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交礼仪”课程传统考核方式的问题
时至今日,最常采用的传统笔答试卷仍是一些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最主要、最惯用的考核方式。无论是作为考试课,还是作为考查课,在期末课程考核之前,课程教师按照相关要求命制出传统的纸质试卷,一份试卷上的题型基本上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这几种题型中选择和组合,做出的评卷参考答案都以课程教学中所选用的课程教材为基本标准,学生答题时也以所使用的课程教材为参考依据,一般来说,除了案例分析题外的各种题型均能在教材中找到“标准答案”。试卷又可以根据需要分为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如果是闭卷考试,学生在考试前对相关内容进行知识性记忆,考试时按照课程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作答即可,考试过程基本上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如果是开卷考试,试卷中一般是适当加大了案例分析题的比重,但学生作答时一般仍然需要围绕课程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评判。很显然,这种笔答试卷的考核方式距离“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越来越远,但是相对来讲又最容易操作,也因其易于操作而仍被广泛采用。
由于“社交礼仪”课程一般都是各专业普遍开设的素质教育通识课,修课学生人数众多,任课教师相对较少,统一考试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学校则不采取统一考试的考核方式,变统一考试为灵活考查,于是,在结课前让学生在课下撰写一篇课程小论文又成为一种被较多采用的考核方式,试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礼仪知识,结合自身的认识就相关礼仪问题进行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论述。这种考核方式较之笔答试卷在灵活性与开放性上更强化了一些,在本意上也更有利于训练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但是,高职学生前期学情基础普遍薄弱,对撰写篇幅较长的文章存有畏惧感,进而对撰写课程小论文积极性不高。而课下撰写课程小论文又缺乏统一的监控,所以,撰写的课程小论文往往变成一些“材料”的简单堆砌,缺乏基本的逻辑性,更有甚者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应对,借助网络复制粘贴,遑论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了,考核效果自然也不理想,同样与“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距甚远。
二、“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选择的原则
究竟如何摒弃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选择和优化全新而有效的“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下面几项基本原则是首先应当遵循的。
(一)目标性原则
所谓目标性原则,就是“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要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来进行,要选择那些能够最大化促进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考核方式。“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绝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通过学习记忆一些理论性的知识点,而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意识,学会正确的礼仪规范,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实现良好的养成教育,能够在当前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通过礼仪规范来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所以,“社交礼仪”课程考核必须牢牢把握并围绕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考核方式为考核而考核、考核与教学貌合神离的状态,要把课程考核作为塑造学生人生品格的有效手段,而不仅仅是课程教学流程的一个机械化的环节。
(二)鼓励性原则
所谓鼓励性原则,就是“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要改变传统考核方式“一份试卷定终身”的简单甚至有些粗暴的做法,不要用考试的及格与否给学生“我可能不好”的暗示,而是要正面给学生“我能做得更好”的鼓励。“社交礼仪”课程如果采用传统笔答试卷的考核方式,以60 分作为“好”与“坏”的唯一区分尺度,从育人功能的角度看实则是不科学、不公平的。学生如果下功夫机械地记忆应考的知识点就能够轻松过关,反之,即使学生自身的礼仪修养很好也可能过不了关,这与“社交礼仪”课程的本质教学目标是不相一致的。所以,“社交礼仪”课程考核应以鼓励学生为主,排除极特殊原因,可以给学生成绩以等级差异,但是不宜于简单地对其课程成绩“判死刑”。
(三)区别性原则
所谓区别性原则,就是针对“社交礼仪”课程一般作为各专业普遍开设课程的情况,应当因专业不同而区别性地选择恰当的考核方式,避免全校“千人一试”。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科学的教学内容应当针对不同的专业做出适当的调整,比如文科类专业与工科类专业在基本仪表礼仪教学上就应当有区别,对于女生占绝对优势的文科类专业,女性化妆礼仪往往是教学重点,而男生占绝对优势的工科类专业,男性西装礼仪往往是教学重点。这样,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最好也能够在可行的条件下有所区别,以求课程考核的实效性。至于有些教学内容更是因为专业特征和学生未来就业岗位而区别设置的,在考核方式上则更宜考虑这个问题。
(四)综合性原则
所谓综合性原则,就是在遵循前述三个原则的基础上,“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适宜综合选择两种以上的考核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地开展综合性考核,保证最大化地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像社交礼仪这样以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核心教学目标的课程,单一的考核方式往往失之粗糙,仅仅停留在“考”的层面了。综合性考核就是让选择的每一种考核方式共同发挥作用,像某些专业要考核学生常用礼仪文书的写作,显然笔答试卷还是相对科学的考核方式;而像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等交往礼仪,选择情景模拟测试的考核方式要比笔答试卷好得多。所以,对于本文下面归纳的考核方式,在具体实施中应当给予灵活性地综合运用。
三、“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优化选择
结合“社交礼仪”课程的自身特征和在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上的重要意义,下面几种考核方式可供“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优化选择。
(一)知识检测考核方式
知识检测考核方式仍是指笔答试卷的考核方式,主要用来考核学生对社交礼仪知识学习的内化与应用程度。必须明确,强调“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并非说传统的笔答试卷考核方式一无是处,如果对传统的笔答试卷考核方式进行科学改造,完全可以成为“社交礼仪”课程综合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考核不仅仅是回答问题,更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化测试。这种考核方式命制的试题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记忆为主的形式,应该强调试题的适度开放性,适宜以案例分析、礼仪活动小策划(如接待方案设计)等为主要题型,在考核学生必知社交礼仪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礼仪意识、思维能力等。同时,如前所述,不要将这种考核方式作为“社交礼仪”课程考核的唯一方式,而要作为课程整体综合考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考核成绩占综合成绩的一定比例。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将这种考核方式与计算机操作使用结合起来。
(二)情景模拟考核方式
情景模拟考核方式主要是指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规则结成情景模拟展示小组(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如2~3 人为一组),在考核现场提前抽取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成员根据抽取的题目内容进行准备,然后进行现场礼仪情景模拟展示。比如,可以给定一个社交场合互换名片的基本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的基本条件自己扩充内容,然后实景化地模拟展示出来,展示过程以交换名片为中心,可以涉及自我介绍、相互问候、交换名片、放置名片、彼此交谈等礼仪细节。这种考核方式要求课程教师命制的测试题目的情景设计要相对简洁,限定在两三分钟以内,但是又能够比较充分集中地考核学生对某些社交礼仪规范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即题目要求的礼仪要领不要过于复杂,能够给学生适当展开的空间;对考核现场要求不要过于苛刻,最好能够利用考核现场的现有物品完成,或者虚拟场景或动作完成。建议这种考核形式采取开放式考核,即一组同学被考核过程中,其他同学现场观看,所以,在同一考核现场的考核题目不要简单重复。这种考核方式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融入职业形象展示环节,如文秘专业。
(三)短剧表演考核方式
短剧表演考核方式主要是由学生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小组(每组3~5 人左右为宜,小组与小组之间成员不能重复),根据所学的社交礼仪知识自行编写小品类的表演小剧本,自行分配角色进行实景化表演。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小组内每位成员均需要有一定比例的角色内容,不能出现小组内成员在表演中某一两个人的表演内容过多而个别人处在边缘,否则就会影响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同于前述情景模拟考核方式,它可以将错误的礼仪行为融于短剧表演之中,以短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懂得错误的礼仪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在实际生活与岗位工作中主动践行正确的礼仪行为。这种考核方式要在考核前一定时间内做出布置(如考核前一周),由学生自己来结成小组并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考核成绩将综合短剧内涵展示、剧本编写、角色设置、现场表演等方面进行评定。
(四)过程关注考核方式
过程关注考核方式就是将课程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始于课程开课,终于课程结束,课程教学过程即课程考核过程,将课程教师课上课下与学生接触的一切机会都纳入到课程考核中来,最终评定出学生的课程成绩。从传统考核的角度来看,过程关注考核不是一种考核形式,但是,对于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目标的“社交礼仪”课程来说,过程关注考核方式显得非常重要,其作用是其他考核方式所取代不了的。这种考核方式,要求“社交礼仪”课程教师在第一次课就开宗明义地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考核和如何考核,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将课程考核与课程学习、良好礼仪习惯养成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自觉地进行良好礼仪习惯的自我培养。这种考核方式要求“社交礼仪”课程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上与课下表现,并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获知学生的表现。如果限于课程教师课下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则最好将这种考核方式作为课程的形成性考核环节,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的课程综合考核成绩。
总之,基于对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一定要打破静态的、单一的笔答试卷类的传统考核方式,灵活开发、选择和优化更加符合课程自身特征的动态式的考核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社交礼仪”课程本质教学目标的实现。
查看全文
false