果,但对于一家公司而言,顶层的变动仍是必要的。我已经向和我在工作中关系最紧密的高管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发现我表现出不屑或不耐烦,那就一定要告诉我。” 这是文中的两段话,我的理解有我的偏见,留给你,也留给我自己,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回过头来再读一读。
当然,当我再次拿起《一生的旅程》这本书时,我希望我有一样的心境去读完整书,我也希望我有不一样的答案来给你分享。
读《一生的旅程》有感
不得不承认,创新有时候就像是盲人摸象,你每一次伸出手去触摸,都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了那么一点点。
尽管我身处一个不怎么关注创新的公司,但我还是能感觉到在这个创新之上的大环境下,一家不能勇于面对新鲜事物的公司,所面对的困境和畏首畏尾的窘境。像我们这样把创新精神挂在墙上落灰,每每开大会的时候以标语或者口号来证明创新并不是不存在的地方,真的是守着固有思维和传统产品,一天天的等待着被社会和用户淘汰。创新没有落在实处,只是在皮毛之中自我安慰的幻象,除了埋怨缺少创新的土壤之外,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接口。
其实,可拍就可拍在,浮于事的创新假象,究竟是如何走到了今天的这步田地?
罗伯特艾格是为伟大的企业家,并且写了一本同样伟大的作品《一生的旅程》,至少对于我来说,这种传记类的书,我还是很少像这样老老实实的从头看到尾,包括之前大火的《乔布斯传》都没有如此的认真和专注。其实并不是因为迪士尼光辉的的标签加持,也不是因为封面上英俊倜傥的总裁标准照,从序言开始,有些经典的商界道理、处事哲学便牵引着我手不释卷的看下去,一边看一边赞叹,赞叹艾格对于那些大道理的躬身践行和小道理的积累归纳。其中有一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想要创新,那就需要提供允许失败的空间。宁愿冒巨大的风险承受偶尔的失败,也远比裹足不前要强。”
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浮于事的创新假象,究竟是如何走到了今天的这步田地?答案应该是高昂的试错成本,和缺少对于创新失败后的宽容。
简单的说,不容有失,岂敢有为。
公司不希望看到错误,这情有可原,但殊不知,创新就像是雾中航行,难以看到远方的征途,本身就是与错误和失败相伴左右。不容有失在创新这里是不存在的,只有一次次不断地试错,不断的舔伤前行,才能走出一番天地。创新的赛场上是不欢迎输不起的选手。没有允许失败的空间,就没有一次又一次成长的勇气,到头来,创新死于摇篮里第一次尝试站立的失败之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敢面对失败,也就直接导致不敢面对创新。不创新,怎能前进?
况且,也不是每一次创新都会失败,经验在积累,包括创新后怎样才能最大程度接近成功的经验,也是需要在创新中积累提升的。
愈发的突破自我,就愈发的厌恶裹足不前。愈发的畏手畏脚,就愈发的胆战心惊。
所以,冲吧!即使错了,也是一种收获,毕竟向着成功又近了一步。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