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家长学校教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范文汇总三篇,欢迎品鉴!
【篇一】家长学校教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教育目标:
1、帮助家长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拒绝网络游戏,学会正确利用网络。
教学重点
1、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正确认识网络,拒绝网络游戏,做一个文明有识的小网民。
教材内容:
这一讲主要是从孩子对于零花钱和网络游戏两个方面的管理上给家长朋友们提出的合理建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60分钟)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教材导读法。
教学过程:
(一)阅读教育故事,进入学习情境。
教材情景创设:孩子希望像同桌一样得到更多的零用钱,却遭到了妈妈的拒绝,孩子心理不平衡,爸爸通过耐心的谈话,了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以及孩子渴望得到零用钱的目的,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这位父亲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
(二)现身说法,分析症结。
首先,请个别家长朋友谈在孩子的零用钱方面自己是怎样做的,孩子又是怎样的表现。然后请其他家长针对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和生活中这几位家长的做法展开讨论,寻找关于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家长门共同的困惑,一同走进专家课堂。
(三)专家课堂,指点迷津。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和家长朋友一起来阅读。在专家课堂里,首先帮我们分析了孩子不能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原因,然后指出家长朋友们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1、确定给孩子零用钱的时间。
2、合理规划合理的零用钱数额。
3、规划零用钱的适用范围。
4、不随便增加或减少零用钱的数额。
5、教会孩子储蓄。
5、鼓励孩子把零用钱捐助慈善事业。
6帮助孩子建立家庭银行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合理监督孩子的零用钱,监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当孩子出现零用钱不够用是,家长一定要问明钱的用途去向,帮助孩子分析哪些是正当的花费,哪些是属于不必要的花费,学会合理消费。和孩子一起算好收支帐对家长朋友还是有所启发的。
(四)谈打算,订计划。
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家长一起来围绕孩子的领用前的收支状况设计一个表格,并制定出关于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的计划措施。
(五)作业
就网上游戏真过瘾进行讨论
(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
师:在信息时代,网络游戏以其较强的互动性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了很多孩子沉迷于其中。面对这种情形,家长朋友们是如何做的呢?
家长朋友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认识和做法。
教师借机引导家长朋友进入第二环节。
(二)阅读教育故事,评价分析。
和家长朋友一起阅读书中的教育故事,面对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孩子,家长的苦恼溢于言表。教育故事中妈妈的软弱和爸爸的粗暴都是不可取的,而教育专家通过和孩子和风细雨的交流,是孩子及时悬崖勒马。那么,在家庭中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使孩子健康成长呢?进入第三环节。
(三)走进专家课堂,聆听专家教诲。
专家提示,首先要分析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弄清孩子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孩子放学后几乎找不到伙伴玩耍,网络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孩子的孤独。另外,在孩子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的时候,网络游戏使孩子压抑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从中寻找到了自信。其次,家长朋友要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健康成长。对于沉迷在网络中的孩子,家长朋友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不要强行禁止,要培养孩子网络之外的兴趣,多创设和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同时,要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做出表率。在此问题上,家长朋友们一定切记:引导永远比堵截更积极,更有效。
(四)总结
教师针对家长讨论的情况和教育故事给予的启示以及专家课堂,进行总结,引导家长朋友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游戏,让网络成为辅助孩子学习,开拓知识的工具。
(五)作业:
1、教会孩子正确上网,引导孩子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游戏。
2、和孩子达成共识,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
【篇二】家长学校教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
教学目的要求:
1、在“三理”教育的宣传和实施中,引导家长们明白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2、帮忙家长学会怎样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怎样从认识上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职责感。”因此,培养学生的职责感好处重大。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有资料显示,在家庭生活中62%的家长包揽了许多本就应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事情,59%的学生不愿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有73%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庭职责感。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改变观,必然将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家庭职责感是社会职责感的基础,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无论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眼,还是从整个人类的未来着眼,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势在必行,时不可待!
一、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校园,是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奋斗的港湾,而父母则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就需要所有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不断增强家校联合的力度。校园就应结合实际状况透过开家长会、开办家长校园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家庭职责感的好处所在,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同时,还要以家庭为阵地开展了多种体验活动,来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结合校园培养学生孝心规则,还应大力开展了“当好小家,管好大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父母一日工作生活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一个小“岗位”,把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主角,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状况,体验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或者跟父母上一天班,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生活自理。从而更尊敬长辈,尊重父母,培养了“我爱我家”的家庭职责感。
二、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从认识上加以引导
学生的家庭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孩子没有家庭职责感,是因为他们对家庭职责感缺乏认识,不明白自己应承担什么家庭义务。作为教师,我们就应用心引导学生经常想一想、说一说“父母辛劳的一天”,体会父母的艰辛,想一想:我应为家里做些什么?已经做了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增强学生的职责意识,引发学生的家庭职责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从情感上加以激发
学生的家庭职责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是人行动的动力、毅力的源泉。德育心理学研究证明:现阶段的少年儿童对命令式的方式会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点启发我要让学生对家庭负职责看成是一件“我要做的事”、“我愿做的事”。为此,我校组织学生开展“厨艺大比拼”、“拼盘大赛”等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他们的做事潜力,然后引导学生由活动本身的兴趣迁移到对家人、家事关心的“乐趣”,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家情感,引发了学生的家庭职责行为。
四、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从行为上加以巩固
行为教育的原理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构建主要透过实践行为来完成。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践,需要从行为上加以不断地巩固。
1.要从平时做起。从平时做起,就是要从家中最经常的事做起。如我校开展的“小鬼当家”活动,要求学生每一天记家庭日记帐,了解家中一天的收入和支出,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家中的每一件事,做家庭的小主人。有一位学生在他的体验日记中写道:“当奶奶看到我用‘当家’一月好不容易节约下来的100元为她买来生日蛋糕时,喜得热泪盈眶。而我也深深地感到家的温暖”这一切都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做家长的辛苦和尽职的快乐。
2.要在困难时表现。每个家庭难免会遇到困难,发生一些令人忧愁的事。这正是培养学生家庭职责感的绝好时机。我们透过家长会要求家长敞开心扉,向学生讲一讲家长的苦恼、家事的烦琐、工作的困惑,使学生懂得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艰辛,产生为父母分担忧虑的念头。然后组织讨论:家里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应怎样办?教育学生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主动为家庭承担职责。
【篇三】家长学校教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各位家长,下午好,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很高兴认识各位家长,也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思考。今天我想谈谈《如何做合格的家长》,在我们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有许多的学生家长曾向我们的老师咨询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家长和教师之间有许多的沟通,他们有很多的困惑,家庭教育问题是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个严峻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当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对孩子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具有很明显的启蒙性、长期性、全面性。
1、启蒙性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是在家庭中生活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说小孩爱发脾气,如果开始引导的好,他就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他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他就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性格。
2、长期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中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有大得多。
3、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品格、情感、思想等影响非常重大,对生活、学习、劳动等各项习惯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但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职责不明确
许多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自己的角色就是辅导孩子的学习,把孩子培养成有所谓的好学生,那些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很担心,始终觉得自己帮不上孩子。于是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老师,我大字不识一个,你多费心了。”“我不识字,没有办法辅导他的作业。”我认为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我们的家庭教育不是让孩子只知道学习,家长的主要责任不是在于帮助孩子补习知识,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更多是要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主动学习的、树立远大的志向等。
2、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家长的共同期望。甚至有些家长将孩子的未来与自己年轻时未实现的抱负相联系,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理想的延续,学钢琴就一定要成为一个钢琴
家,学小提琴就一定要成为一个小提琴家,学美术就要成为画家等。当我们的孩子回到家里兴奋地告诉家长自己考试得了100分,许多家长会很关心“班里有几个得100分呀?”如果孩子得98分,家长也要问:“有没有得100分的啊?”其实家长这种不经意的问在孩子的心灵上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当孩子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时,于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恨铁不成钢”的感叹就产生了,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我们也希望家长能够给孩子的成长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但是这种要求一定要切合实际。人的成长是一步一步完成的,伟大的人一定是从平凡人中产生的。孩子在学会做大事情前一定要学会做小事情。
3、盲目地攀比
正因为我们的多数家长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于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急于求成,这时就可能产生攀比的心理。“你看他家的孩子多么的听话”、“你怎么不如他”等,这种攀比常常建立在把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的基础上。造成我们拿别人家孩子身上的某些优点当成目标和偶像,也希望我们的孩子来追求。这样的比较对孩子没有好处,只能让我们的孩子感到自卑并嫉妒仇恨比自己强的孩子,对孩子的心理是一种严重的伤害。我觉得不要盲目的攀比,要注重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但是家长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4、教育方式极端
溺爱型。这类家长对孩子爱得过分,爱得无原则,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无限制的爱超过了理智,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就是自私性、依赖性强,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家庭教育应该坚持理性,否则孩子就会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最坏的习性。专制型。孩子没有自由独立的空间,家长搞一言堂,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这样的家庭培养的孩子不是过于暴力,凡事喜欢暴力解决,就是过于顺从,听人呼来唤去,没有主见。专制型的家长不仅指父母采用行动上的打骂,还指家庭处世态度上的专横,如:“我就是对的,你就得听我的”“我是老子,你必须听从我的”等。
放纵型。有的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水到桥头自转弯”的想法来教育孩子,对孩子听之任之,不加管理。有的确实是家长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来管理孩子,他们嘴上说的是孩子最重要,可是行动上是工作最重要,挣钱最重要。
四、家庭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误区,下面谈谈如何有效的实施家庭教育。
1、做孩子榜样
在家庭教育的启蒙性中我谈到,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家长的言行举止往往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在孩子品德形成的过程中。
这里我想说个故事《爸爸的脚印》: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馆喝酒,一天天下着雪,他和平常一样哼着小曲向酒馆走去,走着走着,他总觉得后面有人在跟着自己,回头一看发现是自己年幼的儿子。儿子顺着父亲的脚印走过来,兴奋的喊到:“爸爸,你看这雪多厚啊,我正在踩你的脚印呢!”儿子的话令父亲一震,他想:“如果我去酒馆,儿子顺着我的脚印也会找到酒馆的。”从那以后,这位父亲改掉了饮酒的习惯,再也没有去酒馆。
目前,我们的许多家长远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家长没了土地的
烦神,手头宽裕了,时间充足了,于是小区内打牌的、打麻将、游戏室内赌博的多起来了,其中也有许多学生家长。甚至身边有自己的孩子,他们难道不担心孩子去寻找大人的脚印吗?
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才不会把自己的孩子引向歧途。
2、多亲近孩子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孩子愈大愈难沟通,甚至不知道怎样去和孩子交谈。这里我们家长应反思自己是否亲近了孩子,这里的亲近包括行为上的亲近:每天是否留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是否花了时间和孩子一起上公园、是否和孩子一起看看书(一家人共同看那带着油墨香的书报,将是孩子童年最幸福、最美好的回忆)等。我们的家长可能过多地忙碌我们的事业,忽视和孩子足够在一起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和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因此我建议各位家长在忙碌的同时一定要抽出足够的时间和我们的孩子在一起。亲近孩子还包括语言上的亲近:家长是否经常倾听孩子一些合理的谈话,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过程中是否能伴有微笑、是否有欢愉平和的语气,是否注意自己的用词。如:大多数家长会说“放学后,你就要马上回家,不允许在外玩。”如果换成这样:“放学后你不马上回家,我很担心你!”孩子应该有所感动的。
3、多信任孩子
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所有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但能否都信任自己的孩子却不一定。譬如,当您的孩子考试考砸了,您会相信孩子的陈述吗?您会不会怀疑他贪玩不用功?甚至怀疑孩子智力有缺陷。反正,每逢考试过后,常常听到大人训斥孩子:“你这是怎么学的?连这么容易的题都不会,简直是猪脑子!”心理学研究说明,在0岁~14岁的儿童中间,弱智儿童仅占1.07%,而超常儿童则在3%以上。也就是说,98.9%的孩子不存在智力问题,而是爱学不爱学、会学不会学、勤奋不勤奋的问题。
当您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作为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相信孩子也是非常愿意学好的,并相信孩子有能力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这时他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家人的帮助。
4、多和孩子沟通
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我相信各位家长会也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不听话,对朋友的话反而听得进去,有心里话总是和小伙伴讲,他们的许多小秘密可以从其它的孩子口中得到。究其原因在于大人总觉自己忙,与孩子缺乏交流。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天天困在家里,内心更加孤独。因此建议家长应多和孩子说说话、谈谈心。要善于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要学会倾听,让他把话说完。外向的小孩什么都说,内向的小孩沉默寡言,很少说话。所以有的小孩,他不想跟你说话,你也要去主动攀谈。如在睡觉前和他们聊聊天,父母跟他们说工作的事情,或小区里的新鲜事(这里的新鲜事一般来说应该是积极正面的),也让孩子说说学校里的事情,出门和孩子打声招呼,睡觉前和孩子说声“晚安”等。
与孩子沟通,要有平等平和的心态,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不能用命令、指责的口气去和孩子谈话。好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即是长辈,又是朋友。同时家长要换位思考,有时候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善于发现和肯定孩子想法中的合理因素,不要忽视和小看孩子。
5、多和老师联系
家长会是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也是全面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主要渠道。目前我校都要求各班每期召开家长会,有些家长只注意与老师沟通,忽视了对孩子在家情况的观察和交流,这样的家长尽管也准时参加家长会或电话联系教师,了解到孩子在校的表现,但事后只对孩子转达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及要求,或是对孩子一顿斥责,很少主动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是老师的事了。对学校组织家长会或老师不断的找他反映孩子的问题有厌烦情绪,这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负责任。作为老师来说,我们希望家长在平时就注意与孩子的班主任及各学科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详细情况。如:各科的内容要求及进展情况;孩子平时课堂的听课情况(我们的课堂将逐步向家长开放,听取家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甚至老师们对孩子近期的看法;并在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里,注意倾听孩子关于学校、班级、老师、同学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想法,做到了心中有数。然后经常的和老师沟通信息,这样的家校共同教育对孩子来说肯定有一定的作用。
各位家长,整个世界就如桃核,大智大愚就如核尖,凡夫俗子如核的中间部分居多。为人父母不必苛求孩子将来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如果孩子将来幸福、快乐、自食其力,那么我们就是合格的家长了。
最后,我想给各位家长提10点建议: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这些建议也是一位学者针对“孩子对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这个问题,从十万个孩子中进行了调查得出来的,但愿对各位有点启发。
祝愿每位家长都成为合格的家长!也祝愿每个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谢谢大家!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