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种子
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多数省区都可种植。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均有分布。
黄芩的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效益分析】
黄芩播种后2-3年收获为宜。种植管理简单,采收容易,可用拖拉机翻耕采收,提高收获效率。黄芩亩产300公斤左右,按目前市价15元/公斤计算,亩产值在4000元以上。
【种植技术】
一、生长习性
1、黄芩株高30-60厘米,根茎肥厚,粗达2厘米,断面黄色。茎基部伏地,稍木质。叶交互对生,近无柄,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基顶聚成圆锥状,花柱基生,花期为6-9月,果期为8-10月。
2、黄芩多野生于山坡、地堰、林缘及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它有喜阳,喜温和耐严寒,耐旱怕涝的习性。苗期喜肥水,早春怕干旱、怕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轻者影响根系生长,重者导致烂根死亡。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过黏、过沙的土壤,生长不良,难以实现全苗和高产优质。
3、黄芩种子寿命2年左右,混等种子发芽率70%左右。种子发芽温度范围较宽,15℃-30℃均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左右,发芽出苗快,发芽率高。
二、繁殖方法
1、直播繁殖
(1)播种时间:对播种季节要求不严,春、夏、秋均可,各地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在干旱地区,择适宜时期播种,仍是确保黄芩全苗和夺取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
(2)方式选择:在北方有灌溉条件的地块,以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到15℃以上时为宜,在5月中、下旬为最适。春季土壤水分不足,又无灌溉条件的地块,应趁墒播种,北方直播以早春和晚秋为好,或者在雨季及初秋套播。套种先用大锄将前作物行间土壤锄松,随后将种子均匀撒松土上,播幅要宽,播后再用大锄回推压实土壤即可。若用喷壶再喷一遍水,效果更好。
(3)播种方法:播前用25毫克每升的赤霉素溶液或冷水浸泡种子12小时,捞出后置于20℃-25℃的条件下保温、保湿、催芽,待部分种子裂口时再进行播种。但催芽后的种子必须播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上,否则会导致种子回芽,影响正常出苗。直播黄芩多采用开沟条播。播种时,于做好的床内,按行距20厘米,开深3-5厘米的浅沟,覆土1-1.5厘米,稍加镇压。每亩播种量2-3公斤。
2、育苗移栽
(1)苗床选择:山坡旱地直播难以保苗的,可采用育苗移栽方法,育苗应选择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做苗床,阳畦或温床均可,宽130-135厘米,长视需要而定。
(2)播种方法:床址选好后,亩施腐熟的厩肥或堆肥5000公斤,深刨细搂,捡净根茬、石块等杂物,整平畦面,浇足底水,于4月上中旬,将已催芽的种子拌湿沙均匀撒畦面,上盖0.5-1厘米的过筛粪土,并在苗床上盖塑料薄膜,以便增温保湿,促进及早出苗。
(3)苗期管理:齐苗后要适当通风,苗高3厘米时,去掉薄膜,及时拔草和间苗。苗高5-7厘米时,按40-45厘米的行距和每米长25-30株的密度,定植于大田。定植后及时浇水,无水浇条件的,要结合降雨适时定植。
三、田间管理
1、选地整地:人工栽培黄芩,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壤土、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做床。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采用大垄高床技术,床宽130-140厘米,长度视需要而定,床高10-12厘米,床间距30厘米。
2、中耕除草:黄芩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至田间封垄,要松土除草3-4次。第一次在齐苗后,宜浅第二次于定苗后,仍不宜深以后视杂草生长等情况再中耕除草1-2次。第二、第三年,每年春季返青前要清洁田园,搂地松土返青后至封垄前,仍要中耕除草2次左右,以免影响黄芩生长。
3、间苗补苗:齐苗后,对过密部位及时进行疏苗苗高5厘米时,按株距6-8厘米交错定苗,并对缺苗部位进行移栽补苗。要带土移栽,栽后及时浇水,以利成活。
4、适时追肥:黄芩生长期间,每年要追肥1-2次,追肥以复合肥增产效果最好。第一年于定苗后,第二年及以后于返青至封垄前,进行一次土壤追肥。追肥视植株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进行追施。
5、灌水排水:播种后至出苗,应保持土壤湿润出苗至定苗,若土壤水分不足,可于定苗前后灌一次水。之后,不遇特殊干旱不再浇水,以利蹲苗和促根深扎。其他季节和以后两年,如遇严重干旱或追肥时土壤水分不足,也应当浇水。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以免烂根死苗、降低产量和品质。
6、修剪花枝:非留种田,于现蕾后、开花前,应及时将花枝剪除,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系生长,提高黄芩产量。
四、采收加工:黄芩播种后2-3年收获为宜。收获季节在晚秋或春季萌芽前,收获时要细心挖取,切忌挖断,挖出后抖净泥土,晒至半干,撞去外皮,然后迅速晒干或烘干。同时防止雨淋水洗。黄芩撞皮的方法是:晒至三成干时撞头遍,晒到五六成干时撞第二遍,晒至七八成干时撞第三遍,晒至十成干时利用中午撞第四遍,撞成黄白色。每亩可收干品药材300公斤左右。
黄芩种子
1.技术内容
1.1选择地块
黄芩耐旱怕涝,苗期喜水肥,早春怕干旱,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影响根的生长,甚至烂根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但过于粘重则生长不良,容易烂根。过沙则肥力过低,也不适于生长。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壤土、沙壤土或腐殖土地块;也可利用向阳荒坡地、闲荒地及幼龄林间种植。
1.2整地做畦
选好地后,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千克、含氮、磷、钾45%复合肥50千克作基肥,深翻40厘米,播前整细耙平。
1.3种植方法
种子直播。
4月下旬前后播种,播前要确保土壤墒情,并浸种催芽。方法是用清水浸泡6小时,捞出置20-25℃下催芽,待大部分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宜采用条播法,按行距25-27厘米,在畦面划约1厘米浅沟,均匀撒上种子,播完覆土轻轻镇压。播种后要确保土壤湿润。每亩用种量1.5千克。也可于夏、秋季抢墒播种。
1.4田间管理
1.4.1中耕除草
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一般1年进行2-3次,前2次结合间苗、定苗进行,第三次于植株封垄前进行。
1.4.2追肥浇水
生长前期,植株生长正常可不追肥。若幼苗生长较弱,可于苗高10-15厘米时追施1次清淡人畜粪水,或每亩施尿素10千克,助苗生长。6月底至7月初封垄前,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15千克,或腐熟稀释的人粪尿水。第二年及第三年返青后各追施一次腐熟人粪尿,或尿素20千克。开花期叶面可喷施磷酸二氢钾,6-7天1次,连续2-3次。黄芩一般不需要浇水,但如干旱特别严重时要适当浇水。黄芩怕涝,雨季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1.4.3摘除花蕾
黄芩第一和第二年均结种子,不采种子的地块,在抽出花序之前,应及时将花梗剪掉,控制养分消耗,以促使根部生长,提高产量。
1.4.4越冬管理
冬季,应割除地上干枯部分,清除枯枝落叶,顺苗所在行施一薄层土杂肥越冬。第二年管理法与第一年相同。
2.技术要点
本技术应当注意的问题或操作难点等。
2.1播前要确保土壤墒情,并浸种催芽,待大部分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
2.2播种时应选择贮存1年以内的种子播种,黄芩种子贮存1年以上,失去生活力。
黄芩种子
技术“加料”提质效
为提高黄芩产量及品质,8月19日,孙塬镇政府联合耀州区团委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舒志明教授在文昌村开展黄芩技术培训会,为村民传授黄芩种植秘诀。
依托优势促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依托我镇黄芩产业三大品牌、两大优势,通过政策支持和思想引导,形成“药材种植合作社+农户”中的生产模式,点燃群众脱贫致富“新引擎”。
01
地域品牌
“耀州黄芩”2015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02
质量品牌
经检测耀州黄芩内黄芩苷含量超出国家标准6个百分点,具有潜在的质量优势。
03
药王品牌
药王故里药材好的口碑世代流传,药王品牌效应不断发酵。
04
技术优势
经过多年种植,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多次邀请专家到镇到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群众种植水平大幅上升。
05
规模优势
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5500亩,其中黄芩3300亩,建成标准化黄芩示范园1个。
发挥优势,顺应时势
下一步,孙塬镇将紧抓药王山周边中药材片区发展机遇,倾力打造黄芩特色产业,强化技术培训,注重示范引领,进一步激发群众黄芩种植积极性,实现黄芩种植“第一镇”目标,实现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目标,实现“追赶超越、富民强镇”目标。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